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价值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76 KB
- 文档页数: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读答案:《笑的价值》(201X高考江苏卷)(含答案解析)(201X•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笑的价值[英]伍尔芙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
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
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
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
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
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
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
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
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
当下阅读悲剧的价值作文英文回答:Reading tragedy has great value in today's society. Tragedy allows us to explore the depths of human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and it provides us with a cathartic release. Through tragic stories, we can reflect on our own lives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condition.Tragedy often deals with universal themes such as love, loss, and the pursuit of power. By immersing ourselves in these stories, we can empathize with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struggles. For example, in Shakespeare's "Romeo and Juliet," the tragic love story of the young star-crossed lovers resonates with audiences even today. We can relate to the intense emotions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their forbidden love.Furthermore, tragedy serves as a cautionary tale,reminding u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actions. It teaches us valuable life lessons and encourages us to make better choices. For instance, in Sophocles' "Oedipus Rex," the tragic hero's downfall is a result of his own hubris and ignorance. This serves as a warning against pride and arrogance, reminding us to remain humble and self-aware.In addition, tragedy helps u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in life.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tragic events in the story and the moments of joy and happiness highlights the preciousness of life itself. It reminds us to cherish the good times and to find meaning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As the saying goes,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中文回答:阅读悲剧在当今社会有着巨大的价值。
苦难的价值周国平人们往往把苦难看做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认的东西,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
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
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谕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就称不上是苦难。
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无人能完全支配自己在世间的遭遇,其中充满着偶然性,因为偶然性的不同,运气分出好坏。
有的人运气特别好,有的人运气特别坏,大多数人那么介于其间,不太好也不太坏。
谁都不愿意运气特别坏,但是,运气特别好,太容易地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是否就一定好?恐怕未必。
他们得到的东西是看得见的,但也许因此失去了虽然看不见却更珍贵的东西。
天下幸运儿大抵浅薄,便是证明。
我所说的幸运儿与成功者是两回事。
真正的成功者必定经历过苦难、挫折和逆境,绝不是只靠运气好。
运气好与幸福也是两回事。
一个人唯有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而这正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
如此看来,我们一生中既有运气好的时候,也有运气坏的时候,恰恰是最利于幸福的情形。
现实中的幸福,应是幸运与不幸按适当比例的结合。
在设计一个完美的人生方案时,人们不妨海阔天空地遐想。
可是,倘假设你是一个智者,你就会知道.最美妙的好运也不该排除苦难,最耀眼的绚烂也要归于平淡。
原来,完美是以不完美为材料的,圆满是必须包含缺憾的。
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必将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
多数时候,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
泗洪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悲剧,这一概念存在于世界文学史上已有数千年。
它在欧洲文学发展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甚至,对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也功勋显赫。
悲剧作品存在于世界各国,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喜剧,高于文学作品本身所渗透出来的气息。
从悲剧的崇高品格、悲剧的现代意义、悲剧与喜剧关系三个方面对悲剧的审美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价值叔本华把意志看作是悲剧的本体,叔本华从意志本体导出了悲剧因果论,悲剧关注的是人生的痛苦,艺术拯救了现代审美本体观,这些使叔本华的悲剧有了现代意味。
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悲剧体现了实践主体在必然性的苦难与毁灭面前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人格,表现出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崇高是悲剧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悲剧美学的核心范畴。
因此,悲剧促使人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故此,悲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对于现实还是未来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
”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俄罗斯文学家别林斯基和德国剧评家莱辛都把骇人听闻的事件、不幸和苦难归入到悲剧的范畴。
这些对悲剧的定义各有千秋,都有其合理性。
不管悲剧的定义是怎样,它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具有如此高的评价,关键在于它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下面就初步对悲剧的审美价值作三方面的分析:一、悲剧的崇高品格在人类生命的审美活动里,可以找到一个精神的载体,那就是“悲剧”,是悲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
而“人格”的崇高,则是这一极致“美”的内化表现形式。
民国时期的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中性化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这就是因为张爱玲对传统价值观的消解与颠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悲剧作为戏剧文学的一种,主要的表演场所是舞台,是真实人物运用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来展示情节内容。
