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着重阐述了物质世界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强
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这一章的重要性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世界是物质的,意识
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其与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
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即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这一观点强调了认识的实践性和历史性,认为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相联系的。
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
基础,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章的内容,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对世界和认识的认识水平,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公务员制度教程公务员招考热:自1994年6月7日起,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经运行20年。
据统计,已经有100多万人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走上公务员职业之路。
原因:一是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二是个人理想的追求三是职业选择的压力第一章总论公务员的由来:公务员——Civil Servent 指“文职公务人员”或“文职仆人”中文的译法不尽相同:文官、公务员、文职人员文官的译法不够准确:1、文官是相对武官来说的,但有的国家公务员既包括文官,也包括武官. 比如法国,军人(武官)也是公务员.2、公务员并不都是官,比如: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等.3、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官并不属于公务员的范畴.中国统一翻译为——“公务员”或“公务员制度”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对英美等少数国家仍译为——“文官或文官制度”第一节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含义和范围西方国家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一般有两大类组成:政务官、事务官(文官)所谓公务员一般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其政府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西方国家公务员范围分为三种类型:小范围:仅指政府系统中常务次官以下的所有工作人员,一般称之为事务官或常任文官英国及其英联邦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英国:是指政府部门中除去政务官以外的所有工作人员。
(上至常务次官,下至工勤人员)1.文官不包括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的议员、首相、大臣、国务大臣、政务次官、政治秘书和专门委员等政务官;2.不包括政府经营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自治地方的工作人员;3.不包括法官和军人;4.不包括政府各部门临时使用的人员。
中范围:指所有由政府机关雇用的文职人员都是公务员。
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人员和政府所经营的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但不包括由选举产生和政治任命的官员以及以官员个人名义雇用的人员。
美国、德国、菲律宾、泰国、韩国、加拿大等属于这种类型。
美国:美国文官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官——指和军人(武官)相区别的所有政府雇员。
包括:总统、州长、市长等民选人员,特种委员会人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独立机构的长官等都是文官,称为政务官。
但不包括立法部门的参议员和众议员,司法部门的法官及国会雇佣的人员。
狭义的文官——指除选举产生和政治任命的官员以外的政府部门的所有文职人员,称为职业文官。
包括:公开竞争性考试录用的政府工作人员;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政府经营的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德国:德国的公务员又称联邦官员,主要是指在联邦政府直属的机构、团体或公法基金会担任公职的人员,也包括联邦议会、联邦参议院和联邦宪法法院担任公职的人员。
联邦官员分为两大类:特别职:即政治官员,是指经由选举产生和政治任命的联邦官员。
不适用于《联邦官员法》。
不属公务员范畴。
一般职:即职业官员,是指不受政党选举更迭的影响,长期任职的官员。
适用于《联邦官员法》。
属公务员范畴。
一般职公务员又依其所任职务的业务性质不同分为:政治职:主要是指政策的制定和拟定者。
比如各部司局长以上各种职务、高级外交官等一般职:指各机关处(科)长以下的各种职务等德国公务员的范围主要包括:1.联邦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官员、工勤人员2.国家文化、艺术、教育基金会和科研等公共事业部门的有关人员,如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3.国营企业单位的有关管理人员4.联邦议会、联邦宪法法院、联邦铁路的公务人员,如火车司机、乘务员等德国公务员有三种身份:官员、职员、工人区别:1.官员可以终身任职,且不得任意解除其职务;而职员和工人需工作十五年以上,通常年满四十岁,才能享有不被解雇的权利。
2. 担任不同职务的官员必须具备与其职务相应的文化水平;而职员和工人无此规定。
3.官员可以参加工会,要求提高工资,但无权进行罢工;职员和工人可以参加任何工会,可以在要求提高工资而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进行经济罢工,但不得进行政治罢工。
大范围:指把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国会除议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军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国立学校、医院等全部称为公务员。
日本、法国属于这种类型法国:凡是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公务员。
公务员:终身制——是公务员的主体合同制——是高新技术人员终身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医护公务员法国公务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适用于《公务员法》的公务员:1.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中经选举和政治任命的人员;2.立法部门的议会议员和职员;3.司法部门的法官;4.军事人员;5.工商业性质的国营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等。
一类是适用于《公务员法》的公务员:1.中央行政机构中非选举产生、非政治任命的工作人员;2.地方行政机关中非选举产生、非政治任命的工作人员;3.国家各级公益机构中的正式工作人员,如文教人员、医务人员等。
日本:凡是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以及在政府所属公共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均称为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指中央政府机关、国会、法院、国立学校和医院及国营企事业等单位供职的所有人员。
地方公务员:指在各县以下地方政府机关、立法机关、法院和地方政府经营的企事业单位供职的所有人员。
公务员:一般职:指包括除特别职以外的所有中央和地方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官员、职员。
