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真菌感染(程秀永).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48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Aug.2010Vol.25No.8文章编号:1005-2224(2010)08-0586-03儿童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王丽杰,刘春峰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B王丽杰,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儿科呼吸急救、胃肠功能障碍。
关键词:曲霉菌;念珠菌;高危因素,真菌感染Keywords :aspergillus ;candida ;predominant fac⁃tors ;fungal infection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检验手段的日臻完善,人们对真菌感染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是指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感染,包括深部组织感染和真菌血症,致病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属等条件致病真菌。
1真菌的致病性和感染途径目前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都呈上升趋势,据美国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资料,1990年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率是1980年的1.9倍,居各种病原体感染率上升的首位;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病死率高达29%,无真菌感染病死率为17%[1]。
杜斌等[2]对北京协和医院1953—1993年40年间共计3447例尸检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深部真菌感染85例,占2.5%,前20年发病率平均为1.5%,后20年为5.6%,明显增多。
殷菊等[3]报道北京儿童医院1983年2月至1999年10月,1000例尸检病例中发现深部真菌感染18例,占1.8%。
其中1983年2月至1996年12月深部真菌感染占1.4%(13/964);而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为14%(5/36)。
同期临床确诊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共21例,1997年以前13例,1997年以后5例,提示深部真菌感染近年来发病明显增多。
新生儿真菌性脓毒症的护理一、新生儿真菌性脓毒症的基础了解1.真菌性脓毒症的定义新生儿真菌性脓毒症是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通常较为严重,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2.常见的致病真菌在新生儿中,常见的致病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3.发病的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免疫功能低下等都可能增加新生儿患真菌性脓毒症的风险。
二、新生儿真菌性脓毒症的症状表现1.非特异性症状新生儿可能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发热或低体温)、反应差、嗜睡、哭声微弱或不哭、吃奶量明显减少或拒奶。
2.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呼吸暂停、鼻翼扇动、发绀等,肺部听诊可能有湿啰音。
3.循环系统症状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不稳定、皮肤花纹、肢端发凉等,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表现。
4.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胀、腹泻、黄疸加重或消退延迟。
5.其他症状皮肤可能出现瘀点、瘀斑,肝脾肿大等。
三、新生儿真菌性脓毒症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观察医生会仔细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并结合身体检查发现的异常。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等可能发生异常。
(2)血培养:是确诊真菌性脓毒症的重要方法,但阳性率可能不高。
(3)真菌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如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 试验)等。
(4)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有助于判断炎症反应的程度。
(5)其他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以评估器官功能是否受损。
四、护理评估与诊断1.健康史评估(1)了解母亲在孕期是否有真菌感染史,以及是否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2)询问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如是否为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过程是否顺利。
(3)评估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情况,包括是否接受过长期的抗生素治疗、是否有侵入性操作等。
2.身体状况评估(1)生命体征监测每12小时测量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观察体温的波动情况,心率和呼吸的频率及节律变化。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作者:孙岩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18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患儿中16例治愈,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
其中真菌性肺炎12例,真菌败血症4例,真菌性脑炎1例,尿路感染1例,引起感染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均敏感。
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面临的一个新的严重问题,长时间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侵袭性操作,静脉营养,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尽早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应措施可降低院感率及病死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氟康唑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与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普遍建立,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增多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增加等,真菌感染发病率较普通病房高。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1]。
特别是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进展快,病死率高,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
现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18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病例均为院感病例、均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且平均应用时间大于10天,其中男10例、女8例,出生孕周28到32周的10例、32到37周的5例,足月儿3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14例、1500到2500克的3例、大于2500克的1例,17例有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留置针使用、导尿、PICC留置术、各种穿刺检查等),16例应用静脉营养,5例给予丙种球蛋白针,2例给予输血治疗。
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护理【关键词】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护理深部真菌感染,儿童比较多见。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或激素的广泛应用,更增加了小儿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机会。
近几年中。
