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超市商品管理分类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超市商品管理分类方案,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超市内的商品,提升购物体验和销售效益。
通过合理的商品分类和规范的管理流程,可以为顾客提供便捷的购物环境,提高超市的效率和竞争力。
分类细则根据商品的性质、用途和需求,我们将商品分为以下几大类:1. 食品类:- 生鲜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海鲜等。
- 饮料冲调:包括各类饮料、咖啡茶叶、果汁等。
- 粮油调味:包括大米面粉、食用油、调味品等。
- 糕点糖果:包括面包蛋糕、糖果巧克力等。
2. 日用品类:- 家庭清洁:包括清洁剂、洗衣液、纸巾等。
- 个人护理:包括洗发护发、沐浴用品、口腔护理等。
- 厨卫用品:包括锅具餐具、卫生用品、厨房用具等。
3. 家电数码类:- 大家电:包括电视、冰箱、洗衣机等。
- 小家电:包括电饭煲、电风扇、吸尘器等。
- 电子数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
4. 家居装饰类:- 家具家纺:包括床上用品、窗帘饰品、家具等。
- 室内装饰:包括墙画、摆件、灯具等。
5. 宠物用品类:- 狗狗用品:包括狗粮、狗窝、狗链等。
- 猫咪用品:包括猫粮、猫砂、猫抓板等。
- 小宠用品:包括鸟食、鱼缸、仓鼠笼等。
6. 美妆个护类:- 彩妆护肤:包括面膜、洁面乳、化妆品等。
- 美发造型:包括洗发水、护发素、发蜡等。
- 个人护理:包括香水、身体乳液、口红等。
管理流程为了有效管理超市商品,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流程:1. 采购与入库:- 根据商品分类,采购员负责与供应商联系订购商品。
- 仓库管理员负责接收货物,检查数量和质量,将商品入库。
2. 上架与陈列:- 货架管理员根据商品分类和销售情况,将商品上架并陈列整齐。
- 定期检查货架,确保商品摆放有序并及时补充缺货商品。
3. 价签和标识:- 每个商品应贴上价格标签和相关标识,以便顾客查看和比较。
- 定期检查和更新价签和标识,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4. 货品调整和退货:- 负责库存管理的员工及时调整库存数量,确保商品供应充足。
超市经营商品、食品分类及存放管理制度
1. 商品分类
1.1 商品分类原则:明确商品分类的原则,可以根据品类、生鲜程度、保质期等因素进行分类。
1.2 分类标准制定: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确保每个商品都能明确归属到相应的分类。
2. 食品分类
2.1 食品分类原则:明确食品分类的原则,可以根据食品种类、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
2.2 分类标准制定:制定详细的食品分类标准,确保各类食品都能被正确分类。
3. 存放管理
3.1 存储设备规定:明确不同商品、食品的存储设备,确保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3.2 存储位置安排:规定每类商品、食品在仓库或货架上的存储位置,方便取放和管理。
4. 保质期管理
4.1 保质期标识:要求每个商品、食品都清晰标明保质期,以便及时取出或调整销售策略。
4.2 临近过期处理:建立商品、食品临近过期的监测机制,提前采取相应的促销或处理措施。
5. 库存监控与调整
5.1 库存监控系统:建立有效的库存监控系统,确保及时了解商品、食品的库存情况。
5.2 库存调整程序:明确库存调整的程序,包括报损、退货、清库等,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6. 定期清点与盘点
6.1 定期清点制度:制定商品、食品的定期清点制度,保证库存数据与实际一致。
6.2 定期盘点程序:建立商品、食品的定期盘点程序,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7. 超市陈列规范
7.1 陈列设计规范:制定超市陈列设计规范,提升商品、食品的吸引力和销售效果。
7.2 定期调整陈列:规定定期调整陈列的频率,确保陈列一直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一、引言超市商品管理是指对超市内的商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商品陈列、库存管理、价格标示、商品检查等方面。
规范的商品管理能够提高超市的运营效率,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从而增加超市的销售额和利润。
二、商品陈列管理1. 商品分类和布局a. 根据商品的种类和特点,合理划分商品区域,如食品、饮料、日用品等。
b. 优先陈列畅销商品和高利润商品,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c. 商品陈列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顾客浏览和取货。
2. 商品陈列整齐a. 商品应按照标准摆放,保持整齐有序,避免堆放过高或过于拥挤。
b. 商品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灰尘和污渍。
3. 商品标签和价格标示a. 每个商品应有清晰可读的标签,标明商品名称、规格、产地、保质期等信息。
b. 商品的价格应明码标价,价格标签应粘贴在商品的显眼位置。
三、库存管理1. 进货管理a. 根据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合理制定进货计划,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
b.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的及时性和商品质量。
