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居住区景观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居住区公共绿地:是为全区居民共同使用的绿地,其位置适中,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其服务半径以不超过300米为宜。
2、宅旁绿地:也称宅间绿地,多指在行列式建筑前后两排住宅之间的绿地,只供本幢居民使用。
3、道路绿地:式居住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其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状况等进行布置。
4、公共设施绿地: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
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我国规定居住区绿地面积至少应占总用地的30%,一般新建区绿地率要在40%~60%,旧区改造不低于25%。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其基本组成要素有山水、地形、植物、道路、建筑设施以及社会风土人情等。
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要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以人为本,从使用功能出发,在空间层次划分、住宅组团结合、景观序列布置、小区识别性体现地方特色,创造良好的功能环境和景观环境,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1、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居民使用方便。
2、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以节约用地和投资。
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并且要特别对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
3、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并利用植物组织和分隔空间,改善环境卫生与小气候;利用绿色植物塑造绿色空间的内在气质,风格宜亲切、平和、开朗,各居住区绿地也应突出自身特点,各具特色。
4、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园(游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使小区绿地自成系统,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协调。
5、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格调的统一,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在统一中追求变化。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引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空间布局、绿地类型、功能划分、景观设计等方面。
空间布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应合理、科学,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以下是几个基本要求:1.绿地分布均衡:绿地应分布均衡,覆盖范围广,避免局部区域过度集中或缺乏绿地的情况。
为了方便居民,绿地应尽量靠近住宅区。
2.大绿地与小绿地结合:绿地规划中应考虑大面积的公园和小区居民的需求。
大绿地可以用于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小绿地可以提供居民日常散步和户外运动的空间。
3.绿地连通性: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便于居民在不同的绿地之间进行活动。
连通性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绿地间的景观廊道等。
绿地类型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绿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居住区内的大面积绿地,其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公园绿地应包括开放的草坪、花坛、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
2.社区绿地:社区绿地是服务于小区居民的绿地,其设计应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
社区绿地可以包括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花园等。
3.沿街绿地:沿街绿地是沿着道路设置的绿化带,可以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沿街绿地可以包括行道树、花坛、长椅等。
4.小品绿地:小品绿地是居住区内的零星绿地,用于装饰和点缀环境。
小品绿地可以包括雕塑、水景、景观石等。
功能划分绿地规划设计中,根据不同绿地类型的需求和功能,可以进行以下划分:1.活动区域:活动区域可以用于户外集体活动、休闲娱乐等。
活动区域应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
2.休闲区域:休闲区域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设施,方便居民放松身心。
休闲区域可以设置长椅、草坪、花园等。
3.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行。
一类、二类、三类绿地的区别---绿地是指城市中的公共绿色空间,它对于城市居民和环境的健康和福祉非常重要。
根据其功能和管理要求的不同,绿地可以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绿地。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区别:一类绿地一类绿地是城市中最重要和最具功能的绿地类型之一。
它主要包括公园、绿地景观和保护区。
一类绿地的主要特点如下:- 面积较大,一般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供人们休闲娱乐、文体活动和社交交流使用。
- 拥有丰富的植被,包括草坪、花坛、树林等,能够提供优美的景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 一类绿地通常有专门的管理和维护机构,负责绿地的保护、管理和规划,确保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类绿地二类绿地是城市中次重要的绿地类型,旨在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给城市居民。
它包括以下特点:- 面积适中,分布在城市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等不同区域。
- 提供多样化的设施和服务,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场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 二类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由当地政府和社区共同负责,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三类绿地三类绿地是城市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绿地类型。
它主要包括街头绿化、社区公园和小景区等。
以下是三类绿地的主要特点:- 面积较小,分布在城市的街道、社区和小区等地方。
- 提供基本的绿化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
- 三类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由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共同保护和改善绿地质量。
总之,一类、二类和三类绿地在功能和管理要求上有所区别。
