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熔点与沸点
- 格式:pdf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11
熔点沸点的应用和熔化凝固沸腾的条件一、方法解析1.熔点(凝固点)是物质固态和液态的分界点;沸点是物质液态和气态的分界点;温度在熔点和沸点之间,物质处于液态。
2.熔化条件:(固体)温度上升到熔点且继续吸热;凝固条件:(液体)温度下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沸腾条件:(液体)温度上升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二、例题讲解析题型一:制合金问题1.将不同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让它们培化并混合,冷凝后可以得到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一种方法。
下表提供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数据,则下列合金中,不能用该方法制取的是()金属镁铝铜铁熔点649 660 1083 1535沸点1090 2467 2567 2750A.铝镁合金B.镁铁合金C.铁铜合金D.铜铝合金解析:A.由镁的熔点649℃,沸点1090℃,铝的熔点为660℃,沸点2467℃,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1090℃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镁合金,故A不符合题意;B.由铁的熔点为1535℃,镁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汽化,所以不可采用此法制取镁铁合金,故B符合题意;C.由铁的熔点为1535℃,沸点2750℃,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2567℃,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制取铜铁合金,故C不符合题意;D.由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2567℃,铝的熔点为660℃,沸点2467℃,则温度高于1083℃而低于2467℃时,金属不会汽化,所以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铜合金,故D不符合题意。
题型二:选择温度计问题2.我国有的地区夏天温高达40℃,有的地区冬天温低于-50℃以下。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A.酒精温度计B.乙醚温度计C.水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解析:我国寒冷地区的气温会达到-50℃,低于水银的凝固点-39℃和水的凝固点0℃,故CD错误;有的地区气温超过40℃,超过了乙醚的沸点,故B错误。
九年级物理熔点沸点知识点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它们关于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中与熔点沸点相关的知识点。
一、熔点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熔点是指物质从固体变为液体的温度,反过来则称为凝固点。
熔点的测量可以通过升温试验得到。
熔点的数值可以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分子键的强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需要的能量才能使其分子束缚解开,熔点就越高。
例如,金属结晶中的金属键是金属熔点较高的因素之一。
2.分子量的大小:分子量越大,分子内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熔点也就越高。
例如,氨的分子量较小,熔点较低,而钻石的分子量很大,熔点很高。
3.杂质的存在:杂质会影响物质的熔点。
杂质可以打乱晶体结构,使其熔点降低,称为降熔作用。
另外,某些杂质也可以提高物质的熔点,称为升熔作用。
二、沸点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沸点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的温度,反过来则称为凝固点。
沸点的测量可以通过升温试验得到。
沸点的数值可以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大气压强:在常压下,沸点是物质的固定数值。
但是,当改变压强时,沸点也会随之改变。
例如,水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煮沸的温度较低。
2.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熔点类似,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沸点也就越高。
氢键、范德华力等都会影响物质的沸点。
3.溶剂的选择:当溶剂不同的时候,溶质的沸点也会有所改变。
三、熔点与沸点的应用熔点和沸点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得到,可以作为物质鉴别和纯度判断的依据。
纯度较高的物质其熔点和沸点较为固定,而杂质和掺杂会导致熔点和沸点的变化。
熔点和沸点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物质内部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通过对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的研究,可以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进一步理解,推动科学的发展。
总结:熔点和沸点是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移的规律。
熔点沸点数值的测量可以通过升温实验获得,受到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量、大气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九年级上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物理热和能知识点上学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物理热和能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一.熔点与沸点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②升华是吸热过程。
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一、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熔点,沸点熔点与沸点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它们是衡量物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相变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物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下面将从理论和应用角度出发,分别探讨熔点和沸点的相关内容。
一、熔点1、熔点概念及特征熔点是指物质在均匀压力下,从固态无序状态到液态无序状态的过程中,经过一定的温度变化,使物质的结晶体发生熔解而成为液体的温度,这个温度称为熔点。
熔点是物质固态与液态之间相变的温度界限,它是固态结构强度与有序性的重要表征。
2、熔点影响因素(1)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物质分子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其分布合力的不同,从而使各固体激发态之间的跃迁能量差异,而产生差异的熔点。
(2)气压:固体的熔点受到气压的影响。
一般来说,气压越高,熔点也越高,而气压越小,熔点则越低。
(3)杂质:在同一温度和压力下,杂质的存在可以明显地改变物质的熔点。
