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考研复习资料(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20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 (任务=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一一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一一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P15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6点)P21—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三个层次()()和()。
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包括()()()和()。
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
4、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视角:()()和()及这几方面综合的独特视角。
5、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包括()()和()三个阶段。
6、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和()。
7、直到19世纪初()兴起,把语言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语言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语言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出现了四个主要思潮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和()9、()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
10、最初是英国学()与1786年提出,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等有共同的来源。
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
11、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德国语言学家()和()。
12、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系谱系树形图。
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新语法学派”,主张研究个人语言的特点。
13、德国学者()就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以及语言类型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被成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14、()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15、20世纪前半叶,欧洲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30年代出现三学派()()和(),其中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影响最大,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人类语言学()和()。
16、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
他提出区分“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和“()”——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
17、功能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法国的()等,中心在欧洲。
18、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第三章语言学基础一.语言的特征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存在言语之中(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划分了语言和言语)3.语言有生成性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和技能课的特点)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课堂中尽量用韩语进行教学,尽可能不借助于母语和媒介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必须遵守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和社会习惯,否则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目标,而且要让学生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来学习。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英国琼斯奠基人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和葆朴德国施莱赫尔提出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
2.结构主义语言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3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猛烈抨击结构主义语言学区分“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即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
提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的假说、“深层结构”“表层结构”的理论4.功能主义语言学英国韩礼德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
2.海姆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卡纳尔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3.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掌握了七种功能:工具功、控制、交往、表达个体、启发、想象、信息、观念、交际、话语功能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果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任务 =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 P15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 6 点) P21— 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目 录第一部分 绪论篇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 基础篇第3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 习得篇第5章 语言习得理论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 教学篇第7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部分 结语篇第10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部分 绪论篇第1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人还会学习和使用第三语言、第四语言,因为学习这些语言的规律与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统称为第二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双语或多语现象是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的现象。
2.母语和外语按国家的界限区分:(1)母语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2)外语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区分:(1)本族语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一、填空题1.在美国出生的孩子,父亲和母亲都是中国人,孩子的母语是____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案】汉语【解析】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有可能是居住国的语言而不是母语。
因此孩子的母语是汉语,第一语音是英语。
2.第二语言教学的内部因素是指语言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和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本身【解析】内部因素主要指: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②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③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二、判断题1.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对外汉语,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音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它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的是语言教学。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正确【解析】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指把理论语言学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产生的新的边缘学科;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则专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指第二语言教学。
4.母语是从亲属关系的角度命名的,外语则是从国别的角度命名的。
(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案】错误【解析】这两个概念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复习笔记及详解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内容简介作为刘珣主编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配套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复习笔记以该教材为主,同时还参考了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以及大量其他相关参考资料,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强化应试能力。
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大部分以该教材作为考研参考书目。
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并特别注重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
3.归纳典型试题,巩固重点知识。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各章知识要点的掌握,特依据该教材的知识体系选编了相应的典型常考题,并一一提供解答,有些解答对教材知识做了相应的延伸,以达到高效备考的目的。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篇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基础篇第3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部分习得篇第5章语言习得理论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部分教学篇第7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部分结语篇第10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复习笔记及详解第一部分绪论篇第1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1 复习笔记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区分:(1)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含五篇)第一篇:刘询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和要点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四、选择题1.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暨南大学2018年研]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C【解析】“不陵节而施”意为: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来进行(教育)。
这是循序渐进性原则的集中体现,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
2.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
[暨南大学2018年研]A.听说法B.直接法C.语法翻译法D.交际法【答案】A【解析】A项,听说法,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
B项,直接法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和翻译。
C项,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指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D项,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是指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3.下列学术派别不属于心理学流派的是()。
[暨南大学2017年研]A.行为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实用主义学派【答案】D【解析】A项,行为主义学派创立于20世纪初期,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学习理论主要是联结论和刺激-反应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等。
B项,格式塔学派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由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
C项,精神分析学派属于心理学派,是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创立的。
D项,实用主义学派属于教育学派,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
4.教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分出来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期中考试第一章重点:学科性质、学科定位与争论1、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2)母语和外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4)目的语5)总结一下广义、狭义的第二语言2、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应用语言学5)外语教学6)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7)第二语言教学3、“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4、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5、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及提高教学效率。
6、内、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3)学习与教育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要研究这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也要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外部因素首先是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非常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
外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正政策等。
7、教与学的全过程,指学习者从零开始到接近标准目的语的整个过程中其汉语水平发展的各个阶段教与学的特点与规律,也包括每个阶段总体设计等四大环节的内部规律及相互关系。
8、对外汉语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外部因素即其之间关系,其核心部分是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既体现了学科的内容及学科的性质特征,同时又能为学科的理论研究和整个学科建设指明方向。
《绪论篇》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只突出了主要的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而且对象也不只外国人,还包括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
