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263.50 KB
- 文档页数:11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第二、三学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助学金评选办法(试行)根据《兰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和《兰州大学助研助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结合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评选办法。
第一条指导思想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奖励优秀、发挥导师作用、分层管理和动态调整为基本原则,达到增强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热情,鼓励研究生多出科研成果的效果。
第二条参评对象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包括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和强军计划研究生。
第三条评定条件1.按照学校文件规定,有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参评:(1)违反法律或校纪校规者;(2)在学术研究中,有弄虚作假等违背学术道德行为者,或者在科研工作中,造成重大事件及损失者;(3)学位课程考试有一门不及格者;(4)自费出国留学者。
2.公派出国者不参加助研助学金评选。
第四条评定细则(一)非外聘导师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助学金评选办法相同。
1.总分100分,其中科研业绩满分70分,研究所导师打分20分,学院研工组打分10分。
2.英语成绩:原则上,博士研究生申请一等奖助学金者要通过CET6(425分),或证明同等及以上水平,包括发表SCI论文,PETS 4(合格)及以上,IELTS(6.0及以上),或TOEFL(75及以上)等。
原则上,硕士研究生申请一等奖助学金者要通过CET4(425分),或证明同等及以上水平,包括发表SCI论文,PETS 3(合格)及以上、IELTS(5.0及以上),或TOEFL(65及以上)等。
3.研究生科研业绩,共70分:(1) 参评科研成果第一署名单位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或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为第二单位。
(2)科研成果为已正式发表或已授权(不含公示期)。
(3)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研究生直接作为一等学业奖学金和特等或一等助研助学金的候选人:国家级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的获奖人;科技类省部级二等奖排名前三的获奖人;新品种排名前三的发明人。
兰州⼤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才招聘启事为了进⼀步加强兰州⼤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作,现⾯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教师。
⼀、学科专业1.植物育种2.动物营养3.啮齿类动物与⿏害防控4.昆⾍学与草地⾍害防控5.农业经济与管理⼆、基本条件(⼀)学术带头⼈和学术⾻⼲1.学术带头⼈年龄在40周岁以下,学术⾻⼲年龄在35周岁以下;2.具有博⼠学位;3.胜任核⼼课程教学,能够承担研究⽣培养和本科⽣教学任务;4.学术造诣深,在科学研究⽅⾯取得国内外同⾏公认的重要成果,或主持过重⼤科研项⽬;5.有较⼤的发展潜⼒,对本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创新性设想。
(⼆)应届博⼠研究⽣1.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学位,本科阶段为“211⼯程”或“985⼯程”⾼校全⽇制毕业⽣(回国留学⼈员条件可适当放宽);2.发表过SCI学术论⽂;3.⼝头与⽂字表达能⼒较强,能胜任教师岗位⼯作;4.⾝体健康(正式聘⽤前需在兰州⼤学体检合格)。
三、相关待遇1.引进的⾼层次⼈才,按照《兰州⼤学萃英⼈才建设计划(修订)》,享受相应待遇。
详情请登录兰州⼤学⼈事处站()。
2.选留的博⼠研究⽣聘任为,享受相应⼯资、津贴以及科研启动费。
四、应聘材料1.申请表引进的⾼层次⼈才,按照《兰州⼤学萃英⼈才建设计划》,需填写《兰州⼤学拟引进⼈员情况登记表》并提供填表说明中的附件材料。
应届博⼠研究⽣需填写《兰州⼤学选留研究⽣情况登记表》并提供填表说明中的附件材料。
详情请登录兰州⼤学⼈事处站()。
2.本⼈简历、近期免冠1⼨照⽚1张;3.应聘者需提供近五年发表的学术成果清单及复印件;4.其它相关证书等重要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五、联系⽅式联系⼈:范成勇电话:************传真:************E-mail:****************.cn地址: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办公室邮编:730020兰州⼤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〇⼀⼀年⼆⽉⼆⼗五⽇。
草类作物育种实习日志指导老师:张建全谢稳刚小组成员:杨玉婷邓霞罗开嘉苏波波孙阳辉草类作物育种试验结束了,回顾我们这几天的试验经历,在两位老师指导下,我们合作完成三组实验。
一是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扦插和禾本科分株繁殖实验;二是紫花苜蓿有性杂交和自交实验;三是育种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
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扦插和禾本科分株繁殖实验日期: 7月19日天气:晴实验记录:先做一些准备工作,土地除草,平整。
最终根据纸上设计成形,四周堆好田埂,中间小路间隔。
①豆科牧草扦插选取紫花苜蓿做豆科牧草扦插实验,割取一定数量生长状况良好的紫花苜蓿,以带芽的生长点作为扦插枝上端,下方5—10cm处斜剪,每个扦插枝横向间隔20cm,竖向间隔5cm扦插。
②禾本科分株繁殖挖取早熟禾草皮禾本科分株繁殖实验,分株时尽量不伤害根系,间隔同苜蓿扦插相同,但每个位点可以一株或多株。
实验总结:实验过程中,水一定要浇透。
因为扦插枝的剪取比较精细,所以要比较耐心的完成。
注意分工配合,做到每个人有事可做,节省时间。
紫花苜蓿有性杂交和自交实验日期: 7月20日天气:晴实验记录:苜蓿地,每人选取3个花序上一定数目小花,去雄后授以其他父本花粉,套袋标记,定期观测。
实验总结:实验比较简单,但分辨雄雌去雄授粉,这些步骤都非常考校耐心和仔细程度,因为用到拨针等工具,过程注意安全。
育种试验设计——完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日期: 7月20日天气:晴实验记录:土地平整,划出小区,选用4个一年生豌豆品种,按照试验设计的4次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实施播种。
实验总结:土地因为起伏颇大,平整量不小,都很辛苦。
在按照设计丈量土地时,一是严格按照事先设计,二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确定直角。
土地丈量,确定边界结束,播种之时,因为共有四个品种,严格控制播种边界,防止串种,影响实验结果。
