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6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案讨论的书写格式死亡记录和死亡病案讨论1.死亡记录病人住院期间因救治无效死亡者,应在死亡后立即完成死亡记录,由经治医师用红墨水笔书写在“死亡记录”专用单上。
其内容与出院记录大致相同,但必须着重记述抢救经过及死亡情况。
其内容包括:(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入院科别、死亡科别、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注明时、分)、住院天数、入院诊断、死亡诊断、记录时间(注明时、分)。
(2)入院病历摘要。
(3)住院经过摘要。
(4)抢救经过。
(5)最后诊断及死亡原因。
(6)对死亡病例不论诊断明确与否,应努力说服死者家属,作尸体病理解剖,并将尸体检查结果纳入病历中存档。
2.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凡住院死亡病例应在1周内由科室组织死亡病例讨论,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用蓝黑墨水笔分别记入病历(另立专页,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
其内容包括:(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者的姓名、职务(职称)。
(2)病人姓名、科别、年龄、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3)参加人员发言纪要。
(4)主持人的总结意见。
死亡患者的门诊病历附在住院病历后一并归档。
某一死亡病例分析依据:(1)、症状:反复发热5年,有关节肿痛,伴心功能不全表现(活动后心慌、气喘);(2)、体征:脉搏180次/分,端坐呼吸,唇,指甲青紫,颈静脉怒张,心浊音界向左侧明显扩大,心尖部及3级以上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和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肺淤血,肝淤血等表现;(3)、实验室检查:血沉45mm1小时末,ASO800单位,痰中见心力衰竭细胞(肺淤血),X线摄片:心影成球性扩大。
(4)、尸检结果提示:心脏增大,二尖瓣增厚闭锁办赘生物,主要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构成。
肝脏:慢性淤血,槟榔状外观,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明显扩张淤血,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年份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病例讨论成员组成 (1)死亡病例讨论管理制度及职责 (2)死亡病例登记表 (3)死亡病人讨论记录表 (4)死亡病例总结 (5)死亡病例讨论小组成员组成组长:成员:联络员: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及职责为进一步落实卫生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制度》及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该项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是医务人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特制定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如下:一、所有死亡病例均须进行讨论。
一般死亡病例,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进行病例讨论。
意外死亡病例、有医疗纠纷的死亡病例、诊断不清的死亡病例及其它特殊死亡病例应及时讨论。
二、尸检病例,须在病理报告做出后的一周内进行讨论。
三、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由科主任组织全科医生进行,其中主管医师、上级主治医师及护士长必须参加。
四、对涉及到多学科及生前诊断不明等特殊死亡病例讨论应邀请相关科室参加,必要时可请医务处人员参加。
五、讨论过程包括:1. 主管医师详细介绍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检查结果、诊断及治疗过程、抢救经过,提出死亡原因及可能存在的经验教训等;2. 参加人员发表个人对死亡病例诊治过程的看法、意见和认识,包括提出确诊意见、死因及可能存在的经验教训;3. 科主任归纳评价诊断、治疗和抢救经过,提出确诊意见、死因及可能存在的经验教训。
六、设立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所有讨论病例必须进行记录,内容包括: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死亡时间、记录人及详细的讨论内容。
七、由主管医师将死亡病例讨论的主要内容归纳整理并经上级医师审查签字后,归入病案。
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死亡原因、救治情况、死亡诊断等。
不准以死亡小结代替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八、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季度召开死亡病例总结分析会(如无特殊情况,会议时间定于下一季度第一个周三下午举行),对本季度死亡病例讨论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填写死亡讨论质控表,对上季度出现问题的改进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科室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病案号xxxxxxx患者姓名:XXX性别:女年龄:60岁床号:8床死亡原因:1、上消化道出血2、失血性休克3、失血性贫血(中度)4、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死亡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2、失血性休克3、失血性贫血(中度)4、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历摘要:讨论内容:XXX护师发言:患者诊断明确“肝硬化失代偿期脾亢”主要死因: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
