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货物退关退运的会计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出口外销货物的会计账务处理分录
1、销售货物时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之后到了月末计算出“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计算出“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计算出“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办理退税后,如果发生退货或退关,需要补交已经退回的税款,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即可。
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本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各行业企业所从事的不同活动而有所区别,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产品销售收入”;交通运输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交通运输收入”;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商品销售收入”;建筑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工程结算收入”;房地产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房地产经营收入”;其他行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收入”。
企业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一般根据企业会计“损益表”中有关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上年累计数填写。
出口退税企业退回的税款如何进行帐务处理一、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帐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三、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不计提销项税额,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成本。
出口货物退关退货的处理规定在对外活动中,由于多种原因,已的货物发生销货退回,称退关退货。
一、已办理,退关退货的处理企业货物发生退关退货后,企业必须向所在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办理申报手续,补缴已退(免)的税款,如果退运的货物已经申报办理的,并分别依以下情况予以处理:(一)如企业将退关退运货物整理,更换相同规格型号的货物重新,或将退运货物退给供货企业不再的,企业应持有关凭证到其主管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及“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以下简称“证明单”),企业或供货企业凭证明单冲减当期收入和销项税额。
(二)企业将退关退运的货物转为内销的,应持有关凭证到其主管税务机关办理“转内销证明单”,作为其内销时进项抵扣凭证。
二、已申报、未办理、退关退货的处理企业将购进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报送给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后,货物发生退货而转作内销或部分内销的,企业须向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其应款在总额中予以扣除或比照已业务补交税款(已申报资料正常办理)。
同时,企业还应填列“货物转内销证明”,经主管退税税务机关签章后,作为内销时抵扣进项税额的凭证,企业申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款抵扣联)留存机关。
三、未申报,退关退货的处理对企业尚未申报却已发生退关退货并转作内销的,由于有关原始单据在企业,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原始单据,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书面申请报告及原始单据上签注“未办理”字样。
处理情况国税发[2006]102号成文日期:2006-07-12字体:【大】【中】【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针对部分地区在出口退(免)税工作中反映的一些问题,经研究,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出口企业出口的下列货物,除另有规定者外,视同内销货物计提销项税额或征收增值税。
(一)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增值税的货物;(二)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退(免)税的货物;(三)出口企业虽已申报退(免)税但未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补齐有关凭证的货物;(四)出口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货物;(五)生产企业出口的除四类视同自产产品以外的其他外购货物。
生产型出口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关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一)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时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根据退关退运货物调整已结转的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库存商品(红字)注意事项:①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冲减的销售收入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确定。
②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发生退关退运业务,在帐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④对于退关退运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退关退运货物,所以在帐务处理上可以不对退关退运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二)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销售成本:借:库存商品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根据退关退运货物的原出口销售额乘原出口退税率计算补交免抵退税款: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银行存款注意事项:①当出口货物发生部分退运时,应按照该部分退运货物的原始出口销售额计算补税。
②对于货物出口时与退运时汇率发生变化的,应以货物出口时的汇率为准。
③据以计算补税的税率,应以货物出口时的出口退税率为准。
④与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不同,对于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在当年发生退关退运时,不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冲减。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主要涉及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收补贴款-- 出口退税"等科目。
其会计处理如下:(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 FOB 价)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补贴款-- 出口退税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在实际结算时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可以在结算月份进行调整。
