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改成“望”字吗?
不能,“见”是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 间抬起头来,南山的美景映入眼帘,生动地表 现了诗人无意得之、 悠然忘我的心境。
如果改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 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 不出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见”形象地 写出了诗人远离尘俗、恬淡闲适的心境。
小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 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 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兮辞》。
——《晋书·陶潜传》
陶渊明之“悠然”:淡泊名利,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悠然”,是诗人的一种选择。
赏悠然之景
选择了归隐之后,陶渊明的“人境”是怎样的?找出描绘田园 生活的诗句和意象,用诗意的语言将这一幅田园美景描绘出来。
诗歌五首——饮酒(其五)
陶 渊 明
■语言运用 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的韵律特点和精美的语言。 ■思维能力 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审美创造 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文化自信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形成关注现实、关注民生 的人文素养
第一课时
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种豆南山下,却草盛 豆苗稀;他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始终不 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自己身处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环境中,却甘之如饴, 并悠然自得。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经这样评价过陶渊明 的田园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 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田园 诗《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