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2.77 MB
- 文档页数:49
宁波港介绍宁波港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港口。
大中小泊位配套,集疏运条件好,铁路、公路直达港区,具有水水中转、水陆中转、海、公、铁联运等功能。
可经营矿砂、煤炭、原油、国际集装箱、件杂货、液体化工接卸、储存和中转。
1991年以来,宁波港依托深水良港优势,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目前,已有集装箱班轮航线近75条。
港区健全的功能带动了港口吞吐量的提升,1996年以来,全港货物吞吐量平均每年以11%以上的速度递增;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43.5%的速度递增;2002年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5万标箱,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发展速度最快的港口之一。
虽然已经进入世界级的国际大港行列,宁波港的发展脚步却没有停顿下来。
发展潜力大。
宁波港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宁波港区可开发利用的深水岸线121公里。
其中可建第三第四代以上集装箱泊位的岸线有19公里,泊位62个,能形成1500万标箱以上的能力。
宁波港(PORT OF NINGBO)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
宁波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内外辐射便捷。
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
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1 000海里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
宁波港水深流顺风浪小。
进港航道水深在18.2m以上,25万t 至30万t船舶可候潮进出港。
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达120km以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建设前景。
北仑港区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在北仑港区建码头无须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益高,且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
波浪:宁波、镇海港区均系内江,无浪。
北仑港区四周有舟山群岛环保为天然屏障,波浪较小,无需建防波堤。
宁波市中心城区货运系统规划(批前公示)1前言1.1规划背景为支撑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响应“港口经济圈”发展要求,中心城区货运系统规划分析产业、港口发展特点,提出货运网络布局形态,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货运及港口集疏运两部分。
1.2规划范围与年限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保持一致。
规划年限: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一致;远景展望至2030年。
2货运系统发展趋势与目标2.1发展目标围绕货运发展方向和要求,本次规划提出货运系统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亚太国际货运枢纽节点,绿色便捷有序的城市货运典范”。
2.2发展策略1、港城分离战略(1)通过完善港口后方堆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形成与港口发展规模相适应、布局合理的配套设施,降低港口集疏运对城市用地发展影响。
(2)通过逐步完善各港区疏港通道,构建支撑港口发展的集疏运通道。
2、体系完善战略(1)依据城市用地功能、产业分布和城市货运需求分布,建立衔接有序的货运场站体系,引导和推动共同配送发展。
(2)场站设施布局应具有一定前瞻性,场站规模应满足和支撑日益增长城市货运需求。
3、衔接有序战略(1)通过完善的货运停车设施布局,发挥对货运交通截流作用,降低对城市交通干扰。
(2)通过构建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契合的货运交通网络,有效引导客、货交通分离,提高城市交通稳定性和安全性。
4、绿色发展战略(1)通过新能源车辆应用示范,逐步提高城市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比例,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绿色水平。
(2)建立城市货运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技术在货运系统中的运用,发挥信息服务功能,提高货运交通整体效率。
2.3发展指标围绕货运系统总体发展目标,本次规划提出以下主要发展指标。
(1)港区2公里外配套设施布局与城市生活用地分离度达到100%;(2)港区货运转换通道负荷度达到0.8以下;(3)城市公路货运场站1小时服务圈覆盖率达到100%;(4)城市公路货运场站园区结合率达到70%以上;(5)城市货运公共停车场园区结合率达到70%以上;(6)城市货运场站与主要人口集聚区分离度达到100%;(7)城市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90%以上,配送车辆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8)城市配送末端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宁波集士港规划宁波集士港,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和物流集散地。
它是宁波港的主要组成部分,距离宁波港约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宁波集士港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综合物流园区,提供高效、便捷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
根据规划,宁波集士港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海运、陆运、航空、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枢纽,为宁波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流支撑。
在港口建设方面,宁波集士港将拓宽港口航道,增加岸线长度,提高港口的容纳能力,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货物流量。
同时,港口还将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引进更加先进的装卸设备和技术,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在仓储方面,宁波集士港将建设现代化的智能化仓库,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系统。
同时,将建设多式联运中心,实现陆运、水运、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提供快速、便捷的货物转运服务。
此外,还将引进智能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仓储和物流的效率。
在综合服务方面,宁波集士港将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包括货物运输、仓储、拆装、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服务。
同时,港口还将引进国际一流的物流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物流咨询、融资、保险等全方位的服务。
宁波集士港规划的实施将对宁波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它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它将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到宁波及周边地区投资兴业。
