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知识方剂集锦:注射用双黄连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摘要: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材提取制成的棕红色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本文就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用途1 药理作用1.1 连翘: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保肝,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抗休克、止吐、利尿、毒性。
1.2 黄芩:功能与主治[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理作用[2]:抗菌、抗炎及免疫、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影响、镇静解热、抗AIDS等病毒、调血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抑制醛糖还原酶、降压、毒性。
1.3 金银花: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免疫调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保肝、降脂、抗生育、止血、毒性。
2 临床应用2.1 呼吸系统疾病陈刚[3](临邑县临邑镇卫生院赵家卫生室)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70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良好。
应用本品雾化吸入治疗有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简便易行、可供广大乡村卫生工作者选用。
2.2 消化系疾病结肠内灌注双黄连注射液,可以在结肠内保留较长的时间,使药物被充分吸收利用而起到直接杀灭病毒、消除病原的作用,并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减少肠蠕动,促进水、电解质的再吸收,达到治疗腹泻的作用。
双黄连注射液结肠灌肠,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少,治疗秋季腹泻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2.3 五官科疾病张东法[5]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2例,治疗方法:双黄连注射液6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Zhusheyong Shuanghuanglian【处方】连翘金银花黄芩【制法】以上三味,黄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0~2.0,在8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8倍量水,搅拌,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加入等量乙醇,搅拌使沉淀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在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4.0,加10倍量水,搅拌,用10%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每1000ml 溶液中加入5g活性炭,充分搅拌,在50℃保温30分钟,加入等量乙醇,搅拌均匀,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在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少量乙醇洗涤,于60℃以下干燥,备用;金银花、连翘分别用水温浸30分钟后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70℃),冷却至40°C ,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 ,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以上,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4 倍量水,静置12小时以上,滤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70℃),冷却至4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 ,静置12小时以上,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
取黄芩提取物,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使溶解,加入上述金银花提取物和连翘提取物,加水至1000ml,加入活性炭5g,调节pH 值至7.0,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灭菌,冷藏,滤过,浓缩,冷冻干燥,制成粉末,分装;或取黄芩提取物,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 值至7.0使溶解,加入上述金银花提取物和连翘提取物以及适量的注射用水,每1000ml溶液中加入5g活性炭,调节pH值至7.0,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15分钟,冷却,滤过,灭菌,滤过,灌装,冷冻干燥,压盖,即得。
双黄连针剂临床应用概述双黄连针剂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确认的各大药房及急诊科必备的中成药之,为纯中药制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种药物精制提炼而成。
其清热解毒功效良好,主治外感热病。
已被临床广为看好,使用范畴大为扩展,其使用方法已不局限于静脉点滴,利用多种给药途径治疗几十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概述如下:1呼吸道感染用双黄连针剂60mg/日加入5%葡萄糖注射药100~150ml1 1静脉滴注,1次/日,总有效率为98. 75%,平均时间为5. 1天,优于常规治疗。
双黄连针剂600mg,注射用水20ml稀释摇均,雾化吸入,每次15~ 20分钟,2次/日,3天为I疗程,如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 >38"C, 加用本品3.0g静脉滴注,1次/日,优于青霉素治疗。
用558ug/L浓度的双黄连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病毒唑治疗对照,双黄连在缓解病情,止咳、化痰,促进罗音吸收方面与病毒唑相似,但对提高氧分压,减轻肺内炎症及气肿方面优于病毒唑,治疗后病毒分离阳性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患儿细胞免疫指标的恢复。
而且雾化吸入法可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炎症可迅速缓解,且使用方法方便,无痛苦,最为小儿患者所接受。
2外感热病双黄连针7. 2g,溶于5~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1次/日,3~7天为l疗程,治疗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合并肺感染,肺结核,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中耳炎,急性胰腺炎),双黄连针剂为治疗外感热病的一种有效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对比差异不大。
3肺炎将双黄连针剂60mgkg日,溶于5~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涌注,浓度1%,清滴速0.7~0m1/nin, 其治疗肺部罗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明显优于青霉素治疗。
4流行腮腺炎用双黄连针剂0. 6g与生大黄粉4:混合,加食醋调糊外散想处,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次啊其多饮水用族盐水数口,总酸性食物,高热内班治疗。
双黄连针剂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双黄连针剂的基本信息双黄连针剂是一种中医药制剂,由多种中草药经过提取与研磨制成。
其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黄连、黄柏、生地等。
双黄连针剂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2. 双黄连针剂的作用机理双黄连针剂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包括:•抗菌作用:双黄连针剂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它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阻断其代谢途径,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病毒作用:双黄连针剂对多种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包括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