总的来说,三个实验比较成功,大家团结互作,分工合理,在天气炎热,实验繁琐的情况下比较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简要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街120号。
现有在职职工164人,其中科技人员117人,在科技人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8人;有博士学位的2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8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21人。
研究方向与任务:以我国的4亿公顷草地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草地生态环境问题、提高草地生产力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促进我国草业科学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重研究牧草遗传资源与育种,天然草地保护与改良,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草地鼠虫病害、雪灾、火灾等灾害监测与综合防控,草地生产力的动态监测与评价,草地综合发展与宏观决策研究;饲草料加工、调制及反刍动物营养;草地改良与牧草加工机械的研制和草产品开发及城市草坪绿化等。
机构设置:通过科技体制改革,草原所现已形成了科技创新、科技开发和后勤服务保障三个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由办公室、人事处、科技处、条财处四个职能管理部门和牧草资源与育种、草地生态与监测、草地生产与管理、草地综合发展、草地工程机械五个研究室以及草业科技信息中心、牧草及草产品检测与分析测试中心构成;科技开发体系由内蒙古中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构成;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由后勤服务中心构成。
科技优势: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经过近50年的建设,已成为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设置合理的草业科学研究基地。
承担国家、部门各类研究项目489项;收集、保存了一批优良、珍贵的草类种质资源,培育出17个优良牧草品种;建立了草地资源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快速大面积草地估产、草畜平衡估算和草地灾害评估;建立了草地资源、草类种质资源信息网站;在天然草地合理利用、退化草地综合治理、人工草地的建植与利用、草地保护与减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研究制造出适合于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和牧草收获、加工近20种机械。
大学科学野外试验台站暂行管理办法野外试验站是我校开展科研试验、教学实习、科技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野外综合平台。
XX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已建设有“XX大学XX草地农业实验站”、“XX大学XX黄土高原草地农业试验站”和“XX大学XX草地农业试验站”等。
为加强草业科学专业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避免试验与教学安全事故,保障试验站各类仪器设备设施的安全顺利运行,使其更好为科研和教学服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XX大学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试验站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管理办法:第一条:长期、定点、系统地观测记录试验站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种质资源和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并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
第二条:系统连续的收集整理试验站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等基础资料,并建立完善的资料档案。
第三条:建立完善的“土-草-畜-人”四维一体草地农业综合试验体系,配套完整的试验监测设备,以保障各类科研项目的野外试验的顺利实施。
第四条:试验站由学校统一规划建设,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实施我院的科研和教学计划。
第五条:为XX大学及相关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涉农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为相关专业的基层研究人员提供培训基地。
第六条:建立示范基地,转化推广国内外草地农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当地或相关区域草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第七条:试验站实行XX大学领导下的站长负责制。
站长由相同研究领域或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
副站长和各个研究单元的负责人由站长根据工作需要提名,报依托单位聘任。
站长在依托单位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领导试验站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工作。
站长任期内若因工作变化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等原因,可由依托单位提出变更调整意见报学术委员会批准或上报学校有关部门批准。
第八条:试验站工作实行网络化无缝管理,站长、副站长和各个研究单元负责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各职能单元实行定人、定岗、定任务的岗位责任制。
