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广域网有哪些连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广域网连接方法概论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是指覆盖广阔地理区域的计算机网络,通常跨越城市、国家甚至全球范围。
广域网连接方法是实现广域网互联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广域网连接方法。
一、专线连接方式专线连接方式是广域网中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它在传输数据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线连接方式适用于需要高速稳定连接的场合,如公司分支机构间的数据传输、跨地域的数据中心互联等。
常见的专线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1.租用线路:租用线路是指从电信运营商或网络服务商租用一条或多条物理线路。
这些线路会通过调制解调器等设备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通过光缆、电缆等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租用线路具有带宽稳定、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成本较高。
二、虚拟专用网连接方式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是一种广域网连接方式,通过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通道,实现安全传输数据。
虚拟专用网连接方式适用于需要跨越公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场合,如远程办公、跨区域业务合作等。
常见的虚拟专用网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1.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是一种互联网协议安全机制,它通过在网络层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认证,确保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IPSec连接方式适用于对数据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如跨区域的数据传输和远程办公。
2. SSL(Secure Sockets Layer)/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SSL和TLS是两种常用的加密协议,能够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性和数据完整性。
SSL/TLS连接方式适用于跨越公用网络进行加密通信的场合,如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
三、无线连接方式无线连接方式是一种方便、灵活的广域网连接方式,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无线连接方式适用于移动办公、移动互联网等场合。
常见的无线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1. Wi-Fi(Wireless Fidelity):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广域网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技术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是指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网络,其范围通常涵盖数千甚至数万公里。
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技术是为了满足广域网的需求而开发的一系列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广域网以及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技术。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广域网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是一种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网络,通过广域网技术,可以使得分布在不同位置的计算机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共享资源。
广域网通常由多个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连接而成。
它可以覆盖城市、省份甚至跨越国际边界。
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广域网技术1. 链路技术链路技术是构建广域网的基础。
广域网使用的链路技术包括电话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这些链路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的传输速率和带宽,以满足不同的网络需求。
2.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虚拟专用网是一种利用公共网络(如互联网)进行安全通信的技术。
它通过加密、隧道等方式,实现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的安全通信。
虚拟专用网可以提供安全性和灵活性,使得远程办公、远程访问等功能成为可能。
3. 帧中继(Frame Relay)帧中继是一种在广域网中传输数据的协议。
它通过将数据分成帧的形式进行传输,以提高传输效率。
帧中继具有高带宽利用率、低成本等特点,适用于需求较大带宽的广域网。
4. 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高速交换技术,常用于构建大规模的广域网。
它将数据划分为固定长度的小单元进行传输,以提高传输效率和网络吞吐量。
异步传输模式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传输,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
5. Internet互联网是当今最大的广域网,它连接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和网络。
互联网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应用服务。
