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级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15.54 KB
- 文档页数:4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星河教授范星河教授化学楼W505室;电话:62751726Email:fanxh@所属研究组:周其凤研究组1982.1毕业于浙江大学,学士;1982.2-1995.3,江苏省化工研究所工程师;1997.3,国立日本鹿儿岛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1999年,获1998年度国际Rotary奖学金;2000.3,国立日本鹿儿岛大学研究生院博士;2000.4-2010.5北京大学副教授;2010.5-至今北京大学教授。
翻译、编著:1)谢晓凤、范星河,燃料电池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2)周其凤、范星河、谢晓凤,耐高温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3)范星河,图解液晶聚合物(中英对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主讲课程:高分子综合实验、高分子反应工程近几年申请主要专利1)聚(苯撑苯并噁唑)(PBO)的预聚物聚[对苯二甲酰-1,5-(2,4-二羟基)苯二胺](PDHPTA)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预聚体(PDHPTA)制造聚(苯撑苯并噁唑)(PBO)的方法,周其凤、范星河、李磊、陈小芳、宛新华;031005497,已公开2)制备预聚体:聚{苯-1,4-双[(2,2-二氰基亚乙烯基)甲基]-(2,4-二羟基)苯-1,5-二亚胺}(PPMPI),以及通过该预聚体(PPMPI)制造聚(苯撑苯并噁唑)(PBO)的方法,周其凤、范星河、李磊、陈小芳、宛新华;031005497,已公开3)手性侧基共聚氨基酸酯的制备方法,周其凤、范星河、赵永峰、宛新华、陈小芳;031005500,已公开4)PMPCS/UHMWPE组合物与制备方法,周其凤、范星河、赵永峰、宛新华、陈小芳;03142670,已公开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1.铁电性液晶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2.共轭型外场调控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20274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3.耐超高温聚合物基体树脂制备及其复合材料(2001AA335050),国家科学技术部863项目,子项目负责人4.甲壳型电致发光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重点104005),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5.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多层次结构和性能研究(2003CB6156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主要参加人6.甲壳型共轭液晶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20574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7.新型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重点01001),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主要参加人8.聚烯烃主链液晶高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新材料研究(20134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参加人9.香蕉形铁电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加人10.硅杂化聚芳醚(酮)类耐高温基体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2047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加人1.特种高分子液晶--------甲壳型高分子液晶目前主要研究:功能结构的分子设计与合成(1)共轭主链:乙炔基主链;芳杂环基。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本方案含有化学类I和化学类II(地球化学)两套培养方案,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担培养工作。
化学类I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于京师大学堂1910年成立的格致科化学门,1919年更名化学系,1994年改为现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始终以探索未知、传承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己任,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同时面向国家需求拓展应用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学科齐全。
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北大化学学科现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
在教育部2002年启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在2004 年,2009 年,2012 年化学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蝉联第一。
2017 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北京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
作为中心学科,化学关注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同时也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和交叉。
因此,化学学院设立了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四个本科专业方向。
化学专业:化学学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如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等)开展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重点研究材料与化学相关问题,毕业后可在无机材料、有机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学之间的纽带,也包含化学相关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开发,毕业后可从事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2007年招生简章一、报名1. 报名条件:(1)北京大学注册的本科在读学生,无违反校规校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2)对化学学科有特别兴趣,数理基础扎实的05、06级本科学生。
(3)已修课程的GPA在2.0以上。
(4)每人只能选修一个辅修或双学位专业。
2. 报名安排:(1)时间:5月14日至5月18日报名(2)地点:化学学院教务办公室(化学楼西区103)(3)报名程序:凡申请报名的同学需填写《北京大学攻读辅修专业申请表》(教务部网页的日常工作项中可以下载),填好后于5月18日之前交到化学学院教务办公室;报名表需经申请人所在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并加盖院系公章,同时附已修课程成绩单和一寸照片一张。
二、录取1. 双学士学位计划招收15人,辅修专业计划招收20人。
2. 录取办法:根据申请人已修课程成绩择优录取,化学成绩优秀者优先考虑。