•抗炎作用:双黄连针剂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它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抗氧化作用:双黄连针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具有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的程度。
3. 双黄连针剂的功能主治双黄连针剂具有广泛的功能主治,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双黄连针剂能够清热解毒,对于因热毒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咽炎、肺炎等,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病毒复制,减轻疾病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抗菌消炎:双黄连针剂具有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皮肤感染、咽炎、尿路感染等。
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的愈合。
•消食导滞:双黄连针剂可以促进消化道的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它可以通过刺激胃肠道的运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调节消化功能。
•抗过敏:双黄连针剂具有抗过敏作用,适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它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减轻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增强免疫力:双黄连针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本品具有抗病毒、抑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病毒性及细菌性感染;[儿科常见病]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咽炎、肺炎、小儿腹泻流行性腮腺炎等、特别是儿童高烧降温作用极佳。
[内科疾病] 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心病急性发作、带状疱疹、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肾功能不好,长期应用抗菌素有耐药性的患者效果理想,并对抗生素耐受的霉菌性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外科疾病] 烧伤感染患者局部用药。
[耳鼻喉科] 治疗上颌窦炎、中耳炎。
[眼科] 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均有满意效果。
[传染科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脑炎、伤寒、黄疸型肝炎。
[泌尿科疾病] 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特别是非淋菌性尿道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等。
[妇科疾病] 宫颈炎、阴道炎治疗和局部冲洗。
[其它] 还可用于消化系统:胃炎、小儿秋冬季腹泻;传染科、肝炎、腮腺炎、皮肤病、痈疽疮疡,还可以用于生殖系统的前列腺炎、妇科感染、泌尿道感染、肾炎及五官科、疑难杂症并发感染等疾病。
双黄连注射液的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改善肝功能•保护胃黏膜主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肠胃炎•肝炎•胃炎•胆囊炎•尿道感染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改善肝功能以及保护胃黏膜等功能。
以下是双黄连注射液的功能和主治的详细介绍。
功能1.清热解毒: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有效降低高热、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如咳嗽、喉咙痛等,并能有效清除体内有害毒素。
2.抗菌消炎:双黄连注射液含有丰富的黄连素和黄连苷等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消除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和疾病。
3.提高免疫力:双黄连注射液能够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它可以提高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4.改善肝功能:双黄连注射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肝脏损伤。
5.保护胃黏膜:双黄连注射液含有一定的黄连碱,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对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主治双黄连注射液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流感:双黄连注射液可抑制流感病毒,缓解流感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
2.上呼吸道感染: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如咽痛、咳嗽、鼻塞等。
3.肺炎:双黄连注射液可治疗肺炎引起的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同时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消除炎症。
4.溃疡性结肠炎:双黄连注射液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5.阑尾炎:双黄连注射液可用于阑尾炎的治疗,具有抗菌消炎功效,可缓解腹痛、发热等症状。
6.肠胃炎: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肠胃炎的治疗,可以缓解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7.肝炎:双黄连注射液可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对肝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双黄连注射液标准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由双黄连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制成。
它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被广泛地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双黄连注射液的标准对于确保其质量和疗效非常重要。
首先,双黄连注射液的标准需要明确其主要成分。
双黄连的有效成分包括黄连碱、黄连素等多种生物碱和黄连素类物质,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和抗菌作用。
标准应明确每一瓶注射液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并确保其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
其次,双黄连注射液的标准应严格控制其生产工艺。
制备双黄连注射液需要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环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标准应明确每个工序的要求,包括提取物的提取比例、温度、时间等,以及制剂的配制比例和工艺。
另外,双黄连注射液的标准也需要规定其理化性质和质量指标。
标准应包括外观、pH值、溶解度、浓度、有无悬浮物、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用于评估双黄连注射液的稳定性和纯度,从而确保其安全有效。
此外,双黄连注射液的标准还应包括贮存和运输条件的规定。
注射剂是一种高风险的剂型,对贮存和运输条件非常敏感。
标准应明确双黄连注射液的贮存温度、湿度和光照要求,以及运输时的包装和防护要求。
最后,双黄连注射液的标准还需规定其药理和临床评价方法。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疗效评价是判断其质量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标准应明确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实验方法、疗效评价指标和临床试验要求,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总之,双黄连注射液的标准对于确保其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它需要规定主要成分、生产工艺、理化性质和质量指标、贮存和运输条件,以及药理和临床评价方法。