我科曾收治6例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患儿,经用球红霉素治疗均获痊愈。
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1~9个月5例,7岁1例;其中同时患重型营养不良、婴儿腹泻及肺炎等原发病者3例,患麻疹、中毒性脑病及急性菌痢者1例,患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及细菌性脑膜炎者1例,患急性菌痢,败血症及原发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者1例。
引起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除患儿体质虚弱,原发病严重和病程较长之外,6例中入院前应用抗生素者4例,抗生素与激素伍用者1例,另1例因入院时病情危重、入院后交替应用过5种抗生素和激素,因而诱发了深部真菌感染。
共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腹泻、两肺细湿性罗音、鹅口疮、口腔溃疡、口角糜烂、眼睑溃疡、角膜混浊,肛周皮肤糜烂等,此6例均经大便、尿、咽拭子或腹腔穿刺液常规检查和/或培养出真菌证实,并经用抗真菌药物治愈。
2 护理深部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性,且其症状又和细菌感染引起者极为相似,常为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易造成误诊或延长诊断时间而影响治疗。
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对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都非常重要。
2.1 密切观察病情为诊断提供线索根据对本组6例的观察,下列各点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
2.1.1 体温在一度下降后又再次发热且持续不退,或一直有持续不规则发热者。
2.1.2 出现频繁腹泻,排蛋花样或糊状稀便,每日6~20次,用各种止泻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者。
2.1.3 有咳嗽、气促症状,迁延不愈者。
2.1.4 有鹅口疮、口腔溃疡、口角糜烂、眼睑溃疡或会阴、肛门周围皮肤糜烂者。
2.1.5 应用多种抗生素或激素治疗,而病情无好转甚至更加恶化者。
2.2 认真留取化验标本,为诊断提供依据小儿继发性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根据病历和临床表现怀疑为本病时,必须留取大便、尿、痰、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和培养,检验出真菌始可确诊。
真菌感染在新生儿疾病中的防治[摘要]为了探讨和总结真菌感染在新生儿疾病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分别通过讨论和总结新生儿皮肤黏膜的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三种类型真菌感染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真菌感染,新生儿,皮肤黏膜,神经系统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因为感染真菌而威胁到自身健康甚至生命。
这些新生儿被真菌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这样有的患病新生儿就会深度感染到胃肠道、肺部以及脑部等具有黏膜的部位以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真菌主要是一些曲霉菌、隐球菌或者念珠菌等,深部位的感染比30年前的感染率增长了大约36倍[1],本文就是总结讨论药物治疗对感染真菌的新生儿的疗效。
1皮肤黏膜受到真菌感染后的常规性治疗方法1.1口腔附着真菌平时要注意保持自身口腔的清洁度,加强护理,特别是新生儿每天都要换洗毛巾和用具,并且在使用之前要进行普通的蒸煮消毒。
患病的新生儿要用制霉菌素甘油来在口腔内部涂抹,一日3到4次,一次用量为5x105-1x108U/mL,大约3天到5天就会好转。
重症患者可以采用口服制霉菌素,每天分4次服用,每次5x105-1x108U/Kg。
1.2皮肤附着真菌病注意新生儿的日常用品换洗要勤,特别是使用的尿布和衣服都要是干燥整洁透气性好的。
患有皮肤真菌病症的新生儿如果不严重就不需要用全身性质的抗真菌类型药物,只有严重的患者或者是局部治疗的疗效不好者可以采用每天口服10mg/kg的酮康挫来治疗,如果疗效显著、皮肤转好,就必须将用量减半[2]。
2真菌深部感染之后的治疗效果为了预防真菌深部感染,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预防意识,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
如果新生儿患有深部真菌感染,必须对其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去除真菌深度感染的诱发因素来治疗以及进行真菌治疗。
我们可以按照作用机制将抗真菌类的药物分为三类[3]:一是在真菌的细胞膜上作用的药物;二是在真菌的细胞壁上作用的药物;三是对真菌的核酸的合成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诊疗技术使用的日益增多,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1].尤其是重症早产儿,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后易出现真菌感染,如何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是目前新生儿科学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6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重症早产儿,给予口服益生菌预防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6年5月—2009年5月收治住院的重症早产儿共112例,其中男68例,女44例;出生体重<1000g9例,1000g ~l499g36例,1500g ~2500g67例;胎龄29周-30周6例,3l 周-35周48例,>35周而<37周58例.入选病例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大于7天,同时存在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并发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胎粪吸人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慢性肺疾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持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超过3天,部分或全部胃肠外静脉营养.1.2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益生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后加服智灵通迪儿益生菌粉剂(珠海高新区维得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以婴儿双歧杆菌冻干粉、嗜酸乳杆菌冻干粉、低聚果糖、葡萄糖酸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麦芽糊精制成的),每次0.3g,每日3次,用37℃以下温开水溶解后喂服.与抗生素分开时间段服用.放置于温箱中保存.分别于应用抗生素后7天、14天、21天、28天行气道分泌物及咽拭子涂片镜检查找真菌,再行血培养,气道分泌物培养,粪便培养、尿培养.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统计软件,采用X 2检验,以P<O.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早产儿使用抗生素不同天数真菌感染发病情况通过临床观察,两组早产儿在应用抗生素后7天真菌感染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4天、21天、28天后真菌感染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两组相同体重早产儿口服益生菌后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出生体重<1500g 的新生儿在相同体重下口服益生菌后可降低真菌感染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l500g 的新生儿在相同体重下口服益生菌后无降低真菌感染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代玉静(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真菌感染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选择住院的早产儿112例,应用抗生素时间7天以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并于7天、14天、21天和28天查找真菌.