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02.01 KB
- 文档页数:7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习)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二、诗歌炼字的概念何为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炼哪些字呢?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趣味。
颜色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四、答题技巧概括1、解释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明作用:或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或心情等五、经典例子分析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2)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炼字题型一炼字类题型提问方式1.简析“X”字的双重意蕴。
2.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对词中“XXXXX”句中的“X”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二解题技巧㈠找字两点定位1. 炼字位置:()2. 炼字词性:()①炼数量词“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题》李商隐“五十弦”、“一弦”、“一柱”都是些没有诗意的数量词,在本诗中,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②炼形容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蒋捷。
“红”、“绿”,形作动。
通过对樱桃变红、芭蕉变绿的动态描写,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③炼动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溅”、“惊”,明媚的春天,鸟语花香,看花,花却使泪流,看鸟,鸟却使心惊。
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之情。
④炼虚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和“共”两个虚词将四个意象串联起来,点出了悠远绵长的意境。
㈡解字四点答题1.写手法。
有了就写,没有省略。
2. 释字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描景象。
有画面,描景象;没画面,析内容。
4. 点情感。
㈢真题训练:例1:(2008年全国卷一)《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解题过程]:1.找字。
2 解字。
(字手景情)①写手法。
无②释字义。
“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③描景象。
鹭鸟静栖沙滩,飞鸿翱翔空中,构成了江边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④点情感。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1: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注】。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及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
写宫词的多是男人。
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象,想象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
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
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反复表现的主题。
第二句中表达最为传神的自然是“锁”字,故而为诗眼,宫女们被锁在宫内,年华逝去,无法出门。
三、四句中落红的自由与宫女们的不自由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女们的可悲、可怜。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白居易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
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
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
(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
(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
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
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
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
(合人物感情,生动)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
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
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
(合人物心情)四、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答题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步_________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含义、明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②肃肃:花落的声音。
③菲菲: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
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16.“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专题01 赏析诗歌语言之炼字题(配套练习解析版)一、(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闲步韩堡①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磨②,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本诗写于唐末社会动荡不安之时。
②磨:同"糜",即獐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闲步”为线索,首句入题,然后描绘闲步所见景象,最后落笔于诗人自身,层次井然。
B.首句"纵步"一词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
C.颔联用疏雨、秋花、僻路、败果几个意象,营造出秋雨中凄清冷寂的氛围,增添了诗歌的悲凉色彩。
D.尾联"黄昏更望诸峰火"表明时间流逝,天已黄昏,揭示了诗人闲步时间之长及不能返回的原因。
(2)词评家说,韩堡遣词看似平易,实则蕴含颇深,本诗颈联的"惊"和“嘶"就体现了这一特征,请结合诗句分析其精妙之处。
(6分)二、(儋州市2021版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A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②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首联写地势险要,虎踞龙盘,突出赤壁之地的雄伟气势,可谓意境阔大,笔力雄健。
B.领联写赤壁地势壮美,是三国时兵家必争之地,叱咤风云的英雄于此建立丰功伟绩。
C.前两联对仗精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中考真题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炼字1.(2020黔东南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次北固山下》2.(2018青海)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次北固山下》3.(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次北固山下》4.(2020龙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望岳》5. (2019广元)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
《望岳》6. (2019湘潭)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春望》7. (2017湘潭)品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2017遵义)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 (2017吉林)“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江城子·密州出猎》10. (2017百色)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天净沙·秋思》1.“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2.“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风正”,帆才能够“悬”。
“正”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用“船行驶得很平稳”这种小景来传达出更加开阔的“江风的和缓”的大景。
3.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4.会当:终当,终要。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高考古诗“炼字”题型练习(附答案)“炼字”题型练习一、角度阐释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王安石)、“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张先)、“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宋祁)。
一个“绿”字写出了春之盎然,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二、常用解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语言特色。
三、【例】(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解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
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四、(200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
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五、(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20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一、考点阐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
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一般来说,从炼字的角度,我们应该关注下列几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拟声词、虚词等。
鉴赏诗歌通常由语言入手,形成语言—意象—意境—情感这样一个过程,换言之即为“因文识象,由象悟道”。
语言就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成为读者理解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
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期作品中的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
这种艺术加工字的方法,称之为炼字。
字是承载情感的载体,炼字的本质实际上是炼意。
同学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字—意”这个纲,从字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
高考试题都注重考查炼字,同学们在学习和备考中需要关注的这一点。
二、提问方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某字在诗中的效果或作用怎样?4.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5.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6.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其中1、2、3是直接鉴赏关键词;4和5是要求考生找出关键词并鉴赏,难度较大;6是比较鉴赏,难度最大。
三、解题步骤题目中虽然只涉及到作品中的某一个字,但是同学们在鉴赏诗歌和回答问题时一定不能割裂作品,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而要放在句中,并结合诗歌的意境情感做整体分析。
回答问题时要按照以下步骤:(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2)将该字还原于诗词,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再现诗词描绘的景象,为下一步分析诗词主题打基础。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古诗鉴赏炼字分析(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T习题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请从炼字上,赏析“千骑卷平冈”一句。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
这里指山。
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
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题。
(2分)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2分) 我选:
赏析:
(七)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
(2分)
1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分)
(八)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9.(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分)
(九)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2分)
(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一)
城东早春答案:6.答案: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评分:共3分。
前一问1分,后一问2分。
意思对即可。
渡荆门送别李白
答案:10.(4分)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②“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分)
偶题
朱熹
答案:18.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望岳(杜甫)
答案:6.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次北固山下
村夜
答案:①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②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雨过山村10、答案:xiá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1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