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海绵在多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97.63 KB
- 文档页数:4
胶原蛋白敷料的原理
胶原蛋白敷料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敷料,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伤口愈合,胶原蛋白敷料含有大量胶原蛋白,这是一种人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能够提供伤口所需的支架结构,促进细胞增殖和修复,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2. 保持湿润环境,胶原蛋白敷料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能够保持伤口周围的湿润环境,有利于细胞生长和再生,减少疤痕形成。
3. 减少疼痛和炎症,胶原蛋白敷料能够有效减少伤口周围的疼痛和炎症反应,提供舒适的敷料环境,有利于伤口愈合和患者的舒适感。
4. 降解和排泄,胶原蛋白敷料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能够逐渐降解并被人体排泄,不需要二次清创,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胶原蛋白敷料通过提供支架结构、保持湿润环境、减少疼痛和炎症等多种方式,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敷料。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满足你的需求,若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皮肤创面修复材料是指用于治疗和修复各种皮肤创面的材料,包括慢性创面、烧伤、手术切口和外伤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对皮肤创面修复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自体皮肤移植自体皮肤移植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皮肤创面修复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患者自身的健康皮肤组织移植到受损的皮肤部位,以促进创面愈合和修复。
自体皮肤移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良好的愈合效果,但也存在着供体皮肤不足、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自体皮肤移植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创新。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了大量的自体皮肤修复材料,包括自体角质细胞移植、自体表皮移植和自体真皮移植等。
这些自体皮肤修复材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供体皮肤的需求,还可以避免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自体皮肤修复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物活性膜生物活性膜是一种由天然或合成生物材料制成的膜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生物活性膜可用于覆盖创面表面,促进创面愈合和修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生物活性膜主要包括胶原蛋白膜、透明质酸膜和生物膜等。
胶原蛋白膜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研究表明,胶原蛋白膜可促进创面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助于提高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
透明质酸膜是一种合成的生物活性膜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透明质酸膜可增加创面内透明质酸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和再生。
生物膜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复合生物活性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生物膜可促进创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助于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和功能重建。
五、纳米技术在皮肤创面修复材料中的应用纳米技术是一种利用纳米尺度材料进行制备和加工的新技术,可用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药物释放效果。
一种双层胶原蛋白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双层胶原蛋白海绵(Double-layer collagen sponge)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材料,其制备方法简单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本文将介绍双层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制备方法双层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胶原蛋白提取:从动物(如猪、牛等)的皮肤或骨骼中提取胶原蛋白。
可以通过酸解法或酶解法将胶原蛋白从组织中分离出来。
2. 胶原蛋白溶液制备:将提取得到的胶原蛋白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如酸性溶液或有机溶剂中。
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和浓度可以控制胶原蛋白的凝胶速度和孔隙结构。
3. 凝胶成型:将胶原蛋白溶液注入模具中,经过凝胶反应形成胶原蛋白凝胶。
可以通过冷冻法、乾燥法或交联法等不同的凝胶方法来制备双层胶原蛋白海绵。
4. 双层结构构建:将制备好的胶原蛋白凝胶切割成适当的尺寸,通过叠放或叠层的方式构建双层结构。
5. 固化处理:经过固化处理,使双层胶原蛋白海绵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冷冻干燥、交联反应或热处理等方法进行固化。
二、应用领域双层胶原蛋白海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组织工程、药物缓释和创面修复等领域。
1. 组织工程:双层胶原蛋白海绵可以作为细胞载体用于组织工程领域,如皮肤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和神经再生等。
其孔隙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附着、生长和分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促进组织再生。
2. 药物缓释:双层胶原蛋白海绵可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应用于药物传递领域。
通过控制海绵的孔隙结构和胶原蛋白的降解速度,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3. 创面修复:双层胶原蛋白海绵可以用于创面修复和伤口愈合。
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形成,并提供保护性屏障,防止感染和水分流失。
双层胶原蛋白海绵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材料。
其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
可吸收止血材料可吸收止血材料是一种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医用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在组织修复过程中逐渐被吸收,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临床上,可吸收止血材料被广泛用于手术止血、创面敷料、组织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种类。
1.明胶海绵。
明胶海绵是一种常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它由动物皮肤或骨骼提取的胶原蛋白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明胶海绵在接触创面时能迅速吸收血液并形成凝块,起到止血作用。
此外,明胶海绵还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
2.聚乳酸。
聚乳酸是一种生物降解性材料,它能够在体内逐渐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被人体代谢排出。
