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共3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39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外国人来华的情况说明篇一:外国人来华情况报告表外国人来华情况报告表点是指邀请单位接待被邀请人所在的城市;被邀请人回国后一个月内,请将此表报常州外办出国来华处。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1号楼A座1楼涉外服务大厅联系电话:85683354 85683359传真:85683341篇二:外国人来华就业流程详细说明外国人来华就业流程及所需资料详细说明一、外国人来华就业流程二、就业条件:(一)年满18周岁,身体(来自:WWw. : 外国人来华的情况说明 )健康;(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三)无犯罪记录;(四)有确定的聘用单位;(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六)拟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三、各程序所需资料详细说明(一)、就业许可证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无需盖公章)。
如果聘用的外国人是副总以上职位还需要提供公司章程;2、聘用外国人书面申请报告(详细说明聘用原因、职务、用人单位盖公章,见附件一);3、企业聘用外国人的聘用意向或协议书(副总以上职位带董事会决议,需盖单位公章;见附件二);4、内资公司聘用外籍人员需带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无需公章);5、外国人的中文简历和任职资格证明(学历证书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及护照复印件,且需大学本科学历及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工作经验证明(原件)需要用原单位带有公司LOGO的信纸,要有原单位负责人的签字。
学历证书和工作经验证明必须为外文,需找一家翻译公司翻译成中文并盖翻译公司的公章(公章上要有“翻译”字样)。
6、医疗机构近期出具的外国人的健康状况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办就业许可时要同时出示,如是外文也要翻译成中文,中英文对照的不用翻译);此证明去外国人所在国的中国使馆指定医疗机构办理。
邀请外国人来华呈报表文号:(200 )号邀请外国人来华办理须知按照上级通知有关规定,申办邀请外国人来华签证通知所需材料和要求如下:一、申请签证通知材料(一)《邀请外国人来华呈报表》呈报表。
访问目的一栏必须如实详细填写。
(在台州外侨网下载,网址:)(二)被邀请人的《护照》复印件。
复印件中的姓名、护照号码、护照颁发期及护照有效期等栏必须清晰。
如属再次来华的被邀请人,需提供最近一次出入境签证记录复印件。
(三)邀请单位的担保函,须由法人代表亲笔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格式在外侨网下载)。
(四)被邀请人在华期间行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须加盖单位公章。
(五)邀请单位的简介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需有工商部门当年年检章的副本复印件(直报企业免交)。
(六)双方业务往来的有关凭证,如海关报关单、银行结算单、提单、贸易合同等。
(七)若再次来华的,须提供邀请外国人来华情况报告表(在外侨网下载)。
二、申请签证通知的基本程序(一)邀请方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对被邀请方情况了解的前提下,向所属的主管部门和县(市、区)外事办公室提出申请。
(二)主管部门和县(市、区)外事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呈报台州市外事办公室。
(三)市直机关单位、直报企业直接呈报台州市外事办公室。
(四)台州市外事办公室根据审批权限审批,或呈报上一级审批部门。
(五)在材料完备的情况下,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办结时间自收件之日起3个工作日;报省件在台州市外事办公室停留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三、其它要求及时上报《邀请外国人来华情况报告表》(在外侨网下载),邀请单位在被邀请人离开中国后7天内上报市外事办。
如不及时上报,将视情况暂停办理邀请外国人来华手续。
台州市外事办公室2008年10月13日。
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意义【摘要】:在中国,近代化的报刊,是外国人首先创办起来的。
19世纪的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邸报、《京报》等古代报纸仍然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工具,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报刊,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已迅速实现近代化和大众化。
【关键词】:近代化报刊大众化外国人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可谓是辉煌灿烂,但当历史的车轮到了清朝后期,中国就逐步从世界强国之列走向了衰落的深渊。
而中国以外的世界却发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外的两大政治背景为外国人在中国办报提供了客观条件:首先,来看政治上两者之间的对比,在这个时期,中国还处在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制度下,而西方国家却迈入了的资本主义这种较为先进的政治体系中。
在落后的政治体制下,一切发展都会受到阻碍。
其次,再来看经济方面,由于清政府一直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了主流,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也越来越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在先进的政治制度下,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英国于1840年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和法国也紧随其后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最后,文化上的对比,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以来奉行愚民政策,且实行的是禁锢人民思想的八股制,民众普遍比较迂腐,没有开化,而西方则崇尚自由民主,思想启蒙较早。
以上便是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中国及世界历史背景,了解了当时的客观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对其在华办报进行分析和理解。
在中国,近代化的报刊,是外国人首先创办起来的。
