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3
移动通信的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方式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是现代社会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那时,人们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实现了无线通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线电通信逐渐发展为移动通信。
在上世纪7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诞生,标志着移动通信进入了商业化阶段。
随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第二代(2G)、第三代(3G)和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相继诞生。
二、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1. 无线通信:移动通信采用无线传输技术,不需要通过有线电缆或光缆进行传输,方便灵活。
2. 移动性:移动通信可以实现通信设备的自由移动,使通信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灵活。
3. 多样化的服务:移动通信不仅提供语音通信服务,还可以实现短信、彩信、互联网接入、视频通话等多种服务。
4. 高速数据传输: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从2G的2Mbps到4G的百Mbps甚至更高,满足了人们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三、移动通信对社会的影响1. 经济发展:移动通信的普及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它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商机,促进了电子商务的繁荣,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消费体验。
2. 信息传播:移动通信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娱乐节目等,实现了即时、便捷的信息交流。
3. 教育领域的应用:移动通信让教育资源更加平等普及。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获得全球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
4. 社交网络:移动通信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社交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应用软件随时随地进行社交交流,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交活动的便利性和多样性。
移动通信简介移动通信简介1、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移动互联网访问等功能。
2、发展历程2.1 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代表技术为蜂窝式通信系统。
2.2 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代表技术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推出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增加的多媒体功能,代表技术为国际移动通信标准(IMT-2000)。
2.4 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为更高速率的无线宽带数据传输提供了支持,代表技术为长期演进(LTE)。
2.5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具备更快的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多的设备连接能力,为实现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等场景提供支持。
3、移动通信技术3.1 CDMA3.2 GSM3.3 WCDMA3.4 LTE3.5 5G4、移动通信网络4.1 蜂窝网络4.2 基站子系统4.3 移动核心网络4.4 网络云化5、移动通信应用5.1 语音通话5.2 短信5.3 移动互联网5.4 视频通话5.5 移动支付6、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6.1 加密技术6.2 身份验证6.3 数据隐私附件: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无线电管理局(FCC):是美国的一个联邦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无线电通信政策。
2、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全球电信规则和标准。
3、通信法律:是指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频谱分配、无线电发射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自由空间:是一个理想的空间,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也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
3.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
双工通信:也叫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即一方讲话的同时也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双工制一般使用一对频道。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4.小区制: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
同时,又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
5.小区:指基站使用不同的电磁波覆盖不同的区域,即分为不同的小区,通常一个基站分为三个小区。
6.相邻小区(邻区):两个覆盖有重叠并设置有切换关系的小区,一个小区可以有多个相邻小区。
7.频率复用:相同的频率可以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区两两相隔的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一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频率的设计过程叫做频率复用或频率规划。
8.切换(Handover):当移动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如果出现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为了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将对移动台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至另一个小区。
这种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9.漫游:指移动用户离开了其归属的局而到其它交换局管辖范围内登记成为移动用户。
10.切换发生的原因: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这种切换一般由移动台发起。
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里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较空闲的相邻小区,这种一般由上级实体发起。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件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移动通信,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包括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移动服务等方面。
一、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移动通信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主要分为模拟和数字两种技术。
模拟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它最早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信服务,但由于信道利用率低、网络容量不足等缺陷,逐渐被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所代替。
而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则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提升系统容量,因此更受欢迎。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中涉及到的技术包括了GSM、CDMA、WCDMA、LTE等,它们的实现原理、技术标准不同,但都能实现语音、短信、数据传输等功能。
二、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是指可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包括了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穿戴设备等等,是实现移动通信的必要装置。
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除了基本的语音、短信等通话功能外,还能实现流媒体播放、社交网络、在线购物、地图导航等各种应用需求。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终端性能的提升,移动终端倍受用户欢迎,成为了日常必备的电子设备之一。
三、无线网络无线通信网络是将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基站通过空中传输的无线信号进行连接的网络。
它是移动通信中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保证移动通信质量和漫游能力的关键设施。
目前的无线接入网络包括了2G、3G和4G网络,不同技术网络支持的数据速率、终端接入数、延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此外,基于物联网的网络也逐渐出现,涉及到的技术包括5G、NB-IoT等,为物联网设备连接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四、移动服务移动服务是指开发商或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各种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如社交应用、移动支付、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等。
移动服务的发展成为了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用户提供了相当多的应用需求和服务,成为全新的应用市场。
第一章1移动通信概念: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或临时停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或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2移动通信特点:①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③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增。
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⑤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三类: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按信号形式分两类:模拟网、数字网。
4、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优点:①频谱利用率高,有利于提高系统容量。
②能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提高通信系统的通用性。
③抗噪声、抗干扰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
④能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和控制。
⑤便于实现通信的安全保密。
⑥可降低设备成本以及减小用户手机的体积和重量。
5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①无线电寻呼系统②蜂窝移动通信系统③无绳电话系统④集群移动通信系统⑤组网技术6移动通信发展状况第二章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1、调制和解调技术①恒定包络调制技术(数字频率调制)最小移频键控(MSK)定义:是一种特殊的2FSK,其频差是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即相关函数等于0)的最小频差,并要求FSK信号的相位连续。
其频差△f=f2 —f1=1/2T b ,即调制指数为h= (式中T b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本比特内的相位常数不仅与本比特区间的输入有关,还与前一个比特区间的输入级相位常数有关。
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GMSK)定义:用高斯滤波器作为MSK调制的预置滤波器的调制方法叫做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
②线性调制技术(数字相位调制)π/4 —D Q PSK是指将Q PSK的最大相位跳变±π降为±3π/4,从而改善了π/4—DQPSK的频谱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