再次,它将推动宁波的国际化进程,提升宁波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宁波集士港规划的实施将为宁波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
通过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的综合物流园区,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将宁波打造成为一个国际物流中心和城市。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中心城总体规划图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
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
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
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
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ZH01)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镇海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3)《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4)《宁波港总体规划(2003)》;(5)《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06)》;(6)《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2004-2020)》;(7)《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空间布局规划(2008)》;(8)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9)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10)涉及镇海后海塘片区的相关专项(专业)规划。
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地段位于宁波镇海区,北至灰库塘、东至甬江、南至环城北路,西至威海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047.09公顷。
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
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宁波港发展的战略目标宁波港发展的总体布局根据广州物流报到:宁波市岸线资源的分布状况、港口现状、所处的位置、发展条件及今后所承担的任务,结合宁波城市总体布局规划、临海工业及其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一港三片八区”的总体各局。
即宁波港、象山湾和三门湾三大片,宁波、镇海、北仑、穿山北、大榭、梅山、象山湾、石浦八个港区。
2.宁波港发展的指导思想――深人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率先实现现代化、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跨越的总体部署及宁波市市委、市政府“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
――进一步发挥深水港口优势,继续加强港口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原油、矿石、液体化工、煤炭、集装箱等五大中转基地及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产业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
――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质的提高,实现港口的集约经营,从根本上提升宁波港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着力打造“⊥条龙、门到门”的服务品牌,提高装卸效率,营造服务优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把宁波港“做大、做优、做强”。
――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政企分开步伐,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港口全面、快速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
――坚持和树立“科技兴港”、“人才第一”的观念,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营造人才优势。
努力提升宁波港在航运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252-cn-7781-news3889.html/252-cn-7781-news3912.html/252-cn-7781-news3914.html/252-cn-7781-news3917.html3.宁波港发展的基本思路①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以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在港口划归宁波市管理、成立港务(集团)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宁波港的市场化经营步伐,为宁波港的再次腾飞提供强大动力体制保证。
②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合理开发、科学配置港口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挖掘港口现有设施的潜力,努力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港口经营管理水平。
宁波-舟山港综合集疏运网络规划研究论文2009-04-08 15:43:38 阅读19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宁波市交通局联合宁波市规划局、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摘要)一、港口集疏运网络的层次港口集疏运的基础设施网络,依据运输距离、运输目的地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港区内部短途运输为主,以临港工业区、港口作业区、多式联运换装区为目的地,包括港区、仓库、堆场、集装箱作业场、临港工业区及其他运输方式转换点之间的运输,以及临港工业区内的运输。
运输方式以公路及城市道路、管道、皮带机为主。
第二层次,以中短途运输为主,以港口城市的中心城区为目的地,满足中心城区生产、消费产生的货物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以公路及城市道路为主。
第三层次,以中长途运输为主,服务于港口中心城区以外的广阔腹地。
运输方式以公路、铁路、内河、沿海海运为主。
二、综合集疏运网络现状及评价1、港口集疏运量及分担情况宁波-舟山港集疏运方式划分为公路、水运、铁路、管道和其它(主要是皮带机)五种。
2006年宁波—舟山港北仑片港区(镇海、北仑、大榭、穿山、梅山、金塘、六横港区)完成集装箱集疏运量625万标箱,其中公路承担542万标箱、占87%,水运承担82万标箱、占13%,铁路承担1万标箱、占0.02%。
2006年北仑片港区完成散杂货(不含集装箱,下同)集疏运量14940万吨,其中水运承担5446万吨、占36%、以矿石、原油、煤炭为主,公路承担4540万吨、占30%,铁路承担839万吨、占6%、以矿石、粮食为主,管道承担3026万吨、占20%、以原油、液化气为主,其它方式承担1090万吨、占7%、主要通过皮带机向电厂、钢厂、粮食加工厂等临港工业企业输送煤炭、矿石、粮食等货物。
2、港口集疏运设施现状北仑片港区主要集中在穿山半岛南北两侧,现有大碶疏港高速公路(原同三线北仑段)、329国道、骆霞公路、通途路、沿海中线、江南路等5条干线公路以及部分北仑城区道路;还有萧甬铁路北仑支线;另有跨杭州湾的甬沪宁输油管线以及镇海炼化公司的专用管线,为港区后方临港工业所需的原油、成品油和液化气等提供集疏运服务。
浙江省沿海港⼝布局规划我省现拥有宁波—⾈⼭、温州、台州和嘉兴4个规模化港⼝。
特别是宁波、⾈⼭两港⼀体化后,港⼝吞吐量连上新台阶,强⼤的“海进江”转运能⼒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作⽤进⼀步凸显。
⽬前全省沿海港⼝煤炭、⽯油及制品、⾦属矿⽯等能源类货物的吞吐量就占到总吞吐量的60%。
