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代谢紊乱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16.00 KB
- 文档页数:36
高血钾护理常规
[定义]
血清钾浓度超过L。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钾代谢紊乱和肌无力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软弱无力和意识不清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观察要点]
1、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率减慢、室早、传导阻滞,乏力、动作迟缓、四肢松弛性瘫痪、腱反射消失,心前区疼痛、大汗淋漓,心电图检查示T波高尖。
2、严密观察患者尿量,准确记录24h尿量。
3、密切观察患者生化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以备急用。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征变化,准确记录24h尿量,留置尿管时保持尿管固定通畅,观察尿量、颜色、性质变化。
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
2、嘱患者卧床休息,烦躁不安时予上床栏保护,防止坠床,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吸入(3L/min),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避免刺激。
3、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
4、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
[健康指导]
1、指导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或无尿患者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坚果类食物。
把蔬菜放进开水里略煮一下就捞起来再炒可去掉部分钾。
2、需用血液透析维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要按时到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
告知患者或家属,未经医生许可,不要自行服中药,因中药大多未经处理,含钾较高,易引起高钾血症。
3、口服补钾药的患者,3~5天复查一次电解质,监测钾浓度。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失调病人护理病人的护理——第一难!!1.正常体液平衡﹡(1)水的平衡(2)电解质的平衡(3)酸碱平衡2.水和钠的代谢紊乱的护理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中毒(1)病因(2)病理生理(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5)治疗要点3.钾代谢异常的护理﹡低钾、高钾血症(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4.钙、镁、磷代谢异常的护理钙、镁、磷代谢异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5.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6.护理(1)护理评估(2)护理措施第一节正常体液平衡一、水的平衡(一)体液的含量与分布人体内体液总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成年男性占体重的60%,女性50%、婴幼儿70%~80%。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量增多,体液量将减少。
其中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其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
第一间隙——细胞内液所在的空间;第二间隙——细胞外液所在的空间。
这部分细胞外液不断地进行交换,对平衡水、电解质起重要作用——功能性细胞外液。
第三间隙——胸腔、腹腔、脑室和脊髓腔、关节和滑囊等腔隙的少量液体,属细胞外液,在体液平衡及调节中作用不大——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二)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摄入量(ml)排出量(ml)饮水1600 尿1500食物水700 无形失水800(1)呼吸蒸发300内生水200(2)皮肤蒸发500粪200总入量2500 总出量25001.无形失水——不显性失水。
正常状态,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在估计病人液体入量时,要计入。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
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血钾异常病人的护理血钾异常是指血液中钾离子的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可以分为高血钾和低血钾两种情况。
高血钾是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高于正常范围,通常大于5.5mmol/L;低血钾则是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通常小于3.5mmol/L。
血钾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严重的血钾异常可能对心脏、神经和肌肉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血钾异常的病人,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监测:血钾异常的病人需要经常进行血钾监测,特别是重症患者。
监测频率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通常为每4至6小时测一次血钾。
监测血钾的方法有静脉血气、血常规以及电解质分析仪等。
2.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血钾异常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等。
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调整饮食:对于高血钾病人,应限制食用高钾食物,如富含钾的水果、蔬菜、坚果等。
同时要增加饮水量,促进肾脏排钾。
对于低血钾病人,可以适量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