草业科学框架纲要任继周;侯扶江【期刊名称】《草业学报》【年(卷),期】2004(013)004【摘要】草业科学是研究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3个要素群,3 个主要界面和 4 个生产层.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群居于核心地位,非生物因子群是生态系统的自然立地条件,社会因子群是草地农业系统所处的社会立地条件,草业科学需要分别设立相应的基础课,以探讨各个因子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草业科学最重要的3个界面是草丛-地境界面、草地-家畜界面、草畜-社会界面,它们是系统最活跃、最敏感、功能最密集的部分,是草业科学新的分支学科的生长点,草业学科针对3个界面及其功能的特异性和必要性设立专业基础课,而且针对生产需要,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加以综合,开设专业课.3个界面,连缀了草业生产前植物、植物、动物和外生物4个生产层,根据社会生产的要求,草业科学按照4个生产层可将相关课程重组成二级专业,或沿着生产流程,按照有关学科的内在联系,重组成二级学科.【总页数】6页(P1-6)【作者】任继周;侯扶江【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相关文献】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纲要与框架——《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纲要》自序 [J], 周明星2.草业科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框架刍议 [J], 任继周3.草业科学框架结构与教学实践 [J], 任继周4.大运河“世遗”框架与《纲要》框架涉及城市比较研究 [J], 丁煦诗5.《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框架下的海外港口建设 [J], 俞正;余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培育学>考试试题题库(共110分钟)题库一一. 简答(25分)1.草地培育学及其任务(8分)2.什么是草地(8分)3.草地退化(9分)二.简述草地生态系统中土-草-畜各组分间的关系(25分)三.提高人工草地持续生产能力的技术和途径(25分)四.请叙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和目标(25分)题库二一.简答题(20分)1.草地培育学任务(10分)2.草地退化及表征(10分)二.试述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植物-家畜之间的相互关系(25分)三.建立人工草地的环节、步骤及相关管理和环境因子有那些?(25分)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改良的原则和目标(30分)题库三一、概念(20分)1.草地(5分)2.草地培育学及其任务(5分)3.草地退化及表征(5分)4.草地演替(5分)二、简答题(45分)1.牧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格局与草地利用的关系(10分)2.采食对草地植物的影响(10 分)3.草地改良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10分)4.在我国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10 分)三、叙述题(35分)1.运行GrazFeed 软件,你对草地质量与畜产品质量及数量的关系有什么进一步的理解?(15分)2.请叙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和目标(20分)题库四一、概念(20分)1.草地(5分)2.草地培育学及其任务(5分)3.草地退化及表征(5分)4.草地演替(5分)二、简答题(45分)1.牧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格局与草地利用的关系(10分)2.采食对草地植物的影响(10 分)3.草地改良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10分)4.在我国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10 分)三、叙述题(35分)1.运行GrazFeed 软件,你对草地质量与畜产品质量及数量的关系有什么进一步的理解?(15分)2.请叙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则和目标(20分)题库五一.概念1.草地培育学及其任务(5分)2.草地(5分)3.草地退化及表现(5分)4.划区轮牧(5分)二、简答题(60分)1.草地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的表现(10 分)2.牧草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格局与草地利用有什么样的关系(10分)3.建立人工草地对我国草地畜牧业和环境发展有何意义(10 分)4.家畜-草地之间的互作关系(20分)5.运行GrazFeed 软件,你对草地质量与畜产品质量及数量的关系有什么进一步的理解? (10 分)三、叙述题请叙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原则和目标(20分)题库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天然草地每年每公顷能吸收的CO2的量是( )。
2016年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获奖名单先进集体(10个)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优秀指导教师(86人)包爱科、蔡文成、陈思宇、陈玉洪、程修文、慈志鹏达朝山、单菲菲、邓红、邓文靖、狄长艳、杜彦磊冯世平、高宏霞、高晖、高丽萍、高学德、勾晓华郭顺林、郭正刚、胡晓斌、姜安印、康宏、黎家李公平、李惠菊、李惠民、李守良、李小鹏、李训栓李志远、刘宝吉、刘同山、刘伟生、龙瑶、路东平马清、马志新、毛雪雯、潘多强、祁菁、屈直敏沈剑敏、苏莉、苏云、孙柏年、孙斐、唐金科唐瑜、陶燕、田金徽、王方聪、王静、王强王少华、王向东、王学军、王岩磊、王勇平、王震魏虎来、吴强、谢蓓、严世强、阎文锦、燕仲飞杨旭光、姚志军、于海涛、袁明龙、翟亚楠、张国兴张鸿飞、张吉宇、张加驰、张娟娟、张楠、张瑞张若勇、张雪燕、张祎年、赵学靖、赵雁海、郑山朱宏文、祝婧优秀作品(93项)一等奖(共计11项)《倍半萜Alliacolide的全合成研究》作者:吴霞、徐文轩、郭洪涛、杨宇航、黄龙涛,指导教师:王震,药学院《溴化钾催化的苯并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作者:侯永胜、蒋仪、石桃、张金超、邹姣霞,指导教师:王震,药学院《修饰异质二聚肽的磁性纳米分子探针合成、表征及细胞毒研究》作者:张小雪、赵永芝,指导教师:沈剑敏,生命科学学院《1961-2010年中国沙漠地区沙尘强度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作者:陈子琦、元天刚、罗源、邹倩、刘国基,指导教师:陈思宇,大气科学学院《基于STC89C52单片机太阳能小车研制》作者:肖伟、孙朋、杨天祺、陈凯伦、李通,指导教师:唐金科,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EMG控制的仿生义肢系统的研制》作者:陈豪翔、刘文韬、柏俊杰,指导教师:李训栓,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型无机钙钛矿量子点光学性质的研究》,作者:史安也,指导教师:王强,萃英学院《新型智能牙刷的民众需求调研及初步设计构建》作者:卢纪元、蒋天鹭、孙正明、陈文远锋,指导教师:张瑞,口腔医学院《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IAPP纤维化对胰岛β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初步研究》作者:杨钦博、王倩、方翔、蒲杰、肖杨,指导教师:高丽萍,基础医学院《人口老龄化下基于行业差异的企业职工养老金最优企业缴费率的OLG模型分析——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作者:胡强、武世宇、程垒、李芙凝、韩丽伟,指导教师:姜安印,经济学院《集体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戴正、形毅闻、马喆、韦林、林昱斌,指导教师:王学军,管理学院二等奖(共计32项)《NRT1.5在拟南芥适应低磷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作者:王士嘉、宗西方、贾程琳、肖博文,指导教师:马清,草地农业科技学院《The