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281.75 KB
- 文档页数:8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化学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分×20=60分)1.已知反应:A+3B===2C+D,在某一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 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 mol/(L·min)B.1 mol/(L·min)C.2 mol/(L·min) D.3 mol/(L·min)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NaHSO4Na++H++SO42-B.NaHCO3Na++H++CO32-C.HClO = H++ClO- D.H2S H++HS-;HS-H++S2-3. 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A.H+B.CH3COO-C.Cl-D.Fe3+4.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NaOH ②NH3·H2O ③CaCO3④CH3COOH ⑤NaHCO3 ⑥氢氧化铝⑦氯化铵⑧二氧化碳⑨乙醇⑩铜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⑦C.①③⑥⑦D.除⑧⑨⑩5.下列平衡体系中,降温、加压都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A、2HI(g)H 2(g)+I2(g)△H<0B、N 2(g)+3H2(g)2NH3(g)△H<0C、C(s)+H 20(g)C0(g)+H2(g)△H>0D、2S032S0(g)+02(g)△H>06.25℃时,反应N 2(g)+3H2 (g)2NH3(g) △H=-92.4kJ/mol,现将1molN2、3molH2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A.大于92.4kJ B.等于92.4kJ C.小于92.4kJ D.无法判断7.用蒸馏水稀释1mol/L醋酸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c(CH3COO-) B.c(H+) C.c(CH3COOH) D.c(OH-) 8.若要量取20.00mL的酸性KMnO4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A. 酸式滴定管B. 碱式滴定管C. 量筒D. 容量瓶9. 在N2+3H2催化剂2NH3的反应中,在5s中NH3的浓度变化了8mol/L.则NH3的平高温高压均反应速率()A.2.4 mol/(L•s)B.0.8mol/(L•s)C.1.6 mol/(L•s)D.0.08 mol/(L•s)10.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 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B.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11. 某温度下,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至平衡,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选择题:(共54 分)1. 对于放热反应2H 2 (g ) +O 2 (g ) = 2H 2O (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 2和。
2所具有的总能量B. 反应物H 2和。
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 出0所具有的总能量C. 反应物H 2和。
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 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D. 反应物H 2和O 2比产物 出0稳定 2.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 活化分子的能量明显增加 C.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3. 已知 H2(g ) +C 2 (g ) = 2HCI(g ) "H= —184. 6 kJ/mol ,则反应 HCI(g )(g )的"H 为()A. +184 . 6 kJ/molB. —92 . 3 kJ/mol C .— 369. 2 kJ/mol4. 已知反应A+3B=2C+D 在某段时间内以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段时间内以C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0.5 mol/(L min) B . 1 mol/(L min)C. 2 mol/(L min)5.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 3 H 2 (g ) +N 2 (g ) 2NH 3 (g ) B . H 2 (g ) +2 (g )6. 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A.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C .常温下水的分解7 .一定温度下,向a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NO 同时生成2nmolNO 2B.混合气体中 NO 2、NO 和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2: 1C. 单位时间内生成 2nmolNO 同时生成nmolO 2D.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 3C(g)+D(s)" H<0,右图中曲线b 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曲线 b 变为曲线a ,可采取的措施是( )9.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m+n v p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A 的转化率降低D. C 的体积分数增加10. 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 . 2NO 2 (g ) N 2O 4 (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 3O 2 (g ) 2O 3 (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H 2 ( g ) +I 2 (g ) 2 H I (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NH 4HCO 3(S )JNH 3(g ) +H 2O (g )+CQ (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2 H 2(g ) +12CbD . +92 • 3 kJ/mol 1mol/(L min),则此)D . 3 mol/(L min)( ) 2 H I (g )C . 2SO 2 (g ) +O 2 (g ) ^= 2SQ (g)D . C (s ) +CQ (g ) ^=2CO (g )B .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D .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2molNO 2(g),发生如下反应:2NO 2- JNO+Q ,( ) A .增大A 的浓度 B. 扩大容器的容积 C .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积体积D . 升高温度11. 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A(g)+B(g)・ 5 C(g),符合右图(纵坐标为百分含量)所示的结论是 A. P 1> P 2, n > 3B. P 1> P 2, n v 3C. P 1< P 2, n > 3D. P 1< P 2 , n v 312.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 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 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 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 A 的转化率C. 均增大 D .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大 17 .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起始时充入5.5molA 、x molB 、1.0molC ,发生反应:A(g)+2B(g) --------- 2C(g);要求达到平衡时保持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2mol 。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减少燃煤,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B .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C .