适用于《公务员法》特别职:指通过民选或议会表决而任命的政府官员。
不适用于《公务员法》比较分析:第一种划分方法(小范围),公务员的范围与《公务员法》的范围是相一致、相对应的。
在这种类型下,凡是公务员都按《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解决管理问题第二、三种划分方法(大、中范围),公务员的范围大于《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在这种类型下,《公务员法》只适用于部分公务员。
——解决身份问题或称谓问题总结:尽管西方各国公务员的范围不同,但适用于《公务员法》的范围大体相同。
在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公务员都是指在国家机关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工作人员。
这是公务员的主体,是西方各国公务员的典型范围。
所谓国家公务员(文官)制度,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对公务员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
公务员制度具体包含: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工资保险福利;培训、交流;晋升职务任免;退休退职辞职辞退;管理监督、聘任等一系列具体的制度二、西方国家公务员(文官)制度的起源国家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在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之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恩赐官爵制”;二是“政党分肥制”(一)英国文官制度1、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从1640年——1853年主要推行的是封建制度的“恩赐官爵制”和资产阶级的“政党分肥制”。
第二阶段:1853年——1870年:文官制度的形成阶段。
《麦克莱报告书》主要内容:(1)列举了恩赐官爵制、委任制和分肥制的弊端(2)主张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3)建议对英国政府人事制度进行同样的改革《诺斯科特——杜威廉报告》内容:(1)首次提出“文官”的概念,主张建立一支常任文官队伍(2)列举了当时用人制度的弊端,强调改革的重要性(3)主张实行考试制度。
提出了:公开考试、政治中立、职务常任三大原则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1870年又颁布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
主要内容是:(1)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及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2)公务员统一分为高级低级,以薪金的高低为划分标准;(3)凡考试合格者,均按考试成绩的名次先后分配到合适的机关工作。
2、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成就与弊端成就:实行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原则;实行了文官常任制;建立了科学;管理体制;强调文官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法规严明,监督有效;公务争议的协议制度弊端:保守性;官僚主义;强调通才,轻视专才;考试制度的贵族化倾向(二)美国的文官制度在美国,人事制度大体实行了三种制度:1.建国后实行了50多年的个人徇私制2.接着实行了50多年的政党分赃制3.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建立起了功绩制为主的文官制度美国人事制度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776年——1829年:个人徇私制2.1829年——1853年:政党分赃制3.1853年——1883年:文官制度的确立1853年和1855年,成立考试委员会、实行公开竞考、职位分类制度1871年,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建立文官制度工作1876年,在海关、税收、内政等部门率先实行公开竞考制度1883年《彭德尔顿法案》颁布《彭德尔顿法》的内容:(1)用功绩制取代分赃制;(2)公开考试,择优录取;(3)公务员为职业文官,不犯错误,不得解雇;(4)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5)依法成立文官委员会,负责联邦公务员的统一管理。
4.1883年——1978年:文官制度的充实完善(三)法国公务员制度1、法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二战前,法国始终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稳定的公务员制度。
二战后,戴高乐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立“公职管理总局”;建立了国立行政学院;制定了公务员总章程。
法国公务员的基本内容:将高级公务员分为文职行政和秘书行政两类;强调通才教育;设立国家行政学院;设立公务员管理机构;成立高等公务员会议。
2、法国公务员制度的现状公务员分为三种类型: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医疗公务员法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等级严格的国家公务员至关重要的省长职系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四)日本公务员制度内容:(1)把公务员分为特别职和一般职两类(2)实行职阶制(3)推行功绩制(4)高级官员由名牌大学毕业生担任(5)公务员队伍年轻化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恩赐官爵制——政党分肥制——文官制度确立——文官制度改革三、西方公务员(文官)制度的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机会均等原则;2、公开原则;3、择优原则严格考核,论功行赏:1、职责一致原则;2、奖惩结合原则;3、公平对待原则职务常任:其标志是:非因法定事由不得被解职实行文官职务常任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对政府官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2、是为了克服(避免)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常任文官制度,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了文官自成一体,故步自封,形成独立王国等弊端。
政治中立:1、必须忠于政府,不得带有党派倾向和其他政治倾向2、不得参与党派活动3、对公务员的管理不受政党干预职业培训终身化:1、公务员要终身接受教育,使知识及时更新2、公务员的学习是工作组成部分,而不是个人的私事享受较优厚的待遇:一是平衡原则二是定期提薪原则三是适应原则四是同工同酬原则法律保障:一是对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当公务员的权利受到侵犯,或受到不适当的处分时,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并受到法律程序的保障四、当代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以1854年英国的《诺斯科特——杜威廉报告》和1883年美国的《彭德尔顿法》的颁布为标志,形成了近代的公务员制度传统公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和相应的基本制度1、连续性和职务常任制度(永业性和终身任用制)2、中立性和两官分途制度3、功绩制和注重实绩的考评制度4、对公众的责任和法律规制约束5、政治价值、经济效益及其管理制度传统公务员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1、传统的公务员制度建立在规则和等级制的基础上,导致公务员墨守成规2、职务常任制使公务员产生惰性3、政治中立已不那么重要对传统公务员制度的改革1、改革职务常任制,精简机构和人员(1)强制性的大规模裁员(2)推行合同制(3)大量聘用临时人员(4)加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管理者的交流2、改革绩效评估制度和等级工资制度(1)加强绩效评估,注重经济效益和行政效率(2)改革传统的等级工资制,实行以绩效工资为主的灵活工作制度3、放松规制,增强灵活性基本做法是:废除过多过滥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