19世纪的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邸报、《京报》等古代报纸仍然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工具,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报刊,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已迅速实现近代化和大众化,即在报刊工作中适用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经营管理方法,报刊面向社会大众,报业成为社会上独立的行业。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拓商品市场和进行殖民扩张的势头正旺,一批又一批的商人、政客、传教士、冒险家来到了中国,他们带来了鸦片和商品,也带来了西式的学校、报馆等。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要事件汇编《中国新闻事业史》重要事件汇编1、“京报”—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京报”发展到完备形式,即可以用《京报》来指称。
始于乾隆年代,清中叶以后日趋盛行。
名称开始固定,性质仍属于官场的情报资料,其内容仍是些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
与前不同的只是有原来分散的雇人抄报,改为统一由民营作坊印刷。
这时,《京报》的性质已经出现变化,a)它继续邸报的余绪,在中央和地方官吏中发行,含有内部参考资料性质b)它公开销售于民间,只要付钱便可订阅,具有大众传播工具的商品特征。
它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但还不能属于大众传播媒介。
因为它只有抄录和印刷人员,没有记者、编辑,只许照章抄录宫门抄、谕旨和奏章,不准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安排版面。
总之,《京报》与以前的同类在体相比,虽有很大不同,但仍没质2、《东西洋考》创办的目的和宣传的特点---(一)办报目的--为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政府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二)宣传的特点--虽是宗教性报刊,但已没有解释教义的专文,宗教内容已退居次要地位。
A、言论:不再阐述教义,而是用来宣传中外人士之间的行为准则。
B、科学文化知识:除介绍西方的情况外,还大量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
C、新闻信息传播: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少数录自穗澳的地方新闻,后期也录有些“京报”的材料。
该刊所载《新闻纸略论》一文,为中文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它还比较重视贸易活动,后期曾多次看懂中外进出靠贸易的物价表。
D、编辑业务:文字通俗,文章简短,又作连载,每期有目录,便于阅读,栏目也比较固定。
E、宣传策略:与《察世俗》相同,处处附会儒学,封面印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主编署名“爱汉者”。
3、香港报业的发展与商业报刊的崛起---a、鸦片战争后中国报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就是商业性报刊崛起并迅速成为报业发展的主流。
外国人来华邀请函文档2篇Documents of invitation letter for foreigners to China编订:JinTai College外国人来华邀请函文档2篇前言:邀请函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请约性书信,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应用写作文种,在国际交往以及日常的各种社交活动中使用广泛这类书信。
本文档根据邀请函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外国人来华邀请函文档2、篇章2:外国人来华邀请函办理文档篇章1:外国人来华邀请函文档1、在我省依法登记的法人企业(注册资金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以下简称邀请单位),可申办邀请与本单位有实质业务的外国人以商务(f字)签证入境。
2、注册资金不够的单位,必须出具与有申办资格单位的合同或担保函;没有出口权的单位,必须出具与有出口权单位的合作合同。
注:以上期限以合同期限为准。
二、备案,初次申办商务(f字)签证通知表需提交的材料(一式两份)1、如实填写:“邀请单位申办《被授权单位签证通知表》备案表” [附件:申请单位备案表.doc]2、企业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护照复印件(签名、办公电话及手机号、加盖企业公章);3、专办员(必须是邀请单位员工)身份证复印件(签名、办公电话及手机号、加盖企业公章);4、邀请单位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上年度已通过年审、加盖企业公章);5、专办员授权书,邀请单位必须出具授权书给单位专办员(法人签名、加盖企业公章)(材料均用a4纸复印纸提交,材料不清楚或资料不齐全视为无效)以上要求从XX年7月1日开始,任何邀请单位都必须备案。
三、审批流程首先,根据外商来华目的,合资格的企业将申请资料送到顺德贸促会办理;然后,经顺德贸促会初审后,再送到省贸促会审批;最后,省贸促会把邀请函的正本寄回顺德贸促会,由顺德贸促会通知并转交申请企业。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 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刘晓多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从事旨在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采取创办报刊、翻译出版书籍、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医疗、慈幼、救济)等方式。
在间接传教中,创办报刊是传播迅速、影响较广的一种传教方式。
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百种报刊,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就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一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活动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1842年为界限,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从1815年到1842年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第一阶段,也是教会报刊在中国的初创时期。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
