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临床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2
摘要:目的:观察蒙医针刺疗法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男性患者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结果:蒙医针刺疗法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后好转率达100%。
结论:蒙医针刺疗法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无副作用、价格合理、疗效独特。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蒙医针刺疗法;红外偏振光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引起的炎症反应,常累及脚拇指的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背、踝、腕、指、膝关节等。
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发病,关节剧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难以忍受,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1];可伴高尿酸血症和发热。
蒙医认为该病属于“图来”病,黄水和恶血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图来”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当人体的三根七素收到饮食、起居、时节及其他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失去相对平衡即出现病症。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②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可见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⑦可疑痛风石;⑧高尿酸血症[1],同时符合蒙医药标准化编审委员会制定的《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有关“图赖”病的诊断标准。
1治疗原则有效降低血尿酸的含量,促进尿酸排泄,预防尿酸盐进一步沉积于多个关节,及早控制或缓解急性关节炎发作,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肾功能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少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率。
早期干预制定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关键,平素生活起居要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劳累及熬夜;均衡饮食,保持理想体重,限制高嘌呤、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戒烟戒酒,动物的肝、心、脑、骨髓,海鲜类,浓汤、炖肉,豆制品,紫菜、菠菜等);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2治疗方法卧床休息,避免受寒、负重、剧烈运动、外伤,限制饮酒、高蛋白高嘌呤饮食等诱发因素;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促进尿酸的排泄。
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作为一名从事痛风治疗的医生,我有幸参与了众多痛风患者的治疗过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关于痛风治疗的心得体会。
一、痛风治疗的原则痛风治疗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是痛风治疗的关键指标。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痛风发作。
2. 预防痛风发作:痛风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预防痛风发作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目标。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手段,降低痛风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3. 保护关节功能:痛风患者往往伴有关节病变,保护关节功能是痛风治疗的重要任务。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4. 降低并发症风险:痛风患者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降低并发症风险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目标。
二、痛风治疗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痛风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降尿酸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用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2)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等,用于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3)抗炎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用于缓解痛风发作时的关节疼痛。
2.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饮食: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等,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2)控制体重:肥胖是痛风发作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
(3)增加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减轻关节疼痛。
(4)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痛风病情,戒烟限酒对痛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痛风治疗实践心得1. 个体化治疗:每个痛风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经典治疗痛风的临床案例分析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关节炎。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痛风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制、情志不调、体虚或先天体质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经典中,有许多治疗痛风的经验和方剂,本文将通过对两个临床案例的分析,探讨中医经典治疗痛风的有效性。
案例一:患者男性,35岁,因纵欲过度和饮食不节制导致痛风发作。
主要症状为左侧足背疼痛、红肿、炎症明显,接诊时血尿酸值较高。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质,采取了以下治疗方法:1. 中药汤剂:使用了清热、解毒、利尿的药材,如赤小豆、菊花、菟丝子等。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患者每天分次饮用。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足背疼痛明显减轻,红肿情况也有所改善。
2. 饮食调理:针对患者饮食不节制的问题,中医师建议患者减少高嘌呤食物(如海鲜、肉类等)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
同时,要求患者不吃夜宵,不饮酒。
经过坚持调理两个月,患者血尿酸值逐渐回归正常范围。
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的痛风症状明显减轻,血尿酸值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二:患者女性,50岁,已患有痛风多年。
主要症状为双侧脚踝关节疼痛、红肿,痛风发作频繁。
中医师综合患者情况后,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患者进行了多次针灸疗法,主要针刺了关节周围的穴位。
针灸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关节疼痛。
2. 草药外敷:中医师采用了一种中药外敷贴,由黄连、苦参等中药制成。
患者将药贴贴在双侧脚踝关节处,每天更换一次。
经过两周的外敷治疗,患者的关节炎症明显减轻,红肿情况也得到控制。
