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r3.3_干线子系统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1
第四章4、1 干线子系统设计要求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交接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主要包括:干线或二级交接设备间和设备之间的竖向或横向的电缆专用的通道;设备间和网络接口之间的连接电缆或设备间与建筑群子系统各设施间的电缆;干线交接间与二级交接间之间的连接电缆;主要设备间与计算机主机房之间的干线电缆等。
综合布线由主配线架(MDF),分配线架(IDF)和信息插座(IO)等基本单元组成。
主配线架放在设备间,分配线架放在楼层配线间,信息插座安装在工作区。
连接主配线架和分配线架的线缆称为干线,连接分配线架和信息插座的线缆称为水平线。
干线是建筑物内综合布线楼层间的主线缆,是用于楼层之间垂直线缆的统称。
在进行干线子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技术要求:(1)垂直电缆系统应为星形拓扑结构(2)为了便于布线的路由管理,干线电缆或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超过两次。
从楼层配线架到建筑物配线架间只应通过一个配线架,即建筑物配线架。
(3)在干线子系统中,不允许有转接点(4)为了避免话音传输对数据传输的干扰,话音和数据主电缆应分开(5)从楼层配线架到大楼配线架之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500M(6)干线电缆可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连接(7)当电缆的限制距离和带宽不能满足要求时,垂直部分应使用光缆,规划中每层可分配多根光缆。
其中,除备用部分外,应有若干条光缆用于到桌面连接,若干条光缆用于网络应用。
(8)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双绞电缆对于增加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双绞电缆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4对双绞电缆4、2 干线子系统布线的拓扑结构4、2、1 概述名词解释节点:综合布线中的基本单元,既各个部分的信息连接点称为节点链路:节点之间的连接线缆称为链路拓扑结构:节点和链路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综合布线的拓扑结构节点的分类:转接点和。
转接点:设备间、楼层间、二级交接间内的配线管理点或有源设备属于转接点。
钙钛矿激子结合能大小钙钛矿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半导体材料,特别是在光电子学领域。
而钙钛矿激子是钙钛矿材料中的激发态电子与空穴之间的复合物,其结合能大小对于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钙钛矿激子结合能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应用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钙钛矿激子结合能是指钙钛矿材料中激子形成时释放的能量。
激子是由光照射激发出的电子和空穴在材料中结合形成的一个稳定复合态。
激子的结合能大小决定了电子和空穴结合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了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钙钛矿激子结合能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晶体结构的缺陷会影响激子的结合能。
缺陷会引入非辐射复合中心,从而降低激子的结合能。
其次,晶格畸变也会改变激子的结合能。
晶格畸变会导致能带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激子的结合能大小。
此外,钙钛矿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温度等因素也会对激子的结合能产生影响。
钙钛矿激子结合能的大小对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较大的激子结合能可以增强材料的光吸收能力。
激子结合能越大,材料对光的吸收就越高效,从而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其次,激子结合能的大小还影响了材料的载流子输运性质。
较大的激子结合能可以减少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改善材料的电学性能。
钙钛矿激子结合能的研究对于钙钛矿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光电子器件中,了解激子结合能的大小可以帮助优化材料的光学吸收和电子输运性能,提高器件的效率。
此外,钙钛矿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和光发射器件等领域。
通过研究激子结合能,可以进一步改善这些器件的性能。
钙钛矿激子结合能的大小对于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激子结合能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晶体结构的缺陷、晶格畸变以及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温度等因素。
激子结合能的研究对于优化钙钛矿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能,提高器件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能够进一步推动钙钛矿材料的应用发展,为光电子学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干线子系统4.3.1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
主干缆线宜设置电缆与光缆,并互相作为备份路由。
4.3.2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应选择较短的安全的路由。
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终接。
4.3.3如果电话交换机和计算机主机设置在建筑物内不同的设备间,宜采用不同的主干缆线来分别满足语音和数据的需要。
4.3.4在同-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
4.3.5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语音业务,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
2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群(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或以每个HUB或SW 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
每1群网络设备或每4个网络设备宜考虑1个备份端口。
主干端口为电端ICl时,应按4对线容量,为光端口时则按2芯光纤容量配置。
3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延伸至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BD/CD)时,主干光缆的容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的容量在内。
4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符合第4.2.11条的规定。
4.4建筑群子系统4.4.1 CD宜安装在进线间或设备间,并可与入口设施或BD合用场地。
4.4.2 CD配线设备内、外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物内连接BD配线设备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相一致。
4.5设备间4.5.1在设备间内安装的BD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
设备侧的容量应与设备端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
4.5.2 BD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亦应符合第4.2.3条的规定。
