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姓名:王立龙学号:22131129 班级:电科13-1班摘要: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微电子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光电子技术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至今光电子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业、通信、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
可以预言,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进步。
因此,本世纪将是微电子和光电子共同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时代,是电子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关键词: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习、科技一、电子科与学技术专业简介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电子科与学技术专业发展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固体电子技术时代。
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我国在1956年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将半导体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到了1970年前后,随着对半导体器件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大型电子计算机对集成电路需求的推动,促进了国内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很多高校都先后增加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还缺乏竞争力,受到进口元器件的冲击,很多半导体器件厂下马或转产,市场不景气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半导体专业被迫取消,专业萎缩。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与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总体来说,包括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
所涉及的范围则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课程安排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
高等数学是由微积分学,较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内容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级数、常微分方程。
工程数学主要内容有:“积分变换”,“复变函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场论”等数学。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工科专业以力学基础和电磁学为主要授课内容。
学科基础课程是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而设计安排的一组系列课程或一个课程群。
简介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姓名(学号)(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1189)摘要:太赫兹波(或称太赫兹射线)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
它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有如此之多的应用,首先是因为物质的太赫兹光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所以研究物质在该波段的光谱对于物质结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太赫兹波,太赫兹光谱,太赫兹技术Introduction of THz technologyand its applicationname(number)(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211189)Abstract:THz wave (or said that THz radiation) is to point to frequency in 0.1THz to 10THz range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 wave lengths about 0.03 mm in scope, between the microwave and infrared between. It was able to cause people to wide attention, so much more applications, first of all because the material THz spectrum contains a wealth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formation. So the material in the band of the spectrum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aterial structure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 THz wave, THz spectrum, THz technology0.引言: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概论这门课中,有一节课杨春博士给我们介绍了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我顿时对太赫兹技术产生了兴趣。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重点概念解析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涉及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电磁场与波、电磁兼容、电磁辐射、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高度交叉融合的学科,与传统的电子学科、通信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关联。
本文将从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的角度对一些重点概念进行解析和讲解。
一、电子器件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电子器件是一个基础性概念。
电子器件是指利用电子物理特性来实现电流、电压、功率、信号处理等功能的物理元件。
常见的电子器件有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应用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二、电子电路电子电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电子电路是由电子器件组成的电路系统,用于实现电子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解调、计算等功能。
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是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电磁场与波电磁场与波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的基础理论概念。
电磁场是由电荷和电流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场,包括静电场和电磁场。
电磁波是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场扰动,具有电场和磁场的相互耦合性质。
电磁场与波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广泛应用于电磁辐射、天线、电波传播等领域。
四、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是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不同电子设备和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所能相互协调工作的能力。
电磁兼容涉及电磁干扰、电磁抗扰度、电磁隐身等概念。
电磁兼容的研究和应用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方向。
五、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的前沿领域之一。
微电子技术是研究和应用微尺度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技术,包括微纳电子器件制造、微纳加工技术、微电子封装技术等。
微电子技术在集成电路、光电子、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六、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中的交叉学科。
光电子技术是利用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特性进行信息处理、传输和传感的技术。
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电器件制造、激光技术、光通信等方面的内容。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子信息领域方方面面的学科,旨在培养掌握电子科学基本理论和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涉及电子学、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及设计、嵌入式系统与控制、通信原理、电磁场与波、微电子技术等方面。
首先,电子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物质中电子的性质、电子的运动规律、电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广泛,对于工科来说,电子学是熟练掌握和创造电子技术的必备技能,因此电子学的学习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其次,信号与系统也是一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程,它主要研究信号的传递和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这门学科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多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都离不开信号与系统的理论支持。
此外,数字电路及设计和嵌入式系统与控制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中之重。
