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精)
- 格式:ppt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21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财会[2006]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差不多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第三条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一)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且将阻碍企业的损益。
(二)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专门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某类特定风险,且将阻碍企业的损益。
(三)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第四条关于满足本准则第三章规定条件的套期,企业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第二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第五条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能够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
第六条企业在确立套期关系时,应当将套期工具整体或其一定比例(不含套期工具剩余期限内的某一时段)进行指定,但下列情形除外:(一)关于期权,企业能够将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刻价值分开,只就内在价值变动将期权指定为套期工具;(二)关于远期合同,企业能够将远期合同的利息和即期价格分开,只就即期价格变动将远期合同指定为套期工具。
第七条企业通常可将单项衍生工具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套期,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能够指定单项衍生工具对一种以上的风险进行套期:(一)各项被套期风险能够清晰辨认;(二)套期有效性能够证明;(三)能够确保该衍生工具与不同风险头寸之间存在具体指定关系。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讲解一、套期保值的概念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对于满足规定条件的套期,企业可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比如,某企业拟对6个月之后很可能发生的贵金属销售进行现金流量套期,为规避相关贵金属价格下跌的风险,该企业可于现在卖出相同数量的该种贵金属期货合同并指定为套期工具,同时指定预期的贵金属销售为被套期项目。
资产负债表日(假定预期贵金属销售尚未发生),期货合同的公允价值上涨了100万元,对应的贵金属预期销售价格的现值下降了100万元。
假定上述套期符合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该企业应将期货合同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待预期销售交易实际发生时,再转出调整销售收入。
二、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
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什么是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下简称“24号准则”)规定,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具体可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其中,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有关的某类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
套期保值的操作程序: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出现盈亏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
实质上,套期保值就是在“现”与“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然而,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要变幻莫测得多,影响价格的因素也异常复杂,因而期货价格的波动时间与波动幅度不一定与现货价格完全一致。
此外,再考虑到交易单位的差异,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数量也是不尽相同,因此,套期保值者在冲销盈亏时,有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或亏损。
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1.套期保值会计的历程20世纪70年代,为反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价值变化所导致的损益对冲结果,套期保值会计应运而生:美国FASB陆续出台了关于套期保值会计的SFAS52、SFA$80和SFASl33三项准则,其中,SFAS52规定了外汇风险套期,SFAS80对期货合同作出了明确规定,SFASl33则是套期保值会计的“里程碑”,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对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套期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套期,是指企业为管理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特定风险引起的风险敞口,指定金融工具为套期工具,以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管理活动。
第三条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上述项目组成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该公允价值变动源于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其中,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形,仅限于企业对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该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极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与上述项目组成部分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对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企业可以将其作为公允价值套期或现金流量套期处理。
第四条对于满足本准则第二章和第三章规定条件的套期,企业可以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企业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以反映风险管理活动影响的方法。
第二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第五条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金融工具,包括:(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衍生工具,但签出期权除外。
企业只有在对购入期权(包括嵌入在混合合同中的购入期权)进行套期时,签出期权才可以作为套期工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主要内容新准则由总则、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共三章三十二条组成。
1.在“总则”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套期会计准则的目标和依据;二是套期保值的定义及其种类;三是套期会计方法的基本内涵。
(1)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为了规范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制定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套期保值的定义及其种类。
①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的定义:套期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②套期的种类: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3)套期会计方法的基本内涵: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2.在“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部分,包括套期工具的定义、确立方法、适用条件和被套期项目的确认。
(1)套期工具的定义、确立方法和适用条件。
①套期工具的定义。
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工具,对外汇风险进行套期还可以将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作为套期工具。
②套期关系的确立方法。
在确立套期关系时,除了期权和远期合同两种特例外,企业应当将套期工具整体或其一定比例进行指定。
③套期工具的适用条件。
企业通常可将单项衍生工具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套期,但同时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指定单项衍生工具对一种以上的风险进行套期;企业可以将两项或两项以上衍生工具的组合或该组合的一定比例指定为套期工具。
(2)被套期项目的确认。
被套期项目是指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且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的三类项目—单项已确认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一组具有类似风险特征的已确认资产、负债、确定承诺、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境外经营净投资;分担同一被套期利率风险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组合的一部分项目。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套期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套期,是指企业为管理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特定风险引起的风险敞口,指定金融工具为套期工具,以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管理活动。