聚乳酸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吸收性,适用于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创面。
在临床上,聚乳酸常被用于手术止血、内窥镜手术、软组织修复等领域。
3.聚酮醚。
聚酮醚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聚酮醚材料在接触创面时能够迅速吸收血液并形成凝块,有效止血。
与此同时,聚酮醚材料还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二、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应用。
1.手术止血。
在外科手术中,创面的迅速止血对手术成功和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可吸收止血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血液并形成凝块,帮助医生迅速止血,减少手术出血量,保障手术安全。
2.创面敷料。
在创面敷料中,可吸收止血材料能够吸收创面渗出的血液和组织液,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
与传统敷料相比,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更好的吸收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创面。
3.组织修复。
在软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领域,可吸收止血材料被广泛应用。
它能够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三、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物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完善和拓展。
未来,可吸收止血材料将更加注重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功能性,推出更多种类、更高性能的产品,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缩略词表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bF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G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E Hematoxylin and eosin苏木精和伊红min Minutes分钟s Second秒钟d Day 天ANOV A Analysis of variance 方差分析df Degree of freedom 自由度P Probability 概率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LSD-t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test 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真实成果。
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手写):__________ 导师签名(手写):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胶原类创面材料临床应用全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胶原是人体主要的结构蛋白,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胶原为原料的材料因其天然的止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免疫原性及可控的生物降解性等性能,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了胶原类创面材料的特点、作为支架材料和创面覆盖物应用的机制,并就其临床适应证、推荐使用方法、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等形成较为规范、统一的专家共识,以帮助临床医师和患者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胶原类创面材料。
胶原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具有独特的三螺旋结构,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皮肤、骨骼、内脏细胞间质及肌腔、韧带、巩膜等,约占体内蛋白质总量的1/3。
胶原与组织的形成、成熟,细胞间信息的传递,细胞增殖、分化、运动,细胞免疫,肿瘤转移以及关节润滑,伤口愈合,钙化作用和血液凝固等有密切关系,也与一些结缔组织胶原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说,胶原在生长发育、伤口愈合、血小板活化和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2,3]。
在外科应用的生物聚合材料中,胶原基材料来源于天然高分子,因其天然的止血性,良好的促细胞生长、趋化性能、生物相容性,较低的免疫原性及可控的生物降解性等性能,备受人们关注[4,5]。
其中用于创面的胶原类材料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临床使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烧创伤创面修复、整形创面修复、慢性创面修复等。
目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可用于创面的胶原类材料主要为Ⅰ型胶原产品,按类型可分为单层型胶原支架海绵、复合型胶原支架海绵和膜型胶原类材料,主要包括胶原蛋白海绵、可吸收性敷料、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医用胶原膜等。
尽管胶原类创面材料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在临床上存在认识不统一、方法各异的现象。
基于此背景,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和患者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胶原类创面材料,特组织临床专家汇集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及专家同行经验,共同制订《胶原类创面材料临床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以形成较为规范统一的胶原类创面材料使用规范,供临床使用时参考。
胶原蛋白的作用及原理胶原蛋白是人体中最丰富的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及作用。
1. 提供结构支持:胶原蛋白在皮肤、骨骼、肌腱和血管等组织中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
它是皮肤组织中主要成分之一,能够使皮肤具有弹性和紧致感。
2. 促进创伤愈合:胶原蛋白在创伤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组成细胞外基质,提供创伤修复所需的支持和结构适应性。
3. 保持关节健康:胶原蛋白是关节软骨的重要成分之一,能够增加关节的弹性和抗压性。
补充适量的胶原蛋白可以减少关节疼痛和炎症,并有助于维持关节健康。
4. 促进肌肤健康:胶原蛋白具有保湿作用,能够提高皮肤的水分含量,增加皮肤的光滑度和弹性。
同时,它对皮肤色素沉着和皱纹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促进骨密度:胶原蛋白在骨骼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使骨骼强度增加,提高骨密度。
胶原蛋白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合成与分解平衡: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解是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年轻时,合成速度高于分解速度,因此皮肤有弹性,但随着年龄增长,分解速度逐渐增加,合成速度逐渐减少,导致皮肤失去弹性。
2. 酶的作用:酶是胶原蛋白的分解和合成的主要调节因子。
例如,降解酶如胶原酶能够将胶原蛋白分解为小片段,而合成酶能够促进新胶原蛋白的合成。
3. 维持生活活性:胶原蛋白的活性结构位于其分子链的特定区域。
这些区域具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能够与其他蛋白质或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活性。
综上所述,胶原蛋白在人体中起到了多种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结构支持、促进创伤愈合、保持关节健康、促进肌肤健康和促进骨密度。
其作用原理涉及合成与分解平衡、酶的作用和维持生物活性等方面。
胶原蛋白海绵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足溃疡效果观察。
方法将45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常规换药,机械性清创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庆大霉素注射液、654—2注射液,蘸湿无菌纱布敷于创面。