为节约垃圾处理的费用,大量采用垃圾的填埋D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2.CO(g)与H 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CO(g)和H 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 2(g)和H 2(g)所具有的总能量C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H 2O(g)═CO 2(g)+H 2(g) △H=+41kJ•mol ﹣1 D .1 mol CO 2(g)和1 mol H 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 2O(g)要放出41 kJ 的热量3.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 .1 mol H 2SO 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 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 .1 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 2的燃烧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O(g)+H 2O(g)CO 2(g)+H 2(g)A.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 △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B.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做为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D.CaCO3(s)=CaO(s)+CO2(g) △H>0,△S>0,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可能自发进行5.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银电极是负极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6. 已知:①Zn(s)+1/2O2(g)=ZnO(s) ΔH=-348.3kJ·mol-1②2Ag(s)+1/2O2(g)=Ag2O(s) ΔH=-31.0kJ·mol-1则Zn与Ag2O反应生成ZnO和A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Zn(s)+Ag2O(s)=ZnO(s)+2Ag(s) ΔH=+317.3kJ·mol-1B. Zn+Ag2O=ZnO+2AgΔH=+317.3kJ·mol-1C. Zn(s)+Ag2O(s)=ZnO(s)+2Ag(s) ΔH=-317.3kJD. 2Zn(s)+2Ag2O(s)=2ZnO(s)+4Ag(s) ΔH=-634.6 kJ·mol-17.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D. “辽宁号”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8.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安徽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1.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图为N2(g)和0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正确的是• •+••、导噓叫%鉀0』8)反应生成N 0(8)3程中的能量变化A. 1mol N 2(g)和1mol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B. 1mol N 2(g)和1mol 0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 通常情况下,2(g)和0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D. 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可得该反应的反应热=946+498-2 x 632=180kJ/mol,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1 mol N 2(g)和1 mol O 2(g)反应吸收的能量为180 kJ,错误;B根据A的分析,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确;C、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Q常温下不反应,错误;D 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键能的关系2. 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①C(s)+ H 20(g) ==CO(g)+H 2 (g)②CO(g)+H2O(g) ==CO2 (g)+H2 (g)③CQ(g)+3H 2(g)== CH 3OH(g)+H2O(g)(CH3OC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 H= a kJ?mol-1△ 1-2= b kJ?mol△ H s= c kJ?mol -1④2CHOH(g)== CH3OCHg)+H 2O(g)A. 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B. 反应③也是CO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C. 反应CHOH(g)== CHOCH(g)+ HaO(l)的△ H = kJ?molD. 反应2CO(g)+4H2 (g)==CH30CH(g)+H 20(g)的△ H = ( 2b+2c+d ) . kJ?mol-1。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8高三上·运城期中)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 若有0.5mol氧化剂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olB . 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0.7mol,生成0.8molN2(标准状况)C . KNO3的氧化性强于N2D . 被还原的元素和被氧化的元素原了数目之比为1:52. (2分) (2015高二下·霍邱期中) 已知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时,要使c(A)增大同时使v(正)增大,应改变的条件为()A . 减小容器容积B . 增大容器容积C . 减小B的浓度D . 降温3. (2分) (2018高三上·海淀期末) 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水合法生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2H4(g) + H2O(g) C2H5OH(g) ,下图为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起始n(C2H4) :n(H2O) =1: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Y对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B . X、Y、Z对应的反应速率:υ(X) >υ(Y) >υ(Z)C . X、Y、Z对应的平衡常数数值:KX <KY <KZD . 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均可提高乙烯的平衡转化率4. (2分)反应2A(g)2B(g)+C(g) △H>0,要使逆反应速率增大,A的浓度减小(只改变一个条件),应采取的措施是()A . 减压B . 升温C .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D . 增大B的浓度5. (2分) (2017高二上·宁城期末)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g)+2B(g)⇌3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和4mol,若温度不变,向容器内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A、C 各lmol,此时该平衡移动的方向为()A . 向左移动B . 向右移动C . 不移动D . 无法判断6. (2分) (2018高二上·泸县期中) 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 1.6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B . 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C .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 . 增加B,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7. (2分) (2016高三上·武清期中) 250°C,101Kpa时,2N2O5(g)=4NO2(g)+O2(g)△H=+56.76kJ/mol,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其自发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 . 是吸热反应B . 是放热反应C . 是熵减反应D . 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8. (2分) (2016高二上·武汉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B . 由C(s,石墨)=C(s,金刚石)△H>0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 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D . 