第三条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上述项目组成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该公允价值变动源于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其中,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形,仅限于企业对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该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极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或与上述项目组成部分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敞口进行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对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企业可以将其作为公允价值套期或现金流量套期处理。
第四条对于满足本准则第二章和第三章规定条件的套期,企业可以运用套期会计方法进行处理。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企业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以反映风险管理活动影响的方法。
第二章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第五条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金融工具,包括:(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衍生工具,但签出期权除外。
企业只有在对购入期权(包括嵌入在混合合同中的购入期权)进行套期时,签出期权才可以作为套期工具。
嵌入在混合合同中但未分拆的衍生工具不能作为单独的套期工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应用指南2018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2)(一)“套期工具”科目 (2)(二)“被套期项目”科目 (2)(三)“套期损益”科目 (3)(四)“净敞口套期损益”科目 (3)(五)在“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下设置“套期储备”明细科目 (4)(六)在“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下设置“套期损益”明细科目 (4)(七)在“其他综合收益”科目下设置“套期成本”明细科目 (5)三、关于套期会计概述 (6)(一)套期的概念 (6)(二)套期的分类 (6)(三)套期会计方法 (7)四、关于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9)(一)套期工具 (9)(二)被套期项目 (13)五、关于套期关系评估 (25)(一)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 (25)(二)套期关系再平衡 (29)(三)套期关系的终止 (31)六、关于确认和计量 (34)(一)公允价值套期 (34)(二)现金流量套期 (43)(三)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47)(四)套期关系再平衡的会计处理 (50)(五)一组项目套期的会计处理 (52)(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 (54)(七)远期合同的远期要素和金融工具的外汇基差的会计处理 (59)七、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60)(一)指定条件 (60)(二)相关会计处理 (61)八、关于衔接规定 (63)附录二 (64)《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修订说明 (64)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 (64)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 (65)三、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66)(一)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 (66)(二)改进套期有效性评估 (66)(三)引入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 (67)(四)增加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67)(五)增加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68)一、总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以下简称本准则)对开展套期业务的企业选择运用套期会计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应用指南(2018)《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应用指南(2018)一、总体要求(以下简称本准则)对开展套期业务的企业选择《企业会计准则第24 号——套期会计》运用套期会计时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企业符合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且选择运用套期会计的,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并且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中有关套期会计披露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面临各类风险,其中涉及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
对于此类风险敞口,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利用金融工具产生反向的风险敞口(即开展套期业务)来进行风险管理活动。
套期会计的目标是在财务报告中反映企业采用金融工具管理因特定风险引起的风险敞口的风险管理活动的影响。
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将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进行套期关系的评估。
适用套期关系再平衡的,企业应当进行套期关系再平衡,通过调整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使其重新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从而延续套期关系。
企业一旦正式指定套期关系并选择应用套期会计的,只能在企业不再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特定条件时终止应用套期会计,不得自行终止应用套期会计。
本准则同时提供了套期会计的一种替代方法,即企业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某项面临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的整体或部分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以减少与作为套期工具的信用衍生工具之间会计计量的不匹配,使两者公允价值变动形成自然对冲,从而便于企业管理信用风险,减少损益波动。
二、关于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企业按照本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一般需要设置以下科目:(一)“套期工具”科目1. 本科目核算企业开展套期业务(包括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套期工具及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产或负债。
2. 本科目可按套期工具类别或套期关系进行明细核算。
24号1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第⼀章总则第⼀条为了规范套期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条套期,是指企业为管理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价格风险、信⽤风险等特定风险引起的风险敞⼝,指定⾦融⼯具为套期⼯具,以使套期⼯具的公允价值或现⾦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流量变动的风险管理活动。
第三条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上述项⽬组成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敞⼝进⾏的套期。
该公允价值变动源于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其中,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情形,仅限于企业对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其他综合收益的⾮交易性权益⼯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敞⼝进⾏的套期。
现⾦流量套期,是指对现⾦流量变动风险敞⼝进⾏的套期。
该现⾦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极可能发⽣的预期交易,或与上述项⽬组成部分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
2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敞⼝进⾏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净资产中的权益份额。
对确定承诺的外汇风险进⾏的套期,企业可以将其作为公允价值套期或现⾦流量套期处理。
第四条对于满⾜本准则第⼆章和第三章规定条件的套期,企业可以运⽤套期会计⽅法进⾏处理。
套期会计⽅法,是指企业将套期⼯具和被套期项⽬产⽣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以反映风险管理活动影响的⽅法。
