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关系---公众心理与行为
- 格式:pptx
- 大小:56.41 MB
- 文档页数:235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2021年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管理论。
卡特利普和林特: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二)传播论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三)传播管理论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四)咨询论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五)社会关系论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另外,《中国职业大词典》里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后来,格鲁尼格教授作了补充: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第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第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人际沟通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第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第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一、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一)公共关系状态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公共关系状态包括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两个方面。
3、社会关系状态指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况。
4、社会舆论状态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认知和评价的情形和状况。
(二)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三)公共关系观念(就是公关意识)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公共关系P95 答: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状态P95 答: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P6 答:公共关系活动(工作和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适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观念P6 答: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5、公共关系学P7 答: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
6、公共关系职业P7 答: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
7、社会组织P10 答: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8、公众P13 答: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公众必须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9、潜在公众P15 答:潜在公众是指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
10、非公众P15 答: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体;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受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11公共关系广告P25 答:公共关系工作可以采用广告的方法,这就是“公共关系广告”。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1、报刊宣传活动34 答:一些公司为了节省广告费用,便雇佣了大批专门人员,在报刊上制造煽动性新闻,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宣传,以此来扩大影响。
公共关系考试要点UNIT 1 公共关系概述1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形象,通过传播、双向沟通手段和活动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2对于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1)公关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社会组织自身的良好形象(2)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手段影响公众的活动.:(3)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双向的。
(4)公共关系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活动(5)公共关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公关产生的条件(1) 经济: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2) 政治;民主政治取代专制统治(3) 文化;人性取代理性4当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① 公共关系的职业化和行业化。
② 公共关系理论的规范化、国际化③ 公关活动主体及功能的多元化.」④ 公关活动技术手段的现代化5公共关系的职能1) 收集信息,了解变化。
注意优先收集:(1)组织形象信息。
(2)组织运行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信息.2) 参谋咨询,提出建议。
此职能直接影响组织决策,所以是高层次的公关工作.较常见的公关咨询和建议有两方面:一是关于社会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评估咨询,二是关于公众情况的咨询建议.3) 加强沟通,协调关系。
(1)公关工作的沟通与协调主要有两类:一是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二是组织外部的沟通和协调(2) 公关沟通与协调的方式。
1双方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沟通的重点应保持和强化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2不和谐状态时,解剖自身,反省组织的责任,3不明朗状态,用善意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明确主张,为双方的信息交流创造正常的、平衡的心理条件。
4) 应付突变,处理危机公关人员必须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和十分清醒的头脑,准确地把握处理这些事件的原则和对策.6公共关系的原则1) 实事求是原则2) 双向沟通原则3) 互惠互利原则4) 开拓创新原则5) 尊重人格原则6) 全员公关原则Unit 2 公共关系三大要素1社会组织的含义社会组织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它有领导、有目标,成员问又有明确分工和职责范围,还有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
公共关系学-公众心理与行为(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44.00)1.对于新的构想持十分慎重的态度,直到大多数的人都采用时才加以采用的人是______∙ A.落伍者∙ B.后期追随者∙ C.早期采用者∙ D.前期采用者(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以革新性为标准,将人分为五类型,后期追随者是其中一个类型。
后期追随者对于新的构想持十分慎重的态度,直到大多数的人都采用时才决心加以采用。
2.以革新性为标准划分的五类人中,后期追随者人数较多,约占总人数的______∙ A.30%∙ B.34%∙ C.37%∙ D.40%(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那些对新构想持十分谨慎的态度,直到大多数人都采用时才决心加以采用的一类人,称为后期追随者,他们占总人数的34%。
3.以革新性为标准划分的五类人中,占总人数的16%的是______∙ A.先驱者∙ B.前期追随者∙ C.后期追随者∙ D.落伍者(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落伍者是指那些对于新构想经常保持戒备,倾向于旧传统,对于人们追随流行的倾向不满且看不惯的人。
这类人和先驱者一样,都比较孤立,人数也较少,占总人数的16%。
4.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______∙ A.愿望流言∙ B.恐怖流言∙ C.攻击流言∙ D.消极流言(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流言大致分为三类:愿望流言、恐怖流言和攻击流言。
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的需求。
5.流言对个人心理、行为的影响,是作为一种______对个人发生直接的刺激作用。
∙ A.社会情境∙ B.自然环境∙ C.心理压力∙ D.团体压力(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流言对个人心理、行为的影响,是作为一种社会情境对个人发生直接的刺激作用。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1. 引言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众是指与组织有关的所有人,包括消费者、员工、媒体、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
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公众的理解和满足。
理解公众的需要和心理是开展有效公共关系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公共关系中公众的不同心理特点,以及如何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管理。
2. 公众的不同心理特点2.1. 公众的多样性公众是多样化的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背景和兴趣。
他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
因此,公共关系工作需要考虑到这种多样性,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公众的需求。
2.2. 公众的情绪和情感公众的情绪和情感对公共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公众可能对组织抱有好感、中立或者抵触情绪。
情绪和情感对于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需要针对不同情绪和情感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
2.3. 公众的信任公众对组织的信任程度影响着公共关系的发展。
信任是公众与组织之间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
因此,组织需要建立信任,并持续努力维护信任关系。
3. 公共关系中的心理理论3.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环境来形成对他们的印象和看法。
公共关系工作应该重视观察他人行为和环境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公众的需求。
3.2.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研究了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过程。
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借鉴传播理论的原理,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以便将信息传递给公众。
3.3. 情感传染理论情感传染理论认为,人们的情感会受到他人的情感影响,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公共关系工作可以利用情感传染理论,通过建立积极情感和情绪,来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
4. 公共关系中的心理管理策略4.1. 了解公众的需求了解公众的需求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前提。
组织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等方式收集公众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4.2. 建立信任建立信任是公共关系中的关键策略。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要点:1、社会组织。
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用。
2、公众。
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
3、传播媒介与沟通手段。
4、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1、分内、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
5、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1、传播组织形象。
2、协调组织环境。
3、参与组织决策。
4、加强组织团结。
5、增进组织效益。
第二节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
它产生的客观条件是:1、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
生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化生产需要协调各方面关系。
商品交换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会公众力量是社会基础。
卖方转变为买方,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支持,工人运动显示大众的强大力量,经济危机从反面证明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手段,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力量,传播媒介确立了公共关系的地位。
4、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思想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社会学、行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状况1903年美艾维.李在纽约创立“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它的核心是“说真话”。
《原则真言》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门职业。
爱德华.伯纳斯1923年第一部《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
当代西方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1、在各国广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