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75.01 KB
- 文档页数:41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是一种无创的、 minimally invasive(微创)的医疗治疗方式,利用医疗器械或导管等介入设备通过皮肤或腔道进入人体内部,对病变组织进行特定的治疗操作,以取代传统的大手术治疗。
该治疗方式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可以精确定位、精准治疗,且疗效显著,并且术后康复快。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食管疾病等,如下:1.肿瘤:介入治疗在肝癌、肺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等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最终期病人缓解症状的一个关键治疗方式。
2.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在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3.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缓解脑肿瘤症状、改善脊髓病变的病人的生活质量等。
4.胆道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肝胆管结石、胆道狭窄等胆道系统疾病。
5.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肾盂肾炎、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6.食管疾病:介入治疗可以治疗食管狭窄、食管癌等食管疾病。
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介入治疗的操作过程包含四个步骤:1.诊断与评估:首先,由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做基础检查、功能型或影像学诊断,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动态监测等。
2.操作导管进入:通过穿刺技术,医生将导管经过皮肤或特定腔道进入病变组织部位。
在浸润麻醉中,医生在引导下推进导管,以保证导管进入正确的靶区。
3.治疗方案实施:医生通过导管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包括物理、放射学、化学性和免疫性治疗及地理消融等治疗方式。
4.导管拔出及处理: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将导管拔出,并对穿刺点进行必要的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介入治疗的优势和风险1.优势:介入治疗无需开刀,对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快,痊愈率也很高。
2.风险:介入治疗风险相对较小,但有时会导致酶功能异常、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
介入科护士必备知识点总结引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介入科在临床医疗中变得日益重要。
介入科护士作为专门从事介入治疗的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介入科护士必备的知识点,包括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常见器械和设备的使用、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等,以期提高介入科护士的综合素养和临床操作能力。
一、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1. 介入治疗的定义和进步历程2. 介入治疗的分类和治疗原理3.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二、常见器械和设备的使用1. 引流管的选择和置入2. 導管的选择和置入3. 植入体的选择和植入4. 支架的选择和放置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 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处理2. 血管解剖异常的处理3. 血管狭窄和堵塞的处理4. 支架移位的处理5. 支架内血栓的处理四、合理药物的使用1. 麻醉药物的应用与监测2. 血栓溶解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3. 抗凝药物的使用和监测4. 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原则五、感染预防与控制1. 无菌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2. 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3. 感染风险评估与感染监测4. 院内感染管理与维护六、团队协作与沟通1. 介入科护士在团队协作中的作用与责任2. 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技巧3. 急救与抢救的应急处置能力七、病例分析与管理1. 介入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2. 病例分析与处理常见问题3. 多学科团队管理和协作的阅历总结结语:介入科护士的工作是高度专业和技术性的,需要护士具备结壮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阅历。
本文总结了介入科护士必备的知识点,包括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常见器械和设备的使用、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等。
通过不息进修和实践,介入科护士将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临床操作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介入科护士还需重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育,不息完善自身管理和病例分析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状况。
七、病例分析与管理1. 介入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在介入科工作中,护士屡屡会遇到一些常见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胃肠道出血等。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均缺乏对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在接受治疗期间会出现焦虑及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影响介入治疗工作效果及质量。