对于企业已经申报的数据发现错误的,不能够直接调整原申报数据,而应在以后月份通过红蓝字调整法进行调整。
对于出口退税申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不一致,产生差额的,须在下期进行帐务调整,相应的应同时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由于以上原因需进行帐务调整的,其会计处理为:(一)对本年度出口销售收入的调整(1)对于前期多报或少报出口,或用错汇率,导致出口销售收入错误的,在本期发现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前期少报收入的为蓝字,前期多报收入的为红字)(2)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金额有差额的,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销售收入调整额:借: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蓝字或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蓝字或红字)当上期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第2c栏"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不等于0时,须在本期进行如下会计处理:根据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时为蓝字,小于0时为红字)注意事项:①出现上述情况进行帐务调整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为在出口明细表中录入一条调整记录(正数或负数)。
第五:外贸企业发生退关退运财务处理对于外贸企业发生退运的,应根据不同情况作不同会计处理1.已申报免退税,发生退关退运的⑴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应在发生次月冲减少外销收入。
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红字)调整已结转的退关退运货物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红字)(2)如果属于跨年度,按下列会计分录处理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红字)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红字)同时,调整原出口货物结转销售成本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红字)(3)外贸企业对出口退税款的处理方法是:在申报系统中无法冲减原免退税,采取补缴出口退税款方法,将出口退税还原到进项税额科目,并与计提的销项税额进行抵扣。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同时,结转征退税率之差与税金计算的差额: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如果是跨年度,需将免退税调整为征税的,计算征税率与退税率之差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按内销征税时,冲减外销收入,增加内销收入并计提销项税额,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出口转内销证明》,并将出口应税货物对应的进项税额填报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资料(二)》第11栏“外贸企业进项税额抵扣证明”,用于抵扣计提的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税额)月底,计算应纳税额,申报交纳税金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地(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地(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2.未申报免退税,发生退关退运的⑴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应在发生次月冲减少外销收入。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核算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一、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帐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账务处理: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三、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不计提销项税额,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成本。
出口货物发生退货的办理程序第一篇:出口货物发生退货的办理程序出口货物发生退货的办理程序一、若货物已报关出口,企业未申报出口退税,发生全部或部分退关退货,主管退税部门不需出具任何证明,企业可凭原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直接向海关办理退关退货手续。
二、若货物已报关出口,企业已申报出口退税,发生全部或部分退关退货,凡退货日期距货物原出口日期在一年以内的,企业必须凭有关资料到主管退税部门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并据此向海关办理退货手续;1、《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办理(1)企业货物已报关出口,并已申报办理过退税后,因故发生退关退运情况,应持《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申请》及电子数据,并附报以下资料到主管退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①国外退运证明或协议(必须注明退运原因、数量和金额);②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复印件;③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复印件;④出口货物外销发票⑤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申请》及电子数据,可以通过“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产生第二篇:出口货物退货办理程序出口货物发生退货的办理程序一、若货物已报关出口,企业未申报出口退税,发生全部或部分退关退货,主管退税部门不需出具任何证明,企业可凭原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直接向海关办理退关退货手续。
二、若货物已报关出口,企业已申报出口退税,发生全部或部分退关退货,凡退货日期距货物原出口日期在一年以内的,企业必须凭有关资料到主管退税部门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并据此向海关办理退货手续;1、《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办理(1)企业货物已报关出口,并已申报办理过退税后,因故发生退关退运情况,应持《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申请》及电子数据,并附报以下资料到主管退部门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①国外退运证明或协议(必须注明退运原因、数量和金额);②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复印件;③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复印件;④出口货物外销发票⑤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发生退运在出口退税系统和账务上的处理流程(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应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出口货物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并携其到海关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运手续。
