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 导读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54.24 KB
- 文档页数:17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和他如何炼成钢铁般的意志。
这篇课文旨在通过保尔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钢铁战士。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于名著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于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和钢铁意志的内涵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保尔的钢铁意志,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体会他的钢铁意志。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内涵,将保尔的精神品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保尔的成长历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保尔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分析保尔在不同困境下的抉择,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提前准备好《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原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分析。
2.相关资料:收集与保尔·柯察金相关的资料,如他的生平和名言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3.教学设备:准备好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保尔·柯察金的生平和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钢铁意志的内涵。
2.呈现(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教学设计导读目标:1.了解小说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以读为主,学习摘抄和做笔记的阅读方法。
3.学习书中人物的崇高的道德品质,锻炼自己的意志。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相信同学们都打算啃下这本大部头,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来读这部杰作呢二、读前知晓1.作者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全名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伤病复发导致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
1936年逝世。
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作品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着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
描写保尔·柯察金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
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024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把握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主人公保尔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及作品背景。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作品有初步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保尔的成长历程,分析其性格特点。
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保尔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5.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
第二章:分析主人公保尔的性格特点【教学目标】1. 分析保尔·柯察金的性格特点,如顽强、勇敢、坚定等。
2. 理解保尔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3.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保尔的性格特点。
2. 分析保尔成长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保尔的性格特点。
2. 启发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成长力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关于保尔的片段。
2. 学生预习课文,关注保尔的言行举止。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保尔的性格特点。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描述保尔在作品中的表现。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保尔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保尔如何克服困境,坚定信念。
5. 教师总结,强调从保尔身上汲取的成长力量。
第三章: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现实意义,如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等。
2. 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着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04年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是一个苏联红军中的骑兵,1920年秋在苏联国内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24岁时因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但他的毅力惊人,凭着口述请人记录写成这部基于本人故事的小说,年仅32岁便去世。
【作品导读】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早年丧父,凭母亲替人洗衣以养家糊口,哥哥阿尔焦姆是个铁路工人。
十月革命爆发后,只有十六岁的保尔就参加了红军,无论在战场炮火中,还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保尔都表现出大无畏精神、钢铁一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由于在战争中多次负伤以及劳累过度,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被牢牢禁锢在病床上,但他战胜了精神与肉体的打击,拿起笔来歌颂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的英雄。
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
第三次是繁重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他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
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人物形象】【写法鉴赏】1.自传性的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创作。
2.写进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群众英雄的业绩。
3.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格言警句、内心独白、日记、回忆等。
【主题透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新人成长历程和揭示新人优秀品质的优秀小说。
该书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光辉形象,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歌颂了他在革命战争时期自强不息、意志刚强、历经磨难、勇斗病魔的精神。
小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名著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___的自传性小说,讲述了主人公___从少年到革命战士的成长故事。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一部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的作品。
教学目标:1.理解英雄故事,感受人物风采。
2.分析小说笔法,探究英雄秘诀。
3.探讨英雄价值,领悟生命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英雄故事,感受人物风采。
2.分析小说笔法,探究英雄秘诀。
教学难点:探讨英雄价值,领悟生命意义。
教学准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钢铁人生一、活动要求:1.提炼___的英雄事迹,一句话点评。
2.摘录___的英雄名言,一句话解读。
二、教师示例:英雄事迹:1927年,___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
他曾一度灰心丧气,但坚强的革命信念使他走出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作,最终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日》。
点评:___的生命经历让人深刻领悟到“钢铁战士在烈火与冷水中熔铸的痛苦”。
他的故事真实而震撼。
经过改写和修正,文章更加清晰明了,语言也更加简洁流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___参加了铁路修筑。
尽管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暴雨、泥泞、大雪、冻土,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的威胁,但___和同志们坚持不懈,最终如期修通了铁路。
___被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他说:“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点评:___和同志们的钢铁精神令人震撼,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地奋斗,这种精神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
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一个人的品质和精神,而___的精神值得我们研究。
___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然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他把文学作为自己的新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点评:___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从参军到文学,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英雄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专碌无为而羞愧。
”解读:___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他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专碌无为,他的青春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绝不感到羞愧。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