3. 录取名单将于本学期结束前在化学学院西区一层教务布告栏公布,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上课。
三、学分和收费:1. 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35.5学分。
2. 辅修专业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23.5学分。
3. 学费按学校统一标准收取,理论课每学分100元,交费在每学期注册时按选课学分数,由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的院系开条统一到学校财务部办理。
若中途退课,所交学费一律不退。
四、教学管理a)课程设置:1.化学专业双学位: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2. 化学辅修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3. 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35.5学分。
4. 辅修专业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23.5学分。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其前身是成立于 1910 年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京师大学堂停办,后改名北京大学。
1913 年化学门重新招生, 1919 年改称化学系。
1952 年全国范围院系调整后的北大化学系是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的化学系重组而成。
1995 年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
2001 年原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并入化学学院。
目前,化学学院设有 5 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5 个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5 个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是国家教委遴选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3 年底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与中科院化学所联合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年 12 月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97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7 人,长江特聘教授 14 人( 含国家核磁中心 2 人 ) ,教授 54 人,副教授 52 人。
有 26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1 人与国外学者合作获得 B 类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2 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严纯华、席振峰、刘忠范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集体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化学学院同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
北京大学培养方案第1篇北京大学培养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顶尖高等学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重任。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方案立足北大特色,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目标1. 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学术素养。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4. 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措施1. 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强化文理交叉,拓宽知识视野。
(2)专业教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核心知识,体现专业特色。
(3)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等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1)推广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引入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3. 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
(3)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术素养。
4. 学科交叉融合(1)设立交叉学科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
(2)举办学术沙龙、讲座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3)搭建跨学科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5. 国际化培养(1)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2)增加英文课程,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3)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提升国际竞争力。
6. 创新创业教育(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2)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恒辉周恒辉分析化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北京市动力锂离子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进电池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话/传真:86-010-********电子信箱:hhzhou@1963年生,1989年获湘潭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和兴趣:能量储存及转换材料的设计、合成和表征化学电源中的电极/电解液界面研究可移动能源器件的设计及应用近年本课题方向承担的主要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新一代正极材料LiFePO4的中试研究,Z0004106040221,400万元,2004-2006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高比能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开发与产业化,信部运[2004]479,200万元,2004-2006中关村科技园区重点支持产业领域专项,基于新型能源的LED道路照明示范工程重大产业化项目,350万元,2007-2008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新一代正极材料LiFePO4的产业化技术研究,Z070901310701,180万元,2007-2008国家科技部863项目,改善磷酸铁锂高温性能的关键技术研究,2006AA03Z229,89万元,2007-2008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信部财[2008]192号,400万元,2008-2010。