按照规划,我省4个规模化港⼝未来的“⾓⾊”将分为两个层次:宁波—⾈⼭、温州两港为全国性沿海主要港⼝,⽽台州和嘉兴港则是地区性重要港⼝。
前者将成为国内能源、原材料及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主要为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后者则担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撑的重任。
在我省未来的港⼝“版图”上,与经济命脉相关的煤、油、铁矿⽯、集装箱等⼤型专业化码头“阵形”井然。
根据规划,我省所需电煤主要从北⽅依靠海运调⼊,因此⾈⼭六横岛将结合电⼚布局设⽴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同时在嘉兴独⼭、宁波穿⼭、温州乐清湾等建设煤炭泊位;⼤型原油码头则集中分布在宁波、⾈⼭深⽔岸线资源丰富的算⼭、⼤榭、册⼦、岙⼭诸岛上,能轻松靠泊10万⾄30万吨级⼤型油轮,镇海、北仑及温州⼩门岛、台州⼤麦屿等则将成为⼤型油⽓码头的“集结地”;铁矿⽯码头选择北仑、马迹⼭、六横、衢⼭等地“落户”,形成15万⾄30万吨的⼤型散货运输船舶泊卸能⼒。
此外,宁波—⾈⼭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南翼集装箱⼲线港,将充分整合其得天独厚的深⽔岸线资源,在北仑、⾦塘、穿⼭、洋⼭等地建设多个以⼤型集装箱为主的物流基地,到2010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00万标准箱。
温州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之⼀,是温州市国⼟开发、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依托,是浙西南及赣东、皖南、闽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的重要⼝岸;温州港应发展成为以能源、原材料等⼤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多功能的综合性港⼝。
温州港发展重点应逐步由瓯江⼝向外转移。
瓯江⼝内港区实现功能调整和城市化改造,与城市和谐发展。
浅谈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港口岸线集约节约利用
屠立峰;王军;童彦博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24()1
【摘要】以“绿色理念—绿色规划—绿色方案”为主线,立足港口岸线资源条件和建港条件,从落实国家战略、促进重大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等角度,基于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水运发展现状谋划研究港口岸线开发利用。
本文在对宁波港域沿海港口岸线及码头利用情况专项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港口岸线集约节约建议和措施。
【总页数】3页(P96-98)
【作者】屠立峰;王军;童彦博
【作者单位】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
【相关文献】
1.宁波港域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探析
2.宁波港域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
3.危险货物集装箱瞒报、谎报行为原因及治理建议——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为例
4.数字化改革在港口安全中的实践研究——以宁波港域为例
5.舟山港域岸线利用现状与规划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2024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规划中,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力量,这些工程项目直接影响并塑造着城市的面貌和未来发展方向。
宁波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更是备受瞩目。
我们来梳理一下2024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的基本情况。
根据市政府发布的信息,宁波市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在交通建设方面,计划着力推进宁波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项目、舟山湾大桥建设项目等,同时加快推进地铁、高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在生态环境领域,将加快实施规划确定的绿化提升、河长制、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还有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以期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全面发展。
从这些计划中可以看出,2024年宁波市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是多方位、立体化的,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然而,有关专家也提醒我们,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之所以被列为重点,是因为其影响力和推动力。
如何确保这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严峻而又必须正视的课题。
在撰写完上述描述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我们需要对每个具体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资金保障、施工进度等进行深入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工程建设的表面规模和速度,更要关注工程项目的长远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也需要关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应对措施,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对宁波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这不仅包括对城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影响,更需要对它们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衔接度进行评估。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陆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供稿部门:发布时间:2010-03-01 浏览次数:604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贯彻将本规划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保税港区的战略决策,完善本规划区的功能建设,明确本规划区的性质、规模、功能以及土地使用的方式,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各项建设。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规划的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交通部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宁波梅山(保税)港城总体规划》。
第三条规划原则1、根据梅山岛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合理的功能布局为周边地区开发和港区建设服务。
2、合理配置各类用地比例,兼顾土地使用的兼容性。
3、适当超前规划各项配套设施,为本规划区长远发展提供设施保障。
4、合理组织本规划区的道路交通网络,优化本规划区交通环境。
5、控制本规划区各功能区建设总量,制定科学弹性的地块指标。
第四条规划范围和期限本次规划范围5.34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20年。