4.6进线间4.6.1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并在缆线的终端处可由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设置入口设施,入口设施中的配线设备应按引入的电、光缆容量配置。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原则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干线运输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是物流企业成功运营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干线子系统的设计原则出发,探讨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干线子系统。
一、系统可靠性干线子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物流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
在设计干线子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或崩溃的能力。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时,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容错性是指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系统安全性干线子系统的安全性是保证物流企业信息安全的基础。
在设计干线子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安全机制。
数据加密是指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身份认证是指对系统中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权限控制是指对系统中的用户进行权限管理,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系统。
三、系统性能干线子系统的性能是保证物流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
在设计干线子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发能力、扩展性等性能指标。
响应速度是指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需要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快。
并发能力是指系统在面对大量用户请求时,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扩展性是指系统在面对业务增长时,能够快速扩展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四、系统可维护性干线子系统的可维护性是保证物流企业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设计干线子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可维护性是指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定位和修复故障。
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在面对业务增长时,能够快速扩展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五、系统易用性干线子系统的易用性是保证物流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
在设计干线子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用户界面、操作流程、用户体验等易用性指标。
用户界面是指系统的界面设计,需要保证界面简洁、美观、易用。
1.1.综合布线子系统的设计1.5.1.统结构图及信息点的分布1.5.2.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符合标准,并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系统由安装在各住户的国际标准信息插座(RJ45)及终端连线组成,通过插座连接数据终端。
工作区子系统信息插座安装位置主要安装在各工作区的墙上。
1.5.3.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由各单元配线间至各个工作区之间的电缆构成。
该子系统由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
水平传输介质采用超五类4对非屏蔽UTP电缆,用于连接每个信息点;根据实际情况,水平线可从配线架经水平桥架、预埋穿管走线至各工作区。
配线架与信息插座之间均为点到点端接,任何改变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为系统线路故障检修提供极大方便。
1.5.4.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管理间的干线构成。
其任务是将各楼层管理间的信息,传递到设备间并送至最终接口。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作用是将数据语音信号从设备室子系统传输到各楼子配线架。
系统由垂直干线及相关支撑硬件组成,提供了设备间总配线架与各楼子配线架之间的干线路由。
1.5.5.管理/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由各子配线间构成,主要用于交接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子系统。
管理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电缆和垂直干线。
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常用设备包括快接式配线架、跳线和必要的网络设备。
系统管理中心设置在网络中心,连接到所有子配线间的电缆、光缆汇集到机柜的模块化配线架及光纤配线架中。
➢网络机柜选用19“标准机柜1台;➢电缆配线架选用24口模块式配线架;➢跳线使用双绞线同品牌的原厂模块化跳线;➢跳线配置数量=信息端口数*21.5.6.布线管理及标识方案本布线系统管理及标识遵循ANSI/TIA/EIA-606(CAS T528)《商业楼宇通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主要有线缆标签,终端硬件标识和终端位置标识。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1. 简介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通信设备和各种信息技术设备之间传输信号的基础设施。
一个有效的综合布线系统方案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结构、布线类型、设备选型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2. 系统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主干层、水平层和工作区层。
主干层主要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连接各个水平层和外部通信服务提供商。
水平层是连接主干层和工作区层的媒介,通常采用光纤或双绞线。
工作区层则是连接终端设备的部分,包括各个办公室、会议室等工作区域。
3. 布线类型根据实际需求和可用资源,综合布线系统可以选择不同的布线类型。
常见的布线类型包括光纤布线和铜缆布线。
3.1 光纤布线光纤布线是一种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的布线方式。
它通常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带宽需求的场景,比如数据中心、大型企业网络等。
光纤布线需要专用的光缆和光模块,设备选型上需要考虑光模块类型、传输距离和光功率等因素。
3.2 铜缆布线铜缆布线是一种成本较低、使用广泛的布线方式。
它通常用于短距离传输和一般办公室、商业场所等场景。
铜缆布线分为不同的等级,常见的有Cat5、Cat6和Cat6a等。
设备选型上需要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铜缆等级和连接器类型。
4. 设备选型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选型是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4.1 主干层设备主干层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光纤转换器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吞吐量、端口数量、可靠性和扩展性等因素。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冗余性和稳定性,建议选用支持热备份和链路聚合等技术的设备。