出口企业发生退货,需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行退运证明录入,生成电子数据,持纸质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申请表等资料去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商品退运证明。
外贸企业发生退运的,已申报退税的,需先补税,未申报退税的,不需补税。
申请开具《出口货物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时应填报《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申请表》,提供正式申报电子数据及下列资料:①出口货物报关单(退运发生时已申报退税的,不需提供);②出口发票(外贸企业不需提供);③税收通用缴款书原件及复印件(退运发生时未申报退税的不需提供);④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录入退运证明的操作说明:进入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进入向导-单证申报向导,(1)第二步-单证申报数据录入-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申请表-录入数据后‚点击“设置标志”;(2)第五步-生成正式申报软盘-打印单证申报数据-退运已补税(未退税)证明申请表;(3) 第五步-生成正式申报软盘-生成单证申报数据。
(2)外贸企业退运时的账务处理:冲减退运收入:借:应收外汇账款(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红字)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库存商品(红字)借:主营业务成本(征退税率之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征退税率之差)对已办理申报退税的出口货物,根据其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应补交税款,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主营业务成本(消费税退税)贷:银行存款。
会计实务分享——出口企业的会计处理一、外销收入的确认生产企业出口业务就其性质不同,主要有自营出口、委托代理出口、加工补偿出口、援外出口等。
就其贸易性质不同,主要有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国内深加工结转贸易等等。
外销收入是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主要依据,外销收入不管是什么成交方式下的,最后都要以离岸价为依据进行核算和办理出口退(免)税,因此,除正常的销货款外,外销收入的确认还与外汇汇率确定、国外运保佣的冲减、出口货物退运等密切相关。
(一)入账时间及依据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不论是海、陆、空、邮出口,均以取得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单后作为出口销售收入的实现。
销售收入的入账金额一律以离岸价(FOB价)为基础,以离岸价以外价格条件成交的出口货物,其发生的国外运输、保险及佣金等费用支出,均应作冲减销售收入处理。
2.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以收到外贸企业代办的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现实。
入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支付给外贸企业的代理费应作为出口产品销售费用处理,不得冲减销售收入。
(二)外汇汇率的确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不论以何种外币结算,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有外汇汇率的,均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汇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币金额登记有关账簿。
生产企业可以采用当月1日或当日的汇率作为记账汇率(一般为中间价),确定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在一个年度内不得调整。
企业应将计算出口销售收入时的汇率与实际收汇时的汇率加以区别,计算出口销售收入时以入账时规定的汇率计算,同时记应收外汇账款,收汇时按当日银行现汇买入价折合人民币,与对应的应收外汇账款人民币差额部分记入汇兑损益。
结汇时银行扣除的手续费和其他费用,企业应作财务费用处理。
(三)支付国外费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常用的成交方式有FOB、CW(CFR)、CIF三种,此外还有FAS、FCA、CPT、CIP、DAF、DES、DEQ、DDU、DDP等,三种常用成交方式的货物出口清关手续都是由卖方负担,其含义如下:(1)FOB:是指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会计核算分录大全一、自营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一、国内货物采购业务的帐务处理根据《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国内购进用于销售或出口的货物的进货原价为采购成本,购进货物所发生的进货费用,包括货物到达交货地车站码头以前支付的各项费用和手续费,计入经营费用。
1、购进货物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时,⑴采用支票、银行汇票等票据结算的,借:商品采购经营费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记帐)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⑵采用商品汇票等结算方式的,借:商品采购经营费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交货费用)应付票据(商品进价+进项税额)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2、购进商品的溢余和补缺⑴购进商品发生溢余时,借:库存商品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查明原因,分别不同情况处理:A.属于自然溢余,抵减“经营费用”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经营费用-商品溢余B.属于供货单位多发商品,本企业同意补作购进,补付货款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C.属于供货单位多发商品,本企业不同意补作购进,应按溢余金额减少库存,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库存商品同时将溢余的商品作为代管商品处理。
⑵购进货物发生短缺与损耗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商品采购(进价)查明原因后,分别处理:A.属于正常损耗,不作“进项税额转出”;B.属于应由供货单位、运输部门、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借:其他应收款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C.属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列作“经营费用”)借:经营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D.属于自然灾害或责任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将扣除残值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转作“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银行存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二、销售出口货物业务的帐务处理1、商品托运出口⑴出库待运时,出口企业储运及业务部门根据分工按出口合约或信用证规定,做好包装等工作,并备妥发票、装箱单以及其他出口单证后,应即开具出库单交由对外运输单位,办理出口待运手续。