此外,中医师还建议患者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的痛风发作明显减少,关节疼痛明显改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总结起来,中医经典治疗痛风的临床案例分析显示,采用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痛风的发作、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的临床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探讨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关节炎。
本文将通过一个痛风患者的临床病例来探讨该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治疗路径的选择。
一、病例描述患者张某,男性,50岁,体质偏胖。
近几年来,他出现多次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是大脚趾。
疼痛发作往往在夜间开始,伴有红肿和明显的热感。
体格检查发现大脚趾关节明显红肿,触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达到600umol/L。
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他被诊断为痛风。
二、诊断痛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关节炎、高尿酸血症以及尿酸结晶沉积所引起的痛风石。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测血尿酸水平和关节液中尿酸结晶。
三、治疗痛风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预防关节损害和避免尿酸结晶沉积。
治疗路径通常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内脏器官、海鲜和红肉等。
同时,他们还应该避免饮酒、减少肥胖以及保持适当的体重。
此外,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紊乱和预防关节损害。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疼痛和降低尿酸水平。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溶性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促进剂。
NSAIDs可以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注意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尿酸合成抑制剂如丙磺舒、苯扎贝特和非洛匹那韦等可以抑制尿酸的产生。
尿酸排泄促进剂如丙磺舒可以增加尿酸的排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针对不同的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路径选择针对痛风的治疗路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痛风临床表现和尿酸水平来确定。
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NSAIDs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对于伴有高尿酸血症且有尿酸结晶沉积症状的患者,尿酸合成抑制剂和尿酸排泄促进剂可以用于长期控制尿酸水平。
对于无尿酸结晶沉积症状的患者,它们则可选择性地使用尿酸降低药物。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与应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多发生在下肢大关节,尤其是足骨、踝关节和膝关节,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红肿、局部发热和功能障碍。
传统治疗主要以西药为主,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最近,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介绍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的组成、配方、功效以及临床应用体会。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是由中医药加工研制而成,主要由白花蛇舌草、地龙、瓜蒌、香薷等草本植物经过加工研制而成。
这些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
在临床应用中,四妙散合藤类药物通常以散剂或丸剂的形式给予患者。
患者可口服或外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使用方式。
在口服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时,患者应遵医嘱,根据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在外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时,患者可以将药物直接涂抹在患处,或者采用贴敷的方式。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经常与其他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通过临床实践,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它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疼痛、红肿和局部发热,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使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根据医嘱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并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遵医嘱,并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四妙散合藤类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物,使更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受益。
四妙散合藤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与应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特征为单关节急性疼痛、肿胀、红热、功能障碍及系统炎症反应等。
中药治疗该疾病已广泛应用,其中以四妙散合藤类药最为常用。
下面本人将介绍一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体会以及四妙散合藤类药的应用经验。
患者李某,男性,47岁,体重84kg,病史半年。
查体发现右侧踝关节有明显红肿、压痛、疼痛等症状,血尿酸升高。
临床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四妙散合藤类药的治疗方案,具体如下一、四妙散的用法四妙散包含黄芩、栀子、黄连、地龙四味中药,对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内服4片,每天3次,每次服用前最好先用温水浸泡5分钟,以增强药效。
二、藤类药的用法藤类药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中药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通经活血等功效。
在治疗中,建议使用桑枝和防风,具体用法为:桑枝30g泡水后,煮至汤色呈深棕色,滤出渣后饮用;防风15g泡水后,加冰糖进行煮沸,直至溶解后饮用。
三、慢性期调理防病预防对于病人的康复健康,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注意生活习惯方面的调节。
注意控制饮食,避免过多的动物蛋白质和高嘌呤饮食。
同时,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每天喝水要达到足量,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总体治疗进程是患者服用以上药品3天后基础症状得到了改善,疼痛和肿胀明显下降,红斑消退,患者情况得到了显著缓解。
随后在治疗期间,我们给予了患者详细的饮食指导,并且根据患者家族史,建议患者进行高尿酸血症基因检测,评估病人后续发病风险,制定保健方案。
综上,四妙散合藤类药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预防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痛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而引起。
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和尿酸结晶在身体组织中的沉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痛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常累及手指、足趾、踝关节等处,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使患者活动受限。