一类绿地是城市中最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绿地类型,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二类绿地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适应不同区域的需求。
而三类绿地则作为城市中最基本的绿地形式,提供基本的绿化和景观,美化城市环境。
这些不同类型的绿地共同构成了城市绿地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绿地的类型与特点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类型(1)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是指由市政建设投资修建,经过艺术布局,具有一定的设施和内容,以供群众游览、休息,开展文娱、体育、科学技术活动及美化城市为主要功能的园林绿地,包括:公园、古典园林、带状绿地(沿河、湖、海、路、城垣修建的,具有一定宽度并有休息游览设施的绿地)、小游园(在城市广场、路侧、交叉口、道路转角、公共建筑及居住区附近专门划出的小型绿地)。
(2)专用绿地1)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小区内的宅房绿地、道路绿地和小游园等。
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居住区环境,为居民提供短时间休息和开展文体活动的场2)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用地内的绿地主要包括学校、医院和各单位内的绿地,其功能是为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服务的。
3)工业企业、仓库用地内的绿地主要功能是减轻有害气体、尘埃、噪声的危害,并起到防火、防空及隔离车间的作用。
(3)生产绿地生产绿地是指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包括苗圃、花圃、药圃、园林部门所属的果园及各种林地。
(4)防护绿地防护绿地是指专为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而建设的防护林。
(5)风景游览绿地风景游览绿地是指位于市郊,具有大面积的自然风景或存在名胜古迹,经园林部门开发、整修,设有为游人提供休息、食宿的服务设施,可供人们进行一日以上游览、休息的大型绿地,或可供人们休养、狩猎、野营的园林绿地。
(6)街道绿地街道绿地是指附属于城市道路的绿地,包括道路两旁、分车带、立交口、中心岛等的绿化种植地段,其主要功能包括遮荫、防尘、降低噪声、美化街景等。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特点(1)植物种类多植物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绿地的植物种类少则10余种,多则上百种,这些植物构成了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
(2)所处环境差异大城市绿地种类多,有些位于城市建筑的周边,有些位于喧闹城市的公路两侧。
有些绿地的环境条件较好,土壤、水分、坡度、坡向、光照等条件都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而有些绿地的环境条件则较差,这部分绿地如果在养护管理方面跟不上,很容易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城市居住区中绿地的位置和功能,我们可以将居住区绿地分为四大主要类型: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及公建设施绿地。
1.公共绿地它是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其位置适中,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个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
具体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有较高的规划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艺术效果。
(1)中心绿地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每个居住区都有一处自己的公共中心区域,为本居住区的居民提供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这个公共中心常常和中心绿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个居住区居民共用的共享空间,中心绿地在居住区中应该位置适中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
中心绿地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绿地面积的75%(贾建中,2001)。
从生态角度看,中心绿地相对面积较大,有较充裕的空间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居住区生态环境的创造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景观创造的角度看,中心绿地一般视野开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足够多的景观元素构成丰富的景观外貌;从功能角度而言,可以安排较大规模的运动设施和场地,有利于居住区集体活动的开展;从居民心理感受而言,在密集的建筑群中,大面积的开敞地则成为心灵呼吸的地方。
(2)组团绿地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组团绿地的形式就已经在我国出现(方咸孚,2001),它实际是宅间绿地的扩大或延伸,虽然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但普遍认同一个组团就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单元。
组团绿地供本组团居民集体使用,为组团内居民提供室外活动、邻里交往、儿童游戏、老人聚集等良好的室外条件,为建立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促进邻里交往、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
组团绿地离居民居住环境较近,居民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便于使用,居民在茶余饭后即来此活动。
因此,组团绿地就成为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在视觉上和使用上成为居民环境意向中的“邻里”中心。
在使用上,组团绿地应有较多的活动面积,便于居民活动;从视觉上看,组团绿地应具备作为组团中心所应有的标志与象征。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绿地的布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居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其绿地的类型与布置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绿地的类型应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进行布置,以营造出宜居的居住环境。
1. 小区内的居民休闲绿地第一种绿地类型是小区内的居民休闲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布置在小区内部,用于居民休闲娱乐和日常活动。
它们可以包括花园、草坪、休闲长椅等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
为了增加绿化覆盖率,可以布置一些花草树木,使小区内部绿树成荫,清新宜人。
2. 儿童嬉戏游玩的游乐场第二种绿地类型是儿童嬉戏游玩的游乐场。
这类绿地通常布置在小区或周边的公园内,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蹦床等,以满足儿童游玩的需求。
还可以在周边种植一些适合儿童喜爱的植物,如彩色花草、可食用的果树等,以增加绿地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3. 社区活动和健身的户外运动场第三种绿地类型是社区活动和健身的户外运动场。
这类绿地通常布置在小区内或周边的公园内,设有篮球场、足球场、健身路径等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的锻炼和活动需求。