3、熔点在实践中的应用(1)材料制备:通过熔点的变化,可以选取不同的材料制备工艺,如电熔、氧化熔制、激光熔单等。
(2)制备纯度高的物质:通过分离、提纯等处理可以将杂质去除,从而使物质的熔点升高,实现制备纯度高的物质。
(3)热处理:熔点的变化和物质的结晶形态有着密切关系,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物质的熔点,从而改变结晶形态,达到不同的性能要求。
二、沸点1、沸点概念及特征沸点是指物质在均匀压力下,从液态状态到气态状态的过程中,经过一定的温度变化,使物质的液体内部分子全部达到饱和蒸汽压大于环境一定压强的温度,这个温度即为沸点。
沸点是物质液态与气态之间相变的温度界限,它是液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特征的重要表征。
2、沸点影响因素(1)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物质分子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其分布合力的不同,从而使物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分子运动能力产生差异,而产生差异的沸点。
(2)气压:液体的沸点受到气压的影响。
一般来说,气压越大,沸点也越高,而气压越小,沸点则越低。
(3)杂质:杂质的存在可以明显地改变物质的沸点。
3、沸点在实践中的应用(1)提纯:沸点差异可以用来对杂质成分进行选择性蒸馏,用以提纯物质。
熔点、沸点、凝固点与压强的关系原因分析一、熔点、沸点、凝固点1、凝固点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
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液-固共存温度浓度越高,凝固点越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2、沸点饱和蒸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某物质的饱和蒸汽压与此压力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浓度高,沸点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几种不同液体的沸点/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铁:2750液态铅:1740水银(汞):357亚麻仁油:287食用油:约250萘:218煤油:150甲苯:111水:100酒精:78乙醚:35液态氨:—33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液态氦:—268。
9所谓沸点是针对不同的液态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沸点: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即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
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
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
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帕(600毫米汞柱),水的沸点是93。
熔点和沸点熔点和沸点是物理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物质的量子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熔点和沸点的区别是物质以什么形式从固体到液体,以及液体到气体的转变。
相反,沸点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熔点是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熔点是指物质从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的温度,也称为凝固点,因为它描述的是物质从固体到液体的转变过程。
它的发现是由欧洲著名物理学家费希特发明的。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熔点都比它们的沸点低,而液体中的分子结构越松散,它们的熔点也越低。
有些物质,如石蜡,其熔点比沸点高,所以它们不能直接从固体到气体,而要经历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的过程,这称为三态转变。
沸点是液体变成气体的温度,又被称为汽化点,它描述的是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沸点的量化可以用沸点的温度描述,它的变化受到压力的影响。
沸点是由欧洲著名物理学家西洛贝尔发现的。
一般来说,比相同温度的熔点高,但也有例外。
当温度升高时,沸点也会随之升高,但当温度超过一定程度时,沸点就不再变化。
熔点和沸点的本质是熔解和汽化的过程。
熔解是将冷却的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它涉及到物质组成部分的量子性质,是物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当温度超过熔点时,分子的运动能或振动能超过了由分子间键合力产生的结合能,分子之间的弱键断裂,固体物质就熔融了。
汽化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它涉及到分子之间作用力的断裂和释放压力的减少,从而使液体变为气体。
这两个概念不仅对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应用。
比如,在制造工业中,熔点是金属熔接的基本指标。
熔点越高,金属的可熔接性越好,工艺性也越好。
而在医药行业中,液体的沸点也被用于测定其质量。
例如,醋酸乙烯的沸点,也称为馏程,对于其质量的检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熔点和沸点都是物理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反映了物质量子特性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因此深入研究它们的特性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熔点与沸点熔点与沸点都是物质状态变化时具有特定温度的物理性质。
熔点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这两个性质都是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引起的。
首先,熔点的概念是指在常压下,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时,固态物质的温度称为熔点。
一般来说,当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物质内部的分子或原子的相互作用力将会被弱化,导致原本相互接近的分子或原子能够以更自由的方式移动并且迅速地变化其位置,进而使物质变成液态。
其次,沸点的概念是指在常压下,液态物质的温度随着温度升高,达到使液态物质的表面或者底部能够形成气泡并逸出液体表面和液面齐平时,液态物质的温度称为沸点。
沸点通常是由于减少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力并加强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是物质固有性质,与物质样品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因为这些性质只是由分子引起的。
同样,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也是造成熔点和沸点不同的主要原因。
分子之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力是由分子之间的分布类型和分子面积决定的。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可以用于制定许多实际应用,包括炼钢、淬火、蒸馏和助燃等。
举个例子,对于煤油这种物质来说,因其沸点比水低,于是可以被用作煤气或航空燃料;对于水来说,因其沸点高于煤油,于是可以被用作冷却水或汽车循环冷却剂。