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总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9. (2分)用蒸馏水稀释0.1mol/L的CH3COOH时,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A . c(CH3COOH)B . c(H+)C . c(OH-)D . c(CH3COO-)10. (2分) (2016高二上·淇县期中) 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 . 1L 0.3mol•L﹣1 CH3COOH溶液和3L 0.2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H+数B . 纯水在25℃和80℃时的pHC . 在NH3+NO→N2+H2O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数D . 相同条件下,H2分别与Cl2、F2反应的反应速率11. (2分) (2016高二下·成都期末) 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水的离子积KW只与温度有关,但水的电离程度一定会受外加酸、碱、盐的影响B . 若HA的Ka=1.7×10﹣5 , BOH的Kb=1.7×10﹣5 ,则HA溶液中的c(H+)与BOH中的c(OH﹣)相等C . 将0.2mol/L HA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反应后的混合液中:c(OH﹣)+c(A﹣)=c(H+)+c(HA)D . Mg(OH)2能溶于NH4Cl浓溶液的主要原因是NH4+结合OH﹣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正向移动12. (2分)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 . 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B . 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pHC . 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D . 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13.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100℃时,Kw=1×10-12 ,对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 pH=6显弱酸性B . c(H+)=10-6 mol/L,溶液为中性C . Kw是常温时的10-2倍D . 常温下,pH=6的溶液为中性14. (2分) (2016高二上·西安期末) 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 1mol/L氢氰酸溶液的pH约为3B . HCN易溶于水C . 10mL 1mol/L HCN恰好与10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D . HCN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15. (2分)(2015·潮州模拟) 常温下,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或结论正确的是()A . 将0.1mol/L氨水与0.1 mol/L稀盐酸等体积混合:c(NH )>c(Cl﹣)>c(H+)>c(OH﹣)B . 将pH=2 的稀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7C . 0.10 mol•L﹣1的氨水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显中性D . 用惰性电极电解稀硫酸时,实质是电解水,溶液的pH不变二、填空题 (共7题;共56分)16. (6分) (2018高一下·扬州期末) 某工厂综合处理含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流程如图所示:(1)固体1的主要成分除Ca(OH)2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018-2017学年度(上期)期中高二化学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重庆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增长”。
下列做法有悖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A.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满足经济快速发展需要B.减少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促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C.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D.在火电厂推广碳收集和储存技术2.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 盐酸水煤气硫酸醋酸H2B 胆矾石灰水硫酸钡H2CO3NH3C 火碱蔗糖溶液氯化钠氨水三氧化硫D 冰醋酸福尔马林苛性钾氯化氢乙醇3.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 +SO42-(aq)+Ba2+ (aq)+2OH-(aq)=BaSO4(s)+2H2O(1)∆H=-114.6 kJ/molB.2KOH(aq)+ H2SO4(aq)= K2SO4(aq)+2H2O(l) ∆H=-114.6kJ/molC.C8H18(l)+ 252O2(g)=8CO2(g)+ 9H2O(g) ∆H=-5518 kJ/molD.2C8H18(g)+25O2(g)=16CO2(g)+18H2O(1) ∆H=-5518 kJ/mol4.下列实验方法或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8g NaCl 固体B.用25mL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2.00 mL的KMnO4溶液C.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盐酸溶液的pH为3.2D.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高压(20MPa~50Mpa)条件,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在实验室里,可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制得二氧化碳气体;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科目试题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说明: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00分。
请将所有答案按题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保留好原试卷。
第Ⅰ卷(共4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 CO(g)+1/2O2(g)=CO2(g)△;H=-283.0kJ/molB C(s)+1/2O2(g)=CO(g);△H=-110.5kJ/molC H2(g)+1/2O2(g)=H2O(g)△;H=-241.8kJ/mol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kJ/mol2.T℃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同B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T℃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平衡常数K=40D T℃时,若起始时X为0.71mol,Y为1.00mol,则平衡时Y的转化率约为60%3、反应2X(g)+Y(g)2Z△H<0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1>T2,P1<P2C T1<T2,P1>P2B T1>T2,P1>P2D T1<T2,P1<P24、在 0.1mol·L -1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 = CH 3COO - +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 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 0.1mol·L -1HCl 溶液,溶液中 c(H +)减小D.