2. 库存盘点a. 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b. 盘点过程中,要对商品的数量、质量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商品报损和退货a. 对于过期、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商品,要及时报损或退货。
b. 建立健全的退货和报损流程,确保退货和报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价格管理1. 定价策略a. 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成本考虑,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b. 对于促销活动,要制定明确的促销政策,确保价格标示准确无误。
2. 价格调整a. 对于价格调整,要及时更新价格标签,确保价格的准确性。
b. 价格调整应提前通知顾客,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五、商品检查1. 商品质量检查a. 对于食品和易腐商品,要定期检查保质期和存储条件,确保商品质量安全。
b. 对于其他商品,要检查商品的外观、包装和质量,确保商品无破损和污渍。
2. 商品安全检查a. 检查商品的防盗标签和防盗措施,确保商品安全。
超市商品分类及管理制度范文超市商品分类及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超市商品的分类及管理工作,提高商品陈列和销售效果,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超市商品分类及管理制度是指依照商品的种类和属性,将商品进行科学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便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一系列制度。
第二章分类第三条超市商品按照不同的属性和种类进行分类,主要以日用品、食品、家居用品、电器、数码产品、服装鞋帽、家电、食品饮料等类别为主。
第四条日用品类包括洗护用品、清洁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应该放在易于消费者取得的地方,并应该按照品牌、功能等进行进一步细分。
第五条食品类应该分为生鲜食品、罐头食品、干货食品、速食食品、调味品等,生鲜食品应该要有好的保鲜措施和冷藏设备。
第六条家居用品类主要包括家具、厨具、卫浴用品等,应该按照功能和材质进行分类,方便消费者选择。
第七条电器类主要包括大家电和小家电两大类,大电器包括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小家电包括电饭煲、电饼铛等,应该放在专门的展示区域,并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和售后服务。
第八条数码产品应该分为手机、电脑、相机、音响等,按照品牌和功能进行分类。
第九条服装鞋帽类应该按照季节和性别进行分类,并在易于消费者选择的位置标注清楚。
第十条家电类应该分类为大家电和小家电两大类,同电器类区别不大。
第十一条食品饮料类应该按照功能、品牌、地域等进行细分,如酒类应该分为啤酒、白酒、红酒等。
第三章管理第十二条超市商品应该有专门的商品管理人员负责,进行商品分类、展示和调整工作。
第十三条商品分类应该要有明确的标识和陈列,如商品种类和价格的标签、商品分类的指示牌等。
第十四条商品陈列应该要有规划和有序,同类商品应该放在一起,易于消费者选择。
第十五条商品调整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陈列位置和分类,保持超市商品的新鲜度和多样性。
第十六条商品保质期管理是超市商品管理的重要环节,应该建立完善的保鲜措施和检验机制,及时清理过期产品。
如何有效进行超市品类管理超市品类管理是提高超市运营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品类管理,可以帮助超市合理配置商品空间,优化库存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以下是有效进行超市品类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市场调研超市品类管理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可以通过顾客调查、风险跟踪、竞争对手分析等方式,收集市场信息,包括消费者购买习惯、喜好商品、消费趋势等。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掌握市场动态,为品类管理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二、商品分类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将商品进行合理分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品类结构。
可以根据商品属性、用途、消费者需求等因素进行分类,同时注重品类之间的互补性和差异化。
通过精细化分类,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销售效益。
三、库存管理超市品类管理需要做好库存管理,以避免货物积压和过度备货,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可以通过合理的订货量控制、销售数据分析、季节性销售预测等方式,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
同时,建立完善的进货、补货和下架机制,及时调整商品供应量,确保货架上的商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四、商品陈列合理的商品陈列可以提高销售效益和顾客满意度。
超市应根据商品特点和销售情况,合理安排商品陈列位置,将畅销商品放在易发现和易购买的位置,同时注重店内布局和空间利用效率。
还可以通过定期更换陈列位置和展示方式,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提升购买欲望。
五、供应链管理超市品类管理需要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货源稳定和质量可靠。