且情节来源于生活,易与观众互动,容易唤起观众的情绪,从而唤起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感。
悲剧主人公的身份和悲剧内容,一方面需要和现实人物有某种契合点,取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
另一方面,悲剧的内容必须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一般取材于距现今时代比较悠远的的故事,这样可以引发人们的想象,令人更容易带着一种崇敬感和神秘感去看待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尊严和正义行为的主人公,让人们在敬畏和惊奇之后得到一种灵魂的洗礼,精神焕然一新。
这种堪称震撼人心的美,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气势磅礴,同时又让人难以忘怀,值得细细品味。
悲剧的美是悲剧给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
然而中西方文化在源头上对悲剧的美有着不同的认识。
中国文化中注重的是道德教化、君子风范,即孔子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
它要求培养人温顺、柔和、忠厚、礼让的君子品德。
与老子“柔弱胜刚强”美学特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刚不至刚、柔不至柔的传统美学观念。
“悲剧”在中国出现后,就带有了明显的民族特色,常把悲剧主人公的艰辛奋斗与最后的理想实现结合起来,鲜见西方悲剧那种杀戮、血腥和颠沛流离的窘境。
相对于农耕社会的中国,西方社会是商业性的,需要冒险和竞争,这样西方人勇敢的性格和力量崇拜、英雄崇拜的观念就有了基础。
因此,从古希腊开始就崇尚个性和自由,以及富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西方文学从开始就推崇悲剧,倾向于欣赏悲剧的强烈性、真实性和彻底性。
作为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手刃凶手、替父报仇,杀死了自己的叔父,又被自己的叔父暗算,付出了生命,既没有实现重振乾坤的理想,也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哈姆莱特复仇战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和斗争的残酷无情都令人心惊。
然而正是他与社会的极端冲突,个人理想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无法调和,引发人们思考自身与现实的关系,折射出人们面对矛盾冲突时精神的痛苦。
《苦难的价值》阅读答案《苦难的价值》阅读答案「篇一」苦难的价值皮铎①人生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理应活得潇洒轻松,然而,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
饥饿、疾病、失恋、流浪等烦恼,常常缠绕着人生。
因此才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②生活告诉人们,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唯独人生没有第二次。
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
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1944年圣诞节到1945年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
为什么?人们分析这种现象并非因为环境恶劣,而是因为大多数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重归故里。
当佳节渐渐逼近时佳音依然杳然,于是他们万念俱焚,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而引起大批死亡。
哲学大师尼采有句名言: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
相反,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是最悲惨的。
而这种人在听到鼓励和敦促时的典型反应便是:我这辈子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
假如一个人在困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将是一首生命的挽歌。
③记得一位恩师在我逆境时曾对我说: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十多年过去了,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至今记忆犹新。
是啊,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经受苦难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活出意义来》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战中集中营里的一名囚犯。
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毒气室,一家人仅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但他的精神和觉悟,却在烈火中冶炼出了真金。
这位精神医学家在惨绝人寰的环境里经过观察研究,终于写出了揭示人类命运的这部精神产品。
山东聊城有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后,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疾病缠身的父母,毅然走出家门去济南捡破烂为生,一干就是八年,常常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寒冬腊月蜷缩街头也是常有的事。
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读研究生,他竟然将自己每天的生活标准控制在一元以下,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的体重下降到45公斤。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明威是一个悲剧作家,其作品的悲剧感具有时代的特色。
悲剧人物是正面的英雄人物或具有正面色彩的人物,但人自身的正面特点是次要的,在悲剧中主要的是人物意识中的高级状态,即悲剧人物在对立冲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面对着冲突,悲剧人物的精神升华了,而读者也随即进入一个更高一层的境界。
根据冲突,我们将海明威的悲剧人物分为两类:受难与抗争。
这两种倾向,虽然在每个人物中都有体现,但在不同时期的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前期侧重的是人物的受难,如《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后期主要侧重于抗争,甚至是壮烈的自毁,如《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美国学者伊迪丝•汉密尔顿在《希腊方式》中曾说:一个能够忍受无限苦难的心灵处于苦难的折磨中——只有这一点才是悲剧。
虽说汉密尔顿的论述不是很全面,却也点出了悲剧人物受难方面的特征。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转引英国学者布拉德雷教授的话说:肉体的痛苦是一回事,菲罗克太特斯忍受痛苦又是另一回事。
悲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很多正是来源于令人极为感动的忍受痛苦的崇高态度。
布拉德雷认为受难即是一种崇高。
耶稣的受难升华的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平凡人亦是如此。
海明威笔下受难的尼克、杰克、勃莱特、亨利、凯瑟琳等也都属于此列。
海明威作品中另一种类型的悲剧人物即是后者,坚定地执着于精神的人物,即“海明威式的硬汉”,亦即“海明威式的英雄”,这些硬汉和英雄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压迫下始终保持人的尊严,是“压力下的风度”。
用汤因比的表述即是挑战下的应战,人类文明就是在这挑战与应战之间诞生发展的,而真正的悲剧意义和悲剧精神也是在这挑战与应战之间产生的,有的应战了自然,有的应战了社会,有的应战了命运和死亡,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就是应战了命运和死亡而显出奇异光彩的。
《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中乔丹和桑提亚哥分别被置于战争和大自然的残酷环境中,通过激烈、尖锐、对立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他们的悲壮命运,其非凡、崇高之气魄令人震撼:他们的意志和精神在对立中也达到最高的统一,继而提示出人生永恒的价值和他们生命的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1. 悲剧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活的无常啊,就像泰坦尼克号的沉没,那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懂得珍惜当下。
2. 悲剧的价值在于它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呀,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不就一直让我们感慨万千吗?
