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概论(20200910165633)
- 格式:docx
- 大小:17.39 KB
- 文档页数:7
幼儿园课程概论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第五章幼儿园经典课程方案第一节国外着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 ----吸收力的心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支柱。
(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目标——协助儿童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内容:由5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感官教育(训练)(核心、最重要、最富特色的内容)、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
(三)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观察者⏹观察不是最终目的,观察为的是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必要时及时给以指导或适当的刺激,为的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成自我的发展。
⏹榜样(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合理性:1、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尊重和信任儿童;2、强调个别化学习;3、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4、有完整成套的教具,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局限性: 1、孤立的感官训练。
2、忽视创造力。
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
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二、海伊斯科普课程(一)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二)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关键经验”是该课程的核心早期,“主动学习”是作为一个关键经验提出并要求儿童掌握;到了后期,“主动学习”已成为课程实施的一个基础课程内容:不是明确规定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围绕关键经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具体内容反映在课室内外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以“活动区”为中介开展;关注与发展过程有关的经验课程组织:具体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让10类58条关键经验反复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活动中;兴趣区(自选)活动、小组活动、团体活动课程实施:没有一个特殊的教学方法,其课程实施是通过每日的例行活动来完成;由“计划-操作-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小组活动、户外活动、团体活动)组成;把这些环节安排成一日生活时间表;只要这几个环节都包含在内,具体如何安排并不重要;但计划时间、操作活动时间、打扫整理时间和回忆时间的先后顺序不能变;操作活动时间应该是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1。
基础性与启蒙性2.全面性与综合性3.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4。
整合性(1)内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5.潜在性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意的行为。
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一、目标模式博比特创始人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泰勒模式"☆二、过程模式皮亚杰布鲁纳影响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过程模式基本内容内容的选择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标准1。
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2。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一、学科中心取向二、学习者中心取向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1。
经验中心设计杜威拉格舒梅科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2.人本主义设计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3。
开放教室设计三、问题中心取向1.生活情景设计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2。
核心设计福恩斯博辛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教育目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目标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课程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类型;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原则;了解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动态。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设计适宜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能够运用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方法,对幼儿园课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评估;能够结合实际,分析解决幼儿园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学时)内容: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特点和类型,分析幼儿园课程与其他教育阶段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原则(4学时)内容:介绍国内外主要的幼儿教育理论流派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分析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幼儿园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4学时)内容: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分析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基本要素和策略;探讨如何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动态(2学时)内容:分析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动态;探讨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创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课件、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安排一定的课外作业和实践活动,如课程设计、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幼儿园课程的实际运作和管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幼儿园课程概论一、课程的定义(不少于100字)1.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如:课程是科目,是教材,是老师传授的东西,是在老师指导下,在学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是系列学习材料,是学习内容);2.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如:课程是学习计划,是系列行为目标);3.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经历的经验,是学习者在学校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4.课程是各种活动(课程是学习进程,是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幼儿园课程的含义,特点,要素(一)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也有专家认为,幼儿园课程具有这样的特点:1.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2.内容的浅显性、生活性3.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4.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5.特殊性、不可替代性(三)幼儿园课程的要素: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取向及表述大致有三种形式: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课程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具有启蒙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景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3.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实施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定向的原则、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
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评价课程的价值,可以诊断课程、修正课程、预测教育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等。
课程评价被用于三个方面: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三、五大领域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
(语言,健康···)健康教育(一)目标:1.幼儿会认同与健康又关联的自身需要。
幼儿园课程概论(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概论课程论题型1.不定项选择2.填空3.名词解释4.判断5.简答6.论述一.不定项选择、填空、判断1.课程的类型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1)学科课程:最古老、适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优点:有助于系统传承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不足:由于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2)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2)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1)普遍性目标: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局限:模糊、泛化、随意性。
2)行为目标:特点: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3)生成性目标:特点:过程性。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美国“项目活动”等都是典型的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课程。
4)表现性目标:特点:个性、多元性。
3.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步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从教师角度表述课程目标比较明确地指明了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与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比较常用“鼓励”“引导”“帮助”“使”等字眼。
从幼儿角度出发表述课程目标能明确幼儿通过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发展程度。
比较常用“感受”“喜欢”“理解”“能”等字眼。
5.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1)目的性2)适宜性3)生活化4)兴趣性5)基础性6)逻辑性6.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式1)论理组织法2)心里组织法7.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1)忠实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币种_ 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1. 基础性与启蒙性2. 全面性与综合性3.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4. 整合性(1)内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5. 潜在性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意的行为。