加入少量 CH 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5、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室温下,氨水与氯化铵的 pH = 7 的混合溶液中:c(Cl -) = c( NH 4+)B pH = 1 的一元酸和 pH = 13 的一元碱等体积混合:c(OH -) = c(H +)C 0.1 mol/L 的(NH 4)2SO 4 溶液中:c( NH 4+) > c(SO 42-) > c(OH -) > c(H +)D 0.1 mol/L 的 NaHCO 3 溶液中,c(HCO 3-) > c(CO 32-) > c(H 2CO 3)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1.0 mol/L KNO 3 溶液:H +、Fe 2+、Cl -、SO 42-B 能溶解 Al 2O 3 的溶液:Na +、K +、Cl -、SiO 32-C 无色透明溶液中:Al 3+、Cu 2+、Cl - 、HCO 3-D 使甲基橙变色的溶液: Mg 2+、K +、Cl - 、SO 42-7、如图是常温下向 20.0 mL 的盐酸中,逐滴加入 0.10 mol· L -1 NaOH 溶液时,溶液的 pH 随NaOH 溶液的体积 V (mL)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所得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原盐酸的浓度为 0.10 mol·L -1B x 的值为 2.0C pH =12 时,V 值为 20.4D 原盐酸的浓度为 1.0 mol·L -1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8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8 分)8、(12 分)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4分)1.(2分)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上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下列能量转化不正确的是A.电炉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B.酒精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太阳能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2分)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2(l)===2H2O(l)+O2(g)ΔH>0C.双氧水催化分解不需要加热,由此推测,催化剂存在下的分解都不需要加热D.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3.(2分)制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 ΔH>0,下列措施能加快该化学反应速率的是①增加碳的用量②将块状碳制成碳粉③加催化剂④加热⑤恒容充入He ⑥恒压充入He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4.(2分)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分)已知反应CO(g)+H2O(g)C O2(g)+H2(g)ΔH<0。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K增大B.减小压强,n(CO2)增加C.更换高效催化剂,α(CO)增大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6.(2分)关于溶液的酸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c(OH-)=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C.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D.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7.(2分)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8.(2分)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4NH+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忽略溶解热)①NH4Cl 固体②硫酸③NaOH 固体④水⑤加热A.仅①②③⑤B.仅③⑤C.仅③D.仅①③9.(2分)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D)=0.45 mol·L-1·min-1B.v(B)=0.60 mol·L-1·min-1C.v(C)=0.40 mol·L-1·min-1D.v(A)=0.15 mol·L-1·min-110.(2分)已知100 mL pH=2的两种一元酸HA和HB,一种是强酸,一种是弱酸,稀释过程中pH值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B)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三上·安平期中) 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 . 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 . 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 . 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 一定属于分解反应2. (2分) (2016高一下·任城期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B .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 . 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D . 放热反应一定是不需加热就能发生的3. (2分) (2015高二下·芜湖期中)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2SO2+O2⇌2SO3三氧化硫的反应,己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数据是:SO2、O2、SO3的浓度分别是0.2mol/L,0.1mol/L,0.2mol/L,当达到平衡时可能数据是和()A . SO2 0.4mol/LB . SO2 0.25mol/LC . SO2 和SO3均为0.15mol/LD . O2 0.2mol/L4. (2分)反应A+3B=2C+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A . V(A)=0.15mol/(L•s)B . V(B)=0.6mol/(L•s)C . V(C)=0.5mol/(L•s)D . V(D)=0.45mol/(L•s)5. (2分)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 .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B . 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C . 氢氧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D . 298 K时,2H2S(g)+SO2(g)═3S(s)+2H2O(l)能自发进行,则其△H<06. (2分)(2018·海淀模拟) 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反应I:CH4(g) + CO2(g) 2CO(g) + 2H2(g) △H1= +247 kJ/mol反应II:CO(g) + 2H2(g) CH3OH(g) △H2=-90kJ/mol已知: T1℃时,反应II 的平衡常数数值为100;T2℃时,反应II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测得CO、H2、CH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分别为0.05、0.1、0.1。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考查高二化学试卷命题教师:史永鑫审题教师:黄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第I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下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条件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化合生成NO(g)B.N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用NaOH溶液处理含NO的尾气C.N2(g)和O2(g)反应生成NO(g),相当于N2(g)在O2(g)燃烧,该反应放热D.28 mol N2(g)和32 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NO(g),放出的能量为180 kJ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4Fe(s)+3O2(g)═ 2Fe2O3(s) ΔH1 4Al(s)+3O2(g)═ 2Al2O3(s) ΔH2 ΔH2>ΔH1B.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更多C.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由C(s,石墨)═ C(s,金刚石)ΔH >0,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3.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s)ΔH >0,若0~15 s内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5 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1 mol·L-1·s-1B.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 s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程度相等4.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