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技术研发与产业化,300万元,2009-2011,副组长单位。
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铁锂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2009AA0352002,2000万元,2010-2012主要论文:ChengF.Q.,WanW.,TanZ.,HuangY.Y.,ZhouH.H.*,ChenJ.T.,ZhangX.X.,Highpowerperformanceofn ano-LiFePO4/Ccathodematerialsynthesizedvialauricacid-assistedsolid-statereaction,Electrochimic aActa,2011,56:2999-3005LiJ.M.,WaW.,ZhouH.H.*,LiJ.J.,XuD.S.*,HydrothermalsynthesisofTiO2(B)nanowireswithultrahig hsurfaceareaandtheirfastcharginganddischargingpropertiesinLi-ionbatteries,mun.,2011,47:3439-3441YeJ.F.,LiuW.,CaiJ.G.,ChenS.,ZhaoX.W.,ZhouH.H.,QiL.M.*,NanoporousAnataseTiO2Mesocrystal s:Additive-FreeSynthesis,RemarkableCrystalline-PhaseStability,andImprovedLithiumInsertionBeh avior,J.Am.Chem.Soc.,2011,133:933–940HuangY.Y.,ChenJ.T.,ChengF.Q.,WanW.,LiuW.,ZhouH.H.*,ZhangX.X.,Amodi?edAl2O3coatingpr ocesstoenhancethe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ofLi(Ni1/3Co1/3Mn1/3)O2anditscomparisonwithtr aditionalAl2O3coatingprocess,J.PowerSources,2010,195:8267–8274HuangYY,NiJF,ZhouHH*,ChenJT,ZhangXX,AmodifiedZrO2-coatingprocesstoimprove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ofLi(Ni1/3Co1/3Mn1/3)O2, J.PowerSources,2009,188(2):538-545NiJF,ZhouHH*,ChenJT,ZhangXX,Improved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oflayeredLiNi0.4Co0.2Mn0.4O2viaLi2ZrO3coating,ElectrochimicaActa,53(7):3075-3083,2008QiuJY,ZhaoL,ZhaiML?,NiJF,ZhouHH??,PengJ,LiJQ,WeiGS,Pre-irradiationgraftingofstyreneandmaleicanhydrideontoPVDFmembraneandsubsequentsulfonatio nforapplicationinvanadiumredoxbatteries,JournalofPowerSources,177:617–623,2008NiJF,ZhouHH*,ChenJT,ZhangXX,MoltensaltsynthesisandelectrochemicalpropertiesofsphericalLiFePO4particles,MaterialsLetters,61(3-4):1260~1264,2007QiuJY,LiMY,NiJF,ZhaiML*,PengJ,XuL,ZhouHH*,LiJQ,WeiGS,PreparationofETFE-basedanionex changemembranetoreducepermeabilityofvanadiumionsinvanadiumredoxbattery,JournalofMembraneScience,297(1-2):174-180,2007NiJF,ZhouHH*,ChenJT,ZhangXX,LiFePO4dopedwithionspreparedbyco-precipitationmethod,MaterialsLetters,59(18)2361-2365,2005主要专利:成富圈、周恒辉、黄友元、陈继涛、张新祥,一种制备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794878A,2010倪江锋、周恒辉、陈继涛、张新祥,一种可调控其颗粒形貌的磷酸铁锂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710000683.0,2009倪江锋,周恒辉,陈继涛,张新祥,一种合成类球形磷酸金属锂盐的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610011378.7,2008周恒辉,陈继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410039176.4,2006周恒辉,陈继涛,孙杰,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中国专利,专利号:ZL03153874.6,2005陈继涛,周恒辉,常文保,慈云祥,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和电池,中国专利,专利号:ZL02159166.0,2005周恒辉,杨正,任献举,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钴酸锂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ZL02155659.8,2005周恒辉,陈继涛,常文保,慈云祥,一种苯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专利,专利号:ZL01123429.6,2004陈继涛,周恒辉,常文保,慈云祥,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和电池,中国专利,专利号:ZL01123430.X,2004周恒辉,杨正,任献举,一种提高钴酸锂的中位径和振实密度的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号:ZL01123431.8,2004欢迎校内外对可移动能源材料与器件有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加入本研究方向,在校内奖学金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优厚的北大先行奖学金。
北大培养方案
北大(北京大学)的培养方案是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自身特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教育计划。
北大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识教育:北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识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一定比例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培养全面的知识视野。
2. 专业教育:根据学生所选专业,北大提供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3. 实践锻炼:北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北大提供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和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创新竞赛、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商业实践能力。
5. 国际化教育:北大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生可以通过留学、交换生项目等形式,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教育体系,扩展自己的国际视野。
总体来说,北大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综合素