simulation of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 by COMSOL Multiphysics》作者:吕德源、莫金潮,指导教师:祁菁,萃英学院《河西走廊景泰-永昌一线晚古生代植物化石微细构造与古气候》作者:章腾岳、王俊杰、赵武、华一帆、石强,指导教师:孙柏年,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致病基因的突变鉴定及产前诊断》作者:阎俊、聂元华、于田雨、滕靖茜、薛露青,指导教师:朱宏文,第二临床医学院《髓过氧化物酶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在诱发癫痫过程中的内在机制的初步探讨及癫痫的免疫调节治疗》作者:张海宝、罗丝丝、杜甜甜、李乾斌、韦佩君,指导教师:张祎年,第二临床医学院《含三氟甲基螺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探究》作者:鈡小玲、刘肖林,指导教师:阎文锦,第二临床医学院《PM2.5对小鼠血压的影响》作者:廖承瑾、王莹、包鑫、唐恒、刘畅,指导教师:吴强,第二临床医学院《Ahr对成骨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作者:张恺耘、张益恒、黄金田,指导教师:于海涛,第一临床医学院《企业伪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基于2011—2015年中国漂绿榜》作者:齐涵雯、李颖、王书瑶、许耘梦、杨心语,指导教师:赵雁海,管理学院《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冲突管理实现机制——基于杭州市的个案研究》作者:李姝、谭启瑞、申舟、仲响召、丰帆,指导教师:孙斐,管理学院《大学生支教活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甘肃青海两省为例》作者:左沁雪、陈鑫怡、刘晶、李锦涛、郭冠男,指导教师:张若勇,管理学院《西北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行动力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责任认知的中介作用》作者:问姝、徐焱、曾甜甜、闫薇宇、武月薇、杨双琳,指导教师:赵雁海,管理学院《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动机探析——基于Q方法的研究》作者:王敏、郭腾帆、李丽、王丹、岳万林,指导教师:毛雪雯,管理学院《一维磁性纳米管的合成、表征及对含铀废水中铀的吸附性能研究》作者:张鹏、赵佰庆、王建鹏、赵敏、李丹丹,指导教师:潘多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超重核的重粒子放射性》作者:魏康、何燕,指导教师:张鸿飞,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在校开店创业》作者:梁苏豪、孙婧瑶,指导教师:王岩磊,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型的磁性介孔纤维硅纳米管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作者:王天明、周鼎坤、沈明媛,指导教师:严世强,化学化工学院《基于双电极电压钳技术对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内源性离子通道的研究》作者:胡湉、常立夫、谭柳、王丽芳,指导教师:龙瑶,基础医学院《应用活体成像技术研究异硫氰酸苄酯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作者:郭兰兰、刘佳妮、范文娟、闫荣,指导教师:谢蓓、魏虎来,基础医学院《功能多元化视角下的农业合作社治理研究——基于大陆和台湾的比较》作者:赵华熹、单小凡、牛鹏、李雪、吴明皓,指导教师:高宏霞,经济学院《EGCG应用于漱口水中对牙釉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作者:林永旺、杨湘俊、白兰、章瑞东,指导教师:王静,口腔医学院《玄天上帝信仰与清王朝的正统性构建》作者:王磊、冯宇君、曾基展,指导教师:刘宝吉,历史文化学院《试论道家类目之演变》作者:朱壮壮、李元超、李希源、代金通、薛景楠,指导教师:屈直敏,历史文化学院《基于六轴加速度角速度传感器的头部动作追踪系统的研制》作者:程致远、田世成,指导教师:李训栓,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AS-6DOF铝合金六自由度机械臂系统》作者:郭小星、黄洲明、李雅娜,指导教师:王方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作者:路艾君、梁瑾、张莞悦、黄俊,指导教师:祝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android5.0及物联网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作者:刘艺玲、苟煜春、李喆、张晓娟、陈先跃,指导教师:姚志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学术成果统计分析的大学生音乐治疗应用研究》作者:王飘、王唯一、王伟,指导教师:燕仲飞,艺术学院《FeyCo3-yO4EG活化过硫酸盐去除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研究》作者:孟琪、夏鑫慧、尤阳、江思远、秦畅畅,指导教师:程修文,资源环境学院《银基等离子体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作者:李晓慧、李亮霞、张新怡、彭琮、王斌,指导教师:程修文,资源环境学院《祁连山东部杜鹃灌木年轮气候学研究》作者:王文倩、黄正乐、倪鼎铭、牛付栋,指导教师:勾晓华,资源环境学院《TiO2纳米片薄膜光电极同步去除水中Aspirin与回收Cd2+研究》作者:沈晓畅、尚江伟、陈璐、陈术,指导教师:陶燕,资源环境学院三等奖(共计50项)《甘肃苜蓿地异色瓢虫翅色型多样性研究》作者:赵天璇、张楠、赵志香,指导教师:袁明龙,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木樨属EST-SSR标记开发及其种间通用性研究》作者:任艳、肖玲子、汤胜,指导教师:张吉宇,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紫花苜蓿叶酸生物合成关键酶GCH1和ADCS基因的克隆及分析》作者:杨宝萍、施颖、冯文锦,指导教师:包爱科,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高原鼠兔干扰和未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关系的影响》作者:刘彤、陈倩倩,指导教师:郭正刚,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玉米AtARH1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作者:戴中一,指导教师:黎家李小鹏,萃英学院《新型稀土硼配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三联苯双硼化合物还原反应的研究)》作者:李杨立志、赵弘伟,指导教师:唐瑜,萃英学院《洛阳地区监狱干警心理调查健康》作者:王龙飞、郭腾帆、马佳明,指导教师:李守良,法学院《硫酸镍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酶的影响》作者:余成、周柳艳、吴旭东、白