经管护士应做到:①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以及患者个人的心理状态、患者对自己健康状态的了解程度,制定针对患者本人的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
②做好饮食护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主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软食为主,严格控制钠盐的摄人。
蛋白主要以瘦肉、虾仁、鱼、蛋清等动物蛋白质为主。
如果患者疑似出现肝昏迷,应控制蛋白质的摄人量。
③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管路护理,可使用静脉留置针,若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可及时建立有效循环;口腔护理:良好的口腔护理,能促进饮食,预防感染。
病情较轻者,应让其自行漱口、刷牙;病情较重者,应以生理盐水漱口,每日2~3次。
皮肤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循环较差,尤其是便血,易污染床裤。
因此,应及时更换污染的床裤,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的发生XXX护师发言:做好病情观察:①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粘膜有无瘀血斑及鼻衄等。
②黄疸情况:黄疽的深浅,是肝细胞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信号。
我们在巡视病人时,应注意观察病人巩膜及皮肤的黄染程度,尿液颜色等的变化。
③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如定向功能的障碍,病人情绪的改变;睡眠的异常等,可能是肝性脑病的先兆。
晚期肝硬化治疗。
④注意药物、输液、输血反应。
XXX护士发言:该患者诊断明确为肝硬化晚期、终末期。
晚期患者出现大量腹腔积液,小便量减少,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时,护士应指导患者监测尿量。
利尿治疗以每周减轻体重不超过2千克为宜,以免诱发肝昏迷,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副作用,另外要留意电解质平衡。
医院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第一次讨论会议记录(日期:X年X月X日)与会人员:1.主治医师A2.主治医师B3.主治医师C4.护士长D5.护士E6.病案室主任F会议议程:1.对最近的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
2.对死亡病例的医疗处置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
3.分析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会议记录:1.回顾和分析a.死亡病例1:患者X,年龄60岁,入院原因为心肌梗死。
治疗过程中遇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并最终死亡。
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药物治疗中忽视了患者心电图的变化。
警戒线上升后,应该立即停用此药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b.死亡病例2:患者Y,年龄45岁,入院原因为肺炎。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呼吸衰竭并最终死亡。
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监测和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时存在疏忽。
每小时检查一次生命体征的频率应增加,并在病情恶化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c.死亡病例3:患者Z,年龄70岁,入院原因为脑血栓。
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并最终死亡。
主要原因可能是未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在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时应该尽快通知医生,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
2.医疗处置过程评估和总结a.对患者的监护频率和生命体征的检查频率进行评估。
是否需要调整监护频率和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b.对医生的用药选择和调整过程进行评估。
是否需要加强用药知识培训,并建立药物剂量调整的规范流程。
c.对患者转运和接诊过程进行评估。
是否需要加强内外科之间的沟通配合,并完善转运的紧急抢救措施。
3.改进方案a.将监护频率和生命体征的检查频率增加至每半小时一次,并建立详细的监护记录表。
b.加强医生和护士的用药知识培训,并建立用药调整的规范流程。
c.加强内外科之间的沟通配合,确保转运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d.建立病历联查制度,及时获取病人的历史病情和用药信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讨论会议结束。
第二次讨论会议记录(日期:X年X月X日)与会人员:1.主治医师A2.主治医师B3.主治医师C4.护士长D5.护士E6.病案室主任F会议议程:1.评估和总结上次改进方案的效果。
死
亡
病
例
讨
论
记
录
本
科年月至年月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格式及说明
1、死亡病例讨论由本科科主任(或副主任)或副主任以上技术职称医师主持,全科和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2、要注明参加死亡病例讨论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