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应用抗生素后7天真菌感染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4天、21天、28天后真菌感染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能有效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且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益生菌;早产儿;真菌感染;预防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1)01-0041-02Vol.27No .1J an.2011第27卷第1期2011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分组例数7d 例数(%)14d 例数(%)21d 例数(%)28d 例数(%)对照组563(5..36)8(14.29)10(17.86)13(23.21)治疗组562(3.57)2(3.57)2(3.57)3(5.36)X 20 3.953 5.973 6.897P 值>0.05<0.05<0.02<0.02表1两组早产儿使用抗生素不同天数真菌感染发病率的比较41--. All Rights Reserved.05),见表2.3讨论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生后l-2小时左右,肠道就有细菌出现,1周左右厌氧菌可以达到极高水平,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成为优势菌.肠道正常菌群是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一部份,大致分为益生菌、有害菌、中间菌3类,其中以益生菌数量最大,以专性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为主要代表,与宿主在健康下形成一种生态平衡[2],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平衡状态,可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增加了早产儿的病死率,而引起该病的危险因素有早产,住院时间长,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胃肠外静脉营养等.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误诊,因此在原发病基础上病情好转后又重新加重,且出现发热、反应差、呼吸增快或呼吸暂停、血小板下降等症状体征,要警惕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做培养,在新生儿以继发鹅口疮,肺部真菌感染多见,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据报导早产儿在应用抗生素2周后,应常规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但氟康唑乃抗真菌药物,其疗效、剂量、疗程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口服益生菌能有效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由于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性,其感染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且多并发细菌感染,与其他细菌性感染难以区别,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缺乏可靠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易误诊、漏诊,一旦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病情将明显加重,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及药物不良反应和病死率将明显上升,故早期预防用药能大大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3-45].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经长期观察,发现口服益生菌可达到预防真菌感染.其发病机制:(1)益生菌含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它们都是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成员,经口服后能迅速到达肠道,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人体与存在的益生菌以及益生菌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如果平衡没有建立,就可出现新生儿鹅口疮等问题,如果平衡被破坏,就可出现腹泻、真菌感染等疾病.(2)益生菌与人体形成屏障,共同抵御致病病原体的侵入.(3)双歧杆菌、乳杆菌能增强机体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如TNF、IL一6、IL—10等和SIgA,SIgM的分泌,提高机体全身抵抗能力[6].(4)益生菌能合成人体所需的B族维生素,蛋白质及酶,有利于人体对维生素D、钙、磷、铁等的吸收,还可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5)益生菌在促进人体抵抗致病病原体的同时[7],还可避免和减轻过敏的产生和进展.迪儿益生菌粉剂调节菌群,健康肠胃.配方以优质益生菌,辅以益生元和B族维生素/锌配合而成.益生菌对肠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益生元能辅助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B族维生素/锌能维护和改善肠道菌群生存环境,调节菌群,保护宝宝肠胃健康.早产儿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后引起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是复杂而多样的,益生菌从多个环节阻断了该病的发病过程,从而达到预防目的.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抗生素是治疗早产儿感染必不可少的,但一旦发生真菌感染,又加重菌群紊乱,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原发病不易痊愈甚至加重.益生菌可从多个环节阻断该病的发病过程,从而达到预防目的,且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综上所述,益生菌目前在常规剂量下未发现不良反应,因此用于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是有效的、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陈端,羊斌,骈淮燕,等.医院真菌感染1225例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387-388.〔2〕毛荫.儿童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特点与疾病.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1679.〔3〕陈学高,廖洪菌,邹长林,等.抗真菌药物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5,17(3):188-199.〔4〕朱利平,翁心华.肺部真菌感染的药物选择及治疗策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l(6):32l-325.〔5〕Healy CM,Baker CJ,Zaccaria E,et al.Zmpact of fluconazole prophylaxis on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invasive candiasi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2006,2(1):26.〔6〕孟战备.金双歧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78.〔7〕Kaufman D,Boyle R,Hazen KC,et al.Flucona-zole prophy laxis against fungal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in pretem infants[J].N Engl JMed,2001,345:1600-1666.分组例数<1000g例数(%)1000-1499g例数(%)1500-2500g例数(%)对照组568(14.299(16.07)3(5..36)治疗组56(1.79)2(3.57)2(3.57)X2 4.35 4.490P值<0.05<0.03>0.05表2相同体重早产儿口服益生菌后真菌感染发病率的比较42--. All Rights Reserved.。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诊治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疾病诊治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观察患儿的疾病治疗与转归情况,并总结新生儿真菌感染的可行性诊治方法。
结果该组82例患儿中,在院期间治愈37例,住院15~32 d后好转出院41例,另有4例患儿中途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