质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术、职业和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
同时,北大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人格魅力。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
同学们!分子科学与工程可是个超级酷的专业哦。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微观世界分子的大门。
这个专业呢,是化学和化工两个学科的强强联合,就像两个超级英雄联手,要在分子这个微小的战场上大显身手。
我们研究的分子可小可小啦,但它们的作用却是超级巨大的,从我们身边的塑料、橡胶,到高大上的医药、新型材料,都离不开分子科学与工程的知识。
二、培养目标。
1. 知识方面。
我们希望从这个专业走出去的小伙伴们,都像是分子知识的小百科全书。
要精通化学的基础知识,像元素周期表啦,化学反应原理之类的,这些就像是武功里的基本功,得扎扎实实地掌握。
同时呢,化工的知识也不能少,什么化工流程啦,反应器设计啦,这些知识能让我们把分子层面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的产品。
2. 能力方面。
咱们得培养一双“分子眼”,能够敏锐地观察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样,一眼就能看穿分子的奥秘。
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瓶瓶罐罐、仪器设备,熟练地合成新的分子或者优化现有的分子反应。
另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哦。
当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分子相关的难题时,要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找到解决办法。
3. 素养方面。
要做一个有科学精神的人,对分子世界充满好奇,不怕失败,勇于探索。
而且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呢,毕竟分子科学与工程的项目往往很大,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就像一群小蚂蚁搬食物一样,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把项目这个“大食物”搬回家。
三、课程设置。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思想政治类。
这可是我们的思想指南呀。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让我们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未来的分子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
就像灯塔一样,照亮我们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道路,让我们不会跑偏。
2. 外语类。
英语是我们走向世界分子科学舞台的通行证。
学会英语,就能看懂国外最新的分子研究成果,还能和国外的小伙伴们交流我们自己的研究呢。
要是把分子科学比作一场全球的派对,那英语就是我们的入场券。
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教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中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原则,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
2.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理解并操作相关的化学实验技术,进行各类化学实验或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分析。
3.创新意识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开展独立研究和创新的潜力。
4.文化素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理解化学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具备良好的跨学科交流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无机化学基础: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晶体结构、配位化学等内容。
(2)有机化学基础: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3)物理化学基础: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热力学、量子力学、动力学等内容。
(4)分析化学基础: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等内容。
(5)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基础化学实验和项目实践,并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以选择以下选修课程:(1)有机合成化学: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合成反应的机理和合成方案的设计。
(2)催化化学:介绍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等内容。
(3)环境化学:介绍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和治理等内容。
(4)生物化学: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志荣刘志荣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物理化学研究领域:分子模拟与计算电话:(010)62752541传真:(010)62759595Email:LiuZhiRong@学术简历:1992.9-1997.7: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1997.9-2001.7: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2001.11-2002.10: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博士后2002.11-2003.7: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临时研究助手2003.8-2007.6:多伦多大学,博士后2007.7-至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课题组长主讲课程:理论与计算化学(I):分子模拟的原理与应用(01016060);生物物理化学(01019030,01034980,与来鲁华老师共同主讲)。
研究领域和兴趣:利用计算机模拟与计算手段研究影响生物大分子与低维纳米材料性质的物理与化学原理,目前主要集中于天然无序蛋白质、石墨烯、DNA解纠缠以及动力学加速算法等方面。