2、记录要字迹工整、客观,其“死亡日期”与“讨论日期”应记录具体到分钟。
3、“讨论意见”栏医师发言的意见逐一记录清楚,每位医师的发言记录均要求另起一行。
4、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其讨论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在诊治中的①经验;②教训;③探讨本疾病的学术观念;④教学等内容。
5、死亡病例讨论应该在患者死亡以后7天内完成。
科室。
保山市人平易近病院【1 】
逝世亡病例讨论记录本科室:
时光:年月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逝世亡病例评论辩论。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时间:2014年10月28 地点:神经外科示教室主持人:徐辉记录人:谭帮春参加人员:患者姓名:孔连才性别:男科室;神经外科床号:20 住院号:0023165 死亡时间:2014年10月24日04:40诊断:1、脑疝 2、右顶叶脑内血肿并溃入脑室 3、梗阻性脑积水 4、肺部感染 5、血小板减少症当班护士杨琳陈述主要病情及抢救经过:患者,男,53岁,因“头痛伴呕吐5+小时,昏迷2+小时”于2014年10月23日21:40入院,体温:37.3℃脉搏:116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1/91mmHg;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mm,对光反射消失;颈阻(+),双下肢见片状瘀斑,四肢肌张力增高;立即予大抢救一次,予口咽通气管开放气道并吸痰,吸出约10ml带鲜红色血性痰液,氧气吸入3L/分,建立静脉双通道,遵医嘱予速尿40mg静推,导尿,引出尿液呈深黄色,首次放尿850ml,纳洛酮0.8mg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推,急查血Rt、凝血、肾功、电解质、血糖及尿Rt,并予甘露醇250ml速滴后床旁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律齐,SPO2为92%。
22:00患者烦躁,遵医嘱予地西泮10mg静推后安静休息,呼吸平稳。
22:35检验科报危急值:PLT 14×109/L,经血液科会诊后遵医嘱行合血小板拟输血小板治疗;02:00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至130次左右,遵医嘱予床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03:41患者血压为202/98mmHg,左侧瞳孔为2mm,右侧瞳孔为3.5mm,对光反射均消失,遵医嘱予速尿20mg静推,04:00患者呼吸为13次/分,血压为193/104mmHg,心率为133次/分,SPO2为99%,左侧瞳孔为2mm,右侧瞳孔为4mm,光反射均消失,遵医嘱予纳洛酮0.8mg静推,04:11患者呼吸为7次/分,血压为188/96mmHg,心率为151次/分,SPO2为99%,左侧瞳孔为2mm,右侧瞳孔为4.5mm,光反射均消失,遵医嘱予洛贝林3mg、尼可刹米0.375g静推,04:16患者无自主呼吸,血压为98/50mHg,心率为128次/分,SPO2为88%,左侧瞳孔为3mm,右侧瞳孔为5mm,遵医嘱予洛贝林3mg,尼可刹米0.375g静推,并予球囊辅助呼吸,调节氧流量为8L/分,04:19患者仍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出,心率为71次/分,SPO2为0,双侧瞳孔直径约为5mm,光反射消失,遵医嘱继续予洛贝林0.3mg、尼可刹米0.375g静推,并球囊辅助呼吸,04:29患者仍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出,心率为0次/分,SPO2为0,双侧瞳孔直径为6mm,光反射消失,固定,遵医嘱予肾上腺素1mg静推,并予胸外心脏按压,遵医嘱反复予洛贝林、尼可刹米、肾上腺素静推,04:40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心率,床旁心电图示一直线,医生宣布患者临床死亡,抢救结束。
主管部门:医务部
管理责任人:
保管负责人:
保存期限:3年
备注:管理责任人为科主任,保管负责人为科室副主任。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及要求
一、所有死亡病例均须进行死亡讨论,讨论时经治医师负责将讨
论内容完整地记录于《死亡讨论记录本》,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记录者的签名。
本记录本应逐项填写,不得遗漏。
二、科主任为本记录本第一管理责任人,每月检查1次并签字;
医务部每季度检查1次本记录本并签字确认,质管部每季度抽查1次。
三、如果各临床科室与主管部门未尽到相应职责,由质管部按相
关规定处罚。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时间:2012年1月13日地点:消化科示教室主持人:尹兰宁科长记录:孔桂香住院医师参加人员:医疗安全科尹兰宁科长、张德奎主任医师、樊红副主任医师、金安琴副主任医师、冯彦虎副主任医师、孔桂香住院医师、郝艳护士长、王小艳、张昕瑜、廖晶苍、郭蕊娇、韩雪、叶晓晶、髙珑瑜、张婷、朱鹤鸣、余燕、刘盼、马小红、师艳花、王鹏飞、魏丽娜、胡洁琼、于忆、郝晋雍、王伟。
讨论内容:1.孔桂香住院医师汇报病例:患者栾大明,男,36岁,因“间断呕血、黑便一月余,加重一天".门诊以“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消化道出血”收住我科。
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解黑色成形软便约200ml,伴乏力,头晕,出冷汗,无呕血、腹痛、发热、寒战、皮肤巩膜黄染等,后间断解黑色和暗红色大便,遂就诊与兰大一院。
于2011年12月30日下午5点35分收住消化科,入院后给予特护、心电监测、禁食水、输血、输血浆、营养支持等补液治疗,并向家属详细告知病情,下病危通知,患者入院当天晚上仍间断解暗红色血便4次,约800—1000ml.当晚急请普外科会诊会诊考虑患者病情较重,肝功能差,无法耐受手术,建议内科保守治疗,之后仍积极请普外科主任医师会诊,并积极给予治疗。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多次与家属沟通,并请内科ICU予以会诊,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家属拒绝转入内科ICU。
