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立体构成
- 格式:doc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3
面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是指通过面材的堆积重叠,可以得到具有一定体量感的体块.利用面材重叠间距的可变性,按一定的比例有次序地排列面材,构成一个新的形态.这就是面的层排构成方法.在面的层排构成中,可以通过改变面材的基本形态,如直面曲面折面以及面的不同形状,使面的层排构成更加丰富.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渐变重复发射的形式排列面材,产生丰富的层排构成形式.柱式构成是面立体构成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造型样式.柱式构成的基本制作方法是把平面的面材,围绕中心轴进行折叠或弯曲并把起始边沿粘接在一起,即构成了柱式的立体造型.通常,柱式的两端是不加封闭的,因此柱式也被称为透空柱体.因折叠和弯曲的加工方法不同,构成的柱式也不同,一般可分为棱柱和圆柱第六章面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面材的分类与制作方法(一)面材的形态分析面材是以长宽为形态特征的材料,具有平薄、延展的感觉,具有分割空间、限定空间的作用。
面材可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形态,又可分为规则面和不规则面。
1、规则面的基本形式有方形、圆形、三角形以及垂直面、水平面、倾斜面等。
方形的面给人以稳定、规范、坚定的心理感受;圆形的面给人以丰满、圆润和生命力的感受;三角形的面又具有锐利、刺激和好斗的个性;垂直的面具有刚直有力、蓬勃向上的气质,又具有平整、伸展的特性;水平的面具有稳定、平实与宁静的个性;倾斜的面具有速度、动感、热情的性格特征。
2、不规则面的基本形式是指一些毫无规律的自由形,包括任意形、偶然形和有机形。
任意形形体随意,体现的是潇洒、自如的情感。
偶然形具有不定性和偶然性,具有自然的魅力和人情味。
有机形具有自然、纯朴、流畅、圆润的特征。
(二)面材的分类按照面材的表面效果分为高反光面材、透明面材、低反光面材、光洁表面面材和粗糙表面面材等。
按照面材的物理属性分为金属面材和非金属面材等。
按照面材的加工特性分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下分门别类加以介绍。
可切割板材,如木板、金属板、纸板等几乎所有板材。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一、点的构成1、造型中的点具有相对性。
2、点的构成方式很多,但点独立存在的构成少,多数情况下会存在其他形态要素.3、点的视觉情感及特征点的特征: a。
与环境相比较,体积小b。
长度、宽度、高度近似点的作用: a.起某种稳定图式、造型的作用b。
创造视觉焦点c。
创造运动感:设计作品中点的动感通常源于点的集群关系和点与背景的图底关系。
二、线材的构成1、线的形态与感情象征直线与曲线是构成线的两大系统,也是决定一切由线构成的形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直线表示静,曲线表示动.直线是一种无机线,它具有冷淡而坚强的表现力。
其中垂直线具有生命、尊严、永恒、上升、下落等感情象征;水平线趋向于表示平静、安定、向上的感情象征;斜直线意味着运动、积极、阳性等感情色彩;向下的斜直线则有危险、消极、阴性等感觉特质。
而曲折线则表示不安的象征性联想。
2、材料的连接点称为节点,节点有三种滑节-—可以在接触面上自由滑动或滚动。
铰节——像铰链一样可以上下左右旋转,但不能移动,具有各方向受力的特性。
刚节-—完全固定死的。
线材构成中,线材大致可分为软质线材(又称拉力材)和硬质线材(又称压缩材)两大类。
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绳、化纤等软线,还有铁、钢、铝丝等可弯曲变形的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及其他金属条材等。
(1)软质线材的构成利用棉、麻、丝、化纤等软线、软绳。
在构成中,按意图制作造型框架.其结构可选用正方体、三角柱、三角锥、五棱柱、六棱柱等造型;也可采用正圆、半圆或渐伸涡线形等、并在框架上面竖立支柱,以小钉为连点进行连接构成。
(2)硬质线材构成木条、金属条、塑料细管、玻璃柱等线材均可用以组合而成为立体造型。
在构成前,先确定好支架.构成后,部分撤掉,只保留硬质线材构成的部分。
常见的造型方法有:a.垒积构造只把材料重叠起来做成立体的构造物,叫做累积形式的构成。
在制作时应该注意:(1)接触面过分倾斜易引起滑动;整体的重心若超过底部的支撑面则构造物将因失去平衡而倒塌.(2)与用线材做立体构成—样,不要忘记使空隙大小具有韵律.(3)作为垒积构造的变形,可以在结合部施以简单的防滑处理(如缺口等),这样将出现更多的变化。
面的立体构成概念解析
标题:面的立体构成概念解析
正文:
面的立体构成是三维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形体的表面、边缘、角度等方面。
在几何学中,面是由三个或更多边界相交而形成的二维图形。
面的立体构成可以理解为在三维空间中,由面组成的立体物体的结构。
在几何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平面、曲面、多面体等不同类型的面。
平面是最简单的一种面,它是由无限个平行的线段组成的。
曲面则是由不同方向的曲线组成的,如球体、圆锥体等。
