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醉花阴李清照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品味意象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情境,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审美情趣;能正确评价作者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解读意象品味词句体会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词风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设施: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知识链接一、走近李清照1.李清照1084-宋代著名派女词人,号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2.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后,多怀旧悼亡之作,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凄凉低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3.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 词作<< >>4.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善用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寻常语创造不寻常意境,清新工巧,明白省净,富于表现力。
(2)“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3)“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
李清照作词,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
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设计(一等奖)2015-12-23 12:47 600次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XXX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研究,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授《醉花阴》。
教学设想:学生简介XXX前期的生活和写作背景;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反复诵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品味词的语言,感受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教授《声声慢》。
教学假想:检查第一首词的背诵情况;学生简介词作的写作配景;诵读第二首词,听灌音朗读,教师举行诵读提示,再朗读全词,背诵全词;从遣辞造句的角度指导学生拔取词作中的某些言语举行鉴赏分析,体会词人心里的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含两首词的MP3朗读文件)课时安排2课时。
1、学生对XXX词人生平有一些了解,但对其早期及中晚期词作的风格不清楚;2、学生欠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2.把握词人在创作《声声慢》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XXX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XXX,精通XXX作诗画。
醉花阴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从这副对联看,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解说:李清照、赵明诚、漱玉集、金石录、后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
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 南渡后:内容——闺怨离愁内容——怀旧悼亡词风——清丽柔媚词风——凄婉哀怨二、鉴赏诗歌的方法读品赏悟读——读出音乐美品——品味意境美赏——赏析炼字美悟——领悟情感美三、感知文本读醉花阴薄雾/浓云/ 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诗中的形象是谁?这是那一类词?女子闺怨词闺情词 (学生回答)点明:闺情词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词你知道谁写过闺情词吗?闺情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忆江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李清照词两首一、由“愁”导入:文学作品自诞生以来,就担负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抒情性很强的诗词,他们往往十分明显的携带着作者的喜怒哀乐。
但是纵观我国的古诗词,其中写愁情的总比欢乐的多,大家能不能回忆几句“愁”的诗词?(5人内发言)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与尔同销万古愁。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首写“愁”的词——《醉花阴》与《声声慢》,它们的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
二、请一同学读课下注释。
(补充)李清照出身名门,饱读诗书,才高八斗,早在少女时期就很有名气了,后来又嫁得如意郎君赵明诚,生活美满幸福。
但她非常不幸地应验了中国两句老话:“天妒英才”与“天妒红颜”。
她后期生活十分悲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词就分别写于她的生活前期和后期。
三、自由诵读《醉花阴》与《声声慢》1、通顺、流利;2、感情充沛;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词,不懂之处可自由讨论或向老师提问。
四、意象分析与意境联想(一)《醉花阴》薄雾、浓云:天气阴沉,令人感到压抑,心情伤感,倍觉孤单;瑞脑销金兽:表现出作者的无聊;玉枕、纱橱:孤枕难眠,身体冷,心灵更冷;酒:借酒浇愁;黄花:清高、淡雅,花瓣细长瘦弱,与作者体态、人格相似。
问:她为何而愁?——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意境联想:《醉花阴》为我们展示的是怎样一副画面呢?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课外延伸:王昌龄《闺怨》李商隐《为有》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为有李商隐为有云屛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小结:在李清照之前,女人的心声都是由男人代为表达,称“男子作闺音”,是李清照,终于让女人开始为自己代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醉花阴》比较阅读《醉花阴》(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比较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解读诗歌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读诗歌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在情感上的细微差别。