结论新生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宿主高危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是改善患儿预后结局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infection in newborn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newborns with fungal infe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April 2012 to December 2015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diseas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disease treatment and prognoses of the newborns were observed,and the feasibl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fungal infection in newborns was summarized. Results In this group,37 cases were cured during the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41 cases were improved and discharged after 15-32d of hospitalizations,and 4 cases gave up treatment and automatically discharged. Conclusion 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fungal infection in newborns combined with multiple means includi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host high-risk factors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and 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rognoses of newborns to give effective anti-fungal drugs in time.[Key words] Newborn;Fungal infection;Clinical diagnosis;Treatment近年来,新生儿病房中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1]。
真菌感染在新生儿疾病中的护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在新生儿真菌感染类疾病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发生真菌感染类疾病新生儿护理资料56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选择综合护理方法护理的30例为观察组,常规护理方法的26例为对照组,各组患儿分别在护理后按照文章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并比较差异性。
结果:观察组治愈29例(96.7%),死亡1例(3.3%);对照组治愈15例(57.7%),死亡11例(42.3%),两组护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真菌感染新生儿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集中操作、加强监护、强化无菌意识和积极治疗等)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真菌感染,新生儿,护理方法,综合护理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diseases of fungal infec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nursing of neonatal fungal infections disease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ungal infection diseases in neonatal nursing data of 56 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for 30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of 26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children in car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s of statistical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9 cases were cured (96.7%), 1 cases of death (3.3%); the control group 15 cases were cured (57.7%), 11 cases of death (42.3%), two groups of nursing outcom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 in neonates in the process, to tak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centralized operation, intensive care, strengthen the aseptic awareness and active treatment etc.) with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is more outstanding.[Keywords]fungal infection, neonatal, nursing, nursing新生儿真菌感染是新生儿ICU病房中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新生儿深部的真菌感染,多引起肺炎、败血症以及泌尿系统的感染,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1-2],为了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在新生儿真菌感染类疾病中的护理效果,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发生真菌感染类疾病新生儿护理资料56例,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资料来自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发生真菌感染类疾病新生儿护理资料56例,在2011年3月-2012年4月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的26例为对照组,包括男性13例,女性13例,胎龄范围为27周-35周,平均胎龄(31.2±4.1)周,新生儿疾病种类:肺炎患儿14例,败血症患儿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8例。
新生儿深部真菌病的防治
吴辉文;李红燕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1(016)005
【摘要】@@ 我们医院收治了深部真菌感染的四胞胎极低体重儿,分析报告如下.【总页数】1页(P373)
【作者】吴辉文;李红燕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儿科;武汉市第三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3
【相关文献】
1.新生儿深部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报告 [J], 刘一军;张瑞宣;俞生林;朱雪萍
2.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病临床病理分析 [J], 王廷复
3.新生儿深部真菌病27例 [J], 陈侃
4.新生儿深部真菌病1例 [J], 陈玲
5.新生儿深部真菌病3例 [J], 唐瑟;王敏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深部真菌感染33例临床分析
许建文;付群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5(033)012
【摘要】小儿深部真菌感染在儿科住院病人中并不少见,可发生于各年龄段。
患儿机体免疫力下降、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及多种医疗干预均会使条件致病性真菌得以繁殖引起感染。
笔者对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5年间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33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许建文;付群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河南,新乡,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对小儿血液病所致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 [J], 徐洪玲;柴红丽
2.两性霉素B治疗小儿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 [J], 夏天
3.两性霉素B治疗小儿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J], 王清霞
4.小儿深部真菌感染53例临床分析 [J], 王建文;唐锁勤;吕善根;冉丛蓉
5.两性霉素B治疗小儿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J], 陈纯;黄绍良;方建培;钟凤仪;薛红漫;夏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