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化学快速命中考点9
- 格式:doc
- 大小:209.00 KB
- 文档页数:8
2014年新课标化学部分高考考点梳理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团:几个原子形成的集团。
理解:核裂变中、衰变中原子核发生了改变,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原子团包括电中性的基(如羟基、甲基等)、根(碳酸根、铵根等)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混合物:由多种成分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只有一种成分的物质。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金属: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
非金属:通常条件下为气体或没有金属特性的脆性固体或液体,如元素周期表右上部15种元素和氢元素,零族元素的单质。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酸:电离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和酸根阴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分为酸性氧化物(酸酐:如碳酸酐CO2)、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复杂氧化物(Na2O2 KO2KO3等)。
联系:八圈图的理解。
如生成盐的反应有:酸碱中和,酸性氧化物与碱,碱性氧化物与酸,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金属与酸,非金属与碱等。
注意:NaHSO4在水中也能电离出H+,但是NaHSO4不是酸,属于酸式盐。
Mg(OH)Cl属于碱式盐。
OF2为氟化物,而不是氧化物。
4.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②了解浊液、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常见的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
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溶液: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小于1nm。
浊液:浊液中的粒子大于100nm。
胶体:介于1~100nm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2014年高考化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高考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
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一、临场心理技巧1.树立信心,克服怯场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已应有水平的发挥。
拿到试卷后应先填写考生信息(如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然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难易不必介意。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建议先做选择题,再做容易的题。
2.摒弃杂念,缓解情绪在考试之前应该摒弃杂念,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同学明知这个道理却无法做到。
不妨尝试与别人交谈,谈些与考试无关的话题,最好是一些既幽默又含蓄的笑话,尽量使心情放松,排除干扰。
3.集中精力,进入状态注意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一定的神经亢奋或紧张有利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活跃思维,所以为了能在考试中起得最佳效果,应高度集中注意力,确保思维的灵活和敏捷。
2014高考化学复习:有关水的反应小结1.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1)、水作氧化剂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铝与强碱溶液反应:(2)、水做还原剂水与F2的反应:(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水电解:(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2.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1)、水合、水化: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
(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
(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2)、水解: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3.名称中带“水”的物质(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二)、水溶液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三)、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2014高考化学复习:生成氧气的反应小结(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2)、高锰酸钾热分解(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4)、电解水(5)、氧化汞热分解(6)、浓硝酸分解(7)、次氯酸分解(光)(8)、氟与水置换反应(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11)、光合作用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
第一部分: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第二部分: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第三部分:化学计算方法第四部分:解题技巧第一部分: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第二部分: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高考化学知识点:十个记忆方法谈到化学,很多人痛恨这门学科,也是一些人喜欢的学科。
因为化学太难了,每次考试都很差。
或者认为,化学如此简单,是我提高分数的保障学科。
其实化学的秘密在于,很多人认为化学依靠记背,而实际上,化学的精髓在于推导、衍生。
下面是高考信息网整理的学习高考化学知识点的记忆方法。
1、理解记忆法。
记忆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之分。
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内在规律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其效果远远超过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
2、有意记忆法。
记忆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目标并采用一定方法和步骤,经过一定努力的记忆方法,这种记忆方法,由球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图集中,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脑细胞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记得快且牢固。
3、分散记忆法。
对于一些繁多,但必须直接记忆的化学知识,要指导学生采取各个突破、分散记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增强记忆的效果。