3. 悲剧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呢,好比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这难道不让我们更有同情心吗?
4. 悲剧其实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呀,就如同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让我们反思自己的选择。
5. 悲剧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啊,像哈姆雷特的挣扎,不正是促使我们去思索人生的意义吗?
6. 悲剧有着独特的意义,就像祥林嫂的悲剧人生,让我们意识到社会的残酷。
7. 悲剧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幸福呀,想想那些战争悲剧中的人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多美好!
8. 悲剧能激发我们的勇气呢,例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所遭受的悲剧,这不是让我们对勇敢有了新的认识吗?
9. 悲剧的价值不可忽视啊,就好像《活着》里福贵的一生,让我们明白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10. 悲剧能让我们成长啊,像《小王子》中那让人落泪的情节,不就使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柔软和坚强吗?
我觉得悲剧虽然会带来痛苦和哀伤,但也正是因为有了悲剧,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更加努力地去追求美好。
当下阅读悲剧的价值作文英文回答:In the tumultuous tapestry of human experience, tragedy has long held a poignant and profound place. While confronting the themes of loss, suffering, and mortality, delving into tragic narratives can offer a myriad of benefits that illumin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we inhabit.Emotional Catharsis and Empathy:Tragedies evoke intense emotions, allowing readers to experience a catharsis that purges their own innermost fears and sorrows. Through vicariously witnessing the struggles of others, we gain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condition and develop a heightened sense of empathy for the suffering of others.Insight into Human Nature:Tragic works lay bare the complexities and paradoxes of human nature. They explore the interplay between free will and destiny, the fragility of human existence, and theoften-conflicting desires of the human heart. By examining the fatal flaws and misguided aspirations of tragic characters, we gain in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our own choices and the consequences they may entail.Moral and Philosophical Questions:Tragedies confront us with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justice, moral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evil. They challenge our assumptions and force us to grapple with complex ethical dilemmas. Through engaging with these themes, we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al choices we face in our own lives.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Resilience:Amidst the darkness and despair of tragedy, there often exists a glimmer of beauty and resilience. Tragiccharacters, despite their flaws and suffering, oftenexhibit extraordinary courage, perseverance, and love. Their struggles remind us of the indomitable human spirit and inspire us to face our own challenges with grace and fortitude.Entertainment and Suspense:Despite their somber themes, tragedies can also be deeply engaging and suspenseful. Their intricate plots, well-developed characters, and dramatic conflicts captivate our attention and leave us on the edge of our seats. The catharsis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they provide make them a compelling form of entertainment.中文回答:悲剧阅读的当下价值。
悲剧的价值作文Tragedy has always been a common theme in literature and drama throughout history. From ancient Greek plays to modern novels, tragic events have been used to evoke powerful emotional responses from audiences.悲剧一直是文学和戏剧中常见的主题。
从古希腊戏剧到现代小说,悲惨的事件被用来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ragedy holds such value in storytelling is its ability to provoke deep emotional reactions from the audience. When a character experiences intense suffering or meets a tragic end, it can elicit feelings of pity, sorrow, and even catharsis in the audience.悲剧在叙事中具有价值的原因之一是它能够引起观众深刻的情感反应。
当一个角色经历强烈的痛苦或遭遇悲惨的结局时,它可以在观众中引起怜悯、悲伤,甚至宣泄情感。
Moreover, tragedy often serves as a reflection of the human condition, highlighting the complexities and hardships of life. Through tragic narratives, audiences are able to empathize with the struggles and pain of the characters, leading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experience.此外,悲剧通常作为对人类境遇的反映,突显了生活的复杂性和艰辛。