数字电路及设计主要研究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包括数字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等。
嵌入式系统与控制则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应用和控制,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电子电路等多个学科领域。
最后,通信原理、电磁场与波和微电子技术也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信原理主要研究电信号传输的理论和技术,电磁场与波则主要研究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知识。
而微电子技术则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领域,在今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下,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将会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具有应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工作出路也十分广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电子通信、电子产品制造、信息技术、互联网相关领域等方面采取从事研发、制造、管理等不同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期末论文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4级姓名白淼学号 012016年 4月 16日一、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简史说到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不得不说电子的发现。
1897年,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经典的物质观,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崭新研究领域,也使电子科学与技术迎来了一个新时代。
电子管和晶体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两个重要发明。
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中产生电流传导,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的作用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晶体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1906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三人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一种三个支点的半导体固体元件。
几根零乱的电线将五个电子元件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
虽然它看起来并不美观,但事实证明,其工作效能要比使用离散的部件要高得多。
在基尔比研制出第一块可使用的集成电路后,诺伊斯提出了一种“半导体设备与铅结构”模型。
1960年,仙童公司制造出第一块可以实际使用的单片集成电路。
诺伊斯的方案最终成为集成电路大规模生产中的实用技术。
基尔比和诺伊斯都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他们被公认为集成电路共同发明者。
随着电子技术的继续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运而生。
1967年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迅速提高;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面世,一个硅晶片中已经可以集成15万个以上的晶体管;1988年,16M DRAM问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阶段;1997年,300MHz奔腾Ⅱ问世,采用μm工艺,奔腾系列芯片的推出让计算机的发展如虎添翼,发展速度让人惊叹,至此,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501课程中文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TodIICtiOnofE1ectronicScienceandTechno1ogy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0.5学分课程学时数:8学时授课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一、课程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概论》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介绍课。
开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范畴、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关系、就业方向与深造专业方向、以及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等,为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提供指引。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范畴;了解本专业大学四年应学会哪些理论与技能;了解本专业与相关电信专业、材料专业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深造方向。
重点:专业的范畴、与相关专业的联系、就业方向与深造方向。
难点:专业的范畴、与相关专业的联系。
2、课程体系与学习方法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的课程体系,并掌握课程体系的主线,理清课程间的逻辑联系;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方向课的要求、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
重点:课程体系。
难点:课程体系。
3、专业前沿与发展动态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动态与最新国际前沿研究热点。
重点:发展动态、前沿研究热点。
难点:发展动态、前沿研究热点。
三、实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进行。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多种教学方式为辅。
五、教学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1、考核方法:考查。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测验(或撰写论文)占60%七、教学参考资源1、参考书目:无2、与课程相关主要网站。
本文由lyn19910213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浅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以及个人的努力《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概论》这门课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概况,以及涉及的一些实验室与研究方向。
让我们对自己所在的专业有了更加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提早建立之后具体的专业方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与指向作用。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国内高校最早建立的电子类专业,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领域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为一体的重点院系。
曾培养出刘盛纲院士、韦钰院士等知名科学家、教育学家。
学院涵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设有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另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四个硕士点。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国家专用集成电路(ASIC)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电子机电系统(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中心、南京市嵌入式处理器工程中心、东南大学太赫兹科学研究所等重点科研基地,学院还是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并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
国家专用集成电路(ASIC)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个以科研为主,教学、科研、生产中试三结合的实体,依托于东南大学,主管部门为江苏省科委、教育部。
以微电子学科为依托,横跨通信及电子系统、计算机工程等相关学科,进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及设计方法的研究,开发了以专用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品,并通过中试和小批量生产后辐射到企业实现规模产业化。
中心的任务包括了专用集成电路(ASIC)及其系统的逆向工程,跟踪国际最新微电子技术及电子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姓名:王立龙学号:22131129 班级:电科13-1班摘要: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微电子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光电子技术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至今光电子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业、通信、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
可以预言,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进步。
因此,本世纪将是微电子和光电子共同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时代,是电子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关键词: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习、科技一、电子科与学技术专业简介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电子科与学技术专业发展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固体电子技术时代。