4.2 水平层设备水平层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和配线架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端口数量、支持的布线类型和功耗等因素。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建议选用支持交换机堆叠和链路聚合等技术的设备。
4.3 工作区层设备工作区层设备主要包括桌面交换机、配线盒和终端设备等。
综合布线系统新标准的各个子系统功能以及分布示意图
综合布线系统根据功能和实施区域的不同,可以划分成7个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
图1给出了各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图1 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分布示意图
1)工作区子系统: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
2)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
3)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4)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
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起。
6)进线间子系统: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
7)管理子系统: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干线子系统4.3.2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配线方法,电信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从设备间延伸到指定的楼层电信间。
分支递减终接是用1根大对数干线电缆来支持若干个电信间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相应的电信1刚,并终接于目的地的配线设备。
4.3.5如语音信息点8位模块通用插座连接ISDN用户终端设备,并采用S接口(4线接口)时,相应的主干电缆则应按2对线配置。
4.7管理4.7.1管理是针对设备间、电信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等设施,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的规定。
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连接等。
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今后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特别是较为复杂的综合布线系统,如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其效果将十分明显。
目前,市场上已有商用的管理软件可供选用。
综合布线的各种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分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点,同时,还应采用标签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
4.7.2在每个配线区实现线路管理的方式是在各色标区域之间按应用的要求,采用跳线连接。
色标用来区分配线设备的性质,分别由按性质划分的配线模块组成,且按垂直或水平结构进行排列。
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标签可采用粘贴型和插入型。
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的不干胶条标明相同的编号。
目前,市场上已有配套的打印机和标签纸供应。
4.7.3电子配线设备目前应用的技术有多种,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到电子配线设备的功能,在管理范围、组网方式、管理软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合理地加以选用。
5系统指标5.0.1综合布线系统的机械性能指标以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资料为依据,它将对布线工程的安装设计,尤其是管线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本规范列出布线系统信道和链路的指标参数,但6A、7类布线系统在应用时,工程中除了已列出的各项指标参数以外,还应考虑信道电缆(6根对1根4对对绞电缆)的外部串音功率和(PSANEXT)和2根相邻4对对绞电缆间的外部串音(ANEXT)。
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领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领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领(1) 确定干线子系统规模干线子系统线缆是建筑物内的主馈电缆。
我们已经知道,在大型建筑物内,都有开放型通道和弱电间。
开放型通道通常是从建筑物的最低层到楼顶的一个开放空间,中间没有隔板,如通风或电梯通道。
弱电间是一连串上下对齐的小房间,每层楼都有一间。
在这些房间的地板上,预留圆孔或方孔,或靠墙安放桥架。
在综合布线中,把方孔称为电缆井,把圆孔称为有电缆的电缆孔。
穿过地板的电缆孔、电缆井示意图如图所示。
干线子系统通道就是由一连串弱电间地板垂直对准的电缆孔或电缆井组成。
弱电间的每层封闭型房间作楼层配线间。
确定干线通道和配线间的数目时,主要从服务的可用楼层空间来考虑。
如果在给定楼层所要服务的所有终端设备都在配线问75m 范围之内,刚采用单干线系统,凡不符合这一要求的,则要采用双通道干线子系统,或者采用经分支电缆与楼层配线间相连接的二级交接间。
(2) 确定每层楼的干线在确定每层楼的千线线缆类别和数量要求时,应当根据水平子系统所有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插座需求进行推算。
(3) 确定整座建筑物的干线整座建筑物的干线子系统信道的数量,是根据每层楼布线密度来确定的。
一般每10㎡设一个电缆孔或电缆井较为适合。
如果布线密度很高,可适当增加干线子系统的信道。
整座建筑物的千线线缆类别、数量与综合布线设计等级和水平子系统的线缆数量有关。
在确定了各楼层干线的规模后,将所有楼层的干线分类相加,就可确定整座建筑物的干线线缆类别和数量。
(4) 确定楼层配线间至设备间的干线布线路由建筑物垂直干线布线通道可采用电缆孔、电缆井或桥架三种方法① 电缆孔方法。
干线信道中所用的电缆孔是很短的管道,通常是用一根或数根直径为l0cm 的钢管做成。
它们嵌在混凝土地板中,这是在浇注混凝土地板时嵌入的,比地板表面高出2.5-l0cm 即可。
也可直接在地板中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孔洞。
垂直干线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成六个部分,其中三个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TO—FD);干线(垂直)子系统(FD—BD);建筑群子系统(BD—CD);外加三个部分:工作区(TO—TE)、设备间、管理区(有的资料上说布线系统还包括进线间,进线间:提供空间给光缆成端盘留。
)。
在干线子系统中常用以下五种线缆:(1)5e以上4对双绞线电缆(UTP或STP);——一般用于传输数据和图像。
(2)3类100欧姆大对数对绞电缆(UTP或STP);——一般用于电话语音传输。
(3)62.5/125微米多模光纤;(4)8.3/125微米单模光纤。
垂直干线子系统布线的建筑方式:预埋管路、电缆竖井和上升房(又称交接间或干线间)。
垂直干线子系统通常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
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联接路径,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垂直主干线子系统设计要点它连接通讯室、设备间和入口设备,包括主干电缆、中间交换和主交接、机械终端和用于主干到主干交换的接插线或插头。
主干布线要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接地应符合EIA/TIA607规定的要求。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机房,则应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
当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一、设计要求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电缆组成。
它是建筑物内的主馈电缆,用于楼层之间垂直(或水平)干线电缆的统称。
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