可以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合理的进货计划和销售策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提高供应商的服务水平。
六、销售数据分析超市品类管理需要根据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POS数据等营销工具,了解商品销售情况、顾客购买习惯等信息,对品类进行评估和调整。
同时,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销售预测和市场趋势分析,为品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超市商品分类列及列顺序案例一、食品区干货商品分类及列方法1.冻品:一般冻品具体分为饺子、云吞、汤圆、点心(小笼包)、植物豆类(青豆、玉米粒)、冻肉禽丸类、冻海鲜食品,有时家庭装特价雪糕也可列在岛柜,在冻品列时一定要注意季节性,如在夏季我们须将雪糕放在岛柜两端,在秋冬节冻肉、冻鱼肉等火锅食品则放两端且与生鲜区相关连,元宵节、冬至须将汤圆列两端。
为方便顾客,散装水饺、汤圆、一般尽量靠近打称台位置列,且须放购物袋在旁边。
A、在夏季岛柜列顺序一般是下面顺序B、在冬季岛柜列顺序一般是下面顺序:2.冷藏保鲜食品:A、冷藏保鲜食品一般列在立柜中,保存温度为4℃,冷藏食品列的一个原则是生熟分开,归类明确,冷藏保藏食品一般分如下几列:保鲜糕点、保鲜肉肠、配菜、保鲜小食、酒酿、鲜奶制品。
3.杂粮、土特产A、杂粮、土特产的列位置应靠近粮油区与生鲜区;散装杂粮应尽量与包装杂粮靠近列。
B、散装干货一般具体分为豆类品(如红豆、绿豆、赤小豆、黄豆);散装米、面及米面制品(如蛋面、素面、米粉、药材、汤料、调味品、花椒、、八角)等。
4.调味品调味品包含调味汁(酱油、生抽、醋、蚝油等)、调味酱、调味粉、酱菜及腐乳等。
A、调味汁列在1.8米超市架是5层,1.5L至2.5L的家庭装生抽需列在底层,500列不能按品牌列,须按酱料用途、味道去列,(尽量能将品牌归在一起)。
5.罐头罐头分为鱼罐头,肉罐头,水果罐头等,一般将水果罐头(由于个体较大)列于底层与下层,鱼与肉类罐头分类列。
6.早餐冲调A、早餐冲调分为蜂蜜、果酱、八宝粥、龟苓膏、面包、蛋糕、糕点等,早餐冲调列位置应接近水奶等关联性商品;B、早餐冲调商品列时应注意将龟苓膏、八宝粥列在一组或相临近,蜂蜜、果酱一组,面包一组,面积小的店面可考虑八宝粥0.5组,龟苓膏0.5组,果酱、蜂蜜0.5组(列上层),面包列在下层(面包易乱,且经常空架,所以一般根据店面自身调节。
)7.咖啡冲调类A、咖啡冲调类、商品包括麦片、咖啡及咖啡伴侣及冲饮品。
商品ABC分类管理规范1.0 目的为明确规定公司商品ABC分类管理,以便各部门对各类商品定位、管理有清晰的意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认真执行,全面提升公司效益,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0适用范围公司采购部、各门店、财务部、配送中心、电脑部。
3.0 相关文件(无)4.0 名词解释商品ABC分类管理是根据商品对超市销售的贡献度及顾客对商品本身的需求度来对商品进行A、B、C类的分类管理,通过对A类商品的优先引进、优先订货、优先收货、优先陈列、优先结付,使A类商品产生更高的效益。
同时通过对C类商品的调整,逐步淘汰滞销商品,从而达到商品的优化组合。
在系统中,我们规定:每月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70%比例的商品为当月A类商品每月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20%比例的商品为当月B类商品每月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10%比例的商品为当月C类商品5.0 职责5.1 电脑部:负责每月25日打印当月ABC类商品报表,以便各部门能根据当月的ABC商品进行相应的管理5.2 采购部:根据ABC类商品报表,加大与A类商品供应商的谈判力度,争取更多的A类商品促销动,或争取A类商品更好的合作条件。
同时对C类商品进行分析和调整,并逐步淘汰连续4周无销售的C类商品5.3 营运部:各门店店长根据各门店的ABC类商品报表,调整商品的陈列和库存,确保A类商品都有较好的陈列,加大A类商品的订货量,确保A类商品的库存;同时C类商品的陈列和库存。
5.4 财务部:根据ABC类商品报表,优先对A类商品的供应商结款,并可采取优惠的结算措施。
同时慎重考虑对C类商品的供应商进行结付。
5.5 配送中心:根据ABC类商品报表,优先对A类商品收货、配货,同时检查C类商品的库存,并对采购部、财务部提出库存调整意见。
6.0 作业程序6.1 每月25日电脑部打印当月ABC类商品报表,包括:6.1.1交总经办、财务部、配送中心《超市每月A类商品明细表》《超市每月销售前100名商品明细表》《超市每月销售后100名商品明细表》6.1.2交各门店店长《各店每月A类商品明细表》《各店每月销售前100名商品明细表》《各店每月销售后100名商品明细表》6.1.3 交采购部《各部门每月A类商品明细表》《超市每月销售前100名商品明细表》《超市每月销售后100名商品明细表》6.2 每月26日至30日,采购部确认ABC商品品项6.2.1 确认各部门当月ABC商品分类6.2.2 分析上月ABC商品销售业绩情况,重点分析A类商品的销售、毛利、库存与周转次数6.2.3 根据A类商品排名及供应商支持力度,提出下月A类商品端架、堆头计划,提出A类商品促销计划6.2.4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C类商品调整方案,包括换货、退货、降价及其他促销方式6.3 每月3日前,营运、采购、财务、配送中心进行讨论,提出本月ABC商品执行方案6.3.1 确定当月A类商品端架、堆头陈列计划6.3.2 通过A类商品促销计划6.3.3 通过C类商品调整方案6.3.4 上月A类商品业绩检讨及C类商品调整方案总结6.3.5 上月ABC商品库存及结算总结及本月ABC类商品库存及结算执行注意事项6.4 每月3日至8日,各门店店长根据当月ABC类商品调整陈列6.4.1 确保A类商品陈列在较好的位置并有2-4个的排面6.4.2 对门店销售前100名商品要陈列在端架上或黄金陈列位置上不少于4个的排面6.5 