患者于2012年1月1日早上9点40分,自诉心慌、气短不适,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波动于95%—97%,心率145—158次/分,呼吸33-36次/分,上级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仍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反复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并嘱给予西地兰0。
2mg入壶,申请冷沉淀5u改善凝血功能,急查血常规提示为血红蛋白为40g/L,拟积极联系输血。
患者于上午11时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给与平痛新20mg肌注,11点45分出现自主呼吸微弱,神志不清,心率150次/分,血压108/80mmHg,血氧饱和度54%,立即给予抢救,给予面罩吸氧,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滴,尼可刹米一支入壶,11点55 分患者呼之不应,呈叹气样呼吸,血氧饱和度67%,血压74/34mmHg,给予尼可刹米三支入壶,中午12点患者仍呼之不应,无自主呼吸,给予心脏胸外按压,监测生命体征,分别于12点15分和12点20分各给予肾上腺素1支和肾上腺素3支,12点20 分患者血压测不出,继续心脏胸外按压,至12点23分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一条直线,各项生命迹象已停止,遂宣布临床死亡。
·死亡病例讨论时间:2012年1月13日地点:消化科示教室主持人:尹兰宁科长记录:孔桂香住院医师参加人员:医疗安全科尹兰宁科长、张德奎主任医师、樊红副主任医师、金安琴副主任医师、冯彦虎副主任医师、孔桂香住院医师、郝艳护士长、王小艳、张昕瑜、廖晶苍、郭蕊娇、韩雪、叶晓晶、髙珑瑜、张婷、朱鹤鸣、余燕、刘盼、马小红、师艳花、王鹏飞、魏丽娜、胡洁琼、于忆、郝晋雍、王伟。
讨论内容:1.孔桂香住院医师汇报病例:患者栾大明,男,36岁,因“间断呕血、黑便一月余,加重一天”。
门诊以“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消化道出血”收住我科。
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解黑色成形软便约200ml,伴乏力,头晕,出冷汗,无呕血、腹痛、发热、寒战、皮肤巩膜黄染等,后间断解黑色和暗红色大便,遂就诊与兰大一院。
于2011年12月30日下午5点35分收住消化科,入院后给予特护、心电监测、禁食水、输血、输血浆、营养支持等补液治疗,并向家属详细告知病情,下病危通知,患者入院当天晚上仍间断解暗红色血便4次,约800—1000ml。
当晚急请普外科会诊会诊考虑患者病情较重,肝功能差,无法耐受手术,建议内科保守治疗,之后仍积极请普外科主任医师会诊,并积极给予治疗。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多次与家属沟通,并请内科ICU予以会诊,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家属拒绝转入内科ICU。
患者于2012年1月1日早上9点40分,自诉心慌、气短不适,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波动于95%—97%,心率145—158次/分,呼吸33—36次/分,上级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仍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反复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并嘱给予西地兰0.2mg入壶,申请冷沉淀5u改善凝血功能,急查血常规提示为血红蛋白为40g/L,拟积极联系输血。
患者于上午11时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给与平痛新20mg肌注,11点45分出现自主呼吸微弱,神志不清,心率150次/分,血压108/80mmHg,血氧饱和度54%,立即给予抢救,给予面罩吸氧,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滴,尼可刹米一支入壶,11点55 分患者呼之不应,呈叹气样呼吸,血氧饱和度67%,血压74/34mmHg,给予尼可刹米三支入壶,中午12点患者仍呼之不应,无自主呼吸,给予心脏胸外按压,监测生命体征,分别于12点15分和12点20分各给予肾上腺素1支和肾上腺素3支,12点20 分患者血压测不出,继续心脏胸外按压,至12点23分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一条直线,各项生命迹象已停止,遂宣布临床死亡。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讨论的内容包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对一起死亡病例的全面分析和总结,旨在找出死亡原因,评价救治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今后的救治水平。
以下是对一起死亡病例的详细讨论:一、死亡病例讨论背景及目的本讨论基于一起发生在我国的死亡病例,死者为一名40岁的男性。
讨论的目的是分析死亡原因,评价救治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今后的救治水平。
二、病例介绍1.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40岁,因突发意识丧失被送往当地医院。
2.病情发展过程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心跳停止,呼吸微弱。
抵达医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救治,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
经过1小时的全力救治,患者心跳恢复,但始终未恢复自主呼吸。
3.救治措施及效果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后,转至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多种救治措施,但患者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幸去世。
三、讨论内容1.诊断过程分析(1)病因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救治过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2)病程判断: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约1小时。