朝、缪茜,指导教师:苏莉,公共卫生学院《兰州市大学生性观念和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及二者相关性研究》作者:汤锐、王燕琴、张文静、温炳杰、包佳威,指导教师:胡晓斌,公共卫生学院《创意手工礼物丰富校园精彩生活》作者:郑洁、李耀光、吴威,指导教师:郑山,公共卫生学院《细胞外基质体积分数对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价值研究》作者:杨璐、卢世瑞,指导教师:郭顺林、翟亚楠,第一临床医学院《药品超说明书使用循证评价》作者:张天钦、王莹、廖承瑾,指导教师:田金徽,第一临床医学院《膝关节前方纵行切口与横行切口对切口周围皮肤感觉障碍影响的对比研究》作者:王丽娟、杨培丽、王奕翔,指导教师:王勇平,第一临床医学院《基于A-F多维贫困测度修正模型的甘南州农村贫困测度与分析》作者:邓延彬、黄小珊、陈佳敏、彭怡萍、闫丽娟,指导教师:王向东,管理学院《大学生文章发表平台——笔尖期刊的构建与运营》作者:杨国辉、李依航、王彦婷、勾伯鑫、吴丽娟,指导教师:苏云,管理学院《西北五省节能减排政策的差异性研究》作者:王君涵、卢旭妹、高敏娟、刘逸飞、胡美龙,指导教师:张国兴,管理学院《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王华龙、杜文、贺颜、王红梓、肖子恒,指导教师:李志远,管理学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作者:郑雅倩、李丹阳、张丽云、袁浩钧,指导教师:邓红,管理学院《“增压”还是“减压”:成人填色书《秘密花园》减压效果实证研究》作者:张俞、高琪、李萍萍、冶晓芳、麦尔耶姆古丽.阿卜杜热西提,指导教师:高学德,管理学院《台湾高校公益性社团良性发展机制的多案例研究:借鉴和启示》作者:李智、李阳、王志欣、姜修齐、何雪峰,指导教师:李志远,管理学院《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视角》作者:刘荟昱、马超阳、肖子恒、辛琦、陈杨,指导教师:单菲菲,管理学院《基于ZnO纳米线压电材料的动态型RIB研究》作者:周毅、周子均、王菁,指导教师:李公平,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复合组装材料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作者:李师彤、张亚静、张洪潭,指导教师:唐瑜,化学化工《稀土/过渡金属三联吡啶类配合物的制备和可见光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作者:赵巧雯、魏晓禾、刘瀚文、丁安,指导教师:刘伟生,化学化工学院《对兰州市部分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的老年护理知识认知及需求的调查研究》作者:亓文超、邹艳、李璇、冯映月,指导教师:李惠菊,护理学院《观察线虫在RAD6下调后的生物学效应》作者:史乾灵、费海怡、邓水苗、孟园、吴潇,指导教师:杨旭光,基础医学院《miR-30和miR-99在小鼠炎症痛模型的表达变化》作者:王慧芳、李燕梅、崔琦、王锐,指导教师:张楠,基础医学院《2-脱氧葡萄糖体外增加白细胞K562/ADM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作者:王梦婷、陈雨薇、何翔、潘杰、吴吉荣,指导教师:张雪燕,基础医学院《多肽催化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作者:焦冠达、康祥、彭桂鑫、徐子昊,指导教师:达朝山,生命科学学院《新老旱地春小麦土壤水分利用模式分化与根系特征关系的研究》作者:秦荣竹、钟思学、姜子凌,指导教师:杜彦磊,生命科学《天然氨基酸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酮与酮Aldol反应》作者:葛仲伯、刘亮、聂大义、苟博,指导教师:达朝山,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打印技术制作夜磨牙矫治器的实验研究》作者:李鹤飞、朱丽莎、陈宇明、郭海默,指导教师:康宏,口腔医学院《人脸数据聚类的统计学方法》作者:梅子行、王静、徐淋琳、许耘梦,指导教师:赵学靖,数学与统计学院《高校新媒体中大学生主体性话语权力建构的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作者:王鹏举、林锦锋、樊雪萍、张佳丽、王丽君,指导教师:蔡文成,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STC单片机的温湿度探测智能小车》作者:黄晓合、刘臻知、张吉霖,指导教师:王方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种新型氟铝酸盐基质长余辉材料的研究》作者:孙振宇、王文祥、李建鹏、蔡堃,指导教师:张加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Ca2Y8(SiO4)6O2:Dy3+ 多功能白色荧光材料的研制》作者:隋明宇、王悦、杨清松、刘海亮,指导教师:慈志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型生物标记用近红外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作者:杨嘉轩、冯源、杨永瑞,指导教师:张加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平衡小车的倒立摆平衡研究》作者:张文强、翟英慧、周孟莹、詹佳伟,指导教师:高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小型简易激光雕刻机制作》作者:李康忞、曾挚、李周琦珺、朱良欣、何成龙,指导教师:刘同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集约化的网络加密服务平台》作者:刘新、李霄、唐宁、张云龙,指导教师:狄长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人之家--专注于农民工的免费服务平台》作者:郝赛宇、杨颖川、乔杨,指导教师:马志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种四氢环戊烷并吡咯衍生物的串联合成方法的研究》作者:吴文博、杜晓东、侯婷婷、李强、刘思展,指导教师:王少华,药学院《兰州榆中夏官营镇农村基督教传播的研究》作者:姜冠女、安淑月、刘玲、王聪玉,指导教师:李惠民,新闻与传播学院《哺乳期女性权益的调研和实践》作者:刘芳菲、赵梓鑫,指导教师:陈玉洪,外国语学院《功能目的论与书法术语的英译研究——以故宫博物馆书法藏品英语解说词为例》作者:任贺贺、沈艳红、杜玫,指导教师:路东平,外国语学院《一种新型磁电复合材料磁电效应的研究》作者:康焱、于杨、李钰钢、徐相栋,指导教师:张娟娟,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成都方言语音演变的方向与动因——基于老中青三代方言的社会语言学调查》作者:康健侨、夏白荷、董秋实、韦肖梅,指导教师:邓文靖,文学院《福利多元化视域下中国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建设探索——以兰州市为例》作者:付志惠、夏白荷、韦肖梅、周衿瑶、杨雪鹏,指导教师:冯世平,哲学社会学院《Ag3PO4GO可见光降解水中TBBPA研究》作者:项艳颖、张树宪、梅泓宇、荣超,指导教师:程修文,资源环境学院。