为了确保介入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介入治疗护理工作极为关键。
下文对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优势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介绍,详细阐述介入治疗护理方法。
1.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又称介入科治疗,是继内科和外科的又一大独立学科,成为三大支柱性学科。
介入治疗主要指的是以影像学作为基础,在超声、CT、X光、MR的导引下,通过穿刺或导丝介入材料对疾病进行治疗,可有效取得细菌学、生理学、影像学、组织学的资料,从而实现对疾病的诊断。
介入治疗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开刀暴露病灶,只需要在血管或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做治疗,对人体的创伤微乎其微,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2.介入治疗的优势介入治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介入治疗只需要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血管处开一个2-3㎜的穿刺创口,对机体的损伤很小,不需要开刀,术后康复快。
(2)对患者机体的其他器官不会造成任何损伤,治疗效果好。
(3)对于目前无法根治的恶性肿瘤治疗中,介入治疗可以将药物直接作用在肿瘤病变位置上,不同于其他治疗,对患者的器官不会造成损伤产生副作用。
(4)介入治疗在麻醉方式上,只需要局部麻醉,副作用小,更加适用于体质弱、老年人等身体耐受力差的人群。
(5)介入治疗手术的成功率高达90%,而安全性更高,死亡率几乎为零。
3.介入治疗后注意事项介入治疗后注意事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治疗结束后,患者要留意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发紫、出血等情况发生,如有异常要及时上报医护人员。
(2)患者术后在无恶心、呕吐等情况后可进食,进食早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禁忌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可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低脂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术后24h内要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避免过早运动导致腹压突然上升,使穿刺点出血。
介入科知识点总结大全引言介入科是一门涉及多种专业领域的学科,主要研究介入性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
这些技术和方法包括内科介入、外科介入、放射介入、介入放射治疗、介入性影像学等。
介入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本文将从介入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介入科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介入科(Interventional Medicine)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指应用有创介入治疗技术,通过重建或改善病变组织、器官、血管等结构以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科不同于传统医学,它强调的是以微创手术和局部治疗为特点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介入、外科介入、放射介入等多个专业领域。
通过在体内直接观察、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
介入科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肿瘤、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各个领域。
二、技术原理1. 内科介入技术内科介入技术是指通过导管等器械,经血管、腔道等进入体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其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等器械将治疗器械送入患者体内的相关部位,直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2. 外科介入技术外科介入技术是指通过微创手术进行内脏或组织的手术治疗。
与传统手术相比,外科介入技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其主要应用于肿瘤的局部治疗、胆石症、瘫痪治疗等领域。
3. 放射介入技术放射介入技术是指通过影像引导,利用X射线、CT、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的介入治疗。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放射影像引导,准确导航治疗器械到病变区域,完成病变的切除、消融、栓塞等治疗。
4. 介入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性影像学技术,结合放射治疗完成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影像引导,将放射源定位在肿瘤组织中,通过放射线的照射来杀灭肿瘤细胞。
关于介入治疗最详细通俗的介绍!癌肿瘤的传统疗法包括外科术、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等,介入疗法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是对那些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肿瘤介入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那什么是介入治疗呢?对于广大病友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科室,顾名思义介入科是从事介入诊疗的,一般分为血管性介入、非血管介入、妇科介入、消化介入、神经介入等等,包括诊断和治疗两方面,比如妇神经入方面的全脑血管造影,就是属于诊断性介入,如果发现脑血管畸形或者动脉瘤等,再做栓塞,就属于治疗性介入。
“介入”是一个外来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介入放射学”英文全称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简称介入。