第五条适用范围1、本规划由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部分组成,其中法定文件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地块图则;附件包括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交通影响分析和港区规划。
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并遵照《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进行管理。
2、本规划解释权属归宁波市规划局。
3、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自批准之日起实行。
第二章功能定位和规划结构第六条规划功能定位本规划区的功能定位:以港口为依托,以自由贸易区为方向,以国际中转为重点,以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和出口加工为先导,以金融和航运服务等为配套,在长三角国际供应链和生产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发挥重要的节点作用。
具备国际物流、国际国内中转、国际贸易服务、出口加工和综合配套服务五大功能。
第七条规划产业定位本规划区产业定位分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
2023年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 新建宁波至杭州高速铁路根据宁波市交通发展规划,计划新建宁波至杭州高速铁路,以提升宁波与杭州之间的交通便利性。
该项目将缩短两地间的行车时间,促进两地经济的互联互通。
2. 宁波城市快速路网建设为了缓解宁波市内交通压力,计划建设宁波城市快速路网。
该项目将包括建设多条快速路,并进行路网优化,以提高交通效率和通行能力。
二、城市环境改善工程1. 宁波市河道清理整治项目为改善宁波市河道环境,计划进行河道清理整治工程。
该项目将对主要河道进行清淤、清理垃圾等工作,提高水环境质量,保护河道生态系统。
2. 宁波市绿化工程为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计划进行宁波市绿化工程。
该项目将包括新建公园、植树造林等,以提供更多的绿色休闲空间。
三、产业发展项目1. 宁波港综合保税区建设为促进宁波港发展,计划建设宁波港综合保税区。
该项目将提供便利的贸易通关服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投资,推动宁波港的发展壮大。
2. 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为推动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计划建设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园。
该项目将提供先进的制造设备和研发平台,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四、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1. 宁波市供水管网改造为提高宁波市供水设施的稳定性和供水能力,计划进行供水管网改造。
该项目将更新老旧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能力,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2. 宁波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加强宁波市污水处理能力,计划进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该项目将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保护水环境。
以上是2023年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的部分内容,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改善工程、产业发展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的规划,宁波市将进一步提升交通便利性、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为宁波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宁波港总体规划》简介2021年11月23日宁波港是中国主要的沿海港口和区域中心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是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工业发展所需能源、原材料和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是浙江省和宁波市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心开放及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依托。
据预测,2022年度宁波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亿5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周转率为1000万;2022,货物吞吐量4亿3000万吨,其中集装箱1400万箱。
未来将成为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国际港口。
宁波港将具备运输组织、装卸、储运、中转、产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储备、通讯信息、保税和综合服务务等功能,并成为宁波港口物流中心的基础平台。
根据“深水、浅水”总体规划原则,宁波港将形成“一港三区八区”的总体布局。
也就是说,宁波的沿海港口分为北部(包括永江镇海北仑船山大榭眉山)、中部(象山港)和南部(三门湾),隶属永江、镇海、北仑和船山山、大榭、梅山、象山港、石浦八个港区。
宁波港八个港区功能分工如下:永江港区位于永江大桥和招宝山大桥之间。
在不久的将来,它仍将承担宁波与附近沿海和陆地岛屿永江之间的中短途货物运输任务。
随着城市的发展,将逐步调整和整合功能,保留白沙作业区和部分业主码头,继续提供城市建设和生活所需的物资运输的同时,发展仓储、配送、城市商贸、水上观光旅游等功能。
镇海港区范围从招宝山大桥到永江口北岸,包括宁波管辖范围内杭州湾南岸的义港海岸线。
随着北仑、船山、大榭港区的发展,运输货物将逐步调整,承担宁波及周边地区煤炭、液体化工、成品油、液化气、内贸集装箱、钢材、木材的运输材及非金属矿石等运输、仓储为主,镇海港区是宁波港水铁、海河联运港区。
北仑港区规划范围为永江口长条嘴至大榭岛大桥。
北仑港区是宁波港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核心枢纽港区。
主要承担远洋及沿海散货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任务。
对浙江港口发展规划的思考
胡维宏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00(000)009
【摘要】浙江省现有大小港口34个,主要港口5个,其中宁波港、温州港是国家规划的主枢纽港。
“九五”期间,通过较大规模的基建、技改投资,港口运力得到了明显提高,1999年全省沿海主要港口运量达到13900万吨,比1998年增加约24%。
“九五”期间预计运量年平均增长约13.5%。
港口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关连问题多。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胡维宏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5
【相关文献】
1.对浙江省沿海港口发展的思考 [J], 任忠
2.关于制订浙江工业大学校办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考 [J], 郭振华
3.着力打造浙江世界级港口集群r——关于打造浙江世界级港口集群的若干思考[J], 夏海伟
4.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及思考——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管理学院为例 [J], 刘媚;
5.论“第三级港口城市”——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前景的一种思考 [J], 黄建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