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最新版 直接用】
- 格式:pptx
- 大小:5.51 MB
- 文档页数:34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范畴、重要性;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急救原则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评估、急救及护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与应急处理能力。
3. 态度目标:树立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培养严谨、细致、负责的护理态度。
教学内容:一、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1. 定义及范畴2. 重要性及发展现状3. 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二、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1. 生命体征评估2. 意识状态评估3. 病情评估三、急危重症急救原则1. 优先救治原则2. 安全原则3. 快速反应原则四、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1. 心肺复苏术(CPR)2. 急性心肌梗死3. 脑血管意外4. 创伤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护理学基础知识,提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 讲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定义、范畴、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 分析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
2.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 讲解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评估及病情评估的方法。
3. 急危重症急救原则- 讲解优先救治原则、安全原则及快速反应原则。
4.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措施- 讲解心肺复苏术(CPR)、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及创伤的护理措施。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典型急危重症病例,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急救和护理。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课程。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
2. 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教学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学生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对急危重症护理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讲: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1.急危重症定义及分类2.急危重症危险因素及常见疾病3.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第二讲:急危重症患者评估与监测1.急危重症患者评估的原则和方法2.急危重症患者常规监测项目及意义3.急危重症患者基本生命支持第三讲:心肺复苏与危急症护理1.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技能2.危急症患者的护理要点3.预防和处理危急症的措施第四讲: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需求2.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3.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作用第五讲: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治疗1.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管理原则2.常用急危重症患者的药物及作用3.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第六讲:急危重症患者的并发症护理1.急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并发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3.并发症护理的注意事项第七讲: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1.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2.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3.心理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课程要求:学生需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练习,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实验室实践中,学生需遵循操作规范,提高急危重症护理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实验操作考核、课堂表现等。
教学评估:通过考核和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同时,学生能否在急危重症护理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教程》教学反馈: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进行反馈,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并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急危重症护理学》计划教案教案标题: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疾病。
2.熟悉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
3.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和护理技巧。
4.培养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
2.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外伤等。
3.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导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等。
4.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操作等。
5.急危重症护理的护理技巧,如药物计量、输入输出监测等。
6.护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处理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疾病。
2.示范法:通过模拟患者情况,演示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和监护技术的操作。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护理操作中,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介绍急危重症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兴趣。
2.讲授:详细介绍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包括其病理生理过程和护理要点。
3.示范:通过视频或幻灯片演示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和要点。
4.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文献。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回答第一课时课后阅读的问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2.讲授:介绍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技术,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动脉导管插管等操作流程和要点。
3.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实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评估技术的模拟操作,互相观摩和点评。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布置学生课后任务。
第三课时:1.复习:学生回答第二课时课后任务的问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2.讲授:详细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术操作要点。
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应对急性和危重疾病的高级护理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急危重症护理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本教案旨在介绍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护理人员在急危重症护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2.掌握最新急危重症护理的评估方法和操作技能。
3.熟悉最新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常见护理问题和处理方法。
4.提升护理人员处理急危重症护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和分类。
2.最新急危重症护理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3.最新急危重症护理的操作技能和护理措施。
4.最新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常见护理问题和处理方法。
5.最新急危重症护理的团队合作和协调。
三、教学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临床演示:通过护理人员模拟临床操作,展示最新急危重症护理的操作技能。
3.病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病例,讨论最新急危重症护理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4.小组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疑难问题,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流程:1.概念和分类的讲解: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分类和相关特点。
2.评估方法和指标的讲解:详细介绍最新急危重症护理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3.操作技能和护理措施的演示:通过实操演示,展示最新急危重症护理的操作技能和护理措施。
4.护理问题和处理方法的分析:结合真实病例,分析最新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5.团队合作和协调的讲解:介绍最新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团队合作和协调,强调护理团队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检测学员对最新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技能演示评估:通过实操演示,评估学员对最新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3.病例分析讨论:通过学员的病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员在最新急危重症护理中的问题分析和处理能力。
