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51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适应人生新阶段:大学生活的特点及大学生如何去应对。
2、肩负历史新使命: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身的成才目标。
3、介绍《基础》课:《基础》课的意义(why)、性质(what)和方法(how)。
三、教学重点引导新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进入创造性学习阶段。
四、教学难点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教学设计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本节难点:大学生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本节重点:大学生如何培养优良的学风自我介绍,提出课堂要求与学习要求。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谈一谈入学以来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适应来引出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一、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学生发言,总结概括)第一,学习要求的变化。
1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变化,大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比中学时代明显提高,要在广博的基础上求精深,在精深的平台上求广博,广度和深度互为匹配,相辅相成。
2专业难度的变化。
在中学时代根本就没有专业设置,专业训练是大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必然途径,我们在坐的每一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专业方向,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要打造我们严格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我们大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就会成为国家的专业人才预备队。
3自学自由度的变化。
大学的学习时间要比中学宽松得多,在一定意义上这就是自学领域,自学的天地,我们可以在自学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老师领进门,自学靠自身,只要功夫深,功到自然成。
4利用资料熟练程度的变化。
大学里,我们面临着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可以尽情的浏览查阅,尽情检索,大学生熟练利用资料要远比中学生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和研究中如果我们插上了资料这个翅膀将会事半功倍。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清自己走进大学校门时的时代特点,肩负着社会赋予的特定责任和使命;明确社会主义大学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及其规格要求;尽快把握大学生活特点,提高适应能力,创造良好的大学生活开端。
引子相传古希腊有一个人面狮身的怪兽,叫斯芬克斯。
它盘踞在一个山路口,向过往的行人询问各种问题,谁若回答不出,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有一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青年经过,斯芬克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要他猜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
腿最多的时候是他最软弱的时候。
”俄狄浦斯很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回答是“人”。
因为人在幼年时用四肢爬行,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老年时加了一个拐杖,幼年是一生中最软弱的时候。
斯芬克斯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恩格斯很赞赏这个神话,说它含有很深的哲理。
恩格斯分析说,这个斯芬克斯就是大自然,它向每个时代、每个人提出了“怎样认识人”这样一个问题。
谁能正确认识人,正确认识自然,正确地回答问题,谁就能顺应大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统一,从而获得胜利;谁不能正确认识人,发挥人的作用,谁就会被大自然吞噬掉,遭受大自然的惩罚。
当你进入高等院校时,是否也感觉到有一个对你进行审视和“质询”的“守门员”呢?是否也在向你提出各种问题呢?1、什么是大学?2.你知道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吗?3.你知道怎样才能迈着坚实的步伐,从写着“毕业”两个字的大门走出去吗?因此,踏入大学之门,认真考虑一下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迈好人生的重要一步,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更是一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实践的问题。
当我们投身于这种实践之前,应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外部环境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大学生活的主要特点(一)特殊的学习环境由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思想道德素质的含义。
法律素质的含义。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
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它是最重要的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须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关系。
#道德规范着人们应当如何行为,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力量。
法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它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但更是一种物质的力量。
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
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
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需要在学习中升华,在内省中完善,在自律中养成,在实践中锤炼,只要坚持去做用心去做都会不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当代大学生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再加上必要的实践体验,一定能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1年修订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同学们去观察、思索、选择、实践,同时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图书资料和先进设备);大学有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学习要求的变化。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基本确定,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生活环境的变化。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衣食住行等都要自己安排。
社会活动的变化。
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要摆脱依赖,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既有政治上的大是大非问题,也有生活中做人的是非问题。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的理念。
全面学习的理念。
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
创新学习的理念。
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终身学习的理念。
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
学风: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勤奋: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严谨:严肃、严格、严密。
严肃是反对轻率浮躁、马虎应付;严格是反对不求甚解,反对投机取巧;严密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