[详情...]获奖情况: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研项目:1.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然无序蛋白质的结合动力学特性及序列-结构关系”(课题负责人,2010-2012);2.973计划项目,“基于蛋白质结构与相互作用的计算生物学研究”(课题负责人,2009-2013);[所有项目...]代表性论文:Fan Jin and Zhirong Liu*.Inherent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 biophysical prediction methods for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Biophys.J.104,488(2013).Jinying Wang,Ruiqi Zhao,Mingmei Yang,Zhongfan Liu*,and Zhirong Liu*.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rier mobility and band gap in graphene.J.Chem.Phys.138,084701 (2013).(封面文章)Yongqi Huang,Huaiqing Cao,and Zhirong Liu*.Three-dimensional domain swapping in the protein structure space.Proteins:Struct.Funct.Bioinform.80,1610(2012).Hue Sun Chan,Zhuqing Zhang,Stefan Wallin,and Zhirong Liu.Cooperativity, local-nonlocal coupling,and nonnative interactions:principles of protein folding from coarse-grained models.Annu.Rev.Phys.Chem.62,301(2011).Yang Li,Xiaowei Jiang,Zhongfan Liu,and Zhirong Liu*.Strain effects in graphene and graphene nanoribbons:the underlying mechanism.Nano Res.3,545(2010).Yongqi Huang and Zhirong Liu*.Kinetic advantage of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 in coupled folding-binding process: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fly-casting”mechanism.J.Mol. Biol.393,1143(2009).Zhirong Liu and Hue Sun Chan.Desolvation is a likely origin of robust enthalpic barriers to protein folding.J.Mol.Biol.349,872(2005).Zhi-Rong Liu,Jian Wu,and Wenhui Duan.Electronic-structure theory of crystalline insulators under a homogeneous electric field.Phys.Rev.B69,85117(2004).Zhi-Rong Liu,Bing-Lin Gu,and Xiao-Wen Zhang.Effects of ac field amplitude on the dielectric susceptibility of relaxors.Phys.Rev.B62,1(2000).[所有论文...]。
化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147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106.5学分);
应用化学专业(107.5学分);化学生物学专业(110.5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9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4831410 计算概论(B) 3 3 秋季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秋季――――大学英语系列课程-- 8
――――政治系列课程-- 12
――――体育系列课程- 4
2)专业课程:
必修:71.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0130201 高等数学B(一) 6 5 秋季00130202 高等数学B(二) 6 5 春季00431132 普通物理(I) 5 4 春季00431133 普通物理(II) 5 4 秋季00431200 基础物理实验 4 2 秋季01034310 普通化学 4 4 秋季01034321 普通化学实验 5 2.5 秋季01030200 实验室安全技术 1 1 秋季01031100 今日化学 1 1 秋季01034350 定量分析 2 2 春季01034360 定量分析实验 4 2 春季01034371 有机化学(一) 3 3 春季01034373 有机化学(二) 2 2 秋季01035002 有机化学实验(I+II)7 3.5 春、秋季01035140 无机化学 4 4 秋季01032860 无机化学实验 4 2 春季01030120 结构化学 5 4 春季
01034390 仪器分析 2 2 春季01034400 仪器分析实验 4 2 春季01035180 物理化学(一) 3 3 春季01035190 物理化学(二) 3 3 秋季01035020 物理化学实验7 3.5 秋季01034460 高分子化学 2 2 秋季01034450 化工基础 2 2 秋季01034480 化工实验 2 1 春季01035040 综合化学实验 4 2 秋季
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材料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490 材料化学 3 3 春季
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秋季01035200 化工制图 2 2 春季
化学生物学专业必修课程:7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01130030 基础分子生物学 3 3 秋季01139360 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 2 2 春季以下四门课程任意选修一门:3或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0432150 量子力学A 4 4 春、秋季00432149 量子力学B 3 3 春季00131460 线性代数B 4 4 秋季04831420 数据结构与算法B 3 3 春季
2.选修课程:
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22.5学分);应用化学专业(21.5学分); 化学生物学专业(18.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20 中级分析化学实验 2 1 春季01034530 中级有机化学 2 2 秋季01035010 中级有机化学实验 3 1.5 秋季01035080 化学信息检索 2 2 秋季01034640 应用化学基础 2 2 春季01034610 中级分析化学 2 2 秋季01034630 环境化学 2 2 秋季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秋季01034580 色谱分析 2 2 秋季01034680 波谱分析 2 2 秋季01035290 波谱分析I 2 2 秋季01035210 物理有机 2 2 秋季01035220 理论有机 2 2 秋季01034600 立体化学 2 2 秋季01035150 中级无机化学 2 2 春季01034551 中级物理化学 3 3 春季01035030 中级物理化学实验 3 1.5 春季01034990 化学开发基础 2 2 春季01035230 群论与化学 2 2 春季01032530 高分子物理 2 2 春季01035110 高等电化学 2 2 春季01034710 界面化学 2 2 春季01034980 生物物理化学 2 2 春季01034960 理论与计算化学 2 2 春季01034650 生化分析 2 2 春季01034590 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 2 2 春季01035240 计算化学 3 3 秋季01035250 计算实验 1 2 秋季01035260 放射化学实验 1 2 秋季01035270 生物无机化学 2 2 秋季01035280 高分子材料化学 2 2 秋季
01035300 波谱分析II 1 1 秋季
01130050 生物化学实验 5 2.5 秋季
01030440 化学动力学选读 2 2 秋季
01034780 胶体化学 2 2 秋季
01032580 催化化学 2 2 秋季
01035100 表面物理化学 2 2 秋季
01034800 多晶X射线衍射 2 2 秋季
01032390 材料物理 2 2 秋季
01034720 辐射化学与工艺 2 2 秋季
3.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F类相加至少2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4学分,其中,大学国文(02034300)必修,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
F.社会可待续发展类:和A类相加至少2学分
4.毕业论文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