4、联系实验记忆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5、对比记忆法。
不同事物之间总有区别,有比较才有鉴别,抓住事物的本质区别。
记忆起来就比较牢固了。
对比记忆又分相似对比记忆,相反对比记忆和列表对比记忆等法。
6、归纳记忆法。
将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经过综合归纳,找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连成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这样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记忆过程,从而达到以一贯十的效果。
7、形象记忆法。
用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来记忆的方法是形象记忆法。
有些基本概念和是比较抽象且又难以用实验直接观察到的,可用形象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8、趣味记忆法。
即寓知识球趣味之中的记忆方法,通常利用谐音、顺口溜、歌诀等帮助学生记忆。
9、改错记忆法。
改错是正确认识的开始。
改错能为学生提供新的深刻的信息反馈。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要有意识地通过改错让学生加深记忆。
2014年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相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HCO3-、SO32-、HSO3-、S2-、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C6H5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完整版)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2014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考点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概念定义注意点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被氧化元素失去电子的过程元素失去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高被还原元素得到电子的过程元素得到电子的外部表现为化合价的降低氧化产物通过发生氧化反应所得的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以是同一种产物,也可以是不同产物,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物。
如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中,Fe2O3和SO2均既为氧化产物,又为还原产物。
2014年冲刺高考化学:100个关键知识点总结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正确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正确,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16.用1molA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正确17.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错误,硫化钠可以和氢硫酸反应:Na2S+H2S=2NaHS18.在含有较高浓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19.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20.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21.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错误,Fe2+和Br2不共存22.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23.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24.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25.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正确,如较稀的HClO4,H2SO4等26.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27.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错误,无法制的纯净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会马上有Cu2(OH)2CO3生成28.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这个反应29.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30.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与铜、铁等发生反应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3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错误,是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32.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2014高考最直击人心的化学宝典:元素化合物的主干一、碱金属元素要点回顾 1. 钠(1)钠保存在煤油中(注:不能用汽油),目的是防止与空气中氧气和水反应。
(2)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为Na →Na 2O →NaOH →Na 2CO 3·10H 2O →Na 2CO 3。
(3)钠与水、乙醇反应的现象明显不同,钠与乙醇反应,钠沉在乙醇中,且反应缓慢。
(4)钠、钾合金的导热性好,常温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熔点高低Na >K(正常金属键决定的),密度大小Na >K(反常)。
(5)钠的冶炼: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 Na 2O 2的结构、性质和用途(1)Na 2O 2的电子式:Na +[··O ··O ··]2-Na +,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2)Na 2O 2与H 2O 、CO 2的反应,氧化剂是Na 2O 2,Na 2O 2,1 mol Na 2O 2与之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 A ,其增加的质量为H 2O 中之H 2,CO 2中之CO 的质量。
(3)Na 2O 2可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可作漂白剂。
3. Na 2CO 3和NaHCO 3(1)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证明方法:套管实验,里面的试管应盛放NaHCO 3。
(2)鉴别:①如是固体,可用加热法,②如是溶液,可用CaCl 2溶液、BaCl 2溶液等,但不能用Ca(OH)2溶液,因二者均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a 2++CO 2-3===CaCO 3↓,HCO -3+Ca 2++OH -===CaCO 3↓+H 2O(NaHCO 3少量时)或2HCO -3+Ca 2++2OH-===CaCO 3↓+CO 2-3+2H 2O(NaHCO 3过量时)。
