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组合(十六)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组合练16 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赋分:34分)一、语言运用(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日本政府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②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真是马齿徒增....啊。
③这种躲躲闪闪、巧言令色....、对抗组织的行为就是不忠诚。
④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辩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
公众期盼耶伦一锤定音....,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⑤父母经常埋怨孩子漠不关怀....自己,没有责任感,他们或许不知道,责任感要从小培育,要给孩子担负责任的机会。
⑥近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我们的外交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胶柱鼓瑟....是难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
A.③⑤⑥B.①②⑤C.②③⑥D.①③⑤答案 C解析①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指正直的言行。
不合语境。
②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使用正确。
③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④一锤定音:比方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终打算。
⑤漠不关怀: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怀。
不能带宾语,多做谓语。
⑥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比方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最近三年内,我们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着力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冲突,努力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B.人社部正在争辩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C.我国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全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一个关键,是须建立起有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特点的收入安排方法。
姓名,年级:时间:增分题目组合练(十六)-—集训超重点,提分无障碍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存活着许多微小生命体,__①__,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科学家们把这些微小生命体称为微生物。
在我们人类出现前,这些微生物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数亿年,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靠取食腐烂的动植物存活,也有一些栖息在活的动植物体内。
虽然它们个体微小,__②__,小小的一捧土壤中就有上亿个微生物,因此,__③__。
土壤中的碳、氮、磷等化学元素的转化都是由它们来完成的,从这一点来讲,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说是地球的“工程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①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们②但是数量却很惊人③它们的生命活动不容小觑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语段补白题,考生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第①句,通过后一句“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可知,此处应填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们";第②句,由前一句的“虽然”可知,此处应填写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又由其后一句的微生物数量多之意,可知此处应涉及微生物数量多的内容,所以此处应填入“但是数量却很惊人”;第③句,根据“因此”可知,应该填写可作为结论的内容,根据其后面的阐释,应该是与解释微生物的作用相关的内容,所以此处应填写“它们的生命活动不容小觑”。
2.(2019·广东4月二模)首届“美丽中国·文化乡镇”评选活动即将举行,请你从下面六个地名中任选一个,并结合其相关信息,写一段推介语参加评选.要求: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重难点16 诗歌的比较阅读题型一比较诗歌形象(意境)题型二比较诗歌语言题型三比较诗歌表达技巧题型四比较诗歌感情态度总结:鉴赏原则:整体把握,寻同辨异解题方法:1.审题关键:“同”“异”“同和异”2.答题指向:比较点——寻同辨异3.答案层次:分值、分布2022年全国甲乙卷,诗歌鉴赏的简答题,考查的都是比较阅读试题。
【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
(湖南卷)《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天津卷)州歌(其六)》汪元量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一、【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23届高三11月调研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唐】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快列梁梠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②,犹胜凡俦侣。
第16题语句补写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下文的内容很容易看出①处应填阅读的两种类型:记忆型和批判型。
②处应填的是批判型阅读与记忆型阅读相比的优点:不追求盲从书本知识。
③处与上下句之间形成递进关系的排比句。
答案:(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陈述对象:生命的呼吸。
再分析这段话的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需要呼吸”,第二层说明人体呼吸的过程,第三层类比说明“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是相同的。
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示例)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③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首先把握材料涉及的领域,其次依据上下文,根据连贯的要求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在材料中有所提示。
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近三年来,课标全国卷第16题均为补写式连贯题。
专题16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
脱贫攻坚英模把汗水洒在挚爱的热土,乃至于把生命镌刻在脱贫攻坚史诗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沿着他们的足迹,接过使命的重担。
玉汝于成,功不唐捐。
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蔚然成风,求发展、谋进步的种子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播撒。
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只要群众有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时代,当滥用极限词的虚假广告搭上技术的便车,其负面影响更不可小视。
起起伏伏的价格、稍纵即逝的福利,常令人眼花缭乱、无暇思考。
销售渠道的丰富多元、广告形式的灵活多变,也对监管的覆盖面、精准性、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C.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衍的报告文学是比较讲究艺术结构的,他改变了过去通讯、报道、速写单纯的结构方式,多做线性叙述,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