3、掌握“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4、理解“红色经典”的厚重感与担当意识,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段。
2、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
3、掌握“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
〖教学难点〗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自由解放而斗争。
”这么慷慨激昂、振聋发聩的文字出自哪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书的主人公是谁?保尔。
你从保尔柯察金身上学到了哪些最可贵的东西?(板书:献身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本节课继续徜徉在名著里,感受红色经典散发的魅力。
二、有关资料1、作家介绍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伟大的革命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和建设事业,1924年加入共产党。
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坚持文学创作。
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以他的革命经历为素材作品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激励了无数革命青年的成长。
之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导读目标】:1、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2、学会从阅读中总结出一些读书心得。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对学生实行一些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导读重难点】:1、小说的人物分析是重点。
2、从阅读中导出读书心得是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北京残奥会上,我们领略到了残疾人体育健儿儿自强不息、奋能拼搏的风采。
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作家。
他是谁呢?想必大家一定能猜得出来,他就是前苏联业余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感受他那身残志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历程吧。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由学生发言介绍,教师汇集补充,主要让学生了解作家以下信息: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业余作家。
出生于乌克兰小镇舍佩托夫卡,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没阳光的少年时代,后参加革命,1929年,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眠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战斗经历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历时三年创作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后又开始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只完成了第一部,就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二岁。
●读书心得:作家的经历与书中主人公保尔的经历相仿,所以,本书是一部自自传性小说。
对我们写作文的启示是,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2、标题解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乍看标题,本文似乎要告诉我们如何练钢,读完后方知本文乃是在讲如何炼人。
这个比喻形象生动,所以作家十分钟爱,不忍更换。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所以它很坚固。
我们这个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三、走进文本教师导学: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读完之后对它们实行一番梳理十分必要。
1、人物分析业:瓦莉亚、朱赫来、阿尔焦姆、佩物留拉、杜巴瓦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①主人公保尔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保尔的形象特征,并稍作解说。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导入新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研究目标1、积累有关作家和作品的知识;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3、抓住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并从人物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XXX(1904-1936),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XXX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XXX,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概要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扶植。
主人公是在XXX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磨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作品主要内容小说以主人公XXX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以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群众费力卓绝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主人公XXX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
小说第一部分主要写XXX的少年经历以及他在战场上的勇敢施展阐发。
第二部分主要写XXX在费力的事情环境下的磨练,写他作为重生活主人的热情及与病魔的顽强斗争。
作品主题作品展示了苏联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社会历史画面,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国度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革命肉体。
同时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克服敌人也克服自己,只有把自己的寻求和祖国、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人物形象XXX: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本性顽强,充满青春生机,身残志坚,不畏困难,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奇迹抱着百折不挠的信念,是在革命战争中磨炼和党的教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课教学设计之经典著作阅读教学设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课教学设计之经典著作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了解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进行导读,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重要观点和主题。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钢铁工业的兴趣,引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经典著作,并与学生分享一些背景知识。
2. 预览: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了解全书的结构和内容,以便他们能够预测接下来的阅读。
3. 阅读:将全书分为若干段落或章节,每段由不同学生负责阅读,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读到的重要观点和理解。
老师对他们的分享进行点评和引导。
4. 讨论: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分享的观点和理解,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著作中的主题和论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他们的研究收获和体会。
教学工具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著作2.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3. 学生讲台或小组讨论桌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1. 观察学生的阅读态度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对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2. 提问学生关于著作内容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重要观点和理解的掌握程度。
3. 分发小测验或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思考能力,可以组织以下扩展活动:1. 研究其他有关钢铁工业发展的著作或资料,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探索钢铁工业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3. 鼓励学生撰写文章或演讲,分享他们对钢铁工业的理解和个人见解。
4. 组织参观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了解钢铁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课教学设计之经典著作阅读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帮助您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准备。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已经被广泛读者所熟悉和喜爱。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想要深入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导读和解析。
本文将从下列几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导学设计,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名著。
一、导论:如何欣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反映工业化进程的艺术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而如何欣赏这部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则需要在阅读前进行必要的导论。
在课上,可以通过讲述本书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来引导学生进入这部作品的内在世界,并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哪些关键词和情节。