附件五:2013年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队员名单(共259人)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人)马玉仁、刘自扬萃英学院(3人)冀润雨、赵芸芸、朱少欢大气科学学院(11人)亓鹏、孙萌宇、和凌红、王明明、林书恒、马宇琪、温琴、王燕宇、王昊、刘甜甜、胡思乐、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3人)仝凤台、朱玉婷、牟墩玲法学院(6人)王静贤、周颖德、苏金文、付冠男、马丽、郭秉贵管理学院(11人)陈世文、刘昊达、李坤泉、陈玲、熊智星、伏元、李子明、林茜、王宏宇、刘莹、王贤核科学与技术学院(11人)吴广坤、何彬、程泽辉、焦增彤、万生坤、申开文、牟睿欣、赵玉杰、李瑞斌、武小寒、武文斌化学化工学院(23人)邢加乐、徐浩、曹登丰、窦靖淮、李曜、姜波、毕然、胡骁军、魏相竹、刘晓倩、王以寿、陈劲桥、刘莫楠、杨一唯、武玄哲、谭依玲、李晓乐、万勤锋、姬妍、王雅婷、付强、陶鹏宇、郭东辉教育学院(6人)田瑾、周文洁、张梦璇、郭圆圆、周笑南、李茹经济学院(12人)江岸、苏含玉、马慜、贾小杰、纪振尧、罗发波、马子惠、杨光宇、王丹、郝杰、庄严、黄潘汉鹏历史文化学院(11人)姜显荣、毛永芳、张仕霖、马娉娜、赵倩、安妮娜、周芳琴、韩雨菲、陈求隆、王艺、张敏生命科学学院(11人)王承祥、徐荣廷、严婷、郭阳阳、吴国璋、吴鑫泉、姚梦娜、申许瑞、吕春华、孙新越、张立业数学与统计学院(14人)李仲烊、高航、郭金旦、黄摇、金开秀、陈蓉、王潇、路世斌、郑佳、王姣姣、闫丽丽、闫晓、张灿、易冬梅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人)范世发、周建勋外国语学院(8人)赵飞宇、牛艳蓉、罗文苑、邓开阳、苟晓玉、张林、方仁威、赵玮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7人)刘晓雄、王善鹏、袁琦、陈宪章、张亚雄、张辰旸、魏东星、王玉宣、汪聪、乔智、曹婷、白博伟、宁继伟、莫淏天、鲁越、胡珺、赵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6人)陈逸韬、关进博、杨明哲、李雷、白立邦、袁金亮艺术院(5人)姚张堡、曹译普、张攀攀、王枫、尹云彦哲学社会学院(9人)郑飞云、张陆良、杨阿敏、徐家熠、刘耀华、李敏、李启龙、高辰辰、刘小燕政治与行政学院(11人)葛英儒、朱凡凡、张勇、赵旭昆、谢康、刘今、李志慧、李松、田桥、冯兵、李垚资源环境学院(9人)马泽、吕利利、任强、谢探春、魏芳莉、黄珊、王占祥、王宝君、霍达公共卫生学院(13人)王俊博、张书浩、汪洋、曾益、刘旭栋、陈新铭、吴士艳、张健、王烁、朱莞琪、王帅、朱清、王若瑜药学院(6人)曲昶玮、李琰、林津津、刘春香、化永刚、孔健健基础医学院(23人)史贵胤、樊建新、李璐、齐斌、穆春亚、王亚平、范源、剡淑霞、田刚、李昕、张丽丽、李安琪、张吉祥、傅雪、何俊杰、张凡、马如超、高强、李宝亮、李生斌、汪小刚、吴德、刘沛洋口腔医学院(7人)翁武亮、丁旎、张盛丹、李强、张学琛、陈丹、唐筱熙第一临床医学院(10人)于亮、李国强、袁强、朱伟鹏、李小英、景娜、常航、李金龙、李军鹏、刘英第二临床医学院(9人)张敏婕、秦春霞、马鑫、张丽、曹睿、马晓云、李晓涛、牛栋玲、陈宝余。
土壤学实验讲义(修订版)吴彩霞王静李旭东2012年10月目录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采集与制备实验二、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实验三、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实验四、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实验五、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实验六、土壤酸度的测定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采集与制备一、实验目的和说明为开展土壤科学实验,合理用土和改土,除了野外调查和鉴定土壤基础性状外,还须进行必要的室内常规分析测定。
而要获得可靠的科学分析数据,必须从正确地进行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和制备做起。
一般土样分析误差来自采样、分样和分析三个方面,而采样误差往往大于分析误差,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即使室内分析人员的测定技术如何熟练和任何高度精密的分析仪器,测定数据相当准确,也难于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故土样采集和制备是一项十分细致而重要的工作。
二、实验方法步骤(一)土样采集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
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图1 土壤剖面坑示意图2. 土壤混合样品混合土样多用于耕层土壤的化学分析,一般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状况,按地块分别采集混合土样。
一般要求是:(1)采样点应避免田边、路旁、沟侧、粪底盘以及一些特殊的地形部位。
(2)采样面积一般在20—50亩的地块采集一个混合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样品数。
(3)采样深度依不同分析要求而定,一般土壤表层取0-10cm,取样点不少于5点。
可用土钻或铁铲取样,特殊的微量元素分析,如铁元素需改用竹片或塑料工具取样,以防污染。
草业科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初探
杨倩;杨惠敏;王自奎;沈禹颖
【期刊名称】《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针对国内草业科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空白,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对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现状的分析研究,借鉴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经验,积极探索适合草业科学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以期为草业科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杨倩;杨惠敏;王自奎;沈禹颖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业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23
【相关文献】
1.草业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刘兴元;冯琦胜;岳立军;沈禹颖;
2.以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为核心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J], 骆鹏
3.采矿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体系建设 [J], 薛黎明;刘哲
4.护理学专业本科特色模块化教学体系下的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 刘淑梅;李丽华;鲁俊华;郎玉玲