这些标准将为双黄连注射液的生产、质控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成份】连翘、金银花、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每次每公斤体重60毫克,一日1次,或遵医嘱。
临用前,先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稀释。
【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有患者呼吸系统可出现胸闷、憋气。
唇及指端发绀,四肢抽搐,严重时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个别出现血尿。
静滴时少数患者出现轻度血管刺激性疼痛,减慢滴速后症状可消失。
偶发为静脉炎。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可以与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先锋V)及激素类(地塞米松)等药物配伍使用,本品与青霉素等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配伍时,须照常做过敏试验;本品与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产生混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严格观察本品溶解后有无沉淀并注意澄明度。
在葡萄糖注射度等PH值低于药典标准3.2时,溶解本品后易产生混浊或沉淀,切勿使用。
本品偶见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静脉滴注过程中偶见轻微血管疼痛,减慢滴速后可消失。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可以与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先锋V)及激素类(地塞米松)等药物配伍使用,本品与青霉素等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配伍时,须照常做过敏试验,静脉滴注过程中偶见轻微血管疼痛,减慢滴速后可消失。
【药理作用】经体外及动物实验,其结果显示,本品对包括引起肺炎的流感病毒(AI)在内的八种病毒,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在内的十二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外具有解热和抗炎效应。
【贮藏】密封,遮光,置阴凉处保存。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3854【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地址:哈市哈双北路5公里处。
双黄连注射液标准
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抗菌、抗炎、解毒等作用。
根据药典标准,双黄连注射液的一般规格为10毫升/支。
其主要成分是黄连、黄芩等中药材,辅料一般包括水溶性辅料和乙醇。
双黄连注射液应具备以下标准:
1. 外观:应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澄清液体,无悬浮物。
2. pH值:应在
3.5-5.0之间。
3. 过氧化物质:应符合规定限度。
4. 含量测定:应符合规定的黄连碱和黄芩苦素的含量。
5. 细菌限度:应符合规定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限度。
6. 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应符合规定的限度。
以上是双黄连注射液的一般标准,具体的标准还需根据各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以及药品注册文件来确定。
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击毒----双黄莲注射液注射用新型病毒性疾病的特效药【主要成份】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芪、黄连、板蓝根、水牛角、石膏、柑浓素、核酸肽抗病因子。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澄明液体。
【产品特点】本产品是在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转化而来。
安宫牛黄丸的组方最早见于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辩》,该方久经验证,因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该药已列为国家中药保护的品种,重点医院急救必备品,主要成份为胆酸、脱氧胆酸、水牛角、黄芩甙、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珍珠粉等。
其中胆酸,脱氧胆酸为君药,水牛角为臣药,黄芩甙、金银花、栀子、板蓝根为佐,珍珠粉为使。
诸药配合,可穿破病原体的细胞壁,阻断氨基酸吸收,并导致组织破坏,从而对多种病毒、细菌有极强的破坏及吞噬作用。
不仅能抗病毒,抗细菌,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对某些感染性疾病优于大多数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痉、扶正祛邪。
主治热毒发斑、高热神晕、无名高热、败血型烈性传染病、具有抗病毒、抗细菌、解热及保肝作用,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标本兼治。
主要适用于:1、家禽的流行性感冒、新城疫、法氏囊、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小鹅瘟、鹅副粘膜病毒病、传支、传喉等病毒病的治疗;2、猪的无名高热、蓝耳病等病毒性瘟热病的控制,可中止病毒复制、控制继发感染。
【用法用量】肌注:家禽每千克体重0.2-0.3ml,猪每千克体重0.1-0.2ml,一日一次,连用2-3天。
【注意事项】1、本品无配伍禁忌,可与多种药物连用,起到协同及增效作用。
2、请在兽医师指导下使用。
【包装规格】100ml×30瓶/箱。
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的中药制剂引言: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由中药双黄连为主要原料经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
在中医学中,双黄连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双黄连注射液是通过注射的方式使用,以提高药效和治愈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用于抗菌和抗炎的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和杀灭多种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其次,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多种病毒感染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除此之外,双黄连注射液还具有抗菌毒素作用,可以中和和抑制细菌释放的毒素,减轻疾病引起的损伤。
此外,双黄连注射液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和病变。
二、双黄连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首先,双黄连注射液常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
例如,对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双黄连注射液可以通过抗菌和抗炎作用,缓解症状,提高治愈效果。
其次,双黄连注射液还常用于消化系统感染的治疗,如急性胃肠炎、胆囊炎等。
双黄连注射液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减轻炎症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除此之外,双黄连注射液还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妇科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三、双黄连注射液的使用注意事项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处方正确使用双黄连注射液,遵循药物使用剂量和频率。
其次,在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此外,双黄连注射液禁止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最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止使用双黄连注射液。
结论:双黄连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具有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药品名称】注射用双黄连
品名:注射用双黄连(冻干)
汉语拼音:Zhusheyong Shuanghuanglian
