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现象
- 格式:docx
- 大小:28.98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ft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 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 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空气中约340m/s),在液体中较快(水中约1500m/s),在固体中最快(钢铁中约5200m/s)。
3、声音(声波)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二、乐音的特征乐音是声源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用响度、音调、音色来描述它的特征。
人们常将响度、音调、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一)响度1、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响度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二)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赫兹,用符号Hz表示。
3、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弦类乐器,弦越紧、越短、越细,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三)音色1、不同的声源,由于他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因此发出的音色不同。
2、人们常说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音色来分辨的。
根据音色,人们能够分辨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
三、噪声及其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的波形是无规则的。
2、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3、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从环保角度来说属于噪声。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检测
八年级()班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介质中传播声音最快的是()
A、空气
B、海水
C、铁
D、木头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快
C、真空也能传声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理都在振动
3、耳聋分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能用助听器听到声音的是()
A、非神经性耳聋
B、神经性耳聋
C、两种都可以
D、两种都不可以
4、轻敲和重轻鼓面,鼓发出声音不同的是()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5、关于声音的下列叙述中,描述声音音调的是()
A、听不见,声音再高些
B、锉锯条时的声音尖细刺耳
C、你的声音好宏亮
D、你的声音可以再大些叶绿吗
6、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对他们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小,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大
B、男低音的音调高、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的音调高、响度小,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
D、男低音的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7、在演播厅,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8、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上课时老师讲课的声音
B、公路上的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声音
C、公园里悠扬的笛声
D、音乐厅里优美动听的舞曲
9、关于声音的等级,0dB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dB 就是完全没有声音
B、0dB 就是人类听不到的很小的声音
C、0dB 就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D、0dB就是人类能发出的最小的声音
10、以下减弱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中减弱的是()
A、工地上噪音大的机器要限时工作
B、汽车进入市区禁止鸣笛
C、戴上防噪音的耳罩
D、市区周边要种植草和树木
11、下列现象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B超检查病人的内脏
B、用超声波清洗钟表零件
C、拍打西瓜判断西瓜的好坏
D、铁道工作用锤敲打铁轨判断螺丝是否松动
12、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人的心、肺等发出的声音进行诊断,听诊器能()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改变发声体的振幅使响度变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进入耳朵的响度变大
D、缩小与声源之间的距离,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但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中______,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_________,而_________不能传声。
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可以在另一端听到_______次响声,就是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其中,第一次声音是由________传过来的。
3、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叫乐音的三要素,其中由频率决定高低的是_______,由振幅决定大小的是________。
4、人们要听到声音必须具备的条件主要是有________,有________和________,当声音的传导受到阻碍,但听觉神经正常的情况下,通常是利用_________来听到声音的。
5、在环境保护中,通常说的四大公害是指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_________污染和_______污染。
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叫_____声,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_____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声音或者是对要听的声音起______的声音均属于噪声。
7、我们经常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声音的特性,如“震耳欲聋”描述的就是声音的______大;“声音刺耳”描述的就是声音的______高,而“闻其声,知其人”描述的则是声音的_____。
8、声音不但可以传递_______,而且还可以传递_______。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人们用“声呐”探测海内鱼群的位置和海的深度,则是用声音传递________。
9、人说话时,是______振动发声,拉小提琴时是_______振动发声,吹军号时是_______振动发声,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____振动发声,打鼓时是_____振动发声。
三、判断题(对的画“√”画“×”,每小题1分,共8分)
[ ]1、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 ]2、真空不能传声。
[ ]3、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 ]4、将石头丢进水里,是水面振动发声。
[ ]5、对着远处喊话时,通常用手围成喇叭状放在嘴边,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 ]6、修车师傅听发动机的声音来判断故障,这时发动机的声音不属于噪声。
[ ]7、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里大。
[ ]8、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20000Hz。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音乐家在演奏二胡时,一边用弓拉弦,一边则用手指不停地按住弦,并不断地改变手指的位置,这是为什么?
2、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多种途径去控制噪声,简述控制噪声有哪些途径,并各举一例。
五、计算题(6分)
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4秒后才听到自己回声,试求人到山崖的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