⼏种最常见的⼴域⽹⼴域⽹举例1 X.25⽹络公⽤分组交换数据⽹(PSDN-Packet Switched Data Network),是⼀种以分组(Packet)为基本数据单元进⾏数据交换的通信⽹络。
它采⽤分组交换(包交换)传输技术,租⽤线路,是⼀种包交换的公共数据⽹。
由于公⽤分组交换数据⽹使⽤X.25协议标准,故通常也称它为X.25⽹。
20世纪70年代,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发展公共数据⽹络(每个需要⽹络服务的⼈都可以使⽤的⽹络)。
他们所⾯临的问题与美国不同。
在美国,⼤部分地区只要出租现有电话线就可以发展公共数据⽹。
⽽在欧洲,由于固有的跨越国界的通信系统问题,这不容易做到。
因此,欧洲国家放弃了开发独⽴的不兼容的标准,⽽是在I T U的⽀持下开发统⼀标准。
其结果是,称为X系列(X Series)协议的公共数据⽹服务接⼝。
包括多种普通协议:X.25、X.3、X.28和X.29。
X系列(X Series)协议是分组交换⽹所使⽤的重要协议。
其中的X.25只是定义了D T E与公共数据⽹相连的D C E间的协议。
X.25定义了类似于O S I低三层的同步传输(图6-18)。
⽹络层接收⽤户数据并将其放⼊x.25分组中。
x.25分组被送往数据链路层,在那⾥被嵌⼊到L A P B帧中。
然后,物理层使⽤x.21协议来传输L A P B帧。
x.25也可能使⽤x.21 b i s,它是⼀种连接V系列M O D E M到分组交换⽹的过渡协议。
x.21协议应该替代它,但是正如许多其他计划⼀样,这并没有发⽣。
在有些情况下,x.25甚⾄使⽤E I A 2 3 2协议。
完成所有这些需要有能够创建分组和实现协议的智能D T E。
有时会出现的问题是D T E是⼀些难以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步终端。
稍后会处理这种情况。
由于已讨论过低的两层,此处着重讨论⽹络层的分组协议。
X.25和OSI模型物理协议层:物理协议层由ITU-T的X.21标准定义,该层控制着到通信适配器和通信电缆的物理连接。
常⽤的⼴域⽹传输技术(1)并⾏和串⾏:传输1Byte的数据,并⾏传输则需要8根线,每根线传输1bit串⾏传输则在⼀根线依次传输8位(2)异步和同步(这个我也理解的不好):反正说就是异步是1个开始位,数据,应答位依次传输,然后同步就是1次封装成⼀个数据帧来传输;(3)单⼯/半双⼯/全双⼯:半双⼯就是1条通路发的时候不能收,收的时候不能发,别的都好理解。
(4)时分/频分/波分复⽤:他们的作⽤都是实现对同⼀链路的共享。
时分复⽤(TDM)体现为对数字信号的分时间⽚传输;频分复⽤(FDM)体现为对不同频率的模拟信号实现共享;波分复⽤(WDM)主要是针对光⽹络,不同波长的光承载不同的数据进⾏传输;(5)电路/分组/信元交换:电路交换就是类似打电话那种独享链路的交换;分组交换就是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交换;信元交换主要⽤于ATM⽹络,实现ATM这种定长53byte格式⼀定的包的交换;⼴域⽹的常⽤技术:⼴域⽹主要体现为⽤户到⾼速链路的接⼊(接⼊⽹),⾼速链路的传输(传送⽹),以及⾼速链路到低速⽹络的分载(核⼼⽹)。
1、接⼊⽹:最熟悉的应该是电话⽹络ISDN和ADSL。
ISDN就是传统的电话⽹络,通过拨号进⾏电路交换,⽹络层采⽤PPP协议,带宽为144K。
ADSL是⽤的传统电话⽹络中的⾼频部分,低频部分依旧⽤于传输语⾳数据;因此就要求在局⽅和⽤户⽅对设备进⾏改造,实现语⾳和数据的分离。
还有就是CABLE⽅式实现,利⽤的是有线电视⽹络未使⽤的带宽。
因为电视信号的传输是单向的,不需要上传数据,因此要进⾏⽹络的双向改造才能⽤于⽹络数据传输。
现在最常⽤的应该是光纤到户的⽅式了,即FTTx+LAN,光纤加局域⽹的⽅式,实现⾼带宽传递。
最有前景的应该是⽤⽆线的⽅式,因为这样是最灵活的,⽽且带宽⼩成本低⼜满⾜接⼊的要求。
2、传送⽹:我只在光⽹呆过,也只熟悉光⽹,呵呵。
反正都说华为光⽹最赚钱,我倒没有体会到,遗憾。
3、核⼼⽹: E1(带宽2.048MBit/S,中国欧洲标准)/T1(带宽1.544MBit/S,美洲标准);X.25包交换⽹络;帧中继⽹络,基于X.25⽹络,但去掉了其⾯向连接的特性。
目前可供入网的方式有十种,即:PSTN、ISDN、ADSL 、VDSL、DDN、Cable-Modem 、LAN、PON、LMDS和PLC。
简介如下:一、PSTN(拨号上网)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通过普通电话线“-拨号接入”上网。
最高速率为56kbps,实际速率为20-50kbps,其速率远远不能满足多媒体信息传输需求。
接入方便,只要能打电话,再加上MODEM(调制解调器)即可。
不足之处是在上网时不能拨打电话。
——这个是最古老的上网方式了,濒临淘汰~二、ISDN(一线通)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在上网时可任意拨打电话。
普通Modem拨号需要等待1到5分钟才能接入,ISDN 只需要1至3秒钟就可实现接入,速度可达56-128kbps。
窄带ISDN也不能满足高质量的VOD(视频点播)等宽带应用。
使用ISDN需要专用终端设备。
——比上面那个快不到哪去,现在也没多少人用了三、ADSL(推荐)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通过普通电话线路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
它支持上行640kbps -1Mbps与下行1Mbps-8Mbps的速率,其有效传输距离为3-5公里——这个是最大的不足,这意味着用户距离最近的电信局不能远于5公里,你可以到最近的电信局询问是否可以接入以及详细的事项,一般就是带着身份证过去填表缴钱就行了ADSL无需拨号,始终在线,用户到机房是专线,局端出口是共享方式。
ADSL接入需要电脑里有网卡和ADSL MODEM(即ADSL猫,价格大约100-300,很多地方如果你申请包年的ADSL服务,电信商会送你一个“猫”用的)。
四、VDSL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它是ADSL的快速版,其短距离内的最大下载速率可达55Mbps,上传速率可达2.3Mbps。
——费用较高,并且那么快的下载速度一般的电脑也承受不了,现在家用PC硬盘的读盘速度最高是8MB/秒,而55Mbps的下载速度就意味着将近7MB/s的读盘速度才能跟上,这对硬盘是很大的考验~五、DDNDDN(数字数据网),进网速率最高可达2M,接入方式一般为专线。
广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Wide Area Network Protocol,简称WAN协议)是一种用于连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在广域网中,通常使用不同的网络技术和协议来实现跨地域的连接,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目前,广域网协议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传统的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Frame Relay协议、ATM协议和TCP/IP 协议等。
这些协议在不同的场景中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性。
