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 格式:ppt
- 大小:926.50 KB
- 文档页数:17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叫作《望庐山瀑布》。
庐山,那可是一座特别特别美的山,就在咱们国家的江西省。
这座山又高又大,山上的景色美极了!瀑布从高高的山上飞落下来,就像一条白色的巨龙从天而降。
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他叫李白。
李白可是一位超级厉害的大诗人,他写了好多好多精彩的诗,大家以后还会学到很多他的作品。
“日照香炉生紫烟”,这第一句诗呀,说的是太阳照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升腾起了紫色的烟雾。
小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山峰上的烟雾缭绕,那景色是不是特别神秘、特别好看?“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诗是说从远处看,瀑布就像是一条白色的绸缎挂在山前。
大家想想,瀑布从那么高的地方流下来,远远看去,是不是就像挂在山上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可太有气势啦!瀑布水从高高的山上飞快地流下来,感觉就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长。
这里的“三千尺”呀,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而是李白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瀑布非常非常高,水流特别特别急。
“疑是银河落九天”,最后这一句更是奇妙!李白看着这瀑布,都怀疑是不是天上的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了下来。
银河呀,就是天上星星组成的一条大河。
小朋友们可以闭上眼睛,好好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是不是特别壮观?这首诗,李白用他神奇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把庐山瀑布写得活灵活现,让咱们好像亲眼看到了那壮观的景象。
咱们再来仔细品味一下这首诗。
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用得恰到好处。
比如“生紫烟”的“生”字,让咱们感觉到烟雾好像是有生命的,正在慢慢地生长出来。
“挂前川”的“挂”字,把瀑布静态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飞流直下”这四个字,让咱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速度和力量。
学习这首诗,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能让我们学到李白写诗的本领。
咱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像李白一样,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东西写得生动有趣。
小朋友们,咱们还可以试着画一画这首诗里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描绘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激发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历史典故等。
2.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歌意象。
3.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描绘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 诗歌韵律感受:通过朗读、吟诵,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历史典故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
3.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象。
4. 诗歌意境体会:通过朗读、描绘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 诗歌韵律感受:通过朗读、吟诵,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韵律,分享彼此的感受。
7. 总结: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魅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2. 诗歌背景介绍3. 诗歌内容解析4. 诗歌意境体会5. 诗歌韵律感受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描绘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美?3.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相互交流?5.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上是《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上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二年级上 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特别有意思的古诗,它叫《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李白可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呢!他的诗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豪放的情感。
咱们先来看看诗的题目,“望庐山瀑布”,从这题目里呀,咱们就能知道,李白是在看庐山的瀑布。
那庐山在哪里呢?庐山在咱们国家的江西省,是一座非常美丽、非常壮观的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这第一句诗呀,李白告诉咱们,太阳照着庐山的香炉峰,那香炉峰上呀,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小朋友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那紫色的烟雾在阳光的照耀下,是不是特别漂亮,特别神秘呢?“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一句是说,远远地看过去,那瀑布就像是一条白色的绸带挂在山前。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飞流而下,那气势可壮观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里的“飞流”说的是瀑布飞快地流下来,“三千尺”可不是真的有三千尺哦,这是李白在夸张,形容瀑布特别特别长,好像从天上一直流到了地上。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最后一句更是奇妙!李白看着这瀑布,心里想呀,这难道是天上的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了下来?小朋友们想想,银河在天上闪闪发光,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一样,李白的想象力是不是特别丰富?咱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这首诗。
李白用他的笔,把庐山瀑布写得就像一幅画一样,让咱们好像也看到了那美丽、壮观的瀑布。
学习这首诗,咱们还可以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那画面。
比如说,读到“日照香炉生紫烟”,咱们就想象太阳照着山峰,烟雾缭绕的样子;读到“遥看瀑布挂前川”,就想象那瀑布挂在山前的情景。
而且呀,咱们还可以把这首诗画出来。
画一座高高的庐山,画上太阳,画上紫色的烟雾,再画上那长长的瀑布,一定非常有趣!小朋友们,这首《望庐山瀑布》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这首诗,也能像李白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充满想象的心!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去看看大自然的美景。
比如去爬山,去看小溪流,去欣赏美丽的花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望庐山瀑布》。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能够正确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
3.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理解并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直观地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诗歌朗诵的音频资料,让同学们能够听到专业人士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描述瀑布的景象,引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朗读与理解:我会带领同学们朗读诗文,指导他们正确停顿和重音,以体会诗歌的韵律。
然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文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诗人的描写和情感。
3. 分析与讨论:我会引导同学们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意象对比和夸张手法,让同学们感受诗歌的美。
4. 实践与拓展:我会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小诗,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书写诗文的《望庐山瀑布》和作者李白的名字。
然后,我会将诗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意象用关键词的形式板书出来,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2024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认识《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1.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描绘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2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3.2 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深层意境。
四、教学资源•《望庐山瀑布》诗文及注释•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尝试自主认读。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及记忆方法。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讨论自己见过的瀑布或自然美景,与诗中描绘的景象进行比较。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
六、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第一课时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包括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诗,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朗读和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和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望庐山瀑布》:(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3)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遥看”、“挂前川”等;(4)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句。
3. 学习《望洞庭》:(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3)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湖光秋月”、“镜未磨”等;(4)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句。
4. 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进行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诗句的结构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的意思。
2. 请学生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在班级群里分享一些关于庐山瀑布和洞庭湖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堂古诗教学——《望庐山瀑布》。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23课,其中包括了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白望见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意境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入今天的课题,让学生们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朗读:我会带领学生们朗读这首古诗,让他们感受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3. 解释词语:我会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们理解诗句描绘的景象。
4. 理解意境:我会引导学生们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让他们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朗读和思考,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6. 创作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运用诗句中的意境,进行小诗的创作,以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诗句的主要内容,并标注出一些重要的词语,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答案: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朗读和思考都很投入。
望庐山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炉、烟”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想象画面,初步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了解题意。
1.同学们,你们喜欢背古诗吗?你还记得李白的哪些诗,谁能背一背?好,请你来。
(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2.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师:是啊,诗人李白五岁开始读书习字,不仅喜欢喝酒写诗,还喜欢有游历祖国山川。
十七岁起便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来到庐山,去欣赏美丽的庐山瀑布吧!3.板书诗题,诵读诗题。
(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和停顿)师:请同学们齐读诗题。
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1)“望”是什么意思?(看)是怎样看,你能做一做望的动作吗?向远处,高处看。
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特别把这个“望”字拉长,读好它的停顿,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声音真洪亮,读出了他的气势)诗人远看到的是什么?庐山瀑布(2)“庐山”是我国的名山,在我国的江西省九江市南部,它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1300多年前,诗人李白就是被庐山瀑布壮观的景色所吸引。
你们见过瀑布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看视频)5.教师小结:读懂诗题,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贴板书:读懂诗题)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多读几遍,读通诗句。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的译文
课文: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
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自然景观。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字、词、句,领略其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理解诗中的生字、生词,体会诗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生字、生词,如“挂”、“遥”、“望”等。
2.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体会诗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他们对古诗的阅读兴趣。
接着,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望庐山瀑布》。
3. 讲解:详细解读诗中的生字、生词,分析诗句的构成,讲解诗的意境。
4.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为例,分析诗句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美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望庐山瀑布》全文2. 黑板右侧:生字、生词及解释3. 黑板中部:诗的意境简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色笔描绘出你心中的庐山瀑布,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讲解生字、生词,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庐山瀑布》的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如《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观察自然景观,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