每月3日至20日,采购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确定6.5.1 A类商品的促销活动及优惠政策6.5.2 C类商品的调整方案,包括退货、换货及降价处理等6.6 每月3日至次月2日,各门店店长、采购要重视A类商品的订货,确保有不少于3天的存货(生鲜商品除外),销售前100名商品严禁非供应商原因的缺货6.7 每月3日至次月2日,配送中心按照当月ABC类商品报表,优先对A类商品收货、配货,同时检查C类商品的库存,并对采购部、财务部提出库存调整意见6.8 每月5日至10日,采购部报上月A类商品优先结付供应商名单及C类商品延迟支付供应商名单6.9 财务部核对采购部提交的A、C类供应商名单,并根据核准后的供应商分类进行结付7.0 罚则7.1 电脑部未能按时提供ABC类商品相关报表的,罚款元7.2 采购部未能按时提交ABC类商品促销计划的,罚款元7.3 营运部各门店店长对门店销售前100名商品的陈列不能达到要求的,罚款元;7.4 由于门店(或采购)订货不及时或数量不足而造成的销售前100名商品的缺货,门店店长(或采购)罚款元7.5 配送中心对A类商品供应商没有优先收货的而造成损失的,罚款元7.6 财务部对C类商品供应商没有慎重付款而造成损失的,罚款元。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一、商品分类标准1. 按照商品属性分类(1)食品类:包括生鲜、熟食、零食、饮料、粮油等。
(2)家居用品类:包括厨房用品、家纺、个人护理、清洁用品等。
(3)服装鞋帽类:包括男装、女装、童装、鞋帽、箱包等。
(4)电子产品类:包括手机、电脑、家电、数码配件等。
(5)文具办公用品类:包括文具、办公用品、体育用品等。
2. 按照商品用途分类(1)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洗发水等。
(2)节日礼品:如月饼、粽子、年货等。
(3)季节性商品:如夏季的防晒霜、冬季的保暖内衣等。
3. 按照商品品牌分类(1)国内品牌:如华为、美的、蒙牛等。
(2)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宝洁、苹果等。
二、商品管理方法1. 商品陈列管理(1)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商品新鲜度。
(2)根据商品属性和用途进行合理分区,方便顾客选购。
(3)采用有吸引力的陈列方式,提高商品展示效果。
2. 商品库存管理(1)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销售情况,合理调整库存,避免积压和断货。
(3)对滞销商品进行促销,提高库存周转率。
3. 商品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商品验收制度,确保进货商品质量。
(2)加强商品在库养护,防止商品损坏、变质。
(3)定期对商品进行抽检,确保销售商品质量。
4. 商品价格管理(1)制定合理的商品定价策略,确保价格竞争力。
(2)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商品价格。
(3)对促销商品进行价格优惠,吸引顾客购买。
5. 商品促销管理(1)策划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提高商品销售额。
(2)合理分配促销资源,确保促销效果最大化。
(3)评估促销活动效果,不断优化促销策略。
三、商品分类细化与优化1. 细分市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1)针对不同年龄层、性别、消费能力的顾客,对商品进行更精细的分类。
(2)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商品分类。
2. 跨界融合,创新商品分类(1)结合时尚潮流,推出跨界商品组合,如运动与时尚结合的服装区。
超市A类商品管理方法超市作为零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重要场所。
为了提高超市的经营效益和顾客的满意度,超市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
其中,A类商品是最核心和重要的商品,其对超市经营效益的贡献最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超市A类商品的管理方法。
一、明确A类商品的特点和分类标准首先,为了进行A类商品的管理,需要明确A类商品的特点和分类标准。
A类商品通常是超市的畅销品和高毛利品,具有较高的销售额和利润率,能够带来较高的经营效益。
根据不同超市的经营特点和商品结构,可以将畅销品、高档商品、独特性商品等列为A类商品的分类标准。
通过明确A类商品的特点和分类标准,可以为后续的管理提供依据。
二、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系统合理的库存管理是A类商品管理的基础。
通过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系统,可以确保超市有足够的A类商品可供销售,避免因库存不足或滞销而造成销售损失。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了解产品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合理预估A类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周期。
2.根据销售预估和现有库存量,制定合理的订货计划,包括订单数量、订单时间等。
3.建立货架管理制度,及时补充和调整商品陈列,确保A类商品的可见性和货架利用率。
4.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库存异常,避免长时间的滞销和过期商品。
通过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系统,超市可以确保A类商品的供应稳定和销售畅通。
三、完善的采购管理流程采购是超市A类商品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流程,可以确保采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成本控制。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包括供应能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