此外,熔点和沸点也被用于代表晶体中的生长程度,因为晶体在过饱和状态下会凝固。
因此,这些属性在化学、物理、环境科学以及医学等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成为压力的研究方向。
最后,对于需要实验的学生来说,要正确测定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不容易,需要一些技巧和步骤。
例如,熔点测定中,可以将具有不同熔点的基准化合物和待测化合物进行混合,待混合物质熔点的变化可以检测出样品的最终熔点;而沸点测定需要使用蒸馏技术,该技术可使液态化合物部分蒸发并缓慢冷却,蒸发性较强的物质蒸发更多,并导致瓶底沉积物浓度升高。
《熔点与沸点》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以及熔点和沸点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熔点的定义。
沸点的定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讲解物质三态和熔点、沸点的定义,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第二章:熔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并能够进行熔点实验。
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和能力。
2.2 教学内容不同物质的熔点:冰、水、金属等。
熔点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熔点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熔点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沸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沸点,并能够进行沸点实验。
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和能力。
3.2 教学内容不同物质的沸点:水、酒精、油等。
沸点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沸点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沸点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熔点和沸点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熔点和沸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熔点和沸点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金属铸造、化工生产等。
熔点和沸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制冷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熔点和沸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熔点和沸点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2 教学内容对熔点和沸点的概念进行总结和梳理。
拓展熔点和沸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总结和分享对熔点和沸点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九年级物理重点难点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12-1温度与内能重点:⒈ 能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
⒉ 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难点:能够认识到热量、内能、温度三个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难点:掌握热量的计算相关公式。
12-3内燃机重点: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
难点:描述内燃机的各冲程工作情况。
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重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
热点:理解热值,利用热值进行计算和应用。
13-1电是什么重点: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两轻小物体相互吸引是否都带电。
13-2 重点:了解电路的组成,知道电流方向,认识短路危害。
难点:会画简单电路。
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重点: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难点:连接并联电路。
13-4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
难点: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13-5测量电压重点:会正确将电压表连入电路中,理解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难点:会用电压表检测开路点。
14-1电阻与变阻器重点: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用法。
难点:对电阻的理解,及对研究问题的方法的理解。
14-2欧姆定律重点: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难点:会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估。
初三物理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试题1.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所以选D。
思路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熔点。
2.要使水的沸点高于10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强火力B.延长加热时间C.加密闭的盖子D.移往高处加热【答案】C【解析】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要使水的沸点高于10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密闭的盖子。
所以选C。
思路分析: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3.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A.水银有毒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答案】D【解析】水银的凝固点高,在很冷的地区使用容易凝固而不能指示温度。
所以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选项D是正确的。
试题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点。
4.关于水池中的水结冰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池底的水先结冰B.水池中部的水先结冰C.表面的水先结冰D.全池的水同时结冰【答案】C【解析】水结冰时要放热,水遇冷时对外放出热量,表面的水先结冰。
所以选C。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凝固。
5.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中四个图象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 )【答案】C【解析】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升高,所以选项C的图像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