5.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动物医学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J], 尹云厚;王建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业科学基地班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草业科学,专业代码:090701一、专业简介草业科学基地班属草业科学学科,于2007年获准建立甘肃省草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后成立,是兰州大学“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毕业后授予兰州大学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体系:依据草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和3个界面的理论,构建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草学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阵容: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部、省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3人,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
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89.6%,出国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的占71.4 %。
实践平台:建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草业农业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西部草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和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等12个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
科研与实力: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重大重点项目24项,包括我国首个牧草学领域“973”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55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5篇。
国际交流:与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公司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
有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
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立了任继周教授奖学金,用于鼓励两国学生、学者的交流。
2名特聘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有草业科学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2项。
特色与优势:培养模式科学化:建立了教室-教学实验室-野外实验站-实习基地相结合,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体,英语与人文社科知识为两翼,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教育教学导师化:依托强大的师资阵容,对基地学生实行导师制。
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基地学生配备具副高职称以上或承担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向选择、课程选修、科研训练、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等。
培养方式国际化:发挥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交流、聘请外籍教师授课、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学院每年选拨约3-4名学生在第4学年赴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基地学生具有优先权。
科研训练实战化:借助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越的实践平台,基地学生自第3学年起即可参与科研项目,深入学科最前沿,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设有“基地学生科研训练基金”资助学生的兴趣科研活动。
资助保研优先化:在遵循学校基地班相关倾斜政策的基础上,优先基地学生的奖助和免试推荐研究生。
目前,学院设有“钱学森草产业奖学金”和“爱心互助基金”等奖助项目。
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定位:培养掌握草业科学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草业科学研究、管理、开发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草业科技创新能力、适应草业科学学科发展的学术型人才。
目标: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具有草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术型专门人才,为继续攻读研究生奠定基础,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天然草地规划与利用、生态旅游设计、自然保护区建设、农区草业建设、城市草坪绿地与运动场建植与养护,以及草畜产品加工和草原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基本要求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1、思想积极进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具备基本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知识以及社会公德与文明礼仪修养。
具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自我激励和发展意识。
具备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含)以上水平。
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和书籍,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熟练计算机及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
具有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
4、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化学、生物学、农学等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系统掌握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并理解其实质和精髓。