2.根据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包括采购数量、采购时间等。
3.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渠道的稳定和可靠性。
4.对采购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包括采购订单的编制和审批、采购商品的验收等。
通过完善的采购管理流程,超市可以确保及时采购到满足市场需求的A类商品,提高库存周转率和销售效益。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一、引言超市商品管理是指对超市内的商品进行统一管理、分类摆放、定期检查和维护的一系列工作。
良好的商品管理规范能够提高超市的运营效率、提升顾客体验、增加销售额。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市商品管理的标准格式。
二、商品分类管理1. 商品分类原则根据商品的特性、用途和销售情况,将超市内的商品进行合理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食品、饮料、日用品、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
分类原则应该简单明了,方便顾客寻找商品。
2. 分类标识为了方便顾客快速找到所需商品,每个商品分类应设置明确的标识,例如使用大字标签或图示标识。
标识应该清晰可见,放置在商品分类的顶部或侧面。
3. 分类布局根据商品分类原则,将不同分类的商品摆放在超市内的不同区域。
相似的商品应该放在相邻的货架上,方便顾客一站式购物。
同时,应根据商品的销售情况和顾客需求,合理调整商品的布局。
三、商品陈列规范1. 货架陈列货架是展示商品的重要场所,应保持整洁、干净。
每个货架上的商品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陈列,例如按照品牌、价格或功能等进行排列。
同时,货架上的商品应保持充足的库存,避免出现空架现象。
2. 陈列高度货架上的商品陈列高度应适中,方便顾客查看和取用。
常用的陈列高度为1.2米至1.5米,可以根据商品的特性和顾客的身高进行适当调整。
3. 促销区域超市内应设立专门的促销区域,用于展示特价商品或推广活动。
促销区域应醒目、吸引人,可以使用明亮的灯光、醒目的海报等手段吸引顾客的注意。
四、商品检查与维护1. 商品检查超市应定期对商品进行检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检查内容包括商品包装是否完好、过期商品是否被及时清理、商品陈列是否整齐等。
2. 商品维护超市应定期对商品进行维护工作,包括整理陈列、清洁货架、补充商品等。
维护工作应在超市营业时间之外进行,以免影响顾客购物体验。
五、库存管理1. 库存盘点超市应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量与实际销售情况相符。
盘点时应仔细核对商品的进货单据和销售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盘点差异。
超市商品分类陈列及陈列顺序案例一、食品区干货商品分类及陈列方法1.冻品:一般冻品具体分为饺子、云吞、汤圆、点心(小笼包)、植物豆类(青豆、玉米粒)、冻肉禽丸类、冻海鲜食品,有时家庭装特价雪糕也可陈列在岛柜内,在冻品陈列时一定要注意季节性,如在夏季我们须将雪糕放在岛柜两端,在秋冬节冻肉、冻鱼肉等火锅食品则放两端且与生鲜区相关连,元宵节、冬至须将汤圆陈列两端。
为方便顾客,散装水饺、汤圆、一般尽量靠近打称台位置陈列,且须放购物袋在旁边。
A、在夏季岛柜陈列顺序一般是下面顺序B、在冬季岛柜陈列顺序一般是下面顺序:2.冷藏保鲜食品:A、冷藏保鲜食品一般陈列在立柜中,保存温度为4℃,冷藏食品陈列的一个原则是生熟分开,归类明确,冷藏保藏食品一般分如下几列:保鲜糕点、保鲜肉肠、配菜、保鲜小食、酒酿、鲜奶制品。
B、一般其陈列顺序如下:3.杂粮、土特产A、杂粮、土特产的陈列位置应靠近粮油区与生鲜区;散装杂粮应尽量与包装杂粮靠近陈列。
B、散装干货一般具体分为豆类品(如红豆、绿豆、赤小豆、黄豆);散装米、面及米面制品(如蛋面、素面、米粉、药材、汤料、调味品、花椒、、八角)等。
C、散装干货、杂粮的陈列顺序如下:4.调味品调味品包含调味汁(酱油、生抽、醋、蚝油等)、调味酱、调味粉、酱菜及腐乳等。
A、调味汁陈列在1.8米超市架是5层,1.5L至2.5L的家庭装生抽需陈列在底层,500ml陈列在中层,200ml—350ml陈列在顶层。
其具体模式如下图:B、调味酱,酱菜,腐乳一般陈列有2种模式一种是单层陈列方式,一种是双层陈列此类陈列不能按品牌陈列,须按酱料用途、味道去陈列,(尽量能将品牌归在一起)。
5.罐头罐头分为鱼罐头,肉罐头,水果罐头等,一般将水果罐头(由于个体较大)陈列于底层与下层,鱼与肉类罐头分类陈列。
6.早餐冲调A、早餐冲调分为蜂蜜、果酱、八宝粥、龟苓膏、面包、蛋糕、糕点等,早餐冲调陈列位置应接近水奶等关联性商品;B、早餐冲调商品陈列时应注意将龟苓膏、八宝粥陈列在一组或相临近,蜂蜜、果酱一组,面包一组,面积小的店面可考虑八宝粥组,龟苓膏组,果酱、蜂蜜组(陈列上层),面包陈列在下层(面包易乱,且经常空架,所以一般根据店面自身调节。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引言概述:超市作为人们购物的重要场所,商品管理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顾客的购物体验和超市运营的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市商品管理的规范要求,包括货架陈列、库存管理、商品标签、商品陈列和商品售后服务。
一、货架陈列1.1 货架分类:根据商品的种类和特点,将货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食品区、日用品区、饮料区等,以便顾客更方便地找到所需商品。
1.2 商品陈列方式:根据商品的特点和销售需求,合理摆放商品,确保商品的展示效果和可见性,同时遵循商品摆放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
