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9年浙江卷)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审题定向
题干中往往有“讲述”“叙述特征”“叙述特点”等 词和“作用”“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小说叙述特征题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准确判断。有的题干已给出叙述特点,只要求分析艺术效果即可。
对于没有给出叙述特点的题目,需要借助整体阅读和知识储备,多方面思考: 一般从叙述顺序、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腔调、叙述节奏方 面思考。
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 第二人称
感,便于情感交流。 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
第三人称(全 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呈现给读者;还可以交代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
知视角) 时发生的事情。不足是叙述缺乏亲切感,使读者与小说产生距离
叙述手法
类别 具体说明 儿童视角要求 小说借助于儿 童的眼光或口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
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③塑造了xxx女性形象,以其xxx的心理,展示心路历程,推动情
叙述手法
类别 具体说明
效果作用
老人视角叙事 ①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
精准分析叙事特征(情节手法、叙
板 事艺术)
块
六
——判准特征,精析效果
1.叙述“三人称 ” 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我” 小说中的“我”有两种。(1)非“主人公”型:可以是旁观者,也可以 是参与者,还可以是旁观者兼参与者。①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 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 的各种人物;可以坦白自己的不明白之处,让读者去思考。②参与者:参与 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要考虑到“我”这个参与者的身份 作用),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 影响等。(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 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