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一、台湾的历史: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琉球。
③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④1683年,清军入台湾,1684年,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设行省。
⑤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台湾给日本。
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⑦1949年,蒋介石战败后,逃到台湾。
(现在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我国的内政问题,后者却是历史遗留问题,即殖民问题。
二、台湾的现代: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用和平统一方式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尽快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了38年的隔绝状态.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4、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5、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科技达成共识6、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7、2005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三、练习题1、为加强统治,内地曾在台湾设置的机构有哪些?2、清朝针对台湾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3、在历史上,台湾曾被哪些国家占领过?什么时候被谁收复?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却多次形成台湾问题。
台湾在近代史上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5、为了促进两岸交往,海峡两岸各成立了什么民间团体,“汪辜会谈”是哪一年?“汪辜”各是谁,“九二共识”是什么?6、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是什么?7、、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①一国两制②和平统一③与国际社会合作④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8、、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有:(①岛内一部分“台独”势力活动猖獗②美国干涉中国内政③大陆与台湾经济的巨大差距④日本插手台湾事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清末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诗中写到:“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ān,形容泪流。
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三、台湾问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表)时期主要内容名称三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夷洲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流求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琉球明朝前期称小琉球小琉球清朝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
台湾南京国民政府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__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台湾2、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条约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形成对峙局面;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4、国家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证据:(见上);④、国际法依据:(见上);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⑦、2005年,__主席连战、新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访问大陆。
(2)、不利因素:①、__势力的百般阻挠;②、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③、日本右翼势力与__势力相配合,不断制造事端,既影响中国统一,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统一问题1、美国内战:时间、背景、着名人物、经过、两个文件、转折战役、性质、进步作用、意义。
三一文库()/高三〔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三、台湾问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表)时期主要内容名称三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夷洲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流求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琉球明朝前期称小琉球小琉球清朝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第1页共3页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
台湾南京国民政府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台湾2、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条约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形成对峙局面;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4、国家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证据:(见上);④、国际法依据:(见上);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23。
第一部分:重点知识问题台湾问题(全效P61)①: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与回归:●三国时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夷州,加强夷州与内地的联系●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及附近岛屿,割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跑到台湾,形成了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我们对待台湾问题应采取的态度?)答:台湾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我们坚决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是:反共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资料)“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全效)②:为什么说台湾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人民同根同祖,血脉相连。
渴望统一;中国共产党为台湾回归做了大量工作;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认可;香港,澳门为台湾的回归树立了榜样。
(全效)台湾统一的必然性:●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统一的传统●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为统一提供了条件●③海峡两岸人民拥护统一,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④“一国两制”构想,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维护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⑤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及其繁荣稳定,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起了良好示范作用●⑥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心所向,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推动着两岸统一的进程(网络资料)附录:古代台湾的别称: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小琉球(明)——台湾(清)新时期如何处理台湾两岸关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加强两岸政治对话,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对台湾问题的认识: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
重点难点问题讲解 1、台湾问题的由来: (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2)19世纪六七⼗年代,美⽇⼊侵台湾;19世纪⼋⼗年代,中法战争中法国⼊侵台湾,台湾军务⼤⾂刘铭传率军抵抗。
(3)1895年,甲午中⽇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本。
(4)1943年底,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国际社会公认台湾等属于中国领⼟。
1945年,《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的精神。
(5)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蒋介⽯集团的残余势⼒逃亡到台湾。
(7)美国政府⼲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驶⼊台湾海峡,阻⽌⼈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8)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国两制”的原则。
2、中共三代领导⼈的对台⽅针: (1)中共第⼀代领导⼈的对台⽅针:①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陆的统⼀,作为神圣的任务,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了争取⽤和平⽅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中共第⼆代领导⼈的对台⽅针:①改⾰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了和平统⼀祖国的⼤政⽅针。
②不久,在邓⼩平提出“⼀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国两制”的对台基本⽅针,并采取了⼀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业。
(3)中共第三代领导⼈的对台⽅针: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进程的对台⼋项主张。
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进程的指导思想。
3、改⾰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业? A.1979年,⼈民解放军停⽌炮击⾦门、马祖。
B.1987年,台湾开放台湾居民赴⼤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化等⽅⾯的交流。
