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系统毕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92.00 KB
- 文档页数:45
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论紧急避险制度院系名称:法学院专业班级:法学专业2009级5班学生姓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 ####### 教师职称: ######2013年5月26日###:论紧急避险制度目次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引言 (1)一、紧急避险概述 (2)(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2)(二)紧急避险的历史沿革 (2)二、紧急避险的性质 (3)(一)国外刑法学界对紧急避险性质的学说 (3)(二)我国学者对紧急避险性质的研究 (4)三、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5)(一)必须存在现实的危难 (5)(二)紧急避险的危难必须紧急且不得以而实施的行为 (6)(三)紧急避险必须有避险意思 (6)(四)紧急避险必须是不为一定义务的人 (6)四、关于紧急避险界定的问题 (7)(一)紧急避险的避险行为过当的情形 (7)(二)紧急避险的其他制度问题 (7)五、特殊紧急避险 (8)(一)特殊紧急避险的内涵 (8)(二)特殊的避险方式 (9)(三)特殊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9)六、我国紧急避险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10)(一)我国在民法方面对紧急避险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10)(二)我国在刑法方面对紧急避险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3)后记 (14)中文摘要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两个不同合法法益之间的冲突,此时,我们可能就会面临为保全其一而舍其一的境况,通过对其中一个较小法益的牺牲来保护另一个较大的法益,对于这种紧急状况,法学界称之为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作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在中外法律界都是被允许的。
本文我首先介绍了紧急避险制度的概念以及历史沿革,再结合紧急避险制度的性质和构成条件,在围绕世界各国对紧急避险制度的各种学说,引出紧急避险制度在理论层面以及在现实层面的一系列问题加以阐述,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紧急避险成立条件排除犯罪事由阻却犯罪事由AbstractIn social life tends to occur a conflict between two different legal law, at this point, we may face for preserve one but one, by one of the less sacrifice of interests to protect another legal interests, for this kind of emergency situation, law is called emergency actions. Emergency actions as the act being exempted from crimes i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law is allowed. In this paper, I firstly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emergency safety system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combining the nature of the emergency actions system and constitute conditions around the world for emergency of safety system theory, which leads to the system of emergency actions in theory are discussed,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real level, and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Key Words:At of rescue Establishment condition Ruled out criminal proceedings Illegality prevented excuse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学科的角度看社会都出现了新的问题。
刑法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研究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刑法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研究论文摘要: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迫不得已的情形下而采取的牺牲另外相对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为了保全一方的生命而牺牲另一方生命的案件,在这种一命换命的情形下,是否还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中的紧急避险来免责?一命换命从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的角度来看又属于什么法律性质?生命权是否可以作为我国紧急避险的客体呢?这些问题都是近年来我国刑法界学者讨论和争议的焦点。
本文主要是从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入手,分别论证生命权是否可以作为我国紧急避险的客体及紧急避险在涉及到生命权并造成他人生命权损害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以紧急避险来主张免责等方面来论证。
关键词: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生命权;紧急避险的客体一、我国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分析目前世界各国对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的分析主要分为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紧急避险所要保护的权益必须要大于其所要损害的权益。
代表国际主要有:俄国、美国等国。
第二种观点是紧急避险所要保护的权益一定要大于或者等于其所要损害的权益。
代表国家主要有:日本等国。
我国刑法第21条明确的规定了:“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①从我国刑法第21条中不难看出,我国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正在发生的危险,主观条件是为了使合法的利益不受到侵害,除此之外我国的刑法还为紧急避险设置了一个限度条件———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于究竟什么是必要的限度我国的刑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我国学理界对限度条件持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张明楷教授和陈兴良教授赞成第二种观点②,即紧急避险所要侵害的权益可以等于行为人所要保护的权益,但是二人都认为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迫不得已”且“唯一手段”的情形下,否则不得适用。