如《包身工》巧妙地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收放自如地勾连横向事件,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
在人物刻画和场景的描写上,他善于选择富有特色的典型的生活片段和细节,做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和可感性。
比如包身工早晨喝粥的情景就描绘得相当细腻、逼真。
高频考点训练(十六)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1.(2013·广东省揭阳一中第三次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芳菲./菲.薄狙.击/拮据.金瓯.无缺/呕.心沥血B.背.黑锅/背.阴乘.机/惩.罚毁家纾.难/自出机杼.C.薄.饼/薄.面央浼./分娩.笑语朗.朗/书声琅.琅D.坊.间/牌坊.远岫./柚.子不卑不亢./引吭.高歌解析A.fēi/fěi, jū,ōu/ǒu。
B.bēi/bâi, chãng, shū/zhù。
C.báo/bó,měi/miǎn, lǎng/láng。
D.fāng,xiù/yòu, kàng/háng。
答案 C2.(2013·湖北省武汉二中高考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招睐虚诞前合后偃切中肯綮B.指摘孛老不落言筌苌弘化碧C.勖勉缥缃不可明状以意逆志D.蟊贼洗练市列珠矶春光溶溶解析A.“招睐”应为“招徕”。
B.全对。
C.“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
D.“市列珠矶”应为“市列珠玑”,“春光溶溶”应为“春光融融”。
答案 B3.(2013·云南省玉溪一中第三次校统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孝心是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清....的本质出自孝心。
子女行孝,随时皆可,给父母倒一杯水,也是在行孝道,不必等到不用做工养家时,才来行孝道。
B.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C.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D.两会代表认为税收应该从金字塔尖征收,如果标准定得太低或中庸,就会大而化之....;一方面增加老百姓负担,同时也加大了税收部门的工作量。
专题突破训练:文言文阅读16四、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
帆山子,其别号也。
性逋宕不羁。
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
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
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
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
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
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
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几上罗列图书、珮环。
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
”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
年七十四而终。
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
自称无方..之民。
其信然矣。
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
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
帆山,其一也。
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
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持论快彻.彻:透彻B.叙先贤遗迹..遗迹:留下踪迹C.圣人诏.我矣诏:教导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5.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读题目,明范围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
二、读作者,知背景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
例如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的思想内涵。
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三.读注释,解难点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读诗句,解诗意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
五、找诗眼,明中心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六、分类别,明方向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
但是叙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
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情诗。
七.理结构,明思路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诗歌鉴赏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试题,出在简答题上,也就是6分的简答题,有时候也会直接提出“这首诗(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也有的时候会换一些词语来提问,比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本诗(词)意蕴丰富,请加以赏析(分析)”,或者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同是写“(某种情感),有什么不同?”等,提问起来比较含蓄。
高考总复习(第二轮)语文(课标)详解答案专题规范训练一1.【解析】选C。
A.说一不二:说怎么样就怎么样。
形容说话算数。
此处应为“举足轻重”。
B.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此处应用“熟视无睹”。
D.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此处应用“不可思议”。
2.【解析】选A。
B.表意不明,“批评的人很多”,既可理解为“很多人批评文章”,也可理解为“文章批评了很多人”。
C.成分残缺,应在“利益”后加上“的行径”。
D.句式杂糅,应为“本着……的原则”或者“以……为原则”。
3.【解析】选C。
本语段是按“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描述芦苇荡的。
“无边……荡荡”与下文“如绿透了的海”构成比喻句,描述“整体”,故第一处选①;“淡淡的亮色”与“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相衔接,因而第二处选③;“新穗”与上文“苇穗”“拔节”及下文“待开待展的高粱穗”相衔接,所以第三处选②;“底色”“敷抹”“点染”是画画的先后顺序,因此第四、五、六处依次选⑥④⑤。
4.“动口”既指唱戏又指喝酒,“动手”既指作画又指敬酒。
这句祝酒辞之所以能取得好效果,就在于张大千化用了“君子动口,小人动手”这句熟语,言辞形象生动而又诙谐幽默。
5.(1)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书目存在较大差异。
(2)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于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6.【解析】选D。
A.是第①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
B.是②、③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
C.把第⑤段末一句和④段末一句整合起来,正确。
7.【解析】选B。
B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民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
课时作业(十六)文学类阅读——小说考查角度1小说的叙述层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世隔绝李娟①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与世隔绝的角落了,连月亮之上都不再神秘。
我们沙漠腹心的这个沙窝子与外界也一直保持着适当的联系。
这一点从大家的日常交谈中就可看出……总有那么多话题可聊!早也聊,晚也聊,一聊就没个完。
说者声情并茂,闻者惊叹连连。
肯定有外部的消息连续不断地进入这片荒野,才能维持这样的谈话嘛。
②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牧羊时马上相逢的问候,其次是新什别克家那部无线座机电话。