C.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陆“海协会”达成“九⼆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个中国原则”。
台军知识100问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答案要点:(1)中国人开发台湾的历史已有1800年之久(2)17世纪到19世纪中国人开拓台湾达到高潮(3)中国政府自宋朝就在澎湖、台湾驻军设衙2、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答案要点: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内战的延续。
台湾海峡的隔绝状态是国民党挑起内战,败退台湾造成的。
3、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答案要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如何理解“一国两制”?**答案要点:“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两制并存。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和平谈判。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两岸平等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高度自治。
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中央政府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
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5、胡锦涛同志解决台湾问题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答案要点:“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6、什么是太平洋岛链?答案要点:西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的呈弧线型分布的海岛链。
它们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开始,经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冲绳、台湾,一直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紧紧地包围着亚洲大陆。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平洋岛链”。
7、台湾岛在太平洋岛链中的突出位置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1)台湾岛是岛链中位置最突出的一环。
台湾处在“第一岛链”正中央的凸角,是进入亚洲大陆的最佳位置。
同时,台湾又隔着一个海峡,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来自亚洲大陆军事力量的直接威胁。
外交部台湾问题发言高中考点台湾问题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以下是育路网整理的台湾问题知识点,请考生学习。
(1)性质——是国家实现统一的内政,不是恢复主权的问题,不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其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①用和平方式,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不损国力,不伤民心,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②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
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证,永享太平。
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台湾同胞可以同祖国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4)我们反对以公投和“修宪”方式决定台湾的命运——主权在民,是在全体人民,中国的主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因此,台湾的命运应该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来决定。
(5)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我们只有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才能真正威慑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防止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③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的坚强决心,促进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
④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
(6)台湾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台湾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四、台湾问题1.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注意台湾名称的变化;(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台湾和内地联系。
(2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原则:(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两岸均应坚持的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3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1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52000年,台湾政局变化。
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
(6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4.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分别是什么?(1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2有利因素: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港澳成功回归提供了范例,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等。
5.海峡两岸的未来前景——最终将走向统一理由: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统一是民心所向。
②“一国两制”的方针尊重了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
③大陆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将有效地震慑台独分子和国独反华势力的破坏行为。
④两岸人民同宗同祖,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没有本质上区别。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关于台湾问题1、为什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琉球。
③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④1683年,清军入台湾,1684年,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设行省。
⑤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台湾给日本。
⑥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⑦1949年,蒋介石战败后,逃到台湾。
2、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有什么变化?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由谁提出?①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一定要解放台湾。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邓小平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②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3、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需坚持什么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4、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是什么?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实说明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两国同根同祖,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信仰习俗,共同的传统文化。
5、台湾陈水扁当局近期搞什么分裂活动?假如你是国务院发言人,你将如何评述这件事情?法理台独。
祖国统一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历史趋势,任何分裂活动都是不允许的,难以得逞的.奉劝台湾当局领导人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不要为一已之私阻碍祖国统一,须知玩火者必自焚.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何在?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依据有哪些?⑴.主要障碍:①.台独势力的阻扰和破坏。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两岸关系的发展:(1)1979年始,大陆倡议实施三通政策。
(通邮、通航、通商)(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4)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5)1993年,汪辜会谈,将……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达成共识。
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坚持……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7)现阶段,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的局面初步形成。
3.目前,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利因素: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有相同的文化背景。
②“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③两岸交流不断加强,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④祖国综合实力日益强大,对台湾拥有巨大的感召力。
⑤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4.目前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②“台独”势力的阻挠。
5.如何看待两岸关系?(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都是不得人心的,也是注定会失败的。
(2)尽管目前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相信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15-16课新中国的外交与科技成就1.新中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1)20世纪50年代:①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意义)。