2.救治措施评价(1)救治方法选择:当地医院在救治过程中,采取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正确措施。
(2)救治效果评价:患者心跳恢复,但未能恢复自主呼吸,最终多器官功能衰竭去世。
3.死亡原因分析(1)直接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
(2)间接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4.救治经验及教训总结本病例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采取了正确的救治措施,但患者仍未能挽救生命。
救治经验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应高度重视心肺复苏和早期介入治疗,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四、预防措施及建议1.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减少发病风险。
2.救治能力提升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救治水平,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
五、结论本死亡病例讨论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需重视心肺复苏和早期介入治疗,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救治能力提升。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时间:2014年10月28 地点:神经外科示教室主持人:徐辉记录人:谭帮春参加人员:患者姓名:孔连才性别:男科室;神经外科床号:20 住院号:0023165 死亡时间:2014年10月24日04:40诊断:1、脑疝 2、右顶叶脑内血肿并溃入脑室 3、梗阻性脑积水 4、肺部感染 5、血小板减少症当班护士杨琳陈述主要病情及抢救经过:患者,男,53岁,因“头痛伴呕吐5+小时,昏迷2+小时”于2014年10月23日21:40入院,体温:37.3℃脉搏:116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1/91mmHg;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mm,对光反射消失;颈阻(+),双下肢见片状瘀斑,四肢肌张力增高;立即予大抢救一次,予口咽通气管开放气道并吸痰,吸出约10ml带鲜红色血性痰液,氧气吸入3L/分,建立静脉双通道,遵医嘱予速尿40mg 静推,导尿,引出尿液呈深黄色,首次放尿850ml,纳洛酮0.8mg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推,急查血Rt、凝血、肾功、电解质、血糖及尿Rt,并予甘露醇250ml速滴后床旁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律齐,SPO2为92%.22:00患者烦躁,遵医嘱予地西泮10mg静推后安静休息,呼吸平稳。
22:35检验科报危急值:PLT 14×109/L,经血液科会诊后遵医嘱行合血小板拟输血小板治疗;02:00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至130次左右,遵医嘱予床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03:41患者血压为202/98mmHg,左侧瞳孔为2mm,右侧瞳孔为3。
5mm,对光反射均消失,遵医嘱予速尿20mg静推,04:00患者呼吸为13次/分,血压为193/104mmHg,心率为133次/分,SPO2为99%,左侧瞳孔为2mm,右侧瞳孔为4mm,光反射均消失,遵医嘱予纳洛酮0。
8mg静推,04:11患者呼吸为7次/分,血压为188/96mmHg,心率为151次/分,SPO2为99%,左侧瞳孔为2mm,右侧瞳孔为4。
--医院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科室:使用时间:年月至年月目录一、《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要求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三、科室死亡病例登记表四、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五、死亡病例季度分析总结六、死亡病例年度分析总结《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要求1、各科室建立专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
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如实记录每个人的发言,经治医师根据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完整打印,由主持人审阅签字,并将死亡病例记录在科室死亡病例登记表上,同时将讨论综合意见记录于病历中的死亡讨论记录单上,由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纳入病历。
2、科室指定专人保管《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任何人员不得查阅及摘录。
3、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1)讨论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2)入院诊断、死亡诊断、抢救经过;(3)各级医师发言意见;(4)死亡原因分析、经验教训;(5)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记录人签名。
4、病历中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内容:(1)讨论日期;(2)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3)讨论意见(综合意见);(4)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并签字。