此后传教士又陆续在南洋、澳门和广州等地出版了一批中外文报刊,这些报刊主要有: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23年创办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英国传教士纪德于1828年创办的《天下新闻》、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32年创办的《中国丛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于1833年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38年创办的《各国消息》。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外国人在华传教。
因此外国传教士无法在中国内地立足,其创办报刊的活动也被限于南洋一带的华侨聚居区和广州、澳门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当时传教士所办报刊大多是中文报刊,主要以华侨为发行对象,多为普通平民,发行范围主要是在民间,目的是想通过华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 近代来华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刘晓多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对华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张,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接踵而来,从事旨在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采取创办报刊、翻译出版书籍、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医疗、慈幼、救济)等方式。
在间接传教中,创办报刊是传播迅速、影响较广的一种传教方式。
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先后创办了近百种报刊,发行范围扩及全国各省及沿海和内地各主要城市,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就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一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活动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1842年为界限,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从1815年到1842年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报刊的第一阶段,也是教会报刊在中国的初创时期。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
此后传教士又陆续在南洋、澳门和广州等地出版了一批中外文报刊,这些报刊主要有: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23年创办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英国传教士纪德于1828年创办的《天下新闻》、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32年创办的《中国丛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于1833年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1838年创办的《各国消息》。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外国人在华传教。
因此外国传教士无法在中国内地立足,其创办报刊的活动也被限于南洋一带的华侨聚居区和广州、澳门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当时传教士所办报刊大多是中文报刊,主要以华侨为发行对象,多为普通平民,发行范围主要是在民间,目的是想通过华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
近代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影响分析20141601104 王雪晴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出现在18世纪初的广州口岸算起,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外国人在中国报坛上活跃了近一百年。
这一百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到现代国家,报纸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见证,同时外国人在华办的报纸又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媒介,担负着独特的使命,记录与改变共同发生,它的内容,组织结构和整个形式都在影响着那个时代中的读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首先对同时期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传播方面做一个对比。
政治方面,中国处于腐朽落后的封建王朝,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而西方经过民主革命迈入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中。
经济方面,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流,在加上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放眼海外,两次工业革命,带动了西方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各国进行商业贸易,扩大了商业版图和贸易规模。
文化上,清政府采取愚民政策,实行禁锢思想的八股制,而西方崇尚自由民主,思想启蒙较早。
再就报业来说,邸报,京报等古代报纸仍然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工具,而西方报业在这个时候已实现近代化,大众化和产业化,并试图作为宣传利器向海外传播西方的系统化的价值观。
在这种对比之下,足能显出外国人来华涉足报业的积极意义,利用当时最有传播力量的报纸这种媒介传播先进国家的理念。
再者,外国人来华办报的启蒙意义不可小觑。
在清末腐朽闭塞的政治环境背景下,报纸只是统治阶级用来上传下达的工具,尚且谈不上对普通百姓的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更不用说思想启蒙,整个文化状态就像是一潭死水,普通百姓在这种闭塞的消息环境下无法知道当时整个国家处于怎样一种状态和国际大形势环境,长此以往愚昧者更加愚昧,这是统治阶层控制百姓的一种有力手段,但长此以往谈何发展?而外国人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开放文明的先进思想,给这潭死水注入新的源泉,从早期的传教说道到后来报道中国的现状,发布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信息,在没有政治压力的条件下,也有很多真实展现诸如残酷战争和人民困境等的纪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