阅读悲剧的价值发言稿高中作文题本篇作为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悲剧产生于同情和恐惧之中。
”——亚里士多德当我们阅读悲剧时,五种感官被唤起,带领我们踏上一次心碎与升华的旅程。
视觉悲剧舞台上的景象令人难忘,映入眼帘的场景往往是黑暗、阴郁的。
王子哈姆雷特的黑色衣袍,麦克白的血腥宝座,都成为我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这些图像在脑海中回荡,加深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同情。
听觉悲剧的言语如雷鸣般震撼着我们的耳膜,在灵魂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
李尔王的狂风暴雨般的号叫,奥菲利娅的凄美歌声,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嗅觉虽然悲剧很少直接描写嗅觉,但它激发的想象力却能填补空白。
哈姆雷特腐烂的尸体散发出阵阵恶臭,象征着死亡与腐败的无情;《麦克白》中魔女们熬制的汤剂散发着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气息。
触觉悲剧作品中触觉的描写往往细致入微,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哈姆雷特握着约里克的头骨,感受着死亡的冰冷触感;《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们的拥抱,饱含着绝望的爱情与无助。
大脑最强大的感觉器官当属大脑,它能将来自其他感官的信息整合起来,创造出深刻的情感体验。
阅读悲剧时,我们的大脑不断分析人物的动机、命运和经历,激发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道德的困境和人性的本质。
通过唤起五种感官,悲剧让我们体验到人类情感的广阔范围,从极度的悲伤到崇高的敬畏。
它让我们在虚构世界的安全距离内面对生命中最重大的问题,从中获得洞察力和成长。
作文悲剧的价值
《作文悲剧的价值》
哎呀呀,要说悲剧的价值,那我可得跟你唠唠我经历过的一件事儿。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话剧表演,我被选上参演一个悲剧角色。
那可真是让我终身难忘啊!从一开始排练,我就感觉压力山大。
我要演的是一个失去了最亲的人的角色,每天都得沉浸在那种悲伤的情绪里。
排练的时候,我努力去体会那种痛苦,那真的好难啊。
我就天天对着镜子,皱着眉头,努力让自己的眼神充满哀伤。
有一次,我都练得太投入了,都忘了周围还有同学呢,自己在那哭得稀里哗啦的,把旁边的同学都吓了一跳,还以为我咋了呢!
正式表演那天,我紧张得不行。
当我走上舞台,灯光打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变成了那个悲剧人物。
我开始表演那些悲伤的情节,心里想着一定要把这种悲剧的感觉传达给观众。
结果,演着演着,我太投入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哎呀,那场面,别提多尴尬了。
但是我也没管那么多,接着演下去,反正都这样了。
表演结束后,虽然出了点小差错,但大家都说被我的表演感动了,说我真的演出了悲剧的那种力量。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悲剧不仅仅是让人难过,它还能让人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就像我这次的经历,虽然有点小波折,但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悲剧的价值。
所以啊,悲剧可不是只有悲伤,它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呢,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懂得珍惜呀!嘿嘿。
悲剧作品存在的价值作文
《悲剧作品存在的价值》
哎呀,你们说悲剧作品有啥价值呀?咱就拿我那次看悲剧电影的经历来说吧。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了一部超级悲催的电影。
从电影一开始,那气氛就贼压抑,我心里就有点犯嘀咕,这得悲成啥样呀。
可我这人吧,又有点好奇,就想看看它到底能把我虐成啥样。
于是,我就坐在那,眼睛紧紧盯着屏幕。
电影里那主角呀,过得那叫一个惨,啥倒霉事都往他身上招呼。
一会儿工作丢了,一会儿女朋友跑了,看得我这心呀,揪得紧紧的。
到后来,他遇到个大灾难,哎呀妈呀,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我就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碎成了好几瓣。
我当时一边看一边想,这悲剧作品啊,真是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那些苦难和无奈。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仿佛就置身于那个悲催的世界里,和主角一起经历那些痛苦。
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呀,知道幸福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
而且呀,它还让我们对别人的痛苦多了一份理解和同情呢。
等电影结束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
虽然心里难受,但也好像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道理。
你说这悲剧作品是不是挺神奇的?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呀,让我们在感受痛苦的同时也能成长。
所以呀,悲剧作品还是挺有必要存在的呢!。
《苦难的精神价值》阅读答案《苦难的精神价值》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苦难的精神价值》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苦难的精神价值周国平①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
二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折磨。
在《活出意义来》一书中,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能细致地捕捉和分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
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
②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
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
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
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③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
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
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者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
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
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并因此而放弃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论悲剧的价值与意义作文
《论悲剧的价值与意义》
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悲剧到底有啥价值和意义呢?我一开始也不太懂,觉得悲剧就是让人哭哭啼啼,心里难受的东西。
可后来呀,我发现悲剧可不简单!