(3)①向含NaOH 、Na 2CO 3、NaHCO 3均1 mo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CO 2气体的物质的量随稀盐酸的体积变化曲线为②向含NaOH 、Ca(OH)2均1 mol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随CO 2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为(4)侯氏制碱法(此处的碱指的是Na 2CO 3)①原理:NaCl +CO 2+NH 3+H 2O===NaHCO 3↓+NH 4Cl②过程: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NH 3,再通CO 2,即有NaHCO 3晶体析出,过滤得NaHCO 3晶体,加热分解,即得纯碱。
2014年冲刺高考化学万能公式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2+=Mg(OH)2+CaCO3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HCO3-+Ca2++2OH=CaCO3+2H2O+CO32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13、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H2S=2Fe2++S+2H+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Fe3++S2=S+2Fe2+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2Fe3++3S2=S+2FeS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3++3OH=Fe(OH)3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4+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Fe3++3SCN=Fe(SCN)3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2Fe3++3Zn=2Fe+3Zn2+62、锌与稀硫酸:Zn+2H+=Zn2++H263、锌与醋酸:Zn+2CH3COOH=CH3COO+Zn2++H264、锌与氯化铵溶液:Zn+2NH4+=Zn2++NH3+H2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2Fe3++2I-=2Fe2++I2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5Fe2++MnO4-+8H+=5Fe3++Mn2++4H2O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Fe3O4+8H+=2Fe3++Fe2++4H2O69、氧化铁溶于盐酸:Fe2O3+6H+=2Fe3++3H2O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Fe2O3+2I-+6H+=2Fe2++I2+3H2O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3H+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Fe2++4Br-+3Cl2=2Fe3++2Br2+6Cl-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2Fe2++4I-+3Cl2=2Fe3++2I2+6Cl-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Cl2=I2+2Cl-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I-+3Cl2+3H2O=6H++IO3-+6Cl-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H2SO3+2Fe2++H2O=4H++2Fe2++SO42-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H2SO3+H2O2=2H++H2O+SO42-82、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l2+HCO3=Cl-+CO2+HClO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O32-+H2O+Br2=SO42-+Br-+2H+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SO32-+H2O2=SO42-+2H2O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4H++2Br-+SO42-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2NO3-+8H+=3Cu2++2NO+4H2O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2NO3-+4H+=Cu2++2NO2+2H2O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2Ag++Cu=2Ag+Cu2+92、用氨水吸收少量SO2:SO2+2NH3+H2O=2NH4++SO32-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SO2 :SO2+NH3+H2O=NH4++HSO3-94、稀硝酸中通入SO2:3SO2+2NO3-+2H2O=3SO42-+2NO+4H+95、浓硝酸中通入SO2:SO2+2NO3-=SO42-+2NO2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 NH3+H2O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Ca2++SO2+ClO-+H2O=CaSO4+Cl-+2H+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SO2: CO32-+H2O+2SO2=CO2+2HSO3-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H2S+Cu2+=CuS+2H+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S2-+Cu2+=CuS101、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 2OH-+H2+Cl2102、电解硫酸铜溶液: 2Cu2++2H2O2Cu+O2+4H+103、电解氯化铜溶液: Cu2++2Cl- =电解=Cu+Cl2104、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2Cl-=(熔融)=2Na+Cl2105、电解熔融氧化铝: 4Al3+ +6O2- =电解=4Al+3O2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MnO2+2Cl-+4H+=加热=Mn2++Cl2+2H2O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3Cl2+6OH-=5Cl-+ClO3-+3H2O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H2O+CO2=HClO+HCO3-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ClO-+Cl-+2H+=Cl2+H2O111、氯酸钾与浓盐酸:ClO3-+5Cl-+6H+=3Cl2+3H2O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2S2-+SO32-+6H+=3S+3H2O113、NO2溶于水:3NO2+H2O=2H++NO3-+NO114、N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 SO32-+NO2=SO42-+NO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 S2-+H2O== HSO3-+OH-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解: CO32-+H2O== HCO3-+OH-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3S+6OH-=2S2-+SO32-+3H2O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2CH3COO-+2H++SO42-=BaSO4+2CH3COOH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H3COOH+OH-=CH3COO-+H2O121、醋酸与氨水反应:CH3COOH+NH3H2O=CH3COO-+NH4++2H2O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6H5OH+OH-=C6H5O-+H2O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6C6H5OH+Fe3+=[Fe(C6H5O)6]3-+6H+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CH3COOH=C6H5OH+CH3COO-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H2O+CO2=C6H5OH+HCO3-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C6H5OH+CO32-=C6H5O-+HCO3-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 CaCO3+HCOOH=Ca2++CO2+H2O+HCOO-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 HCOO-+H+=HCOOH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HCOOH+HCO3-=CO2+H2O+HCOO-130、Na2C2O4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5H2O2+2MnO4-+6H+=5O2+2Mn2++8H2O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2Fe2++H2O2+2H+=2Fe3++2H2O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SO2+2MnO4-+2H2O=5SO42-+2Mn2++4H+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CO2:5C2H4+12MnO4-+36H+=10CO2+12Mn2++28H2O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H3COOCH2CH3+OH-=CH3COO-+HOCH2CH3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C17H35COO)3(C3H5O3)+3OH-=3C17H35COO-+CH2(OH)CH(OH)CH2OH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CH3CH2Cl+OH-=CH3CH2OH+Cl-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Ag++NH3H2O=AgOH+NH4+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g++2NH3H2O=[Ag(NH3)2]++2H2O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3NH3+H2O+2Ag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u2++2OH-=Cu(OH)2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Cu2++4NH3H2O=[Cu(NH3)4]2++4H2O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Zn2++2NH3H2O=Zn(OH)2+2NH4+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Zn2++4NH3H2O=[Zn(NH3)4]2++4H2O。
必修一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2014年高考化学知识重点汇总1、高中化学方程式2、熟记化学中的这些“不一定”3、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2014高考化学快速命中考点91.一定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4NO2(g)+O2(g) 2N2O5(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00 ℃>K350 ℃,且n(NO2)(单位:mol)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如果t2℃<t1℃,那么a>b=c,且a=10+0.5bC.如果t2℃<t1℃,那么t2℃达到平衡的时间介于1 000 s至1 500 s之间D.如果t2℃>t1℃,那么b>10.08答案 D解析A项,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大,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B项,降温,反应速率减慢,1 000 s时未平衡,b与c不相等,错误;C项,t2℃时,由于反应速率减小,达到平衡所用时间长,大于1 000 s,但无法确定达到平衡所需时间;D项,升温,平衡左移,致使b>10.08,正确。
2.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x C(g) Δ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2,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1·min-1B.t1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C.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C),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D.t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B)不变答案 D解析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A(s)+2B(g) 2C(g)A项,x=2,v(B)=0.2 mol2 L×2 min=0.05 mol·L-1·min-1,错误;B项,降温平衡应右移,错误;C项,增大c(C),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D项,使用催化剂、改变压强,平衡均不移动。
3.在恒容密闭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0.1 mol·L-1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CH4(g) 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的ΔH>0B.压强p1>p2>p3>p4C.1 1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64D.压强为p4时,在Y点:v(正)<v(逆)答案 A解析A项,温度越高,转化率越大,升温平衡右移,ΔH>0,正确;B项,增大压强,平衡左移,CH4的转化率减小,所以p4>p3>p2>p1,错误;C项,CO2(g)+CH4(g)===2CO(g)+2H2(g)起始/mol·L-1 0.1 0.1 0 0平衡/mol·L-1 0.1-x 0.1-x 2x 2xx0.1×100%=80% x=0.08K=2x2·2x20.1-x2=1.638 4,错误;D项,Y点未达平衡,若要达平衡,CH4的转化率应增大,所以v(正)>v(逆)。
4.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 B(g) 2C(g)。
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 min 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 (A)=0.025 mol·L -1·min -1B .由图可知:T 1<T 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x =1,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 .T 1 ℃,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 mol A 、1.5 mol B ,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25% 答案 C解析 A 项,v (A)=12v (C)=12×1.0 mol·L -110=0.05 mol·L -1·min -1,错误;B 项,甲和乙比较,乙达平衡所用时间短,说明T 2>T 1,T 2高,C 的浓度小,升温,平衡左移,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错误;C 项,乙和丙相比较,起始量丙是乙的4倍,体积丙是乙的2倍,平衡量丙是乙的2倍,说明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所以x =1,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正确;D 项, A(g) + B(g) === 2C(g) 起始/mol·L -13 1 0平衡/mol·L-12.25 0.25 1.5K = 1.522.25×0.25设转化的A 为a mol·L -1则K =2a 21-a 3-a = 1.522.25×0.25 a =0.75 mol·L -1所以α(A)=0.75 mol·L -11 mol·L-1×100%=75%,错误。