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
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一、目标模式博比特创始人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一一“泰勒模式”☆二、过程模式皮亚杰布鲁纳影响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过程模式基本内容内容的选择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标准1. 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2.☆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一、学科中心取向二、学习者中心取向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1. 经验中心设计杜威拉格舒梅科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一一杜威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
2. 人本主义设计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3. 开放教室设计三、问题中心取向1. 生活情景设计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2. 核心设计福恩斯博辛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教育目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目标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课程目标酵母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健康领域的目标等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1. 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幸福;大演说家;完美生活;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原则或宗旨。
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
局限是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2.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
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弊端是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创始于博比特“活动分析法”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梅杰“行为目标运动”3. 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或者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斯坦豪斯“过程模式”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早期儿童课程与教育方案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美国“项目活动”这类课程较少带有预设痕迹,课程实施过程能比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
缺点是带有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教师实施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与额外的努力,而且比较难以实现。
4.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特点是创造性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1. 对幼儿的研究原因: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课程编制者必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以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
2•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3. 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价值性遴选1. 从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目标《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所以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幼儿的主体性不断提升,为其一生发展塑造好品质。
《纲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2. 以幼儿心理发展及学习特点为依据进行选择(1)幼儿学习目的性差,无意学习为主。
注意力分散,易走神,开小差。
(2)幼儿往往是在操作、感受、交往、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构建知识。
(杜威、皮亚杰)(3)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未分化全身心投入的活动,他们经常从自身经验出发来理解学习新的经验.(4)幼儿的学习伴随丰富的体验,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1. 学习内容2•儿童发展领域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与层次1.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美国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三大类2. 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1)五大领域目标(2 )学年目标(3 )单元目标可以以时间(学期、月、周)为单元,也可以以内容(主题、节日)为单元。
(4)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三•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理解、感受、喜欢、尝试、乐意行为性目标、一般性目标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
即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所组成的区域。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
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目标性原则一是全面,不但德智体美缺一不可,每一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的内容也要具备。
二是在全面的前提下第八章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第一节五指活动陈鹤琴1923年鼓楼幼稚园定义: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
一、基本理论观点"活教育”理论体系(1 )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 )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 )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二、幼儿园五指活动课程1. 课程目标做人、身体、智力、情绪2. 课程内容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文3. 课程组织单元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幼儿园的课程从自然和社会两大环境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而且适合儿童的人、事、物作为中心,以单元主题来组织,各项活动都围绕单元进行,使各科之间构成内在联系,形成整体。
即把儿童所应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教给儿童。
4. 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实施方面强调(1)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2)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方法(3)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5. 课程的评价1925 张宗麟陈鹤琴《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第二节幼稚园行为课程及其方案张雪门南陈北张1 理论来源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福禄贝尔蒙台梭利2. 基本观点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含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课程一样。
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生活;从生活而来,从生活展开,从生活结束。
——张雪门生活和行动是行为课程的基本要素3. 方案(1)目标满足儿童心身的需求,养成儿童“扩充经验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其生活能力与意识。
(2)内容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儿童的社会环境(3)组织特点与要求第一,整体的第二,偏重于儿童的个体发育第三,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4)实施行为课程的宗旨是以行动为中心,强调“做”的价值,提倡“教学做”打成一片。
运用设计教学法来拟定行为课程计划,并用单元教学法进行。
第三节蒙台梭利课程理论及其方案1907 罗马儿童之家一、理论基础.1. 儿童观(1)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一方面,注重遗传和内在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四个阶段1-3 ,3-6,6-12 ,12-18 。
儿童成长是质变到量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为要进行不同的教育。
(3)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0-5 ,感觉发展敏感期0-5 ,行为规范敏感期2-6,肢体协调发展敏感期 2.5-5 。
教育应与敏感期相符合,从而促进儿童正常发展,避免延误时期带来儿童心理发展障碍。
(4)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教育的自我活动》她认为,儿童的最主要活动不是游戏,游戏不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求实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与行为习惯,只有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欢的工作。
2. 教育观点(1)主张自由教育(2)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自然的表现,使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二、教育方案1. 教育目标协助儿童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和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以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2. 教育内容(1)感官教育(核心)直接目的是使儿童感官敏锐,间接目的是培养儿童观察、判断、区别、比较、归类等能力。
并强调:第一,感官教育的刺激应孤立化。
不同感官训练采用不同材料第二,感官教育要把握“敏感期”3-7 岁第三,感官教育要通过具体的步骤和程序“三段式”练习法第一,命名。
建立感知觉与其名称的联系。
第二,确认。
按照教师说出的名称拿出相应的物体。
第三,记忆。
自己说出物体的名称。
(2)日常生活练习(3)语言教育(4)数学教育(5)文化科学教育3. 教育内容与过程的组织三。
评价优点: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强调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强调儿童个别化学习,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
缺点:孤立的感官训练,对创造力的忽视,过度强调读写算,忽视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第四节海伊. 斯科普课程美国韦卡特第五节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瑞吉欧. 艾米莉亚意大利小镇马拉古齐一、理论基础与基本观点1. 儿童观(1)儿童是拥有充分生存和发展权的人(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3)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4)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2. 教育观(1)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目标,更多的注重内在的品质(2)教学方法上,反对单向灌输,反对把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知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