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题八城市的区位及城市化
- 格式:ppt
- 大小:618.50 KB
- 文档页数:9
各地区的区位分析报告区位分析报告:1. 北京市区位分析: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117°30′。
区位优势明显,北连河北省,南临天津市,东接河北省,西临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交通便利,市内设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西站等交通枢纽,连接国内外多个重要城市。
这些优势使得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2. 上海市区位分析: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东北濒临黄海,东临东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0°40′至31°53′,东经120°52′至122°12′。
区位优越,毗邻江苏、浙江两大省市,交通便利。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港口、最繁忙的机场以及一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贸易和交流。
区位优势使得上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运输中心之一。
3. 广州市区位分析:广州市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2°26′至23°56′,东经112°57′至114°03′。
区位相对较佳,南临珠江入海口,与香港、澳门相距较近。
交通便捷,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便于与全球各地进行联系。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发达,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4. 成都市区位分析: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05′至31°26′,东经102°54′至104°53′。
区位得天独厚,地处西南地区的中心位置,北接陕西、甘肃,东邻重庆,西与西藏、青海接壤,南与云南、贵州接界。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火车东站等交通枢纽。
区位优势使得成都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5. 青岛市区位分析:青岛市位于中国东海沿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至37°09′,东经119°30′至121°00′。
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区位分析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地理位置②气候:城市多分布于中低纬度的沿海(气候温暖湿润)③地形:平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高原:热带地区平原气候湿热,城市多位于高原(气候凉爽),如巴西利亚、墨西哥城山区:城市多位于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河谷地带④河流:提供水源;提供水运:水运起点——货物在此中转河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河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连接海运和河运过河点——连接水运和陆路运输河流的军事防卫(2)社会经济因素①自然资源:煤炭——大同、鹤岗、抚顺、伯明翰、曼彻斯特钢铁——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大庆、克拉玛依、玉门、阿伯丁黄金——约翰内斯堡有色金属——金昌②交通运输:河运——宜宾、重庆、武汉、上海等铁路枢纽——石家庄、郑州、株洲海运——大连、连云港、上海、青岛、纽约③政治:政治中心——省会、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等政策: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④军事⑤宗教:耶路撒冷、麦加、麦地那、拉萨⑥科技:日本科技城筑波⑦旅游:张家界、桂林、黄山2、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一般模式(见学案)例:武汉的区位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距离铁矿近;水陆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湖北省省会;工业基础好;农业基础好3、城市应建在河流的凹岸: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严重,水比较深,码头应建在凹岸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1、居住区:特点:占地面积大分化:高级住宅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一般位于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与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一般与工业区联系,地势较低,环境差分布: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2、商业区:特点:面积小,多位于市中心,街角路口区位: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大量的消费人口中心商务区特点: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中心为以零售为主的大型商场,高级专门店。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城市空间规划即合理安排城市各主体功能区,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某学者对我国某省区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家庭院落、街巷、小区、居住区四种不同空间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城乡结合部最应该加强管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商业用地B.住宅用地C.工业用地D.农业用地2.该学者研究的四种空间演化,受城市空间规划影响最强的是()A.小区B.家庭院落C.居住区D.街巷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不同的地铁交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放射式网络结构(模式Ⅰ)、放射状与环状结构(模式Ⅱ)、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A.市中心交通压力小B.土地利用率高C.市中心就业压力小D.城市化水平低4.模式Ⅲ交通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①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②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③组团内交通网络的衔接④组团间交通走廊的时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6.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的地域形态、功能分区及区位特点一、城市的地域形态二、城市的功能分区中心商务区特点:1、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3、建筑物高大稠密4、内部存在明显分区(水平,垂直)城市的布局形式练习: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
M 、P 、Q 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三、城市的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练习:1、分析城市D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2、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
答案:1、2、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3、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或长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
1.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如果让你放弃都市生活,隐居深山坐拥一片草原。
你愿意吗?小舍向好友问出了这道直击灵魂的问题。
得到的回答是:愿意。
只要我有钱 小舍当时也是相当的扎心了。
而今天,小舍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李孝利从国民天后到庭院女主人的巨(神)大(奇) 变化。
即使你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一定听过她的金句,“哥哥不食人间烟火,而我只有钱。
”曾经舞台上的性感天后化身为一个朴素的庭院女主人,跟着哥哥隐居到了济州岛的一片山林里。
城市形成区位与城市功能分区但问题是,我们有勇气尝试着慢下来么?或许,我们并不能都像李孝利一样隐居到乡下,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难以逃避的烦恼和苦衷。
隐居乡下也不是一种逃避,而是敢于去选择一种更加舒服的生活方式。
李孝利告诉了我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偶尔也需要和家人慢下来,去感受生活的细节。
而这也正是舍非所传递的价值理念: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去让生活变得更加精致和美好。
有时候让生活节奏适当地慢下来,不应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慢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改变生活的细节,重焕生活新生活的可能。
与朋友一起坐在院子中央的草坪享受惬意时光,最需要的也是好朋友舍非的悉心呵护。
也许一次勇敢尝试,就能打开生活充满惊喜的一角。
高中地理∙2017 秋季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有些大城市 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
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 地面积很小,或者分散布局,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一、城市形成区位与城市功能分区一、影响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科技、旅游。
考点六城市区位和城市化【基础梳理】1.城市起源的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产品剩余,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自然条件: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地区。
2.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3.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军事、宗教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减弱;交通和资源始终有较大的影响;科技、旅游影响增加;政治因素具有不稳定性。
4.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5.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解决途径: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例题剖析】读城市化进程演化模型图,回答问题:市化的要素和化的要素,但可根据【考点拓展】1.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气候: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温和的高原上,如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地形:平原是城市理想的发育环境,在山区城市主要沿谷地或低地分布,如我国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河流:在两条河流汇合处易发育城市,如武汉、重庆;在河口易形成城市,如上海、广州等;[来资源:煤矿附近城市,如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我国大同;铁矿附近城市,如我国鞍山、包头、攀枝花;石油附近城市,如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金矿附近城市,如南非约翰内斯堡;交通:铁路枢纽城市,如株洲、石家庄、郑州、宝鸡等;政治: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宗教:宗教活动中心,如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我国拉萨等。
2.城市区位的案例分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商业和贸易发达;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密集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家,比以往最高速度还要快4.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商业区: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市中心、街道两侧;原因是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大量的消费人口;工业区:向市区外缘移动,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是为了降低运费和其它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多在城市外缘,因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低级住宅区多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因为环境较差;5.城市热岛效应:原因: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初二地理第八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八章是初二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涉及城市的发展与规模、农业区位与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与通信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城市的发展与规模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的发展与规模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拥有一定规模与居民数量多的居住区域,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
2.城市的特征:城市与乡村相比具有更高的人口密度、更发达的经济和更复杂的社会组织。
3.城市的分类:城市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城市功能分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
4.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并在城市中定居的过程,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城市的规模与层级:城市的规模和层级可以根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等方面来划分。
二、农业区位与发展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区位与发展是研究农业布局与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1.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受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影响。
2.农业区位的类型:根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可以将农业区位分为不同类型,如湿润农业区、干旱农业区等。
3.农业发展模式:不同的农业区位采取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如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农作物种植为主的农区等。
4.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要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
三、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与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
1.交通运输的分类:交通运输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等不同的形式。
2.交通运输的地位与作用: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交通运输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也在不断现代化,如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
4.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如电话、互联网等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通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