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16.43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地理日影问题汇总一. 日影朝向(一)分布规律1. 日影朝向始终在观测者所见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
2.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北,以南的地区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正午无日影)。
不同地区分布如下:(1)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极点除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①太阳直射地区,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
②赤道上一年中正午日影大约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
③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
(3)极点:北极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南极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
3. 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朝向(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南方。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北方。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正西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正东方。
(二)应用意义1. 据日出、日落时日影的朝向,推知太阳直射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西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东方,则说明太阳直射赤道。
2. 据一天中日影朝向情况,推测当地地方时日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
3. 据正午日影的朝向,推测观测点所在半球及大体纬度位置(1)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点除外)或南极点。
(2)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南方,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极点除外)或北极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涉及的日影问题分析高中地理知识点:涉及的日影问题分析一、日影朝向(一) 分布规律1、日影朝向始终在观测者所见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
2、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北,以南的地区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正午无日影)。
不同地区分布如下:(1)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极点除外):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①太阳直射地区,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
②赤道上一年中正午日影大约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
③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
(3)极点:北有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南极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
3、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朝向(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南方。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北方。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正西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正东方。
(二) 应用意义1、据日出、日落时日影的朝向,推知太阳直射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东方,则说明太阳直射赤道。
2、据一天中日影朝向情况,推测当地地方时日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
3、据正午日影朝向,推测观测点所在半球及体纬度位置(1)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点除外)或南极点。
(2)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南方,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极点外除)或北极点。
⽇影专题⽇影专题⼀、规律总结(⼀)⽇影朝向始终在观测者所见太阳⽅位的⽅向。
1、正午⽇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影朝向,以南的地区朝向(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正午⽆⽇影)。
不同地区分布如下:(1)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极点除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年中正午⽇影都朝向。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中正午⽇影都朝向。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①太阳直射地区,正午⽇影为(或正午⽇影与物体重合)。
②⾚道上⼀年中正午⽇影⼤约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
③⾚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中正午⽇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中正午⽇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
(3)极点:北极点极昼期正午⽇影都朝向,南极点极昼期正午⽇影都朝向。
2、⽇出⽇落时的⽇影朝向(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论南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出时的影⼦都朝向⽅,⽇落时的影⼦都朝向⽅。
出现极昼的地区(极点除外),⽇出时的影⼦都朝向⽅,⽇落时的影⼦都朝向⽅。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论南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出时的影⼦都朝向⽅,⽇落时的影⼦都朝向⽅。
出现极昼的地区(极点除外),⽇出时的影⼦都朝向⽅,⽇落时的影⼦都朝向⽅。
(3)太阳直射⾚道时:全球各地⽇出时的影⼦都朝向⽅,⽇落时的影⼦都朝向⽅。
(⼆)⽇影长短变化1、⼀天中,⽇出、⽇落时的⽇影最,正午时的⽇影最。
2、⼀年中,6⽉22⽇南半球有⽩昼期的地区正午⽇影达全年最,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全年最短。
12⽉22⽇北半球有⽩昼期的地区正午⽇影达全年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全年最短。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影缩为零(或正午⽇影与物体重合),达全年最短。
(1)6⽉22⽇正午⽇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季。
(2)12⽉22⽇正午⽇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为季。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影长短变化
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影长短变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变化规律
1、一天中,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最长,正午时的日影最短。
2、一年中,6月22日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达全年最短。
12月2日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全年最短。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达全年最短。
(二)应用意义
(1)6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南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夏季。
(2)12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北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为夏季。
(3)非二至日正午日影为零(或日影与物体重合),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该地。
(4)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则该地处于冬季,且该日为该地所在半球的冬至节气,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不为零),则该地处于夏季,且该日为该地所在半球的夏至节气。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
影长短变化》,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中地理⽇影问题汇总⾼中地理⽇影问题汇总⼀. ⽇影朝向(⼀)分布规律1. ⽇影朝向始终在观测者所见太阳⽅位的相反⽅向。
2. 正午⽇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影朝向正北,以南的地区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正午⽆⽇影)。
不同地区分布如下:(1)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极点除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中正午⽇影都朝向正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年中正午⽇影都朝向正南。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①太阳直射地区,正午⽇影缩为零(或正午⽇影与物体重合)。
②⾚道上⼀年中正午⽇影⼤约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
③⾚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中正午⽇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中正午⽇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
(3)极点:北极点极昼期正午⽇影都朝向正南,南极点极昼期正午⽇影都朝向正北。