而多面体则是由多个平面组成的,如立方体、正八面体等。
在面的立体构成中,边缘和角度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边缘是面之间的交界线,它决定了面的形状和连接方式。
例如,一个正方形由四条相等的边缘组成,而一个正六边形则由六条边缘构成。
角度则是边缘之间的夹角,它决定了面的倾斜程度和相对位置。
了解面的立体构成对于理解和应用几何学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描述立体物体的形态特征,以及解决与其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了解不同类型的面的立体构成可以帮助设计师合理布局建筑物的外观,使其更加美观和实用。
总结起来,面的立体构成是三维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面的类型、边缘、角度等要素。
通过了解面的立体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的知识,从而解决与立体物体相关的问题。
1本表及教案续页每一大节填写一次1 层面构成它的排列指若干直面(或少量柱面、锥面)在同一个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连续排列。
基本面型简洁、丰富有变化。
面型变化形式有重复、交替、渐变、近似等。
排列方式有直线、曲线、折线、分组、错位、倾斜、渐变、放射、旋转等。
2 嵌合的构成用一个基本形为单元或几个基本形为单元,做上、下、左、右相互连接或展开的设计。
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a 屏障式以基本形态上下、左右互相嵌合连接、平面展开,组成一个大的屏障结构。
b 重叠式以基本形前后、左右、上下连接,按照同一种规律和方式立体地展开,形成一个大的体块。
c 自由式的堆积以基本形相互间作无规律无秩序的排列,以视觉规律和空间虚实效果的疏密关系来构成一个大的体块。
3 框形、块形组合造型a 基本的框形与块形框形:空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块形:实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b 变框与变块在基本的框形与块形上作规则的变形。
c 插接同一造型的框形或块形,用插接可塑造出多样的近似于球体的形态。
立体构成:体的元素体在几何学上被定义为“面的移动轨迹”。
几何学上的体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厚度,但无重量。
立体构成中的体既是三次元空间,无形中就占有实质的空间,具有体积、容量、重量特征,正量感表现实体,负量感表现虚体。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从视觉上感知它的客体性,使人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体有多种形式,如正方体、锥体、杜体、球体以及这些体相互组合构成的形体等。
在立体构成中又可以分为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块立体以及半立体等主要类型。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形体,尽管形态上有差异,但都是由相应的元素构成。
如平面几何形体由棱角、棱线和立体表面构成。
差别仅仅是元素在数量上的增或减;几何曲面立体则是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块体或回转体;自由曲面立体是以自由曲面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点立体、线立体同样是以点、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
面的立体构成总结简介面的立体构成是指在空间中使用平面进行组合、布局和构造,以达到表达形式、结构或功能的目的。
面的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概念、原则和应用等方面对面的立体构成进行总结和描述。
概念面的立体构成是指将平面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合,使其产生体块感或空间感,以达到形式上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面的立体构成可以通过平面的形状、大小、位置、颜色、材质等属性来创造出不同的立体效果。
常用的面的立体构成方法包括层叠、细分、拼接、重组等。
原则1. 平面的尺度关系在面的立体构成中,平面的尺度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比例和均衡感。
通过合理地确定不同平面的尺度关系,可以塑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立体感。
常用的尺度关系包括对比、渐进、归一等。
2. 平面的形状和几何结构平面的形状和几何结构是面的立体构成中的关键因素。
不同形状和几何结构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体块感和空间感。
常用的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而几何结构则可以通过对平面的布局和连接方式进行调整。
3. 平面的方向和倾斜角度平面的方向和倾斜角度直接影响着空间的动态感和稳定感。