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紧急避险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定稿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一、紧急避险概述 (4)二、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5)三、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5)四、紧急避险的性质 (6)五、紧急避险的赔偿责任 (7)六、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 (8)七、紧急避险中各法益冲突时的优先保护问题 (10)参考文献 (11)论文摘要紧急避险,同正当防卫一样,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之一, 紧急避险制度,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上的一个制度。
由于各国的法律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家性质的不同,在紧急避险的立法和理论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国现行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出发,对紧急避险的概念、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及紧急避险成立条件、紧急避险的赔偿责任、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紧急避险中各法益冲突时的优先保护问题进行阐述,重点在于剖析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紧急避险性质的责任阻却说与责任阻却说之争,分析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解决紧急避险中出现法益冲突时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紧急避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上的一个普遍制度,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法律保障公民的权益平等,但遭遇紧急状况时,法律亦无法做到兼顾每个人的利益公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紧急避险制度指导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正因如此,各国学者都把它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各自阶级观念、阶级利益、文化传统以及价值取向出发,就此有了诸多不同意见。
但大部分都集中在对紧急避险的性质研究上,并未就紧急避险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本文除对其性质进行阐述外,还将着重剖析紧急避险实践中出现的必要限度问题、法益冲突问题并予以解决。
论紧急避险系统在煤矿应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摘要:煤矿的安全问题是阻碍煤矿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紧急避险系统是煤矿应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灾难来临时,可以第一时刻保障煤矿工人免受生命危险。
本文首先介绍了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作用,其次阐述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如何加强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出了几条对策。
关键词: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应急管理煤矿的安全问题是阻碍煤矿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煤矿一直受到火灾、水灾、瓦斯、顶板冒落等影响,每年在煤矿行业都会发生大量此类灾害事件,许多煤矿井下工人都因此受到伤害,严重者失去宝贵的生命。
因此,紧急避险系统是煤矿应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灾难来临时,可以第一时刻保障煤矿工人免受生命危险。
紧急避险场所是煤矿发生突然的重大灾难性事件时的临时安置地,建设煤矿紧急避难系统,能够在发生灾难时,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1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作用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作用为:井下发生灾变事故后,如爆炸、煤与瓦斯发生冲突、火灾等,并且在逃生不能和逃生路径受阻的状况下,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给那些不能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
通过隔离有毒有害气体,抵御高温烟气,并提供食物、水、氧气等物品给遇险人员,有效除掉有害有毒气体,为遇险人员创造出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为应急求援赢得时间,创造出有利条件。
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应注意的问题紧急避险系统中的避险设备是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灾难时的最后保护方式,矿工在无法逃离的情况下,提供给被困矿工维持生命的环境,并取得和外界联络的条件,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从而提高获救的成功率。
由于煤矿事故大多是容易引发爆炸的次生灾害,因此当出现灾难时,遇险矿工首先要找准时机逃离现场,只有在逃生不能或逃生路线被堵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到紧急避难场所。
紧急避险设备并不是万能的,需要依靠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系统性的外部条件才能发挥其功能。
当遇险矿工有必要的时间、条件和能力使用避险设备时,避险设备时刻应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问题。
但是,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应急救援;技术前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可为井下工人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当井下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突出等灾害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密闭空间,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也是煤矿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进一步完善了事故防治、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体系,因而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是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
目前,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于瓦斯等灾害防治和事故预警的监测监控系统。
第二,用于应急救援和遏制超定员生产的人员定位系统。
第三,用于遇险人员逃生和自救的紧急避险系统。
第四,为遇险被困人员提供新鲜空气的压风自救系统。
第五,为遇险被困人员提供饮用水的供水施救系统。
第六,用于通知井下作业人员避险、报告井下被困人员安全现状的通信联络系统。
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模式针对我国煤矿井的实际情况,我国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自救器和避灾措施。
这种模式的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害威胁不严重、井型较小和井田范围不大的井下,在突发紧急情况下,遇险矿工依靠随身携带自救器可以安全撤至地面。
第二,自救器、补给站和避灾措施。
这种模式的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应用于灾害威胁不严重、井型较小的井下,在突发紧急情况下,遇险矿工依靠随身携带自救器可以保证煤矿工人的安全性。
第三,救生舱、自救器和避灾措施。
这种模式的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应用于井型比较小和危害不太严重的矿井。