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熟悉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生产实际、最新成果、理论前沿与发展趋势。
6、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有科研创新能力。
可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7、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学分和学位学制:4年。
弹性学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时间最长不超过8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166学位:完成本方案规定内容,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兰州大学农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主干课程: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草地保护学、草地培育学、草原生态化学、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草坪学、草类作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特色课程:草地农业系统学概论、草坪绿地规划与设计、草业信息学、高尔夫与运动场管理、草原生态化学、草地保护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草地保护学甘肃省级精品课程;草地培育学、草原生态化学。
二、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1. 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2. 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分配表注:学生入学后进行信息技术基础水平测试,合格者可免修《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分配表4. 专业课学时学分分配表5. 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分配表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兼顾个人兴趣和能力,专业提供以下专业选修课程,学生至少选修28学分。
对于有能力的学生,经学院教学部门核准后,允许通过自学方式完成1-2门课程的学习。
6. 通识选修课着眼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兼顾个人兴趣和能力,学生需跨学科选修其他专业通识课程(含公共选修课)至少10学分。
7.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1)毕业论文:必修,8.0学分。
应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兰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完成,统一在第8学期进行,为期14周。
(2)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必修,1.0学分。
统一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为期2周。
军事理论课在军事训练期间完成。
(3)专业实习:必修,3.0学分。
统一在第6学期末进行,为期3周。
(4)科研创新:必修,至少达到0.5学分,最高可获3.0学分。
详细学分认定办法如下:①完成导师指导的科研创新项目,并经导师和学院教学部门审查合格计0.5学分。
②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项经费支持的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人才培养基地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科学研究项目等每项目计3.0学分,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每项计2.0学分。
③获得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个奖项分别3.0、2.0、1.0学分。
获得国际级大学生专业性比赛奖项的学分转换由学院参照本办法认定。
④SCI、EI收录期刊以及国内外权威刊物论文每篇计3学分,发明专利每项计3.0学分,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每篇计2学分,其他公开发行的刊物论文每篇计1.0学分;学生均应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
以上各项学分均由项目组成员共同分配,最多计3人。
(5)思想政治课实践:必修,2.0学分。
由相关课程统一安排。
(6)课外学习与活动:虽不做学分要求,但作为授予学位的审查指标。
每学期早操签到率在90%以上,参加人文讲座2次、英语讲座2次、科技讲座2次、公益劳动1次、文体活动2次(含)以上,不可重复计算,由院学生工作组进行考核。
8.其它学生在校期间,所修各门课程均要进行成绩考核,并取得学校规定的相应学分。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
提倡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查形式,可采用期中、期末考试与单元测验、小论文撰写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课堂知识考试与创新能力考查相结合等,以达到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实习、实验课考核,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习单位的鉴定综合评定。
毕业论文需由院评审小组审查通过,由指导教师评定论文成绩。
对在攻读双学位、副修第二专业时未取得证书但经考核合格的课程,可以等学分置换为选修课程。
在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的课程等,可以等学分置换为相近课程。
七、专业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八、副修、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为满足部分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本专业副修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所修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必修课。
草业科学专业副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双学位总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所修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必修课、专业学术型选修课。
草业科学专业双学位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九、课程教学大纲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