二、情节导读:关注主线剧情和支线情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具有严谨结构的小说,在剧情上也有清晰的主线和支线。
因此,在深入阅读该书时,需要注意如何把握故事情节。
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线索,逐步讲述小说中不同阶段的情节发展,同时注重点明各个情节对主题的贡献,逐渐展开整个故事。
三、角色解析:从性格、特点、行为入手了解角色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对故事的推进和文化内涵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读完小说后,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性格刻画、行为体现、表达方式等方面来解析书中的人物。
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握角色的特点,还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小说思想和文化内涵的了解。
四、主题探究:“感恩”是本书的核心主题“感恩”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核心主题,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
因此,想要把握这部作品的深度内涵,就必须探究这一主题的内容,如何在小说中得到体现。
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场景,同时分析其中传达的价值观念,并讨论它们与大家的生活和现实的关联。
五、结语:从名著中启示人生作为一部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是一本文化经典,也是一本教人感恩、学习、进步的书。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第一课时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在名著阅读中学习了精读、跳读、速读、选读、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阅读纪实作品和科普作品的方法,本单元导读重点摘抄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就是为九年级诗歌、小说等文体阅读做准备,让学生学会摘抄,善于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撰写读书笔记,围绕阅读兴趣点阐发阅读感受,提升阅读品质,提高鉴赏能力。
这节课以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为核心结合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爱读、会读、读整本书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为归宿,以“探究思考”为切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摘抄和做笔记这两种名著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名著的能力。
2.通过阅读名著,积累优美语句、内化语言表达。
3.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知识,把握作品主要内容。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摘抄和做笔记这两种名著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梳理名著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境激趣新课导入】请几位同学畅谈自己的读书方法。
什么是摘抄?讨论后明确:摘抄就是选摘、抄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原作的典故、警句、精彩片段等,一般要根据学习、借鉴的意图来选择。
什么是做笔记?讨论后明确: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
写提要,就是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或要点。
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自己对作品的内容的看法和评价等。
第二板块【走近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
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
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
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之《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导读课教学设计
时代的丰碑,精神的史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课
一、名著分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超越国界的伟大文学作品”,被视为青年人的生活教科书。
这部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生活激情的经典之作,在前苏联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这部史诗般的英雄传记小说中,作者塑造了XXX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体现于XXX巨大的人格魅力,同时其高超的写作技巧(特别是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也为世人所称道。
二、学情分析
部编版把这本名著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重点训练学生如何做摘抄和做读书笔记。
八年级学生阅读这本书时,难度不大。
但很容易把它当作纯的精神激励,而忽视其高超的写作艺术。
三、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本名著,激发阅读兴趣,掌握做摘抄和做笔记的办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兴趣,研究做笔记的办法。
难点:学生做笔记的时候容易忽略这本名著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时间:1课时
6、教学办法:朗读法、猜读法、点拨法等
7、教学过程:
〈一〉你读我诵,激趣导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课教学设计之整本小说阅读教学设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课教学设计之整本小说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导读课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将能够熟悉小说的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背景设置,并思考小说中蕴含的主题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 小说导读老师可以简要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的作者、背景和出版情况,同时指出该小说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小说写作风格和故事背景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作品。
2. 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在阅读小说之前,老师可以简单概括小说的情节,并介绍主要的人物角色。
通过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
3. 阅读和讨论学生将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整本小说,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记录。
老师可以定期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观点和感受。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价值观,并从中获得思考和启发。
4. 小说主题的思考在阅读完整本小说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小说的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学生将被鼓励思考小说中探讨的社会问题、主人公的成长与人生意义等方面的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演讲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学生作品展示作为教学的结尾,学生将有机会展示他们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做的各种作品,如读书笔记、书评、论文、绘画等。
这将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创意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 学生的阅读记录和写作作品,如读书笔记、书评等。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 可以组织小测验来检验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掌握程度。
丰忠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教学设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3、在写作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抛砖引玉,以学生读为主,并付诸实践。
与写作结合,形成文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设想:(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
选看几集电视连续剧。
(二)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分析人物性格。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重点:精读的引领教学难点:阅读兴趣的激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外阅读阶段:1.开学初,课余时间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
自我检查一下读书的速度和质量。
2.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点内容。
3.结合观看电视连续剧,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4.一边读,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课内导读阶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残奥会上,我们领略到了残疾人体育健儿儿自强不息、奋能拼搏的风采。
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作家。
他是谁呢?想必大家一定能猜得出来,他就是前苏联业余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钢铁”知识知多少采用必答和抢答两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1、必答题:每一组选出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扣分,但其他组有纠错机会,纠错正确,得10分。
(1)保尔因为什么离开了学校,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2)保尔第一次面临生命危险,是因为什么?最后是如何脱离危险的?(3)保尔和他的同志们为什么要修建一条通向森林的轻便铁路?(4)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作书名?2、抢答题:最先抢答正确得小组得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