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幼儿园游戏
- 格式:pptx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75
第八章幼儿游戏教案第八章幼儿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游戏教学活动,幼儿将能够:1. 发展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2.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次游戏教学活动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游戏规则和要领;2. 游戏工具和材料准备;3. 游戏过程和指导。
三、教学准备1. 游戏工具和材料:- 一张大型地图(室内或室外场地图)- 一组小纸片(用于标记游戏目标或提示)- 一组彩色纸带(用于标记游戏边界或阶段)- 一些小球和道具(根据不同游戏需求而准备)- 一支口哨或钟表(用于控制游戏时间)2. 教学场所:- 室内或室外空间,视游戏选择而定。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引导:- 引入游戏主题,让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 与幼儿讨论游戏的目标和规则,激发其思考和参与。
2. 游戏1:小球传递- 游戏目标:团队合作、传球技巧- 游戏规则:a)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排成一列;b) 每组第一个幼儿手持小球,准备传递给下一个幼儿;c) 幼儿要用正确的传球技巧将球传给下一个,并保持球的传递连续性;d) 第一个幼儿将球传给最后一个幼儿后,游戏结束。
- 游戏过程:a) 教师示范正确的传球技巧;b) 让幼儿分组,并依次进行传球练习;c) 逐渐增加传球距离和难度,提高挑战性;d) 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游戏2:追逐彩带- 游戏目标:敏捷性、身体协调性- 游戏规则:a) 在指定区域内铺设彩色纸带,每个纸带代表一个阶段;b) 教师充当游戏指导员,控制游戏的进行;c) 幼儿需按照纸带的顺序进行跳跃、穿越、绕过等动作。
- 游戏过程:a) 教师解释游戏规则和要领;b) 让幼儿依次进行跳跃、穿越、绕过等动作;c) 逐渐增加纸带数量和动作复杂度,提高挑战性;d) 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游戏3:找寻宝藏- 游戏目标: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规则:a) 将小纸片藏在教学场所的不同角落;b) 幼儿需要根据提示或提供的线索找到隐藏的小纸片;c) 幼儿找到一张小纸片后,可获得一份宝藏。
第第八章幼儿园游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游戏是幼儿()。
A.自发学习 B.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C.自我学习 D.有目的性的学习2.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A.结构游戏 B.表演游戏C.角色游戏 D.智力游戏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A.跳舞??? B.游戏??? C.唱歌??? D.识字4.《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D.3.5小时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为前提。
A.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C.保证游戏的目的性 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6.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A.有规则游戏 B.表演游戏C.个人游戏 D.创造性游戏7.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自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幼儿(??? )。
A.运用材料的水平??? B.确定游戏主题的水平C.社会性发展的水平??D.建构形式发展的水平8.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
A.幼儿游戏??? B.幼儿自主学习C.教师有计划地教学??? D.幼儿的一日生活9.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
A.反面评价B.正面评价C.正面评价与反面评价相结合D.消极评价10.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的具体表现。
A.尊重儿童独立性B.保护儿童积极性C.尊重儿童人格D.尊重儿童权利11.实施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
A.自主化B.社会化C.虚构化D.教育化12.幼儿夏季户外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小时小时小时 D.半小时13.()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
A.教师的指导B.家长的影响C.同龄人的经验D.幼儿的生活经验14.()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A.结构游戏B.角色游戏C.“娃娃家”D.“白雪公主15、幼儿游戏以(??)?为目的?。
第八章幼儿园游戏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游戏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及种类。
3.掌握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种类及指导。
教学难点:重点掌握幼儿园游戏的指导。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子、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节幼儿游戏概述(1课时)第二节幼儿园游戏的指导(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幼儿园游戏概述一、怎么去理解幼儿园游戏的含义。
(一)幼儿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二)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由于幼儿年龄小,实际能力较差,同时又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渴望满足自己的多种需要。
因此,幼儿只能通过假想装扮各种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并从中获取经验,推动心理向前发展。
(三)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首先,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自身。
其次,学习没有明显的目的。
再者,学习是潜移默化的。
二、幼儿游戏的特点(一)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游戏不要求务必达到外在的任务和目标,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所有事情都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幼儿意愿进行。
只有充分尊重游戏者的意愿,发挥游戏者的主动性,才是真正的游戏。