“对外”二字也无法对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
P4教学与教育P8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P9(任务=研究什么,目的是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的内部因素: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
P9学科体系P15 重要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P21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
(共6点)P21—P22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外汉语教育史一门专门的学科,是综合的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三个争论:“小儿科”论(学科否定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应用语言学学科”论:首先,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单单应用语言学理论解决不了语言教学的所有问题。
第二,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而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第三,“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
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育学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对外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
精心整理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常考点总结引论部分:·分析:内涵教育学心理学部分内容,重点在于最后教学实践部分1.记忆规律与学习2.第二语言教学法(产生国家)3.教学全过程四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4.语言元素教学原则(语音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5.假说和分析(代表人物/步骤)的内容,目的在于培养语言要素(四要素)/言语技能(四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话语规则和交际策略)/相关文化知识(汉语、国情、背景)课程设计(主要课程):汉语技能课:综合技能课(原称精读课)+专项技能课(听说读写技能课)汉语知识课:四元素知识课中国文化知识课: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知识教学原则(10个)(三大教学目的、三大输入输出、三大教学技巧、一个现代化)话题型/文化型着名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等编写):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结构法教材;《基础汉语课本》:结构法时期的集大成者,代表了80年代以前的最高水平;《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套贯彻结构、情景及功能相结合原则的教材,被德国美国各种夸,20年来世界上使用最广,第一步获奖的对外汉语教材。
《今日汉语》(胡裕树主编):最大特色是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浅显文字介绍历史和神话《初级汉语课本》(鲁健骥编):第一套对外汉语教学分技能教材。
分主干教材和配套教材《说什么和怎么说》:第一部完全以功能为纲的中级口语教材原则:短期集中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先音素后会话or反之)(正确做法:语流-单音素-语流)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难点(汉语和母语或媒介语对比)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听说结合,先听后说模仿和练习为主,知识讲解为辅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2.词汇教学原则:掌握词语具体意义和用法,不可简单对译词与句子结合,在语境中掌握词汇3.4.汉字教学原则:语(语音和口语)和文(汉字)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照自身规律独立教学)字词结合(望字猜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介绍汉字,培养兴趣(构成规律和演变,表意和表音功能助于学习)分层次,四要素(笔画部件整字三层次,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四要素)重视对比,反复练习书写(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比较、避免写错字)语言测试(间接性、片面性、主观性、偶然性)分类:A 1.D2.达能力测试3.按命题方法综合性~:测量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能力交际性~:测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4.按分数解释方法: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测试5.按测试制作要求:标准化测试、非标准化测试五星评价标准★★★★★★效度validity:又称有效性,就是测试到底能不能测出我要测的东西;可用不?(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共时效度/预示效度)★信度reliability:又称可靠性,测出结果来了之后,是否能反映他的实际水平;可信不?从三个方面衡量信度:稳定性(再测)、等值性(复本)、内部一致性(基偶分题)1.2.应选用原文,语境要清楚,300或200字左右宏观与微观结合,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全篇。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
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
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
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
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_______两部分。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
4. 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 _______ 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________。
6.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_______,以教师为_______。
7.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8.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9.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________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10.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 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1.水平测试和 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2.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 _______ ;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 _______ 。
13.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____________构成的。
15.____________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16.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____________的教学。
17.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______。
18.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9.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20.直接法是作为____________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1.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__________。
22.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大类。
HSK是一种_______。
23.HSK的全称____________,是为____________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________级。
2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____级。
25.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____。
26.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______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27.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____________试题。
28._____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29.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____________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____________分出来的。
31.记忆分为____________记忆和____________记忆两种。
32.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____________文化。
33.“中介语”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
它是由_________创造的语言系统。
34.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____。
36.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
这种假说称为____________假说。
37.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38.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
40.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规律。
41.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2.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
43.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______的能力。
44.听力课一般分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__________。
45.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____________等几种。
46.练习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____________等等。
47.____________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48.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____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49.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___________。
5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51.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试题。
52.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____________和趣味性53.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____________。
55.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决定的。
57.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8.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59.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研究的重要领域。
A 语言学B 心理学C 教育学D 对外汉语教学2.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
A 喜欢和讨厌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C 动机和态度D 沉思型与冲动型3. 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
A 对比分析B 偏误分析C 中介语D 普遍语法4.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水平,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的教材。
A 结构型B 功能型C 结构——功能型D 功能——结构型5.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等。
A.普通语法假说 B.内在大纲假说 C.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6.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
A.编写最好的教材 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7.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组成的。
A.教学技巧B.教学步骤C.教学单位D.教学对象8.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听说训练D.教材编写9.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10.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 D.课堂教学11.“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之一。
A.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12.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口语中常用的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13.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1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知识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15.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16.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A.中介语理论B.认知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17.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学习D.对外汉语教学18.《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
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19.功能法产生于。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20.“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21.认知法产生于,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F.社会语言学 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22.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F.转换生成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 H.机械语言学23.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
A.听说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2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
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
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5.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26.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