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处理及账务处理一、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处理及账务处理生产企业与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处理及账务处理是不同的,分述如下:(一)生产企业一般贸易的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1.出口时的会计处理《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4号)规定:“企业当月出口的货物须在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免抵退税相关申报及消费税免税申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免)税申报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1号)调整了免抵退税相关申报及消费税免税申报的规定,免抵退税申报是单证信息齐全了后才进行。
二、所以按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第61号公告的规定,企业在出口时因为还未进行免抵退税申报,不用考虑免抵退税的影响,企业只需对出口业务是否应确认收入进行处理,一般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同时结转成本,因为此时不用考虑免抵退税的影响,所以也无须将不得免征与抵扣税额转入营业成本,会计处理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2. 单证信息齐全时的会计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免)税申报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1号),企业在单证信息齐全后进行免抵退申报,同时应根据免抵退税正式申报的出口销售额即单证信息收齐出口额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填报在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二)》“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进项税额”栏(第18栏)、《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栏(第25栏)。
当月根据单证信息收齐出口额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账务处理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实务中,企业可以不管具体的业务,只需将当月《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转出即可。
根据上述规定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和“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一般不会出现差额。
出口货物退运业务的涉税程序与账务处理涉税程序出口退运”,就是出口企业将货物报关实际离境出口后的退货,简称“退运”,是针对出口销售的货物因为质量或规格等原因发生的退货,出口货物属于海关监管的范围。
纳税人发生“出口退运”,与内销业务发生退货,因其涉税流程有特殊性,所以有不同。
出口货物是涉及退税或免抵退的税收政策,有较多企业咨询,现根据相关政策,对税收方面涉及“退运”的程序,综合整理介绍如下:一、出口货物退运的涉税处理总政策:发生退运的,生产企业在出口货物报关离境、因故发生退运、且海关已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的,须凭其主管退税部门出具的《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向海关申请办理退运手续。
发生退运的,按照《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试行)》(国税发[2002]11号)的规定,应补缴原免抵退税款。
应补税额=退运货物出口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补税预算科目为“出口货物退增值税”。
若退运货物由于单证不齐等原因,已视同内销货物征税的,则不须缴税款。
退运退关的出口货物再出口,出口企业可凭《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补交税款的税收缴款书为进货凭证,与其他出口凭证一起,申报办理退税。
退运退关的出口货物转为内销的,出口企业可向主管退税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物转内销证明》。
纳税人应按规定时限对出口货物进行免抵退税申报,发生退运后再冲减当期出口销售收入。
退运证明按规定期限核销。
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运办理的手续:生产企业将货物报关出口后,发生退运情况,凡海关已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的,出口企业应向区国税局税源管理二科申请出具的《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后,据以向海关办理退运手续。
办理《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时,应提交下列资料:(一)企业自填《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二)《关于申请出具(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报告》;(三)《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原件及复印件(未申报免抵退税时提供);(四)发生退运关单对应的原《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原件及复印件(已申报免抵退税时提供);(五)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六)记载有退运证明信息的磁盘。
出口企业货物退运操作专题前言退运在我国的监管方式(即原贸易方式,自2016年5月16日起报关单修改为监管方式)为“4561”简称“退运货物”,征免显示“全免”。
退运税收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征税管理办法》即海关总署令第124号规定,因品质或规格原因,出口货物自出口放行之日起1年内原状退货复运进境的,不予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即进口增值税。
操作退运时一定要注意了,出口货物退运进境的,只有因质量或规格不符并且在1年内退运入境的,才可以免进口税,若非质量或规格不符,或出口超过1年再退运的,是要交进口税的。
退运进境通关时,需要向海关提交退运证明及其他资料,如质量检测报告、退运协议、原出口报关单等退运证明,即退运已补税证明和退运未退税证明。
如果出口企业退运时原出口货物还未申报退税的,则开具退运未退税证明;如果退运时已经退税了,则需要开具退运已补税证明。
注意事项:1、生产企业在申报退运证明时,如果当期所属期未申报退税,可以以当期所属期进入。
2、生产企业在申报退运证明时,如果当期所属期已申报退税,可以以下期所属期进入。
3、以当期所属期进入时候,在当月申报退税的时候,在出口明细表中冲减对应的退运数据,已补税证明里的冲减所属期填写当期。
4、以下期所属期进入时候,在下月申报退税的时候,在出口明细表中冲减对应的退运数据,已补税证明里的冲减所属期填写下期。
退运操作-几种退运模式一、正规退运二、退运后维修或者换货给客户-可以直接向海关缴纳保证金,按照“进出境修理货物”进境,修理完毕后再复出口,返还保证金,不需要办理退运证明。
三、特殊区域退运维修对有些需要退运维修的,如果感觉办理正规退运或者进出境修理货物手续麻烦,可以通过特殊区域进行维修,利用特殊区域的“境内关外”政策,及货物从境外进入特殊区域,不属于进口,属于关境以外货物,在区域内维修后再离境出口,可以规避海关和税务的各项手续。
退运操作-账务处理模式1)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应发生次月冲减外销收入借:应收账款-A客户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收入红字调整已结转退关退运货物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红字适用,当年出口当年发生退运的或者跨年发生退运的,适用小企业准则的出口企业。
出口货物退关退运的会计处理
口货物因质量问题,现退回。
如何操作?