急性关节炎发作一般在夜间开始,并伴随着明显的红肿和疼痛。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酸结晶沉积引起的石头形成,主要表现为肾结石。
二、痛风的辅助检查1. 血尿酸检测: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男性每升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应小于7.0毫克/分升,女性则小于6.0毫克/分升。
超过这一范围可提示存在高尿酸血症,在痛风患者中尤为常见。
2. 滑精检测:滑精镜下检测可以观察到尿酸盐晶体,这对于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取得含有尿酸盐晶体的滑精样本有助于确定病因和进一步治疗方案。
3. 关节液检查:如果患者关节肿胀和疼痛无法解释或初步鉴别时,可以进行关节液检查。
关节液中尿酸盐结晶的出现证实了痛风的诊断。
三、痛风的诊断标准根据欧洲和美国风湿病学会的标准,痛风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 至少一次关节炎或足部肿胀与近期尿酸升高相关,并且在钟状闪电和痛风颗粒检测中检测到尿酸盐结晶;2. 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关节炎(特别是上肢);3. 使尿酸浓度增加的治疗,例如利尿剂、低剂量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或环孢素。
四、痛风的治疗策略痛风的治疗旨在缓解关节炎发作、降低尿酸水平,防止尿酸结晶的进一步沉积。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 非药物治疗(1)饮食调整: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肉类、海鲜、咖啡、酒精等。
增加低嘌呤食物,如牛奶、蔬菜和水果等。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2)减少饮酒:饮酒是痛风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应当减少或避免饮酒。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临床实践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经常会感受到关节疼痛和炎症。
痛风病发作后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小的负担。
中医药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医学体系,对于痛风治疗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是经验病学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
本文将从中医药治疗痛风的基本理论、临床实践、有效方案和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基本理论痛风多由内火郁结、气滞血瘀、肾虚湿困、寒湿凝滞等因素造成。
因此,在中医药治疗中,需要针对各种原因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理论认为,病人的身体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需要保持平衡,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整体。
而对于痛风病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身体内环境以及有效地调节身体机能,来改善和调节患者的体质状况。
临床实践中,中医药重视辨证施治。
通过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分析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和中药配方,中药的选择会因患者的病情和病史而有所不同,治疗方案也会因人而异。
此外,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手法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有效方案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有效方案需要充分了解病情,配合临床医生精确的辨证,科学合理地进行治疗。
如刘国清教授提出的“中医药治疗痛风秘诀”,具体操作如下:一、祛风化湿祛风化湿是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祛风化湿常采用桂附膏加减,其配方包括桂枝、附子、熟地、干姜等草药。
此方具有扶正祛邪、温中散寒、祛风化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二、疏肝利胆肝气郁结是痛风的普遍原因之一。
借助中药可以调整和改善患者肝脏的气、血、胆三个方面的动力学参数,也就是肝气调畅、胆汁排泄畅通、气血畅通。
疏肝利胆的药方常采用柴胡桂枝汤、泻肝火汤等。
三、调和肾脏肾气不足也是造成痛风的原因之一。
为此,调理肾气对于治愈痛风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用补肾益气药方,如六味地黄丸、九味防风颗粒等配方。
四、消炎止痛中药在中医药学中既可以起到调理身体机能、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还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2013年5月相关系数仅为0.788,可能是MID 所占的比例较低的缘故。
在这80例样本中,仪器分类阴性占60例,人工分类阴性占75例。
阴性标本的显微镜境检,均未查见异常细胞,其灵敏度为100%,阴性预示值为100%,假阴性(仪器显示为阴性结果,而人工镜检可见异常细胞)为0。
阳性标本的显微镜镜检,其中假阳性(仪器显示为阳性结果,而人工镜检未见异常细胞)占5例,为20%。
因仪器计数细胞的量是人工计数的量的数十倍多,有一定差异,与文献报道一致[2][3]。
故仪器的白细胞分类只能做为筛选工作,当仪器显示异常时,尤其是怀疑血液病病例,一定要进行显微镜手工镜检以确定细胞类型。
总之,通过对Sysmex Xi-800的系统证明价,结果显示其分析速度快,提供有效参数多,灵敏度好,与已知性能的血液分析仪结果相关性好、可比性强,是一种功能良好的全血动血液分析仪,适合临床检验中的常规检验有效筛选工作。
参考文献[1]丛玉隆.血液分析仪进展及临床应用.全军临床检验专修班实用教材,1989,49.[2]冯仁丰.临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 7-170.[3]杨晏.Diana-5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参数的临床研究.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5(1):8-10.痛风的临床治疗体会国玉鹏(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齐河 251113)【摘要】 目的 了解痛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与临床观察法,对4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性期患者的抗炎镇痛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降血尿酸临床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结论 痛风发作的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比较容易,而对痛风发病的基础—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则需进一步地提高,虽然有一些较好的尿酸生成抑制剂或尿酸排泄促进剂,但需要终生服用,选择不当,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可能导致肾病、泌尿系结石、动脉硬化等并发症,因此,痛风的临床治疗,要求对药物进行慎重选择。
同时,持续治疗及适当的饮食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痛风 临床治疗 体会【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082-02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GUO Yu-peng(Zhaoguanzhen Cencer Health Hospital of Qihe County ,Qihe,Shandong,25111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out。