5、科室每季度、年度对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季度只有一例或无死亡病例的科室可不总结。
6、医务科每月将此项内容作为月度考核依据。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凡死亡病例,应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一周内进行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3、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诊断等。
死亡病例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及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4、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神经内科死亡病例讨论模板范文[神经内科死亡病例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
神经内科疾病作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情复杂多变,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因此,神经内科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就在我们努力挽救患者生命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幸的死亡病例发生。
本文将围绕神经内科死亡病例展开讨论,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第一部分:病例描述我们首先来谈谈一个真实的神经内科死亡病例。
该患者是一名59岁的男性,因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被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
入院时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为5分,血压150/90mmHg,呼吸急促,心率90次/分,脑CT示大片占位病变。
经过全面检查和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恶化,最终不幸离世。
第二部分:病例分析在对该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可能存在以下原因导致患者的死亡:1.存在一定的误诊情况。
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但在初步诊断时未能及时发现病变的严重性,导致治疗方案的延误,从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2.患者临床监护不足。
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低,意识丧失,呼吸急促等情况明显,但在监护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导致病情失控。
3.治疗方案的不合理性。
在治疗过程中,未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导致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最终不治而亡。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分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来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1.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诊断能力和急救技能,提高对病情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
2.完善护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监护系统,提高患者的监护质量和时效性,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
3.加强沟通协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4.完善医疗设施和设备。
提高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水平,满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
5.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沟通和指导。
xxxxxxx医院
死亡讨论记录本
科室
年月日至年月日
内容要求
1. 封面注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病区名称、记录起始和终止日期。
例如心内科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 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
2. 对病区的死亡病例(包括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者), 须在患者死亡一周内进行讨论, 参加人员为本病区医师、护士长、邀请的本院或外院医师;当月无患者死亡时应标明本月无死亡病例。
记录内容如下:
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住院号, 讨论日期、时间、地点, 主持和参加讨论医师的姓名和职称
⑵经治医师汇报的病情摘要、临床诊断、诊疗抢救及死亡经过、死亡诊断和死亡原因, 不能仅写详见住院病历
⑶分段记录每位医师的诊疗意见: 每段起始处标明医师的姓名和职称, 内容应简明扼要和条理化, 不得仅记录为同意其他医师意见。
发表讨论意见的医师不少于三位
⑷主持医师总结发言或综合讨论意见(达成共识的死亡诊断和死亡原因), 起始处标明主持讨论医师的姓名、职称和职务, 并在括号内标明综合讨论意见
3. 记录者和主管(或主持)医师签名并注明职称。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在病区内原则上保存二年
xxxxxxx医院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