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
通过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形臂)、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不仅担负着影像诊断的任务,也逐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临床治疗的工作中来。
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一、肿瘤介入治疗优缺点癌肿的传统疗法包括外科术、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等,介入疗法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是对那些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肿瘤介入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1、动脉药物灌注疗法,通过动脉向肿瘤组织直接给药,接受药物剂量大、治疗效果好。
2、对机体整体伤害小,毒副作用低,并发症少、全身状况恢复快。
3、血管栓塞治疗可抑制肿瘤发展,使其缩小,为患者争取二次手术机会,物理疗法,无毒副作用。
4、急诊介入治疗为晚期肿瘤的大出血有良好控制作用。
介入基础知识系列之三-肠系膜动脉交通支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是肠系膜动脉的交通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肠系膜的侧支循环解剖充分的肠系膜侧支循环依靠三个主要动脉参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和肠系膜下动脉,分别组成4个动脉吻合弓:(1)胰十二指肠动脉弓(2)若兰氏动脉弓(arc of Riolan)(3)蒙德氏边缘动脉弓(arc of Drummond)(4)直肠动脉弓通过上述4个动脉吻合弓,最终达成腹腔干动脉与髂内动脉的交通。
胰十二指肠动脉弓腹腔动脉向前走行2cm,即分出肝总,胃左和脾动脉。
肝总动脉的第2个分支是胃十二指肠动脉,再分出胃网膜右,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后者之前,后支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即肠系膜上动脉的第一个分支之前、后支围绕胰头相吻合,成为胰十二指肠动脉弓,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重要侧支吻合环节。
arc of Drummond 1913年Drummond首先描述,又称边缘动脉弓,沿左半截场内侧缘走行。
它起于肠系膜下动脉达于中结肠动脉的左支。
正常情况下经腹主动脉动脉造影时,该动脉弓通常不显影。
arc of Riolan 连接起于肠系膜下动脉的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第二个分支的中结肠动脉左支的迂曲动脉。
该动脉正常情况下处于隐性存在状态,无血流通过。
近来有人主张称为肠系膜动脉(Meandering Mesenteric Artery, MMA)。
当肠系膜上或者下动脉闭塞或者狭窄时,这条动脉可以变得非常粗大和迂曲。
直肠吻合弓发自肠系膜下动脉的直肠上动脉与发自髂内动脉的直肠下动脉在直肠形成吻合弓。
是躯干动脉与肠系膜动脉血循环之间的重要通道。
下图肠系膜上和肠系膜下之间两个交通血管的图示内侧为arc of Riolan(红色标记)(Riolan弓组成:肠系膜上动脉--结肠中动脉--结肠中动脉左支--riolan弓--肠系膜下动脉)外侧为arc of Drummond(图示为扩张Riolan弓)图示为动脉炎患者,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所见,由于肠系膜下动脉闭塞,引起riolan弓开放, Drummond弓未显示。
介入治疗科普知识介入治疗注意事项及护理介入治疗作为当代最先进的治疗癌症手段,其治疗手段和特点普片不为大众所了解。
今天,我们将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一一列出,以此增加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认识。
1.介入治疗的特点是什么?2.肿瘤介入治疗的原理是什么?3.肿瘤介入治疗的前提是什么?4.肿瘤介入治疗的目的是什么?5.肿瘤介入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6.动脉内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方法有几种?7.肿瘤介入治疗主要诊疗技术包括哪几种?8.肿瘤介入穿刺常用的部位有哪些?9.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最常见的肿瘤有哪些?10.肿瘤介入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哪些?11.肿瘤介入化疗的禁忌症有哪些?12.肿瘤介入治疗术前应做什么准备?13.肿瘤介入治疗术后为什么要卧床24小时?14.介入化疗后出现尿潴留怎么办?15.常见食管支架置入后的并发症有哪些?1.介入治疗的特点是什么?问题列表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2.肿瘤介入治疗的原理是什么?问题列表介入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但同时对全身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静脉全身化疗不同,经皮动脉灌注化疗是将导管选择性的插入肿瘤的动脉内注射药物,因此,到达肿瘤的药物浓度为100%,通过肿瘤后,代谢消耗了一部分药物,其余部分经过肿瘤静脉回流进入体循环,这时相当于全身化疗时药物从静脉注入。
3.肿瘤介入治疗的前提是什么?问题列表主要侵犯局部、较少远处转移的肿瘤,靶动脉主要供应肿瘤,较少供应正常组织且肿瘤供血动脉单一。
药物局部组织吸收快,一次通过肿瘤时摄取多。
4.肿瘤介入治疗的目的是什么?问题列表通过使瘤体缩小,降低期别,瘤细胞活力降低,播撒机会减少,远处转移减少,乃至达到根除肿瘤的最终目的。
5.肿瘤介入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有哪些?问题列表不能行使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病人;行介入治疗后,可望达到二期临床手术;肿瘤切除后的病人,进行预防性灌注化疗。
、6.动脉内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方法有几种?问题列表1. 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术:是指经导管在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从而使疗效提高,全身不良反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