还可以在周边种植一些适合户外运动的植物,如林荫道、花园景观等,以增加绿地的活跃性和吸引力。
4. 美化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的生态绿地第四种绿地类型是美化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的生态绿地。
这类绿地通常布置在小区或周边的空地或废弃场地上,以种植绿化植物、开展草地花园等方式来美化环境,并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
还可以设置人工湖泊、喷泉、水系景观等,以提升绿地的生态和景观效果。
总结回顾居住区绿地的类型与布置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重大。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来布置各类绿地,如居民休闲绿地、儿童游乐场、户外运动场和生态绿地,以营造出宜居的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搭配和设计,可以使这些绿地相互衔接、相得益彰,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依照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可分为公共绿地、庭院绿地、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地四大类。
(1)公共绿地。
是指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及防护绿地,是居住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一般为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居住生活单元,即一个住宅区由多个居住小区组成。
一个居住小区由多个居住生活单元组成。
相对于这种规划结构,居住区公园针对住宅区而布置,一般位于居住区中心,面积较大,服务对象是整个住宅区居民。
相应地,小区游园针对居住小区布置,组团绿地针对居住生活单元布置,功能相似,大小不同。
(2)宅旁及庭院绿地。
宅旁绿地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是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及居民庭院绿地,包括住宅前后及两栋住宅之间的绿地,遍及整个住宅区,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是居住区绿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居住小区用地平衡表中,只反应公共绿地的面积与百分比,宅旁绿地面积不计入公共绿地指标,而一般宅旁绿化面积比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23倍,人均绿地可达4~6m^2.宅旁绿地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续和补充,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结合绿地可开展儿童林间嬉戏、品茗弈棋、邻里交往以及晾晒衣物等各种家务活动,使邻里乡亲密切了人际关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较大程度地缓解现代住宅单元楼的封闭隔离感,可协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私密性和以宅旁绿地为纽带的社会交往活动。
(3)专用绿地。
是指居住区内一些带有院落或场地的公共建筑、公用设施(如中小学校、托儿所、文化站、物业管理站等)内部的绿化用地,由本单位使用管理,是居住区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4)道路绿地。
是指在居住区道路两旁,为满足遮荫防晒、保护路面、美化街景等功能而设的绿地。
道路绿地是联系居住区内各项绿地的纽带,对居住区的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
居住区绿地的布局形式绿地的布局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其中规则式又可有对称规则式、不对称规则式;混合式则为自然式和规则式的结合。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规模划分的大型、中型和小型是对城市绿地进行规模划分的一种方法,旨在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和绿地管理。
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划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城市绿地的需求和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型、中型和小型绿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以及划分的依据和应用。
一、大型绿地大型绿地是指占地面积较大的城市绿地,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占地面积广阔:大型绿地的面积一般较大,可以达到几十公顷或者更大。
这使得大型绿地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满足城市居民的集体或个体需求。
2. 多样化功能:大型绿地通常设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公园、游乐场、运动场等。
这样的多功能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娱乐、运动、休闲等多种活动方式。
3. 生态保护:大型绿地通常拥有丰富的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这些绿地也是鸟类、昆虫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起着积极作用。
大型绿地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绿地面积、功能设置、生态价值等因素。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型绿地往往作为城市的“绿肺”存在,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
二、中型绿地中型绿地是介于大型和小型绿地之间的一种绿地类型,具有以下特点:1. 面积适中:中型绿地面积一般介于几百至几千平方米之间。
相较于大型绿地,中型绿地的面积较小,但也能提供一定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2. 宜居环境:中型绿地通常位于居住区附近,为居民提供临近的自然环境。
这些绿地通常布局合理,景观美观,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3. 社交互动:中型绿地常设有一些休闲设施,如草坪、广场、户外健身设备等,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社交互动。
这些绿地可以成为居民举办社区活动、聚会和交流的场所。
划分中型绿地的依据主要包括面积、功能和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等因素。
中型绿地在城市中起到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小型绿地小型绿地是城市绿地中面积最小的一类,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 面积较小:小型绿地的面积一般在几十至几百平方米之间。
居住区绿地概述一、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居住区绿地由居住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和宅旁绿地等组成。
1.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公共绿地相应采用三级或二级布置, 即居住区公园一一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区公园一一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居住区公园一一居住小区中心游园一一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2.专用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3.道路绿地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
