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39 KB
- 文档页数:9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五、1.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球的哪一结构异常有关( C )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玻璃体
2.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C )
A.[1]听小骨
B.[2]半规管
C.[3]耳蜗
D.[4]鼓膜
3.听觉形成的过程应该是( C )
①位听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中的听觉中枢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
4.味蕾分布于舌的位置不正确的是( D )
A.背面
B.舌尖
C.侧缘
D.腹面
5.下列哪项对触觉相对不敏感( C )
A.舌尖
B.手心
C.手背
D.唇
6.“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李警官的不懈追求。
下面是李警官工作中的寻常一幕。
(1)李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 2 ]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在[ 4 ] 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条件反射。
(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4] 耳蜗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024年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人体生理学》第五章“感受器与感觉器官”,详细内容为第13节,主要包括感受器的基本原理、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与功能;2. 了解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器的基本原理,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生理学挂图,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模型,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体生理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分布,提出问题:“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有什么作用?它们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如何发挥作用?”引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1)感受器的基本原理;(2)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讲解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关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功能;2. 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3.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及功能;(2)举例说明感受器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3)分析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相互关系。
2. 答案:(1)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器官。
分类: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等。
功能:感受外界刺激,传递神经冲动至大脑皮层,产生相应的感觉。
感觉器官:将感受器传递的神经冲动转化为特定感觉的器官。
分类: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等。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一课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能说出视觉形成的过程;3、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眼球模型的观察与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学生利用生物学方法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及视觉的形成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师生互助交流课前准备1、“眼球的结构“模型;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神经调节,认识了反射及反射弧,感受器是反射弧的一部分,结构复杂的感受器就是感觉器官,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片,认识吗?学生观看图片,交流分析,解答问题……盲道是引导盲人行走的道路,盲人缺失的是哪种感觉?学生:视觉。
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就说明眼和耳是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感觉器官。
其中人体接受的信息80%都是来自于眼睛,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眼睛。
二、新课学习师: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一切,今天让我们好好看看我们自己的眼睛,同桌的同学互相对视,找出屏幕中眼睛的每个结构,想一想它们的作用。
【屏幕上展示一、眼睛的结构:眼睑、眼球、睫毛、泪腺等】学生观察确认,分析讨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结构。
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屏幕出示板书:二、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教案标题: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目标:1. 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2. 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3. 掌握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主题,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感受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官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是如何通过它们来感受世界的?知识讲解:3. 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感受器是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感觉器官是指能够产生感觉的器官。
4. 分别介绍不同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并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a. 眼睛:感受光线,帮助我们看到事物。
b. 耳朵:感受声音,帮助我们听到声音和判断方向。
c. 鼻子:感受气味,帮助我们嗅闻和辨别味道。
d. 舌头:感受味道,帮助我们品尝食物的味道。
e. 皮肤:感受触觉,帮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压力。
活动实践: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受器或感觉器官进行深入研究。
6. 每个小组根据选择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展示,展示其功能和应用。
7.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互相学习和分享。
讨论与总结:8.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9. 引导学生思考: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保护和保持它们的健康?作业: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受器或感觉器官,撰写一篇小论文,描述其功能和应用,并提出保护和保持其健康的建议。
教案扩展:- 可以引入更多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如舌下腺、内耳、皮肤的不同区域等。
- 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 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不同动物中的异同,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
教案评估:- 观察学生在引入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 检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的实验或展示是否准确和完整。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与作用。
2.理解五种感觉器官及其结构、功能与作用。
3.学习保护感觉器官并正确利用感受器。
二、教材分析1. 内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材分别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五种感觉”、“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应该怎么正确地利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五种感觉的结构和功能。
2.如何正确保护感觉器官。
教学难点是:1.简要介绍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各感觉器官的图像进行学习。
2.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了解各感觉器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几幅常见图像,让学生猜测这是通过哪些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谈论各种感觉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2. 展示五大感觉器官图像教师分别展示五大感觉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触觉器官)的图像,并对其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五大感觉器官有初步了解。
3. 学习五大感觉器官教师通过情境式教学讲解:五大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听觉器官的结构主要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中耳内有鼓膜、耳骨,外耳是用来传达声音的,并在开车时应避免听过大的音乐或声音等。
4. 认识感受器并保护感觉器官教师对感受器进行介绍,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如何保护感觉器官等。
5. 反馈教师可以提问和展示图片对学生进行测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结合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笔记。