第⼆章套期⼯具和被套期项⽬第五条套期⼯具,是指企业为进⾏套期⽽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的公允价值或现⾦流量变动的⾦融⼯具,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当期损益的衍⽣⼯具,但签出期权除外。
企业只有在对购⼊期权(包括嵌⼊在混合合同中的购⼊期权)进⾏套期时,签出期权才可以作为套期⼯具。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解释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套期工具;(2)被套期项目;(3)套期会计方法的运用;(4)套期有效性评价。
一、套期工具(一)本准则第五条对套期工具的条件作了规定。
根据该规定,衍生工具通常可以作为套期工具。
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例如,企业为规避库存铜品价格下跌的风险,可以通过卖出一定数量铜品的期货合同实现,其中,卖出铜品的期货合同即是套期工具。
衍生工具如无法有效地降低被套期项目的风险,不能作为套期工具。
例如,对于利率上下限期权或由一项发行的期权和一项购入的期权组成的期权,其实质相当于企业发行一项期权的(即企业收取了净期权费),不能将其指定为套期工具。
非衍生金融资产或非衍生金融负债不能作为套期工具,但被套期风险为外汇风险的除外。
(二)对套期工具的指定。
对于符合套期工具条件的衍生工具,在套期开始时,通常应当将其整体或其一定比例(例如,衍生工具名义金额的50%)指定为套期工具。
单项衍生工具通常被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套期。
附有多种风险的衍生工具也可以被指定为对一种以上风险进行套期,前提是可以清晰地辨认这些被套期风险、可以证明套期有效性,同时可以确保该衍生工具与不同风险之间存在具体指定关系。
例如,某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发行了一批5 年期美元浮动利率债券。
为规避该金融负债的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该企业与某金融企业签订一项交叉货币利率互换合同,并将其指定为套期工具,定期收取浮动利率美元利息,支付固定利率人民币利息。
执行此项合同后,该企业将从金融企业定期收到浮动利率美元利息,以支付债券持有者,并按固定利率支付人民币利息给金融企业。
在此例中,该企业将浮动利率美元利息转化成了固定利率人民币利息,从而规避了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及美元利率变动风险。
二、被套期项目(一)本准则第九条对被套期项目作了规定。
附件6:《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修订)(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本准则修订的必要性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该准则的实施对规范企业套期会计处理、促进企业风险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的不断增强、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国际国内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该准则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企业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实务的情况,为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套期会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强化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融合,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套期会计准则。
套期会计方法较传统财务会计是一种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它允许企业对冲有关资产或负债的利得和损失,减少利润表的波动性,但为防止企业滥用套期会计方法,现行准则设置了较高的适用性门槛。
因此,企业在实务中从事的某些套期业务,可能无法运用套期会计方法处理。
若不采用套期会计方法,就会造成套期损益无法与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和现金流量变动实现对冲,从而加剧企业损益的波动性,这会背离企业风险管理的初衷,影响企业参与套期业务的积极性。
因此,社会各方面迫切希望对现行套期会计予以改进,降低企业运用套期会计的成本,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运用套期业务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情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中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加以了修改完善,于2014年7月发布了新国际金融工具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从而取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IAS 39)。
新国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套期会计进行了大幅改进,降低了套期会计运用门槛,更加紧密地结合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经在我国有代表性的企业测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企业从事套期业务所面临的会计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套期会计处理,切实解决我国企业相关会计实务问题,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我们借鉴新国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修订)(征求意见稿)》。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一、引言套期保值是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通过对冲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减少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以下简称“准则24号”)规定了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
二、适合范围准则24号适合于所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和所处行业。
三、定义1. 套期保值:指企业为了对冲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通过与金融工具的交易来减少或者消除其面临的外汇风险或者利率风险的行为。
2. 外汇风险:指企业由于外汇汇率变动而面临的财务风险。
3. 利率风险:指企业由于利率变动而面临的财务风险。
四、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方法1. 套期保值分类根据准则24号,套期保值可以分为两类:外汇套期保值和利率套期保值。
企业应根据其风险管理策略和具体情况来确定所采用的套期保值分类。
2. 外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方法外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确认套期保值的目的和设计;(2)确认套期保值的效益是可预测的;(3)确认套期保值的相关性;(4)确认套期保值的有效性;(5)确认套期保值的计量。
3. 利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方法利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确认套期保值的目的和设计;(2)确认套期保值的效益是可预测的;(3)确认套期保值的相关性;(4)确认套期保值的有效性;(5)确认套期保值的计量。
五、套期保值披露要求准则24号对套期保值的披露要求如下:1. 披露套期保值的目的和设计;2. 披露套期保值的相关性;3. 披露套期保值的计量方法;4. 披露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评估;5. 披露套期保值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
六、其他事项1. 准则24号要求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套期保值的政策和程序,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2. 企业应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套期保值的合规性。
3. 企业应保留与套期保值相关的文件和记录,以备审计和监管机构的检查。
七、结论准则24号为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提供了明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有助于企业有效管理金融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主要内容
新准则由总则、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套期确认和计量共三章三十二条组成。
1.在“总则”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定套期会计准则的目标和依据;二是套期保值的定义及其种类;三是套期会计方法的基本内涵。
(1)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为了规范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制定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套期保值的定义及其种类。
①套期保值(以下简称套期)的定义:套期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②套期的种类: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3)套期会计方法的基本内涵: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2.在“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部分,包括套期工具的定义、确立方法、适用条件和被套期项目的确认。
(1)套期工具的定义、确立方法和适用条件。
①套期工具的定义。
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