根据税收征管办法的规定,因品质或者规格原因,出口货物自出口放行之日起1年原状退货复运进境的,复运进境的原出口货物免予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你司的货物如能满足上述要求,则经海关核实后免予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代征税。
退运申报时,须向海关提供进口报关单、进口报关委托书、原出口报关单、出口退税已补税证明、退运协议、有资质的商检机构出具的品质检验证书等相关单证。
在进口报关单的“关联报关单号”栏填报原出口报关单号。
如不止一个,则将其余出口报关单号填在“标记麦码及备注”栏。
具体手续应以现场海关的决定为准。
根据12号公告规定,已申报免抵退税的出口货物发生退运,及需改为免税或征税的,应在上述情形发生的次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期用负数申报,冲减原免抵退税申报数据,并按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调整。
30号公告规定,如果出口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外贸企业为退税额)不足冲减的,应补缴差额部分的税款。
出口企业如果未按上述规定申报冲减的,一经主管税务机关发现,除按规定补缴已办理的退(免)税额,对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免税或征税外,还应接受主管税务机关按税收征收管理法作出的处罚。
同时,61号公告又规定,企业出口货物在正式申报出口退(免)税之前,应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预申报,在主管税务机关确认申报凭证的容与对应的管理部门电子信息无误后,方可提供规定的申报退(免)税凭
证、资料及正式申报电子数据,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正式申报。
因此,对于生产企业发生退关退运的出口货物,应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未申报免抵退税的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二是已申报免抵退税的出口货物发生退关退运;三是退关退运货物发生出口转销的;四是退关退运货物进口经修理或调整后又重新出口的。
案例分析
某生产企业A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属于出口收汇非重点监管企业(即在免抵退税申报期收汇的出口货物),其出口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6%。
2014年8月~9月发生如下业务:
(一)8月业务
2014年8月8日发生一笔出口业务,出口销售额(FOB价)换算成人民币价格为400000元,商品核算成本为350000元,当月单证收齐且信息齐全。
8月9日有一笔在2013年12月4日出口的货物发生退运,原出口销售额(FOB)换算为人民币价格为200000元,原商品核算成本为160000元。
该笔货物当时因出口单证未收齐,只做了外销收入未申请办理免抵退税。
8月13日有一笔在2014年5月10日出口的货物发生退运,原出口销售额(FOB价)换算为人民币价格为340500元,原商品核算成本为272400元,该笔货物由于单证收齐且信息齐全,已在当期申请办理了免抵退税。
假设8月有材料采购与销(此处税额略)发生,经计算其月底产
生留抵税额为8000元。
该生产企业根据业务发生情况,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单位:元,下同):
1.根据出口专用发票2014年8月8日的出口业务做外销收入:
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国外客户)4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400000。
同时,按出口货物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350000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350000。
2.根据出口专用发票2014年8月9日的退运业务,调整上年度外销收入(因未产生免抵退税额不作冲减调整)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应收外汇账款200000(红字)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0(红字)。
同时,按原出口货物结转销售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60000(红字)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160000(红字)。
3.根据出口专用发票2014年8月13日的退运业务,冲减5月外销收入:
借:应收账款——应收外汇账款(国外客户)340500(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340500(红字)。
同时,按原出口货物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272400(红字)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272400(红字)。
4.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与应纳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00000-340500)×(17%-16%)=595(元)。
按案例假设,8月有材料采购与销(此处税额略),月底产生进项留抵税额为8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595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95
(二)9月业务
假设9月没有材料采购与外销业务发生,只对所属期8月的业务进行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申报。
1.申报应纳税额。
在9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确定应纳税额,经计算当期有进项留抵税额为8000元。
2.申报免抵退税额。
申报免抵退税额分为预申报与正式申报两个步骤,经税务机关审核预申报与企业数据一致。
因此,该企业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期生成免抵退税正式申报,分别将当月出口的400000元和退运的340500元(以负数)录入申报系统并打印各类报表。
此时《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中第10栏“出口销售额人民币”产生的净额=400000-340500=59500(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59500×16%=9520(元)。
因当期留抵税额8000元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9520元,则当期应退税额为8000元,当期免抵额=9520-8000=1520(元)。
月末,企业根据税务机关审批的《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进行作账: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销产品应纳税额)152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9520。
假设A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不足冲减的,应补缴差额部分的税款;如果9月已办理的免抵退税额9520元,未在次年的4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收汇,应冲减已办理的原免抵退税额并转为免税处理。
【例】某外贸公司2007年1月从某日用化妆品公司购进出口用化妆品5000箱,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500万元,进项税额为85
万元,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当月该批商品已全部出口,售价为每箱80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申请退税的单证齐全。
该化妆品的消费税税率为30%,增值税退税率为13%。
要求计算应退增值税和消费税并编制会计分录。
应退增值税税额=5000000×13%=650000(元)
转出增值税额=850000-650000=200000(元)
应退消费税税额=5000000×30%=1500000(元)
购进货物时:
借:材料采购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5850000
货物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5000000
贷:材料采购5000000
出口报关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3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32000000
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0000
贷:库存商品5000000
进项税额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00000 计算出应收增值税退税款:
借:应收出口退税6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50000
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65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650000
计算出应收消费税退税款: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15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500000
收到消费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150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1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