【成分】连翘、金银花、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热毒内盛,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咽红肿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一日1次,或遵医嘱。
临用前,先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
静点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1.2%,以防对血管有刺激性。
【注意事项】
1、本品与青霉素等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配伍时须照常做过敏试验。
2、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易产生浑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
3、在葡萄糖注射液等PH值低于药典标准3.2时,溶解本品后易产生浑浊或沉淀,切勿使用;并注意可见异物。
4、严格观察本品,因运输、保管不当等原因产生吸湿缩团等现象时切勿使用。
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索)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易产生浑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
【方剂出处】《中国药典》《金匮要略》《伤寒论》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无定形粉末或疏松固体状物;味苦、涩;有引湿性。
【规格】每支0.6g,每件720支;每支1.2g,每件576支。
【贮藏】密封,避光,置阴凉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双黄连注射液【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双黄连注射液【成份】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
一次10~20毫升,一日1~2次。
静脉滴注。
每次公斤体重1毫升,加入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中。
肌注一次2~4毫升,一日2次。
【不良反应】1.变态反应:以荨麻疹最多,少数出现花斑样血斑。
2.过敏性休克:一般于注射后数秒至5分钟内发生,先是局部瘙痒、皮疹,继而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绀、血压下降,很快出现意识丧失和肢体抽搐,个别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肠痉挛、腹泻、黄疸等。
一般为一过性,停药或常规处理即可恢复。
4.循环系统:静脉炎、血管疼痛、血压升高、房颤、短暂心跳过速,停药后对症治疗均能恢复。
5.神经系统:神志不清、头晕、头痛。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用药前要认真询问病人对本品的过敏史,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对本品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2.咳喘病、严重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患者对本品有过敏史的、年老体弱者、心肺严重疾患者应避免使用。
3.使用本品时不应与其他药品混用,最好单用。
4.15岁以下,50岁以上患者使用本品时应注意监护。
5.不得超剂量或浓度(建议静脉滴注时药液浓度不应超过15%)应用,尤其是儿童,要严格按体重计算用量。
6.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开始滴注时应为20滴/分钟,15~20分钟后,患者无不适,可改为40~60滴/分钟,并注意监护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7.本品与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配伍时如出现沉淀,请勿使用(双黄连注射液的最佳配伍PH值为4.98~5.45)。
8.首次用药应密切注意观察,一旦出现皮疹、瘙痒、颜面充血,特别是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脱敏治疗。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由黄连、黄芩、连翘、野菊花等多种草药制成。
作为一种中药注射剂,它通常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严重急性胰腺炎、严重肝炎等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主要来自其主要成分黄连,黄连含有黄连素、季黄连素、川黄连素、味黄连素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解热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是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黄连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
其次是抗病毒作用。
黄连素和味黄连素对多种病毒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第三是抗炎作用。
双黄连注射液中的黄连可以降低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炎症介质水平,减轻组织肿胀、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
此外,黄连中的黄连素和息肉根皮苷等成分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防衰老等。
临床方面,双黄连注射液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休克、严重肺炎、严重急性胰腺炎、敗血病等。
此外,双黄连注射液还可以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针对新冠肺炎,有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对提高新冠病毒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疗效仍需在更多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总之,双黄连注射液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不仅在传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且在应对新冠肺炎的挑战中也同样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双黄连注射液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拓展双黄连注射液的新用途,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祉。
【药品名称】注射用双黄连
品名:注射用双黄连(冻干)
汉语拼音:Zhusheyong Shuanghuanglian
【成分】连翘、金银花、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辛凉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热毒内盛,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咽红肿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每次每公斤体重60mg,一日1次,或遵医嘱。
临用前,先以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
静点药物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1.2%,以防对血管有刺激性。
【注意事项】
1、本品与青霉素等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配伍时须照常做过敏试验。
2、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易产生浑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
3、在葡萄糖注射液等PH值低于药典标准3.2时,溶解本品后易产生浑浊或沉淀,切勿使用;并注意可见异物。
4、严格观察本品,因运输、保管不当等原因产生吸湿缩团等现象时切勿使用。
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索)及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白霉素)等配伍时易产生浑浊或沉淀,请勿配伍使用。
【方剂出处】《中国药典》《金匮要略》《伤寒论》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无定形粉末或疏松固体状物;味苦、涩;有引湿性。
【规格】每支0.6g,每件720支;每支1.2g,每件576支。
【贮藏】密封,避光,置阴凉处。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1 / 1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