(二)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游戏中具体形象的角色变化的情节、内容,新奇甚至滑稽的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都是有趣的,能激起他们良好的情绪,吸引他们主动参加甚至可以重复地玩。
(三)游戏是虚构的活动幼儿游戏是其生活的写照,反映其知识经验,游戏的内容、情节,游戏的规则及行为方式都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但又不是真是生活的翻版。
三、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二)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四、游戏的种类(一)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二)有规则游戏有规则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第二节幼儿园游戏的指导一、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指导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如何开展混龄角色游戏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角色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
它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生活的游戏。
我园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在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
混龄活动可以较好弥补同龄教育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个性化、认知发展及语言发展等有独特价值。
我园从2011年11月开始研究探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模式,构建了学习性、运动性、社会性的整体区域活动体系,并一直坚持学习型区域活动的日常化落实、运动游戏混龄活动的常态开展和幼儿园角色游戏混龄活动的实践研究,突显了幼儿园玩中学的教学特点,有效转变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一、交流研讨,结合实际确定游戏方案在活动开始实施之前,我们就开展哪些活动进行了集中的交流研讨,我们参照了五大领域目标,结合真实社会场所,开设了生产制作类、饮食文化类、行业服务类、娱乐生活类等活动,并将这些活动进行了全园的均衡。
最终确定了全园共17个游戏活动区,有育婴会所、巧手加工坊、北北舞台、中国美食城、乐乐服装加工厂、佳佳超市、快乐宝贝照相馆、搭搭乐园、科学探究室、亲子书屋等。
确定主题活动区后,我们开始共同研究活动区的核心价值及具体目标,创设的角色种类及每个角色的目标任务,活动区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策略。
经过多轮研讨,我们将每个活动区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供教师参考。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我们又将17个区的17套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使每位教师都清楚全园活动,以便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在研讨中国美食城游戏区的活动方案时,我们一致认为,该游戏区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幼儿在尝试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从而培育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并非定位在熟练掌握制作方法技巧及品尝美食味道上。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简述角色游戏的概念和特点。
角色游戏是学前期儿童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应周围生活的游戏”,相对于有规则的游戏的成人预购性特点,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角色游戏的特点:角色游戏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的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表征性游戏活动。
二、简述角色游戏训练及其发展。
角色训练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把社会性扮演游戏作为一种早期干预的手段,对有学习障碍或情感障碍的社会经济或文化处境不利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试图通过这种游戏训练来改善这些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参与和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社会性扮演游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补偿教育或干预治疗手段。
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种社会性扮演游戏训练非常注重成人对儿童游戏的直接参与和直接指导。
三、简述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单一材料投放数量和种类相对贫乏角色游戏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武断”、“不切题”是教师干预的特征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四、简述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首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还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方式方法、应当表现在相信幼儿的能力,给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错误的机会)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要求以整体性的发展观和活动观为思想指导,正确认识和判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的“情景”的发展价值和教育教学潜能,有机整合角色游戏活动和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五、简述规则游戏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规则游戏一词来自西文,是指至少有两人参与的、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
规则游戏特点:规则游戏具有“规则性”“竞赛性”“文化传承性”等特点分类:1)以对游戏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为依据的分类:平行性规则游戏和互补性规则游戏2)以对游戏动作的归类为依据的分类:凯米和狄佛瑞斯对发生在规则游戏中的动作进行了归类,并以此为根据把游戏分为八类:瞄准游戏、赛跑游戏、追逐游戏、躲藏游戏、猜测游戏、口令游戏、纸牌游戏、盘面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