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①H2O2+I -═ H2O+IO-慢、②H2O2+IO-═ 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O2 ═ H2O+O2↑B.H2O2分解速率主要由反应②控制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I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正确的是()A.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B.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主要是由温度、浓度、压强等外因决定的D.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化学反应速率增大6.在恒容条件下,能使NO2(g)+CO(g)CO2(g)+NO(g)的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也增加的措施是()A.增大NO2或CO的浓度B.减小CO2或NO的浓度C.通入Ne使气体的压强增大D.升高反应的温度7.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pC(g)+qD(s),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③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④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2一定大于0.3 mol·L-1 B.c1∶c2一定等于1∶3C.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D.c3的取值范围为0.08<c3<0.28 mol·L-19.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K=0.1。
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10 mol,平衡后CO的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H2S的平衡转化率约为28.6%,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C.平衡后H2S的质量为170 gD.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10.在体积均为1.0 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2和0.2 mol 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O2(g)+C(s)2CO(g)的ΔS>0、ΔH <0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11.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M(g)+bN(g)cQ(g)。
气体M、N、Q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系平衡时与反应起始时的压强之比为3∶2B.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50%,若条件改为恒温恒压,则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小于50% C.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M和1 mol N,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小于50% D.在5 min时,再向体系中充入少量He,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碱、盐均是电解质B.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K)不同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离子形式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不一定强于弱电解质的水溶液1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O32-+SO2 +H2O ═ 2HCO3-+SO32-B.NaHCO3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HCO3-+SO2 ═ CO2+SO32-+H2OC.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lO-+SO2 +H2O ═ 2HClO+SO32-D.向氯水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均可提高氯水中HClO的浓度14.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2NH3NH4++NH2-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NH3、NH4+、NH2-的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也相同B.一定温度下,液氨中c(NH4+)·c(NH2-)是一个常数C.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NH4+)=c(NH2-)D.加入其他物质,液氨中c(NH4+)与c(NH2-)的比值可能不变15.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C两点可能为纯水B.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升高温度,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C.若从C点到D点,可采用:降低温度,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D.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碱16.常温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H+)>c(OH-)的溶液一定显酸性B.将0.1 mol·L-1HI溶液加水稀释l00倍,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随之减小C.常温下pH=5的硫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1000倍,稀释后c(SO42-)与c(H+)之比约为1∶20 D.常温下的纯水加热到40℃,pH减小17.常温下,甲溶液的pH = 4,乙溶液的pH = 5,甲溶液与乙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之比不可能是()A.2∶1 B.10∶1 C.1∶10 D.1∶10518.某温度下,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a的数值一定大于9B.Ⅱ为氨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C.稀释后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D.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两溶液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的体积:V(NaOH)<V(氨水)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19.(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 =3H++6H2O+(CH2)6N4H+[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l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
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I 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III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III 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 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0.(12分)Ⅰ. (1)右图为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NO(g)和CO2(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已知E1=134 kJ·mol-1,E2=368kJ·mol-1(E1、E2为反应的活化能)。
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则E1、ΔH的变化分别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若反应SO2(g)+I2(g)+2H2O(g) ═ H2SO4(l)+2HI(g)在150 ℃下能自发进行,则ΔH (填字母)0。
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小于都可Ⅱ. 以CO2为碳源制取低碳有机物成为国际研究焦点,下面为CO2加氢制取乙醇的反应:2CO2(g)+6H2(g)CH3CH2OH(g)+3H2O(g) ΔH =Q kJ·mol-1 (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