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我国在1956年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将半导体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到了1970年前后,随着对半导体器件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大型电子计算机对集成电路需求的推动,促进了国内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很多高校都先后增加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还缺乏竞争力,受到进口元器件的冲击,很多半导体器件厂下马或转产,市场不景气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半导体专业被迫取消,专业萎缩。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微型计算机、通信、家电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对集成电路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几场局部战争让全世界接受了电子战、信息战的高科技战争的理念。
微电子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半导体技术专业由此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
为了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领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加大了对微电子技术行业的支持力度,并不断吸引外资,市场对微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迎来了微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新高峰。
1985年,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将激光专业和红外光谱学合并,更名为光电子技术专业。
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和与国际接轨,教育部1998年4月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将原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和电磁场与微波等本科专业整合为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目前,全国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有111所,在校学生估计3~4万人。
本专业设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应着本专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总体来说是良好的,主要表现在:本专业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和招生人数都在增加;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
这是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经济的稳步发展相适应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天,面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都竞相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引入国家发展计划。
我国对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多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如“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中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都有立项;1995年,原电子工业部提出了“九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并实施了“909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996年底立项开展“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重大、重点和杰出青年基金中对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立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在全国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科学研究领域,并在产业化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了也争得了一席之地。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更大。
这既有历史、体制、技术、工艺和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各个层次所需专业人才短缺的原因。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趋势1、微电子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一般是指以集成电路技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实现电子系统功能新型技术学科,主要涉及研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封装相关的技术与工艺。
由于实现信息化的网络、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基础是集成电路。
1975年摩尔提出了关于集成电路集成度发展的“摩尔定律”,这个定律说,集成度(即电路芯片的电子器件数)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保持不变甚至下降。
几十年的发展状况基本上符合了这个定律。
由此可见这一领域发展速度之快国家信息产业计划纲要指出:“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05年,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位居前列,发展成为最大的产业。
”作为信息产业基础工业的微电子工业,“纲要”指出:“以加强集成电路设计为重点。
集成电路设计要与整机开发相结合,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整机企业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设计开发市场较大的整机产品所需的各种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
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0.18~0.25微米,开发、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
有条件地逐步设计开发通用集成电路(包括CPU)。
扩大和提升国内现有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通过加强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改造,加快现有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扩大产品品种,替代进口。
实施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或投资机构在国内建立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提高国内集成电路的生产技术水平。
积极支持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专用材料的开发与生产。
”目前,随着信息产业的步入上升轨道,微电子技术产业就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间。
2、光电子发展趋势光电子技术涉及以下内容:作为光子产生、控制的激光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作为光子传输的波导技术;作为光子探测和分析的光子检测技术;光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光子存储信息的光存储技术;光子显示技术;利用光子加工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子加工与光子生物技术。
光电子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
国家发展委员会从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光电子产业化专项光电子专项产业化目标是:根据我国在光电子研究开发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和资源特点,重点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光电子产品,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并尽量形成规模生产。
专项支持重点有:光通信器件:①光有源器件:包括10Gb/s光发送接收模块,光放大器(宽光谱、高增益、低噪声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掺谱光纤放大器PFDA,拉曼光纤放大器,1.55微米波长半导体光放大器SOA),10Gb/s 1.3~1.55微米波长可调谐光纤光栅分布反馈式(DFB)激光器,共振腔Si基可调谐窄带探测器,1.3微米波长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
②光无源器件:包括光连接器、光耦合器、介质膜干涉光滤波器、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布拉格光栅、阵列波导光栅(AWG),波导光开关阵列等WDM器件。
③光交换器件:包括可调谐波长转换器、波长选择器、路由选择器(模块)等。
④光子集成器件:包括光路集成器件和实用化光电子集成模块等。
光存储器件:包括蓝绿光480纳米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和650纳米波长红光半导体激光器,高密、高效、高速的母盘刻录和新型光记录介质等技术。
大功率激光器:包括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DPSSL)及大规模集成组件,以及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交换器件、光子集成器件、光存储器件、大功率激光器。
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
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基础理论比较成熟。
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
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要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
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
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