就拿童话故事来说吧,你们都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又冷又饿,最后冻死在街头,这多惨呀!当时我听完,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心想:这世界咋这么不公平呢?可后来我再想想,这不正是让我们知道了生活不是一直都甜甜蜜蜜的,还有很多人在受苦,我们得珍惜自己拥有的,还得想办法去帮助那些可怜的人吗?这难道不是悲剧的价值所在吗?
再说说那些让人哭得稀里哗啦的电影。
就像《唐山大地震》,地震一来,家没了,亲人也生死相隔,多痛苦啊!可当我们看着电影里的人物在灾难后努力生活,重新寻找希望,难道不会被他们的坚强所打动吗?这不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我们明白,就算遭遇了天大的困难,也不能放弃,得咬着牙向前走,不是吗?
还有历史上的那些悲剧事件,比如说战争。
那可是血流成河,好多家庭支离破碎。
但是,这不也让我们懂得了和平的珍贵,让我们努力去维护和平,不让悲剧重演吗?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生活里只有喜剧,都是一帆风顺,那我们能学会坚强吗?能懂得感恩吗?能知道去珍惜眼前的幸福吗?就好比一直在温室里的花朵,没经历过风雨,一旦遇到点挫折,不就蔫了?
悲剧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生活的黑暗面,让我们知道世界不是完美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它又像是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掉以轻心,要努力让不好的事情不再发生。
所以说呀,悲剧可不是毫无用处的,它有着大大的价值和意义!它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更有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小伙伴们,你们说是不是呢?。
篇一:悲剧的价值阅读答案试题内容: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王开岭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单位。
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但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
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上,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
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
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寻找“现场感”!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的载体。
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
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就注重了“个”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地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日记、照片、证件、信件、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事中去,与其一道重返半个世纪前或晴朗或阴霾的日子,体验那些欢笑和泪水、安乐和恐怖、幸福和屈辱……这样一来,你便完成了一次对他人的生命访问,一次珍贵的灵魂相遇。
记住了他,也就记住了恐怖和灾难,也就记住了历史、正义和真理。
与这位逝者的会晤,相信会对你今后的每一天、你的信仰和价值观,产生某种影响。
它会成为你生命中一个珍贵的密码——灵魂密码。
这座纪念馆贡献了真正的“悲剧”。
重视“小”,重视那些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
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待另一个生命的最正常态度。
在世界眼里,我们也是一个“个”,忽视了这个“个”,也就丧失了对人和生命最深沉的感受。
其实,生命之间,命运之间,很近,很近。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6.文中写“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17.本文题为“对悲剧的深沉纪念”,请联系全文说说“深沉”的内涵。
(6分)试题答案: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先指出人们对“悲剧”日常感受上的不良嗜好,并分析其弊端;其次提出感受和叙述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最后指出重视“个”对人和生命的重大意义。
(6分,每点2分) 16.举例证明叙述灾难和悲剧必须落到实体和细节上(2分);强调这样纪念会对每一个参观者产生心灵震撼(2分);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依据(2分)。
17.关怀个体生命(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2分);体验悲剧(唤起人们人道主义的感受)(2分);记住历史、正义和真理的同时,教会我们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2分)(若只答前一句,得1分)。
匿名(2015-04-05 17:36)我只会说,就一个深沉能表达那么都多,不见我考试写个深沉的题目拿满分! gzywtk (2014-03-27 10:22)篇二:悲剧的价值阅读答案篇三:悲剧的价值阅读答案悲剧产生于社会……阅读及答案(2014新课标卷ⅰ)热★★★(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
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
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
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试题答案】b【试题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意【试题解析】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而b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理解文章、筛选整合信息【试题解析】c项说“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错误,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试题解析】“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根据原文信息这应该是“现实悲剧”引起的;“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不当,原文是“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主体的抗争和悲哀”“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