1.3 货架整理:定期对货架进行整理和清理,保持货架的整洁和有序,及时补充和调整商品的陈列位置,确保货架上的商品始终保持充足和完整。
二、库存管理2.1 库存盘点:定期对超市的商品库存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量的准确性,并及时调整库存数量,避免因库存不足或过剩而影响销售。
2.2 采购管理:根据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商品的采购计划,确保商品的供应和销售的平衡,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3 保质期管理:对于易腐商品,要严格按照保质期管理,确保商品在保质期内销售,并及时处理即将过期的商品,以避免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
三、商品标签3.1 商品信息准确:每个商品都应标注清晰的商品名称、品牌、规格、产地、价格等信息,确保顾客能够准确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
3.2 标签更新及时:定期检查商品标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更新和更换损坏的标签,以避免因标签错误或模糊而给顾客带来困扰。
3.3 促销标签规范:对于促销商品,要在商品标签上明确标注促销信息,如折扣、赠品等,确保促销信息的准确传达给顾客。
四、商品陈列4.1 商品分类陈列:根据商品的种类和特点,将商品进行分类陈列,如将同一品牌的商品放在一起,方便顾客选择和比较。
4.2 陈列位置合理:根据商品的销售情况和受欢迎程度,合理安排商品的陈列位置,将热销商品放在显眼位置,提高销售效果。
4.3 陈列布局美观:注意商品陈列的整体美观性,合理搭配商品的颜色和形状,使得整个陈列区域呈现出统一的风格和品牌形象。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一、引言超市商品管理是指对超市内的商品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操作的一系列措施。
良好的商品管理可以提高超市的运营效率,提升顾客满意度,增加销售额。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市商品管理的标准化要求和操作流程。
二、商品陈列1. 商品陈列应根据商品特性和销售需求进行合理布局,保持货架整洁有序。
2. 商品应按照类别进行分类陈列,同类商品应放置在相邻位置,方便顾客选择。
3. 商品陈列应注意产品的保质期,保持新鲜度和品质。
过期或者损坏商品应及时下架。
三、库存管理1. 库存应根据销售情况进行合理补充,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库存量。
2. 库存商品应按照先进先出(FIFO)原则进行管理,确保库存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3. 库存商品应定期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四、价格标签1. 商品价格标签应明确、醒目,方便顾客查看和比较。
2. 价格标签应包含商品名称、规格、价格等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3. 价格标签应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损坏或者过期的标签。
五、促销活动1. 促销活动应提前计划和准备,确保充足的库存和顾客需求的满足。
2. 促销活动的信息应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如超市内部广告、宣传单页等。
3. 促销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剩余促销商品,并进行库存调整。
六、顾客服务1. 超市应提供良好的顾客服务,包括礼貌、热情的问候和解答顾客疑问。
2. 超市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产品知识,能够向顾客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和建议。
3. 超市应设立退换货政策,保障顾客权益。
七、安全管理1. 超市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顾客的安全。
2. 超市应设立防盗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防盗门等,保障商品安全。
3. 超市员工应接受安全培训,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八、环境卫生1. 超市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超市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垃圾袋。
3. 超市应定期检查水、电等设施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九、员工培训1. 超市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超市干货商品品类分类及陈列方式商品管理包括商品知识、品项管理、商品陈列、商品定货、商品收货、验收、异动处理等。
商品管理是干货主管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商品知识1.商品知识具体包括商品的品名、编码、规格、产地、供应商、使用方法、用途、保质期、销量、价格、陈列位置等。
2.干货商品分类超市以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生活用品一次性购足需要为经营宗旨,是一种经营品项较多的零售业态。
对品种繁多的商品进行分类,是超市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有利于我们根据目标顾客的需要选择并形成有特色的商品组合,体现出自身的个性化经营特色。