但是那个破电话几乎没啥信号,深更半夜才闪出一两格,打个电话得跟吵架一样大喊大叫:“……你能听见吗?我能听见!你说!你说!我能听见!你真的听不见吗?……”尽管如此,对这片荒野来说,已经足够了。
③来到这里,一切安定下来,最重要的几项劳动也结束了。
亲爱的加玛就该北上返回阿克哈拉照顾生病的奶奶了。
可怎么回去呢?到哪儿找车呢?④牧场上的车统统都是三证全无的运营车,那样的车在荒野里若隐若现的沙子路上慢吞吞地、东倒西歪地爬啊爬啊,时速没法超过二十公里。
只有偷偷上了乌河南岸的柏油路,才能陡然神气一下,开得飞快。
可就连这样的车也是罕见的。
终于有一天,居麻去北面的亲戚家帮忙挖地窝子,带回了一个消息,说有一辆车第二天将经过附近的牧场。
⑤于是加玛赶紧开始做准备。
所谓的“准备”主要是洗头。
这令我很难理解。
当时旱情严重,水非常珍贵,如果是为了洗给司机和其他乘客看的,这也太虚荣、太奢侈了吧?再一想,怎么能用“虚荣”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来定义这件事呢?生活本来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
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
而“尊严”须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
哪怕就只在一名司机和两三名乘客面前体现短短几个小时的清洁和体面,也马虎不得啊。
⑥于是加玛不但洗了头,还从头到脚整顿了一番。
还打开上了锁的箱子,拆开一双新袜子换上。
还坐下来打扮了整整一上午,抹了桂花头油(是的,都这年代了,牧场上的女人们仍习惯使用这种古老的化妆品),擦了粉底。
专题组合(十六)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
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②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
这引起市民不满。
③近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
④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
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
⑤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⑥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⑤⑥D.④⑤⑥解析①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
使用对象和感情色彩错误。
②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望文生义。
③有口无心: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
望文生义。
④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悲惨凄凉的境遇。
⑤激浊扬清:原来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
现在比喻发扬好的,去除坏的。
⑥秀色可餐,双义成语,景美或女子美。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
C.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D.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成分残缺,“产生”后面没有宾语的中心词,可以在“茫然无措”的后面加上“的感觉”;B项,语序不当,“我们”要放在“不但”的前面;D项,暗换主语,“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的主语应该是唐太宗。
答案 C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____①____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____②____把读书当作了做官的敲门砖,这样就把读书看低了____③____看窄了。
读书____④____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____⑤____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____⑥____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
解析①②两处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③应是并列关系;④处是递进关系;⑤处也是并列关系;⑥处有“又”已经把并列关系表示清楚了,因此不填。
答案 B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____①____,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
当然,____②____,需要你长时间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还需要什么呢?____③____,抓住这个机会,这样你就更容易成功。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此题侧重考查补写句子,空①承接前后句,可填“关键是有了梦想之后”之类的过渡句。
空②后句提出实现梦想的另一个条件,可见此处要填写“仅有梦想是不够的”之类的句子。
空③根据前文的问题和后文的“机会”可知,此处要填写实现梦想的第三个条件,即“还需要合适的机会”之类的句子。
答案①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②有了这样的目标还是不够的③还需要把握发展的机遇5.下面是某班级“探访留守儿童”活动的构思框架,请将这个构思用一段话说明。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次探访留守儿童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
准备阶段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要求全员参与,募集所需物品。
实施阶段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向他们赠送玩具,并为他们表演节目。
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
(2)《师说》中,韩愈指出“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3)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想象手法来写对方的相思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做好情景式默写,在平时背诵名句名篇的时候,要注意领悟含意,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等。
该题中易错字有“陨”“授”“鬓”等。
答案(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三、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②小姑:指小孤山。
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E.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解析C项,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项,“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有误,诗中尾句借用谐音,饶有风趣地把小孤山说成“小姑”,把彭浪矶说成“彭郎”,并非真是要告诫舟中贾客什么。
答案CD8.“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
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的题干中有一句“别有情趣”,这指明了鉴赏方向,答案要详细说明的就是这一句的“情趣”。
结合赏析的一般规律和此题的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那种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E.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人物刻画细腻。
解析C项,词的原句是“待得郎来恨却休”,因此“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有误,实则是本有离恨要向情郎诉说,可情郎来恨已没。
E项,小词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
答案CE10.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作铺垫。
C.“无人”两句意思是没有人赏识它的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
D.“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E.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人下的豪壮情怀。
解析D项,“耻”是“以……为耻辱”之意。
这一句的意思是:耻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制作上宫的宫琴。
E项,“奋发向上、不甘人下的豪壮情怀”有误,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