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将利用对《醉花阴》、《声声慢》两首词的比较阅读来学习一些阅读诗歌的技巧,有以下几种:品味特征、想象画面、推敲立意、结合背景、感性感知2、学生交流合作,使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两首诗情感上的共同点:(愁)3、两首词中出现了不少同类事物,可是作者对这些的描述在两首词中是不尽相同的,请探讨两首诗中类似情感的细微差别:①天气薄雾浓云乍暖还寒vs风风、雨(薄雾浓云给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愁永昼”?为什么不写“乍寒还暖”而写“乍暖还寒”?你所想象到的“乍暖还寒”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最难将息”和“愁永昼”有什么差别?两道风攻击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各自有怎样的结果?哪道风更厉害?“点点滴滴”是怎样的画面?)②关于喝酒把酒黄昏后 vs 三杯两盏淡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是怎样的画面?这时的愁情有怎样的特点?《声声慢》中的酒是为了打发时光吗?此时为何要喝酒?达到喝酒的目的了吗?)③室内生活用品瑞脑金兽玉枕纱橱 vs 无(从瑞脑等用具可以推敲出当时的作者有怎样的生活状态,她在物质方面过得怎样?精神方面呢?《声声慢》中没写到这些用具,能否推敲出什么来?)④黄花黄花瘦vs憔悴损(“黄花瘦”和“憔悴损”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堆积”能推敲出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说花儿“不堪摘”?)⑤《醉花阴》中所没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为什么要写大雁这个“旧相识”?)⑥无解之愁(《声声慢》时期的作者的愁情能否得到消解?为什么?)4、补充《醉花阴》《声声慢》时期前后境况想对美满痛苦无望原因夫妻一时分离孤身飘零因情因生平明天有望无望心境一时情思生平悲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绝望5、对解读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类。
《醉花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词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一首思念远在外地游宦的丈夫的饱含浓浓愁情的词。
整首词都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愁情,使得词的格调都悲伤起来。
词以“愁”为暗线,最后落到“瘦”字。
整首词通过黄花、西风等几个典型的意象传达愁情。
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更是为人称道。
整首词意境幽美,格调高雅,用语出新。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了比较多的诗词储备,诗词鉴赏能力比起高一也有很大的提升。
并且对李清照以及其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通过诵读,基本能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所以,学习这首《醉花阴》重在品读全词通过哪些意象如何传达愁情的。
并且重点赏读最后三句,从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围绕词眼,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和整首词的意境美。
2.赏析名句,品析表达技巧。
3.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全词。
【重点难点】1.围绕词眼,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和整首词的意境美。
(重点) 2.赏析名句,品析表达技巧。
(难点)【学习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师:欣赏完这首《梅花三弄》想必大家定有所思有所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让我想到李清照和她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现在我们就随着《梅花三弄》的销魂之境走近李清照的《醉花阴》,去品一品这销魂之愁,去感一感这相思之情。
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起来。
二、诵读:读出音韵之美诵读提示:1.注意节奏、注意停顿。
如“有/暗香/盈袖”。
2.注意押韵。
这首词运用“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比较低沉。
3.注意感情。
师: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
通过刚刚的诵读和昨天的预习,大家能简要概括词人的感情吗?三、品读:体悟词人之情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词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传达这种情感?师: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在外游宦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词意境凄凉寂寥。
《醉花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
(2)探究词人表现情感的方法。
(3)赏析词中名句,探究鉴赏诗词名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领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2)探究鉴赏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入手,挖掘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诵读法发现法讨论法
2、学法:诵读法探究法归纳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从背景音乐联系到对李清照的经典评价,导入本课时教学。
导入语: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惊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这位光耀千古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学生齐答)。
(二)展标:大屏幕展示,明确学习内容。
(三)了解作者
1、学生简介
2、师生共同明确
(四)读词,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意蕴。
2、学生展示诵读,领会诗人情感
(1)学生展示
(2)师生评价
3、准确把握词人情感。
(1)提问: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
(2)教师依据词中表现的情感引导诵读本词的方法并范读。
(3)联系背景,深刻领会作者情感。
提问:作者因何而愁?
(五)品读,探究词中表现愁思的手法。
1、提问: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相思之愁的?
2、自主与合作探究
3、学生发表观点
4、师生共同明确
(六)学习鉴赏诗词名句句的角度和方法。
1、提问:《醉花阴》历来被人称道,其中的一句词更是被无数人称赞喜爱,你认为它是哪一句?
(1)学生再读思考,选出佳句。
(2)教师插入赵明诚赛诗小故事。
2、你认为这句词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学生探究后发表观点)
3、总结升华
(七)课堂反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宜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
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附:板书设计:
醉花阴
李清照
借景抒情
愁乐景写哀相思
巧用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