③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世纪70年代:①中美建交:1972年、1979年。
台湾—祖国的神圣领土知识点问答1、台湾的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纬线穿过台湾的中南部地区,跨热带、亚热带两个温度带。
2、海陆位置:全国位置的东南方、西隔台湾海峡海峡与福建相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洋、南邻南海海,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3、组成: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共80多个岛屿,面积 3.6 万平方千米。
4、民族:主要是汉族占97%祖籍主要来自广东、福建、少数民族是高山族、阿里山的姑娘高山族5、台湾是中国的依据:台湾大陆岛证明陆缘关系、主要民族汉族证明血缘关系、台湾过去叫夷州郑成功收复台湾历史关系、共同信仰妈祖文化关系。
6、气候: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特点温暖湿润7、地形:西部平原东部山地(占2/3、)地势东高西低台湾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玉山8、台湾主要的两种灾害是火山地震、台风(形成于热带洋面)。
9、河流:流程短、流速快、水能能丰富;最大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10、美称:盛产稻米有稻米、盛产甘蔗有东方甜岛、热带和亚热带水果(香蕉、菠萝)有水果之乡、森林覆盖率1/2 森林之海、植被类型复杂亚洲天然植物园、台湾最出名的树种樟树、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盛产食盐布袋盐场在台湾西南,有东南盐库美称、资源十分丰富祖国东南海上明珠美称11、植被类型复杂的原因:地处亚热带、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分布12、矿产: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铜。
13、经济:出口导向型20世纪60年代出口农业及农产品、60年代后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出口工业产品为主。
14、转变的优越条件: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多优良康口、吸收国外资金、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政策扶持)15、城市:最大的城市台北、最大的港口高雄、台湾的硅谷新竹中国雨极火烧寮成因:迎风坡降水多。
中国干极:托克逊16、新竹科技园区成功的原因:1、高素质的从业人员、2、低生产成本、3、政策强力支持、4、交通便利17、台湾的城市、工业、农业、人口都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原因:西部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交通便利,丰富的矿产资源。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台湾问题1、台湾在近代饱经沧桑,请你讲述台湾在近代的屈辱经历。
(近代,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又回归又分离,具体情况怎样?)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给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台湾2、、台湾问题的由来1.1949年,从祖国大陆败退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盘据台湾。
2.1950年,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至今。
3、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或前提是什么?(坚持一个中国)4、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6、阻挠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7、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A.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B。
两岸民间团体的努力C。
中国政府的努力D。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支持E。
一国两制已被海内外地人士接受(或一个中国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F。
改革开放,国力增强G。
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8、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促进两岸交流,争取和平统一,在和平统一失去希望时,使用武力实现统一。
9、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中华儿女的心声。
我们中华儿女都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祝福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海峡两岸一家亲10、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台湾问题复习要点
一、台湾的历史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的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3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一次分离与回归。
○4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
)○6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美国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三次分离。
)
2、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1)1624——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2)1895———1945(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
)(3)1949年———今(国民党败逃台湾,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台湾的前两次分离与第三次分离有什么本质区别?
○1前两次分离是由于外国侵略、民族矛盾造成的,是涉及主权的外交问题。
○2第三次分离是由于国内阶级矛盾造成的,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1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台湾归还给中国。
○2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3当今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基本原则和立场: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什么情况下可以动武?○1如果台独分子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件。
○2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4、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1实践依据:港澳的成功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可行的、科学的。
○2现实意义: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进步。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尊重了台湾的历史与现状,有利于台湾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分别列举历史上国共关系的两个典型事例说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合则两利: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发动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分则两伤: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抗战胜利后,国共三年内战,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了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机会。
三、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及现状 1、两岸关系的变化○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1992年,海协
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了共识。
(九二共识)○31993年,“汪辜会谈”。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两岸关系的现状: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形成了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四、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海峡两岸最终必将实现统一。
1、有利条件:○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2相同的文化底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两岸统一的动力)○3两岸关系日益密切和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4港澳的顺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5“一国两制”的构想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利益。
○6改革开放,祖国大陆综合国力的增强。
(根本原因)○7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2、不利条件:(1)阻碍因素:○1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2台独分子的阻挠
(2)历史原因:两岸分离半个多世纪,社会制度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
3、你认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有几种选择?最佳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两种选择:○1和平统一○2武力解决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原因: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五、解决台湾问题,应该怎么做?(建议)
1、国家应该:○1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关键)大力发展高科技,加强国防力量
○2采取措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为统一准备条件。
○3积极宣传对台方针政策,消除台湾人民的疑虑,与台独行为作斗争。
○4充分利用港澳回归的成功经验,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我们青少年应该:○1努力学习,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集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维护统一的意义和党的政策。
○3拥护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反对台独,自觉同分裂言行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