实验组 23例在常规换药后,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喷洒后子用原蛋白海绵粘附于创面。
结果实验组愈合率为95%,对照组愈合率为64%,实验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均无过敏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应用胶原蛋白海绵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促进肉芽生长,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胶原蛋白海绵;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是糖尿病病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截止率为38.1%-75.0%。
创面愈合时间长,治疗效果差,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我们应用胶原蛋白海绵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用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65岁,糖尿病病程10-15年按wagner分级2级15例、3级20例4级10例。
两组均进行了全身综合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降血糖,积极控制感染,入院时进行创面留取分泌物做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改善循环与微循环,控制相关急慢性并发症,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1.2方法两组均根据创面情况,机械清创,充分暴露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时先用0.2%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在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蚕食法逐渐清除坏死组织。
对照组22例常规换药用654-2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蘸湿无菌纱布敷于创面上,纱布覆盖包扎,分泌物多时每日一次,有肉芽组织生长分泌物减少隔日一次。
胶原蛋白海绵在多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陈晓东;袁即山;祁少海;谢举临;潘姝;徐盈斌;张涛;利天增【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4(008)032【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在不同类型创面上有无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56例患有不同类型创面的患者,用胶原蛋白海绵敷贴于取皮区、Ⅱ度烧伤、慢性溃疡创面上或填塞于压疮所致的窦道的底部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愈合的经过、愈合的时间,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4例取皮区创面使用胶原蛋白海绵的愈合时间是(2.86±0.86)d,对照组为(4.14±0.86)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愈合时间是(6.75±1.39)d,对照组为(10.63±1.19)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肉芽创面、慢性溃疡创面、压疮创面总显效率83.3%,总有效率100%;组织病理:对照组肉芽组织中可见较多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簇及扩张的新生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周围有散在新生的纤维母细胞.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形成,胶原纤维排列无序,部分融合.实验组早期及中期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的时期较对照组早,胶原纤维的产生增加,排列更有序.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对创面修复及愈合,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慢性溃疡和压疮创面生长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总页数】2页(P7200-7201)【作者】陈晓东;袁即山;祁少海;谢举临;潘姝;徐盈斌;张涛;利天增【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1【相关文献】1.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J], 郝岱峰;李涛;冯光;李善友;张新健2.应用多种皮瓣修复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J], 刘顺利;陈铭锐;刘本立;卞东会;武铠;于仁义;王睿菁3.多种游离皮瓣在毁损性烧(创)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J], 杨福旺;童亚林;朱金红;缪洪城;冯小艳4.CGF在多种类型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J], 汪淼; 赵启明; 陆海山; 胡谨; 陈小平; 王昕5.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及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J], 林师帅;梁尊鸿;潘云川;王君;邝少加;仇志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原蛋白凝胶促皮肤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目的:应用胶原蛋白凝胶对各类浅II度以下烧伤创面进行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将76例激光、光子治疗术后及浅II度烧伤、严重日晒伤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组33例,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组23例,空白对照组(凝胶基质)20例,观察3组的创面愈合、疼痛缓解时间及有无局部刺激性、过敏反应等。
结果:胶原蛋白凝胶组创面愈合时间同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组无明显差异,但在色素沉着发生率及疼痛缓解时间上均有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胶原蛋白凝胶可促进美容性皮肤创面的修复,减少创面色素沉着发生,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collagen gel in skin wound care and understand the compliance of the users and sum up the clinical effect.MethodsCollagen gel and EGF gel were used for treatment of various dermatosis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ith laser and IPL and some patient with II degree burn wound.ResultsThe extinctive time of skin wound was equ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the appearance of pigment in collagen group was lower than EGF group. The pain tolerance time was also shorter in collagen group than in EGF group. In addition,the two products were well accepted and satisfactory compliance in two group patients.Conclusion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llagen is based on scientific evidence,it is well accepted by the users and good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Thus it is worthwhi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skin wound repair and beauty care.Key words:collagen gel;skin wound; repair;clinical application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皮肤美容已受到更多爱美人士的重视,美容相关的皮肤创面的修复问题也愈来愈受到皮肤科医师的关注。