5.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 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 2(g)+3Y 2(g) 2XY 3(g) ΔH =-92.6 kJ·mol -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A .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 .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C .达到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 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 -1D .若容器①的体积为0.20 L ,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23.15 kJ答案 B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项正确;由达平衡时①放出的热量为23.15 kJ,可知X2和Y2的转化率均为25%,即平衡时X2、Y2和XY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75 mol、2.25 mol和0.5 mol,此时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1,可知②的反应应逆向进行,反应过程需要吸收热量,B项错误;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为等效平衡,故C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热量多,D项正确。
6.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与20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此时A、B两点时容器中,n(A)总∶n(B)总=4∶5B.若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 A<t C C.设B、C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B、K C,则K B<K CD.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降温、加压、将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均可提高CO的转化率答案 D解析CO(g)+2H2(g) CH3OH(g)起始/mol 10 20 0A平衡/mol 5 10 5B平衡/mol 3 6 7选项A中,n(A)总∶n(B)总=20∶16=5∶4,选项A错误;A点和C点相比,C点的温度高、压强大,反应速率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短,t A>t B,选项B错误;B→C点,温度升高,平衡逆移,K减小,则K B>K C,选项C错误;降温、加压、降低生成物浓度都使平衡正移,CO的转化率增大,选项D正确。
7.某温度下,将0.2 mol C(s)和0.3 mol H2O(g),投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 CO(g)+H2(g),5 min达到平衡后,密度增加了0.3 g·L-1。
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过程中,用C 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05 mol·L -1·min -1B .达平衡时压强变为原来的7/6C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012 5D .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2 mol C(s)和0.3 mol H 2O(g),重新达到平衡后,H 2O 的转化率等于16.7% 答案 B解析 C(s) + H 2O(g) CO(g)+H 2(g) 起始 0.2 mol 0.3 mol 0 0平衡 0.2 mol -x0.3 mol -xx x则:12x =0.3 g·L -1×2 x =0.05 molA 项,C 是固体,其浓度为常数,不能用它表示反应速率,错误;B 项,压强之比为0.3 mol +x0.3=0.350.3=76正确;C 项,K =0.05220.3-0.052=0.005,错误;D 项,原平衡时,α(H 2O)=0.05 mol0.3 mol×100%=16.7%,再加入0.2 mol C(s),0.3 mol H 2O(g)平衡右移,但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H 2O(g)的转化率减小,错误。
8. 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 与1.0 mol H 2O 混合加热到800 ℃,发生下列反应:CO(g)+H 2O(g) CO 2(g)+H 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00 ℃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B .42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ΔH >0C .800 ℃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CO(g),则平衡时CO 物质的量分数为33.3%D .800 ℃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H 2O(g) ,则平衡时CO 转化率为66.7% 答案 D解析 CO(g)+H 2O(g) CO 2(g)+H 2(g) 起始(mol) 1.0 1.0平衡(mol) 1.0-x 1.0-x x x则1.0-x =0.5 x =0.5 molA 项:K =x V ·xV1.0-x V ·1.0-xV=1,错误;B 项,温度降低,K 增大,平衡右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C 项,y 22.0-y 1.0-y =1,y =23 mol ,CO 的质量分数:2.0-y3×100%≈44.4%,错误;D 项,根据C 项分析,D 项正确。
9. 在1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 ΔH =-Q kJ·mol-1(Q >0),容器内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A .反应在第2 min 到第4 min 时,O 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87 5 mol·L -1·min -1B .反应在第2 min 时改变了某一条件,该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C .第4 min 、第8 min 时分别达到化学平衡,且平衡常数相同D .在开始反应的前2 min 内,该反应放出0.05Q kJ 的热量 答案 C解析 A 项,v (O 2)=0.6-0.32×54=0.187 5 mol·L -1·min -1,正确;B 项,2~4 min 比0~2 min 反应速率快,所以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正确;C 项,4 min 、8 min 时,温度不一定相同,所以平衡常数不一定相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