Methods Data analysi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out. Results The effect of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a clinical treatment in acute stage patients with better, while the asymptomatic period, the effects of lowering serum uric acid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termittent period and chronic period is not very ideal.Conclusion Gout treatment with drug treatment is relatively easy, but on the basis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treatment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good uric acid formation inhibitor or uric acid excretion promoter, but it takes a lifetime to use, improper selection, not only has no effect, but also may lead to kidney disease, urinary stones, arteriosclerosis. Complications, theref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out, requires careful selection of drugs. At the same time, duration of treatment and proper control of die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gout;clinical treatment;experience痛风(gout),是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1]。
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
调查发现,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并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标志,尤其成为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2]。
痛风的临床治疗以药物疗法为主,虽然临床已有一些防治痛风的药物,防治痛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更多的临床资料表明,由于药物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现有药物的适应证限制和不良反应,以及该病治疗药物品种很少,导致药物选择受限,使痛风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导致急性痛风的慢性化和并发症产生[3]。
为更好地有对痛风进行临床治疗,减少痛风疾病给痛风患者带来的痛苦,本文对4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整理分析,以此了解痛风的临床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文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为我院诊治的痛风患者病例,合计40例。
1.2 药物种类痛风的临床治疗以药物疗法为主,因此,痛风治疗药物,在痛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痛风治疗药物,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痛风发作时作为控制发作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
二是纠正发病的原因——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包括苯溴马隆、别嘌呤醇等。
1.3 治疗方法根据病期,选择常规药物疗法进行临床治疗。
痛风一般分为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本研究将病期分为两组,即急性期的治疗与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
1.3.1 急性期的治疗急性期的治疗,选择控制痛风发作的药物,以达到抗炎镇痛的效果。
1.3.2 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选择纠正发病的原因——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急性期的治疗,在抗炎镇痛药终止后,亦进行积极的降血尿酸治疗,使血尿酸保持正常的水平,以免导致急性痛风的慢性化或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2.1 患者一般情况本组痛风患者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8~73岁。
40例患者中,急性期患者35例,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患者5例。
本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患者情况男女急性期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合计人数328355402.2 临床治疗效果2.2.1 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40例痛风患者中,急性期患者35例。
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2。
表2 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结果有镇痛效果无镇痛效果合计人数341352.2.2 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40例痛风患者中,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患者5例,加上急性期经抗炎镇痛治疗有临床治疗效果的患者34例,合计39例。
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3。
表3 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结果血清尿酸明显下降者无明显下降者合计人数2613393 讨论痛风,从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继发性痛风是由于某些疾病或药物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所致的痛风。
原发性痛风其发病因素主要有尿酸排泄减少和尿酸生成增多两个方面。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
因此,治疗痛风,在于抑制尿酸的生成。
目前,对于痛风的治疗,采用的是药物疗法,常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通常选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苯溴马隆、别嘌呤醇等。
痛风最具特征的临床症状——下肢关节剧烈疼痛,即所谓痛风发作的治疗是比较容易的,多数都可以获得可靠的镇痛效果。
在本组40例痛风患者中,急性期患者35例,其中34例患者有镇痛效果,比例高达97%。
然而,对痛风发病的基础—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则不十分理82 医药前沿2013年5月想。
在本组40例痛风患者中,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患者5例,加上急性期经抗炎镇痛治疗取得效果的患者34例,合计39例,其中13例患者,在本疗程的治疗期间,血清尿酸没有明显下降,比例竟达33%。
虽然有一些较好的尿酸生成抑制剂或尿酸排泄促进剂,但需要终生服用。
而且,若适应症选择不当,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可能发生肾病、泌尿系结石、动脉硬化等并发症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地加重[4]。
因此,在痛风的临床治疗中过程中,对药物要进行慎重的选择。
4 治疗体会痛风具有自己独有的临床特点,药物疗法是痛风的主要治疗手段。
在痛风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期,合理地选择治疗药物。
这是痛风临床治疗的要点。
同时,由于较多患者对痛风知识的缺乏,往往只注意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而忽略了在疼痛缓解期的降尿酸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尿酸值以及适当的饮食控制,因此,在对痛风发病的基础—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需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持续治疗及适当的饮食控制,对痛风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防治痛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控制饮食的措施:①低嘌呤、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饮食,限制总热量的摄入。
②多吃碱性食物。
进食碱性食物可以降低血尿酸的浓度,甚至使尿液呈碱性,从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进尿酸的排出。
③多饮水。
增加排尿量,利于尿酸排出,防止尿酸盐的形成和沉积。
④禁酒,尤其是啤酒[5]。
因为饮酒易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的抑制作用。
一次大量饮酒可使血清尿酸含量明显升高,诱发痛风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