干货商品包括四个大类:食品(G)19个、烟酒(H)5个、日用(I)35个、粮油(J)5个,共64个中分类。
中分类具体如下:1、G00冻品的陈列方法:一般冻品具体分为饺子、云吞、汤圆、点心(小笼包)、植物豆类(青豆、玉米粒)、冻肉禽丸类、冻海鲜食品,有时家庭装特价雪糕也可陈列在岛柜内,在冻品陈列时一定要注意季节性,在夏季我们须将雪糕放在岛柜两端,秋冬节冻肉、冻鱼肉等火锅食品则放两端且与生鲜区相关连,散装水饺、汤圆、一般尽量靠近打称台位置陈列,且须放购物袋在旁边(这样方便顾客)。
A在夏季岛柜陈列顺序一般是下B在冬季岛柜陈列顺序一般是下端。
2、G01冷藏保鲜食品的陈列方法:◆冷藏品陈列在立柜中,保存温度为4℃,冷藏食品陈列的一个原则是生熟分开,归类明确,冷藏保藏食品一般分如下几列:保鲜糕点、保鲜肉肠、配菜、保鲜小食、酒酿、鲜奶制品。
◆一般其陈列顺序如下:3、GO2杂食、土特产的陈列方法◆杂粮、土特产的陈列位置应靠近粮油区于、生鲜区:散装杂粮应尽量与包装杂粮靠近陈列。
◆散装干货一般具体分为豆类品(如红豆、绿豆、赤小豆、黄豆);散装米、面及米面制品(如蛋面、素面、米粉、药材、汤料、调味品、花椒、、八角)等。
◆散装干货、杂粮的陈列顺序如4、G03调味品的陈列方法:调味品包含调味汁(酱油、生抽、醋、蚝油)、调味酱、调味粉、酱菜及腐乳等。
超市商品管理规范1. 商品陈列与摆放规范- 商品陈列应根据商品类别进行分类,并按照布局图进行摆放。
- 商品应按照规定的陈列高度和间距进行摆放,以确保顾客的便利性和商品的可见性。
- 商品应保持整齐、干净,标签应清晰可读,价格标签应粘贴在正确的位置。
- 商品上架前应检查商品的质量和完整性,如有破损或过期的商品应及时下架处理。
2. 商品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应采用先进的电脑系统,能够实时跟踪商品的进销存情况。
- 库存应按照商品类别、批次和有效期进行分类和存放,以便于管理和取货。
- 库存应定期盘点,确保库存数量与实际数量相符,并及时调整库存数据。
- 库存过多或过少时,应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以避免货物滞销或断货的情况发生。
3. 商品采购与供应商管理- 商品采购应根据销售数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进行合理的采购计划。
- 与供应商的合作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可靠性。
- 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同,明确商品的品牌、规格、价格、交货时间等重要信息。
- 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绩效,如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或交货延迟等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解决。
4. 商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商品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和销售。
- 商品应定期进行质量抽检,确保商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并及时处理不合格商品。
- 商品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无异味的环境中存放,避免受潮、发霉或变质。
- 应定期对商品进行消毒和清洁,特别是生鲜食品和易腐物品,以确保顾客的食品安全。
5. 商品促销与陈列- 应根据销售数据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促销策略和陈列方案。
- 促销活动应提前进行规划和准备,包括商品的采购、陈列和宣传等工作。
- 促销活动应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商品范围和优惠力度,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和购买欲望。
- 促销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进行销售数据分析和总结,以评估促销效果和改进策略。
以上是超市商品管理的一般规范,具体实施时还需根据超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般来说,超市商品分为四个层次:大类、中类、小类和单品。
1.大分类是超市最粗的分类。
通常按商品特性进行划分,如水产品、畜产品、果蔬、日常加工食品、一般食品、日用杂货、家用电器等。
最好不要划分超过10个类别,这样更容易管理。
2.中分类是大分类的细分,有三个分类标准:(1)根据商品的功能和用途。
在日用品大分类下,可以对牛奶、豆制品、冷冻食品等进行分类;(2)根据制造方法,例如,在畜产品的大分类下,熟肉产品的中级分类可以细分,包括香肠、火腿、培根、培根等,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同,但它们的制造方法是相似的。
(3)根据家电等商品原产地,可分为进口家电和国产家电的中档。
3、小分类是中分类的进一步细分,主要分类标准为:(1)以功能用途为例,在动物产品大分类中,猪肉可进一步细分为排骨、里脊、肉馅、棒骨等小分类。
(2)按规格分类,如瓶装饮料、罐装饮料、盒装饮料等,在一般食品分类和饮料分类下又可进一步细分。
(3)根据商品构成,比如在生活用品总分类中,在杯子的分类下,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锈钢杯、瓷杯、木杯、玻璃杯。
(4)根据商品的口味进行划分,比如糖果饼干的大分类,饼干的分类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咸味饼干、甜味饼干、果味饼干等小类。
4.单一产品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商品项目,不能在商品分类中进一步细分。
例如,广州宝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00毫升欣喜洗发水”、“200毫升沙宣洗发水”和“750毫升潘婷洗发水”就是三个不同的单品。