通过合理地安排平面的方向和倾斜角度,可以使构成的立体结构更加生动有力。
常用的方向和倾斜角度包括水平、垂直、斜向等。
4. 平面的颜色和材质平面的颜色和材质是面的立体构成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地运用颜色和材质的差异,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和质感。
颜色可以通过色调、明暗度和饱和度的变化来表达立体结构的表面特征,而材质则可以通过纹理、光泽度和质地等来表现。
应用面的立体构成在各个设计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面的立体构成是建筑外观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法。
通过合理地组织建筑的立面和立面元素,可以使建筑物在外观上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面的立体构成也可以应用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划分,以实现室内空间的立体感和流动感。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面的立体构成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外观特征和品牌形象。
立体构成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半立体构成:又称为二点五维构成,是平面与立体的混合构
成,是在平面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构成方法。
2.线立体构成:以线为基本元素,通过线的排列、组合、分割、
空间构造等来形成立体效果。
3.面立体构成:以面为基本元素,通过面的排列、组合、分割、
空间构造等来形成立体效果。
4.体块立体构成:以体块为基本元素,通过体块的排列、组合、
分割、空间构造等来形成立体效果。
5.仿生立体构成:模仿自然形态,以自然元素为基本元素,通过
元素的排列、组合、分割、空间构造等来形成立体效果。
6.结构立体构成:以结构为基本元素,通过结构的排列、组合、
分割、空间构造等来形成立体效果。
以上是立体构成的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可以选择适合的类型进行设计。
面的立体构成
一、教学目的:
1、审美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对造型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和创
想象力。
2、艺术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面的立体构成,学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
作不切多折、多切多折、一切多折的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3、过程与方法:欣赏面的立体构成作品,通过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
法制作一件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面的立体构成的制作方法
2、难点: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
(1)多媒体;
(2)面的立体构成作品若干;
2、学具准备:剪刀、小刀、直尺、
圆规、铅笔、纸片、双面胶。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
1、师:请同学们拿起发下来的白纸片,1分钟内剪切下⑤号小纸片,然后想办法,10秒内使一张平面纸立体状。
归纳:(捏成团)卷曲、折叠、切刻
2、欣赏学生作品:平面纸立体构成作品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本第72页的:面的立体构成。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面的立体构成,掌握面的立体构成的基本制作方法。
2、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出面的立体构成作品。
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学生自学课本72——79页内容,然后进行探究:
1、纸的半立体造型一般制作步骤是哪些?
2、为了保证作品美观整洁,设计图纸时,铅笔线条应标注在纸的哪一面为好?
3、在刻划折叠线时,要用刀背,或其他不锋利的工具,并应注意什么?
4、用刀对切割线进行切割时,应注意什么?
5、对纸材上的划痕进行曲折时,线条要达到什么要求?
五、合作探究,尝试制作。
学生从发下来的白纸片中剪下①号小纸片,尝试制作。
六、展示作品。
七、巩固训练(机动)
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如右图作品:
八、小结归纳。
通过对纸的半立体造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制作纸半立体作品的几种基本技法(折叠法、切刻法、卷曲法等)。
而且领略了纸半立体作品的风采,它能表现各种不同的物体以及不同的效果,形象逼真动人。
同学们今后可以积极的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