第四,专用管线、避险设施、自救器和避灾措施。
鹤煤三矿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摘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紧急避险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核心部分。
鹤煤三矿现有的安全避险“五大系统”已进行改造,系统相对比较完善,而紧急避险系统特别是紧急避险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矿井现有避难硐室不符合要求,因此对三矿的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制定了符合要求的紧急避险系统,提高了鹤煤三矿的防灾抗灾的能力。
关键词紧急避险;避险设施;六大系统;研究设计;设计方案1 矿井基本情况三矿隶属河南煤化集团鹤煤公司,始建于1956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矿井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35万t/a。
本矿井开采二1煤,采用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分四个开采水平:一水平已采完;二水平主要为上山开采,开采基本完成;三水平目前主要开采区域;四水平为矿井主要开拓区域各水平均有完善的通风、供电、排水等系统。
鹤煤三矿现有的安全避险“五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已由矿方进行改造,系统相对比较完善,而紧急避险系统特别是紧急避险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目前矿井现有避难硐室不符合要求。
2 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方案2.1 紧急避险系统的概念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紧急避险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核心部分。
2.2 设计原则矿井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以满足矿井灾变条件下矿工避难需要为原则,其设计原则具体如下:1)合理布置。
救生舱或避难硐室的部署位置主要考虑如下因素:避难空间及其保护的人员可能面临的事故;矿工工作地点与避难空间的距离;避难空间外部维持设施(压风、供电、供水等系统)与避难空间的连接;矿井发生事故时避难空间邻近区域的状况。
浅议紧急避险- 论文关键字:利益合法权益法律损害第三人行为避险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是基于“紧急时无法律”的理念产生的。
其基本含义是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实施法律通常情况下禁止的某种行为,以避免紧急状态下能带来的危险。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法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之所以不是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是因为它不具备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不具有刑事违法性。
同时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由于它是为了保护更重要的利益所必要的不得已的行为,立法者不认为它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因此许多学者都认为紧急避险不仅不应承担刑事责任,而且应当受到鼓励和支持。
但是笔者认为,不可一概而论,特别是那种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害的紧急避险,就很难说是值得提倡的行为。
笔者在本文中从紧急避险的本质、紧急避险的限度以及紧急避险的保护对象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从紧急避险的本质分析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正当防卫是合法权益与不合法侵害之间的矛盾,而紧急避险是两个合法权益之间的冲突。
刑法之所以规定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主要是因为在紧急状态下,两种利益不能同时并存,法律要同时保护这两种利益已力不能及,所以对一方为保全自己、他人或者公共利益,而牺牲了另一方的利益的行为不加以惩罚。
所以,紧急避险的本质在于,当两个合法权益相冲突,又只能保全其中之一的紧急状态下,法律允许为了保全较大的权益而牺牲较小的权益。
这是法律在其所保护的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不得已的规定。
我国民法和刑法学者大多认为紧急避险是合法行为。
但是笔者认为紧急避险虽然不具有刑事违法性,但也并非均为合法行为。
因为它在原则上具有民事违法性,正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篇一: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国内外发展发布时间: 2021-12-14 11:01:17减小字体增大字体浏览:1542 次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国内重大突发事件多发生在煤矿。
要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通过事前的预防工作主动降低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要在事故不能完全杜绝的情况下,积极建设想要降低灾害事故损失、增加系统内人员伤亡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
它作为六大体系的核心[1]展望未来和救援体系的强大后盾必将会是今后煤炭行业关注的焦点。
1 紧急避险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指的是在矿山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火灾、爆炸等灾变事故后,在逃生路径被谅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为避灾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由避灾路线、紧急避险设施、设备和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2]。
它作为救援系统的利切蒂,在矿难发生后,为遇险矿工提供一个安全且密闭的环境,对外这个环境能够隔离烟气及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内它能够提供支持食物、水、氧气等,为遇险地理环境人员提供活下去的正当理由环境,延长救援时间,提高救援率[3]。
所谓紧急避险设施就是在矿山井下发生灾变时,为避灾获取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具有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毒有害热源处理、通讯、照明等基本功能,主要包括避灾硐室和救生舱。
目前对于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研究买盘大同小异,比较权威的一种是三级安全紧急交通安全避险系统[4]。
系统第一级是自救过滤器,所谓自发性器是矿工随身佩带的,在遇到环境中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缺氧或无氧的情况下快速较快佩带、迅速逃生的一种呼吸保护仪器,是下井人员必须佩带的一种安全装备[5]。
近年来的矿难救援中,隔离固定式式自救器为救援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我国勤奋工作一直在努力研制有力使用时间更长的隔离式自救器。
系统的第二级是移动式救生舱,它设置在各采掘工作面一定范围内( 自救器有效逃生宽度 ) 固定或试运转人员比较集中的固定地点,为遇险误入矿工提供避险空间和生存条件,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这种方式实现移动,以适应采掘作业要求的避险设施,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够移动,根据需要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化定期移动,其材质可分为硬体式和软体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