胶原蛋白海绵论文:改良胶原蛋白海绵换药方法治疗慢性伤口41例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胶原蛋白海绵换药方法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
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把胶原蛋白海绵分成0.1~0.5 cm左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碎块填塞伤口换药,对照组按胶原蛋白海绵说明书换药。
结果:试验组在伤口愈合的时间、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按外科伤口换药处理原则,采取自创注射器窝旋式冲洗方法,首先用3%的过氧化氢清除慢性伤口内的污垢,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至清洁,清除腐烂组织,剪除影响伤口愈合的结痂及其他异物,至新鲜肉芽组织充分暴露,再用0.5%碘伏棉球消毒周围皮肤,严格无菌操作下去除胶原蛋白海绵(可劳得;北京)外包装,取出内包装,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捏紧内包装距开口的2/3处,右手自内包装的开口处拉开淡棕色包装皮,将其返折于左手拇指下夹紧。
对照组:右手持无菌镊,以创面大小的标准取出胶原蛋白海绵,将其粗糙面覆盖伤口创面上压紧,1 min左右即可黏附创面上,先覆盖油纱条,后覆盖无菌敷料包扎[1]。
观察组:右手持无菌镊,自胶原蛋白海绵暴露的一端开始,用无菌镊子夹紧其0.1~0.5 cm处,将其分开,填入伤口内使其黏贴伤口最深处的创面上,自最深处一点一点向伤口填塞,碎块尽量分小,将伤口填塞紧,先覆盖油纱条,后覆盖无菌敷料包扎。
胶原蛋白海绵的用量增多,疗效显著。
换药间隔时间: 胶原蛋白海绵换药,均采用第1天胶原蛋白海绵换药后;第4天进行第2次换药,第7天进行第3次换药,然后每隔3 d换药1次。
1.3 疗效评定所选每例患者均详细填写观察表,记录各项资料。
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部位、范围、深度、创面换药次数、时间及创面生长情况,愈合时间等。
换药2周后疗效评定。
评定标准(肉眼观察):愈合为局部组织修复完整,创面结痂并脱落,按压无痛。
有效为伤口创面快速缩小,变窄、清洁、渗出液减少、伤口测量长径与宽径及深度均减小,新肉芽组织增多,色鲜红。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重gt),.and、板源生长因子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机制的初步研究
factorwoundhealingdiabetic。
at8
Mechanismofrecombinanthumanplateletderivedgrowth
f正文见第7194页)
图1基质对照组中,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7d,炎症细胞的浸润状况及再上皮化情况(HE染色×200)
图2rhPDGF外用创面后7d,糖尿病犬鼠全层皮肤缺损后,创基炎症细胞的浸润状况及再上皮化情况(HE染色×200)
图3基质对照组伤后14d,创基胶原的沉积状况,尚有部分创面没有再上皮化(VG染色×200)
图4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外用rhPDGF后14d,创基胶原的沉积状况良好,基本完成再上皮化(VG染色×200)
圈5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14d,创基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PC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200)
图6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外用rhPDGF后14d,创基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毛细血管胚芽丰富,且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的PC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200)
胶原蛋白海绵在多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Applicationofcollagenspongeinvariouskindsofwoundhealing
(正文见第7200页)
图1深Ⅱ度烧伤后第5d
图2使用胶原蛋白海绵后第2d
图3使用胶原蛋白海绵后第7d,创面已愈合
图4愈合后的创面
图5对照组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肉芽组织中可见较多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簇及扩张的新生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周围有散在新生的纤维母细胞。
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形成,胶原纤维排列无序,部分融合(HE染色×100)
图6实验组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早期及中期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的时期较对照纽早,胶原纤维的产生增加,排列更有序(HE染色×100)
插图32—5
万方数据
胶原蛋白海绵在多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晓东, 袁即山, 祁少海, 谢举临, 潘姝, 徐盈斌, 张涛, 利天增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烧伤科,广东省广州市,510080
刊名:
中国临床康复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年,卷(期):2004,8(32)
被引用次数:6次
1.王晓芹;王贵波;李晓辉创面敷料及其对愈合的影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2(04)
2.Doillon CJ Porous collagen sponge wound dressing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外文期刊] 1988(04)
3.刘杰;崔雪梅;张燕利用不同支架材料构建人工真皮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02)
4.蒋挺大胶原蛋白 2001
5.郭爱华;柳大烈;赵胚胎无瘢痕愈合的调控机制研究: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合成胶原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2(02)
6.田波;刘慧雯;于宏伟大鼠胎脑神经细胞与胶原复合体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25)
7.Swatschek D;Schatton W;Kellermann J Marine sponge collagen: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effects on the skin parameters surface-pH,moisture and sebum[外文期刊] 2002(1)
8.Noah EM;Chen J;Jiao X Impact of sterilization on the porous design and cell behavior in collagen sponges prepared for tissue engineering[外文期刊] 2002(14)
9.吴志谷;黎君友;付小兵胶原材料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12)
1.冯增斌.房大广.刘志伟.黄旭胸骨后胶原蛋白海绵压迫止血法在纵劈胸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2)
2.覃凤均.陈旭.李迟胶原蛋白海绵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10(18)
3.蔡涛.李毅宏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生物学特征[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44)
4.廖洪斐.高桂平.刘静.张向荣胶原蛋白海绵作为多孔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包裹材料的可行性[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23)
5.张超.王欢.刘春军.张易.刘柳.陈莹.李太颖.王连召.蔡国斌.陈光宇胶原蛋白海绵在皮肤扩张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美容医学 2007(5)
6.周建红.徐刚烧伤创面外用生物敷料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2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kf20043207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