超市经营的商品种类必须能够让目标消费者购买。
商品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与产品质量共同构成商品结构。
大型超市从食品、药品、日用品、玩具、服装、运动器材到家电应有尽有,娱乐、餐饮、修理等服务也应有尽有,鼓励消费者一次性购物彻底。
在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等超市都是位于居民区的中小超市,其产品的广度和深度都比便利店更广、更深,主要满足居民区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费需求。
超市企业的商品经营思路要先以单一产品管理为主,然后从单一产品加强20%的主打产品管理,从20%的主打产品加强商品组团经营战略,最后统一实施整体结合的品类管理。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
超市的商品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所有商品的特性又不尽相同,保存条件、贩卖方式、运输方法、处理技术、陈列要领也各有不同。
对品种繁多的商品进行分类,是超市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它有助于将商品分门别类进行采购、配送、销售、库存、核算,并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超市公司可以在商品分类基础上,根据目标顾客的需要,选择并形成有特色的商品组合,体现自身的个性化经营。
超市的商品分类
一般来讲,超市的商品划分成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和单品四个层次。
1.大分类是超市最粗线条的分类。
通常按商品的特性来划分,如水产品、畜产品、果蔬、日配加工食品、一般食品、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等。
大分类的划分最好不要超过10种,这样比较容易管理。
2.中分类是大分类中细分出来的类别,分类标准有三种:
(1)按照商品功能与用途划分。
在日配品这个大分类下,就可以分出牛奶、豆制品、冷冻食品等中分类;
(2)按照制造方法划分,如在畜产品这个大分类下,可以细分熟肉制品的中分类,包括香肠、火腿、熏肉、腊肉等,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尽相同,但在制造方法上却很近似。
(3)按照商品的产地来划分,如家用电器这个大分类下,可以分成进口家电与国产家电的中分类。
3.小分类是中分类中进一步细分出来的类别,主要分类的标准有:
(1)按照功能用途划分,如在畜产品大分类中,猪肉中分类下,
可进一步细分出排骨、里脊肉、肉馅、棒骨等小分类。
(2)按照规格包装划分,如在一般食品大分类中,饮料中分类下,可以进一步细分出瓶装饮料、听装饮料、盒装饮料等小分类。
(3)按照商品的成分划分,如在日用百货大分类中,水杯中分类下,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不锈钢水杯、瓷水杯、木水杯、玻璃水杯等小分类。
(4)按照商品口味划分,如在糖果饼干大分类中,饼干中分类下,可以进一步细分出咸味饼干、甜味饼干、果味饼干等小分类。
4.单品是商品分类中不能进一步细分的、完整独立的商品品项。
如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生产的“400毫升飘柔洗发水”、“200毫升沙宣洗发水”、“750毫升潘婷洗发水”就是三个不同单品。
超市的商品管理
超市经营的商品品种必须是目标消费者可能购买的。
商品结构的宽度和深度以及产品的质量共同组成商品的结构。
大型超市从食品、药品、日用品、玩具、衣物、运动器材直至家电一应俱全,娱乐、餐饮、修理等服务也应有尽有,鼓励消费者一次性完全购物。
在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等超市是设在居民区内中小型超市,而经营商品的宽度及深度又比便利店宽且深,主要满足居民区内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费需求。
超市企业商品管理的思路应该是:先以单品管理为基础,然后从单品中强化20%主力商品的管理,从20%主力商品中强化出商品群管理战略,最后统一实施整体组合的品类管理。
1.单品管理
单品管理是指以每一个商品品项为单位进行的管理,强调每一个单品的成本管理,销售业绩管理。
单品管理是连锁超市公司商品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在超市公司商品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单品是超市公司商品经营的基本单位,各商品群是由一个个单品组合而成的,离开单品的商品群管理是不存在的,单品管理是商品群管理的基础。
(2)单品管理保证了超市每一种商品采购、销售、库存各环节
有机结合,为商品的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的有序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单品管理增强了超市公司对于品牌供应商的控制力,从而保证稳定、丰厚的利润来源。
2.商品群管理
商品群是商品经营分类上的一个概念,它是卖场中按一定关系集合多个商品品项而形成的经营单位或经营区域。
超市卖场经营众多商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组合,形成不同类别的商品群,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各种商品群在卖场销售业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主力商品群、辅助性商品群、附属性商品群和刺激性商品群。
(1)主力商品群是超市经营的重点商品,它在商品结构中仅有20%的比例,却创造整个卖场80%的销售业绩,是超市的畅销商品,季节性和差异性明显。
强化管理、保证这20%的商品发挥主力商品应有的作用,是超市公司商品管理的重中之重。
(2)辅助性商品群是主力商品群的补充,多为常备日用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