成都大学教案
学院(部):医护学院系(教研室):外科教研室
授课教师:李夏卉职称:助教
注:此页针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11、12 学时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自学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注:此页针对具体授课内容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成都大学教案
自学。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章节一:急危重症护理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3. 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内容:1. 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3. 急危重症护理的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急危重症护理的案例,讨论护理流程和团队合作。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流程和团队合作的掌握。
章节二:急救技能教学目标:1. 掌握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
2. 学会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
3. 熟悉急救设备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止血、搬运等。
2. 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原则。
3. 急救设备的应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机等。
教学方法:1. 演示法:演示急救技能的基本操作和急救设备的应用。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急救技能,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评估:1.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2. 模拟紧急情况:检查学生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章节三:循环系统急症护理教学目标:1. 了解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掌握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3. 学会处理循环系统急症患者的紧急情况。
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
2. 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3. 处理循环系统急症患者的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循环系统急症的诊断和治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循环系统急症护理的案例,讨论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循环系统急症的特点和护理原则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急症诊断和治疗的掌握。
《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参考使用)一、课程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重点介绍了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ICU监护和灾难救护的相关理论和急救、监护技能。
其任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危重症病人快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急救能力,能肩负起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团队协作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阐述急救生命链的概念和环节、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多发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ICU的感染控制、灾难救护的组织和特点等。
2.能理解并遵守院前急救的原则和工作内容、急诊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ICU的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灾难救护中护士的角色和任务等。
3.能说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和三个环节、院前急救的特点、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ICU的设置要求、灾难救护系统等。
技能目标:1.能独立操作现场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2.能独立完成气道异物梗阻的判断、有效的拍背、海氏手法;3.能配合团队完成创伤病人的检伤分类、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4.能独立完成淹溺、电击伤、中暑、毒蛇咬伤病人的急救;5.能在5分钟内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熟练使用多功能监护仪;6.能配合完成各种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7.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呼吸支持的方法;8.能理解并配合完成各种循环支持的实施;9.能配合完成常见中毒患者病人的急救;10.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11.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2.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病人“三管”的护理;13.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和护理;14.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监测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15.能理解并初步完成危重症病人肾功能和体液平衡的监测和护理。
职业道德和素质1.在言行举止上能体现“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对生命心存敬畏;2.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能理解并展示“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3.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初步具备能沉着应对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通过模拟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解并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急危重症护理教案第一部分绪论第一节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1.现场急救的原则;2.院前急救的概念;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于发展、研究范畴、学科特点与要求(二)主要内容定义: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危重病救护、灾难救护、战地救护、中毒救护、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
(三)实践教学内容本章节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二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一、教学目标及要求:熟悉:急救护理学研究范畴。
掌握:1.现场急救的原则;2.院前急救的概念;3.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现场急救的原则,急症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
(二)教学难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组织,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普及社会急救;完善卫生法律法规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和合理的组织体系:扩大社会急救队伍和急救站;科学管理急诊科工作;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战地救护(二)实践教学内容本章节无四、考核知识、技能点本章节课后思考题第二部分院前急救第一节概述(2学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2 教学目标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1.3 教学方法讲授:介绍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讨论急危重症护理的应对策略。
1.4 教学内容急危重症护理的定义和范围。
急危重症护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1.5 作业与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第二章:急救护理2.1 教学目标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急救护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2 教学方法讲授:介绍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技能培训:进行急救护理的实践操作培训。
2.3 教学内容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急救护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4 作业与评估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急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技能考核: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3.1 教学目标掌握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熟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方法讲授: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分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案例,讨论护理策略。
3.3 教学内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3.4 作业与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4.1 教学目标掌握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熟悉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4.2 教学方法讲授:介绍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案例分析:分析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案例,讨论护理策略。
4.3 教学内容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4.4 作业与评估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第五章: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5.1 教学目标掌握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