4.静脉补钾:对于高血钾病人,可以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降钾药物如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钠等,以帮助患者排钾。
但在给药过程中需要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钾血症的变化,避免血钾下降过快引起低血钾。
5.其他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保证病人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给予充足的水分以保持血液的稀释。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状态,观察是否存在尿毒症症状。
总结起来,血钾异常病人的护理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浓度、观察病情变化、合理调整饮食、适时给予静脉补钾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及时发现并处理血钾异常,并与医生合作制定治疗方案,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教案第次课授课课题第二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第三节钾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授课时数 2课型理论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反馈、点评教学目的1.理解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病因、临床表现。
2.掌握其护理评估的内容、方法。
3.能提出主要护理诊断4.掌握护理措施重点1.静脉补钾的原则2.护理措施补钾难点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病因、临床表现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问题:1.正常钾、钙代谢:来源?、分布?、排泄?、正常值?2.钾的生理功能(1)维持细胞内渗透压酸碱平衡(2)参与合成糖原和蛋白质(3)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4)体液钾离子浓度和体液酸碱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下图:第二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第三节钾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1.疾病概要①摄入不足;②排出过多低钾血症:③钾由细胞外转至细胞内(1)病因高钾血症:①摄入过多;②排出减少教学活动前期知识回顾导入新课③钾由细胞内转至细胞外低钾血症:要点——补液“四不原则”(2)治疗原则高钾血症:要点—禁钾、排钾、抗钾、转钾2.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问相关因素(2)身体状况低钾血症:要点——具体表现及特点高钾血症:要点——具体表现及特点(3)心理状况(4)辅助检查低钾: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PH升高高钾:血清钾高于5.5mmol/L,PH下降3.护理诊断4.护理目标5.护理措施:①严观病情(内容);②合理饮食;③确立安全活动模式;④对症护理;⑤心理支持;⑥健康指导静脉补钾:遵循原则:①见尿补钾:尿量>40ml/h②补钾不过量:一般每日补氯化钾.总量不超过6~8g③浓度不过高:静脉补液中氯化钾浓度不超过0.3%(钾浓度40mmol/L)④速度不过快:成人静脉补钾速度不宜超过60D/分⑤禁止直接静脉推注或快速中心静脉滴入,以免导致心搏骤停讲解临床常见例子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讨论简要介绍讨论并点评课后小结:参考资料及教具:教材:熊云新、叶国英.《外科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6 参考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一版《外科护理学》本科《外科护理学》第四版。
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1)护理问题:体液不足与高热、呕吐、腹泻、出血、胃肠减压、肠梗阻等导致的液大量丢失有关护理目标:体液恢复平衡,无缺水症状和体征护理措施:维持正常体液量①去除病因:采取措施预防水、钠代谢失调,遵医嘱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防止体液丢失②补充液体:遵医嘱及时、准确的补充液体。
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丢失量和继续丢失量三部分。
生理需要量:一般成人每日需要量为2000—2500ml,氯化钠5—9g,氯化钾2—3g,葡萄糖100—150g。
已丢失量:指在制定补液前已经丢失的体液量,按缺水程度补充,轻度为体重的2%—4%;中度为4%—6%;重度为6%以上。
继续丢失量:成人体温达40℃,需补充1000ml液体;出汗湿透一套衣裤,需补充1000ml液体;气管切开病人需补充1000ml液体。
补液量= 生理需要量+ 已丢失量和继续丢失量(额外损失)。
补液原则:第一个8h补充总量的1/2,剩余1/2在后16个h内均匀输入。
补液顺序: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但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尽早补充胶体溶液。
)、液体交替、尿畅补钾(尿量达到40ml/h的情况下才能补钾。
)③观察疗效: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疗效,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口渴、皮肤弹性、眼窝下陷等的恢复情况,以及尿量、尿比重,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观察要点:水电解质,出入量是否恢复平衡,生命体征、皮肤弹性、口唇黏膜是否恢复正常。
(2)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与禁食、呕吐、腹泻等导致的摄入减少有关护理目标:营养状况得以改善。
护理措施:向病人说明合理摄食对疾病回复的重要性,鼓励病人摄入含有丰富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并注意经口补充足够的水分,必要时提供肠内外营养支持观察要点:食欲、摄入量及体重是否恢复,营养状况是否得以改善二、钾代谢紊乱(1)护理问题:有受伤的危险与四肢肌肉软弱无力,眩晕及意识恍惚有关护理目标:避免意外发生护理措施:病人应肌无力特别是四肢软弱而易发生受伤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