IP协议是广域网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不同的设备,通过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IP协议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灵活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
Frame Relay协议是一种基于虚电路的广域网协议,它使用帧中继网络来传输数据。
Frame Relay协议将数据分割成固定长度的帧,在网络中通过虚电路传输。
Frame Relay协议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适用于小型企业的广域网连接。
ATM协议是一种在异构网络中传输多媒体数据的协议。
ATM 协议通过固定长度的小单元(称为“细胞”)来传输数据,具有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特点。
ATM协议被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远程医疗和电子商务等领域。
TCP/IP协议是广域网中最基础和通用的协议栈。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它由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两个部分组成。
TCP协议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而IP协议负责数据的路由和传输。
TCP/IP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的广域网连接。
总的来说,广域网协议是实现跨地域连接的关键技术之一。
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在选择合适的协议时需要考虑网络的规模、带宽需求、延迟要求和成本等因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广域网协议也会不断进化和更新,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网络需求。
广域网技术1广域网技术基本要求:了解广域网的特点、服务类型及实现方式;了解常见的广域网设备;了解若干典型的广域网协议和技术,包括PPP、ISDN、ATM、帧中继和SDH 技术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广域网标准广域网连接的选择典型的广域网协议和技术,包括PPP、ISDN、ATM、帧中继和SDH技术等。
11.1 广域网概述广域网是一个地理覆盖范围超过局域网的数据通信网络。
如果说局域网技术主要是为实现共享资源这个目标而服务,那么广域网则主要是为了实现广大范围内的远距离数据通信,因此广域网在网络特性和技术实现上与局域网存在明显的差异。
广域网的主要特性包括:广域网运行在超出局域网地理范围的区域内;使用各种类型的串行连接来接入广泛地理领域内的带宽;连接分布在广泛地理领域内的设备;使用电信运营商的服务。
11.1.1 广域网设备根据定义,广域网连接相隔较远的设备,这些设备包括:路由器(Router):提供诸如局域网互连、广域网接口等多种服务,包括LAN和WAN的设备连接端口。
WAN交换机(Switch):连接到广域网带宽上,进行语音、数据资料及视频通信。
WAN交换机是多端口的网络设备,通常进行帧中继、X.25及交换百万位数据服务(SMDS)等流量的交换。
WAN交换机通常是在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之下运行。
调制解调器(Modem):包括针对各种语音级(Voice Grade)服务的不同接口,信道服务单元/数字服务单元(CSU/DSU)是T1/E1服务的接口,终端适配器/网络终结器(TA/NT1)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接口。
通信服务器(Communication Server):汇集拨入和拨出的用户通信。
11.1.2 广域网标准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7层协议同样适用于广域网,但广域网只涉及低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它将地理上相隔很远的局域网互连起来。
广域网能提供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它们所支持的局域网之间的数据分组/帧交换。
常用广域网有哪些连接技术
广域网是一种跨地区的数据通讯网络,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设备作为信息传输平台。
对照OSI参考模型,广域网技术主要位于底层的3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一、PSTN(拨号上网)PSTN提供的是一个模拟的专有通道,通道之间经由若干个电话交换机连接而成。
当两个主机或路由器设备需要通过PSTN连接时,在两端的网络接入侧(即用户回路侧)必须使用
PSTN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信号的模/数、数/模转换。
从OSI七层模型的角度来看,PSTN可以看成是物理层的一个简单的延伸,没有向用户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服务。
而且,由于PSTN是一种电路交换的方式,所以一条通路自建立直至释放,其全部带宽仅能被通路两端的设备使用,即使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数据需要传送。
因此,这种电路交换的方式不能实现对网络带宽的充分利用。
通过PSTN进行网络互联举例下图是一个通过PSTN连接两个局域网的网络互连的例子。
在这两个局域网中,各有一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均有一个串行端口与Modem相连,Modem再与PSTN相连,从而实现了这两个局域网的互连。
ISDN是这样一种网络,由IDN发展演变而成,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一系列的业务(包括话音和非话音业务),为用户提供多用途的标准接口以接入网络。
通信业务的综合化是利用一条用户线就可以提供电话、传真、可视图文及数据通信等多种业务。
综合业务数字网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还可以提供诸如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多种业务,从而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这也就是综合业务数字网名字的来历。
由于ISDN的开通范围比ADSL和LAN接入都要广泛得多,所以对于那些没有宽带接入的用户,ISDN似乎成了惟一可以选择的高速上网的解决办法,毕竟128kbps的速度比拨号快多了;ISDN和电话一样按时间收费,所以对于某些上网时间比较少的用户(比如每月20小时以下的用户)还是要比使用ADSL便宜很多的。
另外,由于ISDN线路属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