3. ⽇出⽇落时的⽇影朝向(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论南北半球,⽇出时的影⼦都朝向西南⽅,⽇落时的影⼦都朝向东南⽅。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论南北半球,⽇出时的影⼦都朝向西北⽅,⽇落时的影⼦都朝向东北⽅。
(3)太阳直射⾚道时:全球各地⽇出时的影⼦都朝向正西⽅,⽇落时的影⼦都朝向正东⽅。
(⼆)应⽤意义1. 据⽇出、⽇落时⽇影的朝向,推知太阳直射半球若⽇出时物体的影⼦朝向西南⽅,⽇落时物体的影⼦朝向东南⽅,则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若⽇出时物体的影⼦朝向西北⽅,⽇落时物体的影⼦朝向东北⽅,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若⽇出时物体的影⼦朝向正西⽅,⽇落时物体的影⼦朝向正东⽅,则说明太阳直射⾚道。
2. 据⼀天中⽇影朝向情况,推测当地地⽅时⽇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时,当地的地⽅时为12时。
3. 据正午⽇影的朝向,推测观测点所在半球及⼤体纬度位置(1)⼀年中在有⽩昼的时期,正午⽇影始终朝向正北⽅,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点除外)或南极点。
(2)⼀年中在有⽩昼的时期,正午⽇影始终朝向正南⽅,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极点除外)或北极点。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高中地理(日出/日落方向、昼长、夜长、影子长度)考点详解•1、日出、日落方向季节不同、南北半球不同,日出日落的方向存在着差异,主要有如下几种规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④正午时,从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从南半球看时太阳位于正北方,从赤道看时太阳位于正上方。
图1 不同季节的日出日落方向(北半球)•2、昼长、夜长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太阳直射地球哪个半球,那个半球的所有地区便昼长夜短,且越往极点,昼越长夜越短。
昼长夜长的主要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点附近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所有地区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世界所有地区昼长=夜长=12小时。
已知昼长,可以计算出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公式分别为:①日出时间=12:00-昼长÷2,昼长越长,日出越早;②日落时间=12:00+昼长÷2,昼长越长,日落越晚。
图2 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例题图3 例题答案:C、D精讲精析:(1)分析正午太阳的方向。
①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12月),因此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在正南方;②在正午12点以前,太阳位于东南方;正午12点以后太阳位于西南方。
因此太阳位于连云港-淮安东列车的东南(行驶方向的左侧)、淮安东-徐州东的东南和西南(因为跨过了12点,太阳方向发生了改变)、徐州东-淮安东的西南(行驶方向的右侧)、淮安东-连云港的西南(左侧)。
因此综合来看,D5685次列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大部分时间会被太阳直射。
(2)分析影子长度和日落方向。
判断日影长短及朝向
判断日影长短及朝向
一、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长。
二、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短,冬至日最长。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 0 )。
北极点和南极点在极昼期内,一天内日影都没有变化,但北极点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日影始终朝北。
三、如果某地有半年时间影子朝北,半年时间影子朝南该地为赤道。
如果某地一年中大部分(超过一半)时间影子朝北说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某地一年中大部分(超过一半)时间影子朝南说明该地一定在南半球。
阳光照射方向问题
四、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室内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室内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大。
五、北半球温带地区,为了利用太阳光照,窗户一般都朝南开。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涉及的日影问题日影指日光照耀物体所成的阴影,下面是涉及的日影问题,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日影朝向(一)分布规律1、日影朝向始终在观测者所见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
2、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北,以南的地区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正午无日影)。
不同地区分布如下:(1)回来线以外的地区(极点除外):北回来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
(2)回来线之间的地区:①太阳直射地区,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
②赤道上一年中正午日影大约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
③赤道到北回来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刻多于朝向正南的时刻;赤道到南回来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刻少于朝向正南的时刻。
(3)极点:北有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南极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
3、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朝向(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不管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南方。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不管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北方。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正西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正东方。
(二)应用意义1、据日出、日落时日影的朝向,推知太阳直射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东方,则说明太阳直射赤道。
2、据一天中日影朝向情形,估量当地地点时日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时,当地的地点时为12时。
3、据正午日影朝向,估量观测点所在半球及体纬度位置(1)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则该地位于北回来线以北地区(北极点除外)或南极点。
(2)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南方,则该地位于南回来线以南地区(南极点外除)或北极点。
日影朝向与长度的变化JGSLJZ日影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探讨日影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日影朝向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其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大小呈负相关。
一、日影朝向的变化2.正午日影朝向的变化(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朝正北。
(2)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日影朝正南。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当太阳直射时,正午日影就在物体底下,其他时间有时朝正北,有时朝正南。
二、日影长度的变化(1)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短;日出与日落时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长。
一天中日影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到短,再由短到长。
(2)一年中,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日影最短;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长。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情况则相反。
在太阳直射点上,日影长度为0。
【典例精析】下图为武汉市某校学生用一定长度的竹竿测日影略图,其中O A为竹竿,OC是正午时竹竿的影子。
回答下列问题:(1)若OC影长为一年中最大值,则图示测影日期是。
(2)假如竿影顶部由B经O(竹竿垂足)至D,则观察地点一定在地区。
(3)冬至日时,各纬度正午时的竿影(竹竿长度一定)的长度分布规律是。
(4)假如武汉某天的竿影周日运动路径为,请绘出经过此地的经线(用虚线绘),并在地平面上标出南北方(S、N)。
[解析]此题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巧妙地考到了地球公转对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的相关知识。
日影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大小呈负相关。
一年中,冬至日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时日影出现一年中的最大值。
一天中,竿影顶部经过竹竿垂足,说明该地有直射现象,只能出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时南回归线上的竿影长度为0。
因武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太阳始终在正南方,所以竿影朝向正北方。
[答案](1)冬至日(2)南北回归线之间(3)由南回归线向两侧的高纬、低纬增长(4)图略(此地的经线与OC重合,C为正北方,O为正南方)【巩固练习】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
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
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
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
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
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
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
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
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
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