2.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并展示一幅画面,向同学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第1课时眼与视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区别生活中的近视眼与远视眼并知道矫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环节引入课题: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平时有没有玩过一种叫做“蒙瞎子”的游戏?生:玩过……师:是吗?那么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怎样的吗?生:把双眼蒙上,然后去抓人。
师:不错,那我想问大家,当我们将双眼蒙上后去抓人容易吗?还能像平时那样敏捷吗?生:不行……师:对了,别说抓人了,就连走路都是一小步一小步的,不敢大步走了,所以可以想像盲人生活容易吗?生:不容易。
师:对了,所以在平时遇到盲人,我们要尽力的去帮助他。
师:我们知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那么他们的是怎么来了解周围的情况呢?生:通过听……摸……师:说得很好,这就说明了。
我们人体除了眼睛还有很多的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感觉器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师: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看看什么叫感觉器官以及感觉器官有哪些?生:阅读师:提问学生生:眼和耳师:对了,其实除了眼和耳人体还有许多感觉器官。
如:鼻、舌、手等等。
那么在众多的感觉器官中,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来看。
什么感觉器官在平时生活中用得最多,离开了它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的不便?生:眼师:非常对,在众多的感觉中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眼睛的结构。
活动:观察同桌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感受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掌握人体常见的感觉器官以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3.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感受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常见的感觉器官及其结构与功能;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4.实验:观察和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器的分类和功能,常见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用举例的方式告诉学生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例如:当我们触碰到热水时,我们的手会感到热。
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2.讲解感受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10分钟)- 感受器的定义:人体感知外界刺激的器官。
- 感受器的分类:热感受器、寒冷感受器、触觉感受器、嗅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和视觉感受器等。
- 感受器的功能:接收和传递外界刺激信息。
3.介绍常见感觉器官及其结构与功能(10分钟)- 触觉感受器:皮肤、舌头;- 嗅觉感受器:鼻腔内的嗅毛;- 味觉感受器:舌头上的味蕾;- 听觉感受器:耳蜗内的毛细胞;- 视觉感受器:眼球内的视网膜。
4.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10分钟)-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起着接收和传递外界刺激信息的重要作用;- 例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外界的温度、触感、气味、味道、声音和光线等,从而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
5.实验:观察和探究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20分钟)- 实验材料:冷热水、小喷壶、棉花球;- 实验步骤:a.准备两杯水,一杯放冷水,一杯放热水;b.请同学们轮流将手放入冷水中,然后放入热水中,记录手部感受;c.用小喷壶喷洒香水,让同学们闭上眼睛,闻一下,感受味觉感受器的刺激;d.用棉花球轻轻触摸同学们手臂,观察触觉感受器的反应;e.同学们就观察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3.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教学难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是如何感知外界事物的吗?(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冲动等。
2.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1)讲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
感受器:能够接受外界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器官。
感觉器官:由感受器和其他辅助结构组成,能够感知外界刺激的器官。
(2)举例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种类,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分类及功能(1)视觉器官:眼睛,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等,主要功能是感知光线的强弱和颜色。
(2)听觉器官: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主要功能是感知声音的频率和强度。
(3)嗅觉器官:鼻子,主要功能是感知气味。
(4)味觉器官:舌头,主要功能是感知味道。
(5)触觉器官:皮肤,主要功能是感知触觉、压力和温度等。
4.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1)讲解感受器是如何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
(2)以视觉器官为例,讲解光线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等部位,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5.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反应。
(2)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盲人如何通过听觉和触觉感知世界等。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知识。
2.举例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
五、教学反思1.讲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时,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课
题
:
第
12
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
4
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教
学
目
标:
1
、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2
、说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
3
、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学
重
点: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教
学
难
点:
眼球的结构
课
前
准
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课
时:
1
课时
教师活动
教
过
程
学生活动
引
入
新
课:
板
书
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
提出问题
说明
提出问题(从属关系)
讲解为主
指导看书
指导练习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
比较简率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
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
一些复杂的感受器周围还出现了特殊的辅助结构,以保证感受器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作用,这样的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就称为感觉器官。
例如,眼和耳就属于特殊的感觉器官。
眼与视觉
眼(
eye
)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
80
%以上来自眼。
可见,眼对人生活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分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
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
膜内平
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
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睫状体。
眼球壁内膜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观细胞,所以视
网膜就是光感受器。
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
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眼球内容物都是倩澈透明的,但三部分的性质也有明显不同;房水星稀薄的
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玻璃体是较脆弱的胶冻
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晶状体则是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
状结构,它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我们看物体时,进入眼球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
像现网膜上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可以沿着现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这时我们就看情物体了。
患近视眼时,眼球的前后经过长(真性近视)。
或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假性近视),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因而着不清远处物体;远视眼多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光线进入眼内会在视网膜后方成像,因而不能看清近处物体。
所以,根据透镜折射光线的道理,配戴凹透镜能矫正近视服、配戴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看书阅读
分组讨论举出其他的例子。
看图了解脑的基本组成。
观察并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听、理解
看书、记忆
分组练习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
4
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
感受器、感觉器官。
●二、
眼球的结构。
●三、
眼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