4.宅旁绿地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二、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我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技术法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规定:居住区绿地率为30%;人均公共绿地为3m2/人,其中居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2m?/人,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in*/人。
小区级公共绿地面积:小区中心游园面积+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面积。
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中不低于25%;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应不少于Inf /人, 居住区应不少于1. 5m2/人。
三、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3.以绿地为主,小品点缀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6.功能实用,经济合理四、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一)、植物种类的选择1.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2.在夏热冬冷地区,注意选择树形优美、冠大荫浓的落时阔时乔木,以利居民夏季遮荫、冬季晒太阳。
3.在公共绿地的重点地段或居住庭院中,以及儿童游戏场附近,注意选择常绿乔木和开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和自播繁衍能力强的卜2年生花卉。
4.在房前屋后光照不足地段,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在院落圉墙和建筑墙面, 注意选择攀缘植物,实行立体绿化和遮蔽丑陋之物。
5.允分考虑园林植物的保健作用,注意选择松柏类、香料和香花植物等;(二)、配置方式的确定1.植物种类的搭配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一、居住区绿地得类型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用建筑所属绿地与道路绿地等。
而居住区内得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得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得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与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乐场与其她块状、带状得公共绿地。
根据我国一些城市得居住区规划建设实际,居住区公园用地在10000㎡以上就可建成具有较明确得功能划分、较完善得游憩设施与容纳相应规模得出游人数得公共绿地;用地4000㎡以上得小游园,可以满足有一定得功能划分、一定得游憩活动设施与容纳相应得出游人数得基本要求。
所以居住区公园得面积一般不小于1 hm2,小区级小游园不小于0、4hm2。
我国各地居住区绿地由于条件不同,差别较大,总得来说标准比较低。
各类公共绿地得设置内容应符合表6-2得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体规划紧密结合,要做到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得原则,形成以中心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地为网络,庭院与空间绿化为基础,集点、线、面为一体得绿地系统。
二、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就是居民公共使用得绿地,其功能同城市公园不完全相同,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得休息、交往与娱乐等,有利于居民心理、生理得健康。
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要求有较高得设计水平与一定得艺术效果,就是居住区绿化得重点地带。
公共绿地以植物材料为主,与自然地形、山水与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得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得空间。
居住区公共绿地应位置适中,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得居民前去使用;应根据居住区不同得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布置,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
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得形式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与其她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一)居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为居住区配套建设得集中绿地,服务于全居住区得居民,面积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1、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公共绿地又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相应采用二级或三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或居住区公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1)居住区公园。
为全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面积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绿地内的设施比较丰富,有体育活动场地,各年龄组休息、活动设施,画廊、阅览室、小卖部、茶室等,常与居住区中心结合布置以方便居民使用。
步行到居住区公园约10min左右的路程,服务半径以800-1000m为宜。
(2)居住小区中心游园。
主要供居住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设置一定的文化体育设施,游憩场地,老人、青少年活动场地。
居住小区中心游园设置要适中,与居住小区中心结合布置,服务半径一般以400-500m为宜。
(3)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是最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以住宅组团内居民为服务对象,特别要设置老年人和儿童休息活动场所,往往结合住宅组团布置,面积在1 000㎡左右,离住宅入口步行距离在lOOm左右为宜。
在居住区内除上述三种公共绿地外,结合居住区中心,河道、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设置游园、街头花园。
2、专用绿地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如俱乐部、影剧院、少年宫、医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用地的绿化,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道路绿地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4、宅旁和庭园绿化居住建筑四周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以满足居民日常的休息、观赏、家庭活动和杂务等需要。
本文转自:园林吧/guihua/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