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曹培英)

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曹培英)

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曹培英)
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曹培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

“双基”变“四基”。

四基: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

十个核心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

(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

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

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杨辉、朱世杰、秦九韶,直到近代的程大位、徐光启、李善兰,他们家族中没有一人是数学家,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靠后天养成。更何况数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是数学家,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误区之二:数感的培养必须通过数学情境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有些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为了培养数感,今天是去商店“买东西”,明天要旅游点“买门票”,后天又是计算“存款利息”,或者呢今天喜洋洋、明天灰太狼、后天黑猫警长,一派糊涂,刚开始的新鲜劲一过,学生们渐渐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误区之三:脱离学生实际的“自编题”

为了贴近生活,老师常常“挖空心思”编造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由于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基础往往显得不伦不类。比如:“100张新版的100元人民币捆在一起有多厚?1亿张100元人民币有多厚?”想想一下,有多少个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有测量100张100元人民币的机会。同样的理由,在课堂

上让学生完成下面这道题也有点不切实际:“请你测量一张新版100元人民币的长、宽及厚度是多少?假如这种人民币有100万元,请你为银行设计一种长方体铁箱来装这100万元,长方体铁箱的长、宽、高最少是多少?你有哪几种方案?”难道我们的小学生当场都能摸出100元钱?其实,用学生身边的东西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量一量你的数学课本,每页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这本书有多厚?100本这样的书摞在一起有多高?1亿本呢?”

过于依赖量,过于特殊的量

下面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利用千字文这个例子来让学生认识数感是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A学生有可能会一个一个地数;B可以一行一行地数,每行有20个,共有50行;C 可以一列一列地数,每列有50个,共有20列;D两列共100个,两列两列地数,有这样的10组;E一行20个,5行就是100个,这样每5行就是100,做个记号,最后一数共有10个100,就是1000。)

将千字文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绝非牵强附会、哗众取宠,用千字文远非教材中立方块所能比拟,而且不但能激发兴趣,更能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受到文学熏陶,让课堂弥漫着别样的人文气息。(学科渗透)

3000006000 三十亿零六千

(我们平时在教学学生读数的时候,都是要求学生按照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每一级开头的0或中间有0都要读出来,但不管有多少个0只读一个就行。)在这里这个“零”能不能去掉

30600, 30060, 30006

三万零六百三万零六十三万零六

接下来的这些“零”能不能去掉,去掉后会有什么变化?

6789读作( )千 ( ) 百 ( ) 十 ( ) ;

678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6789=( )×1000+( )×100+( )×10+( )

这三道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读数、数的组等来让学生读出数感来。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

(1)图形的展示让学生从数的概念的认识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先从一到十到百到千到几千的认识,让学生感知到数形成和大小。

(2)看图写数这个练习(数概念直观化的练习)是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增强数感

(3)第2到练习是(数概念生活化的练习)是把数概念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感悟10000有多大,同时大家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这,教师注意选材,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出10000大概会有多大。

(4)前面的读一读、填一填的练习(数概念形式化的练习)

“多样化”旨在“各取所需”,适应不同学生!

这里的“多样化”是指在取材方面要适合学生的需求、适应不同的学生。

2.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表,让学生先知道0.15×3可以看成是有3个0.15,也可以看做先有3个0.1,再加上3个0.05。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是结合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感知6除以三分之二,其实就是把1小时的路程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3份中的2份是6 ,那1份就是6÷2,3份就是6÷2×3,从而有根据前面学过的分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换成乘倒数,再结合结合律,计算法则自然就会推导出来。

小学数学历来重视数感培养,从“自发”走向了“自觉”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72×15=1080(米)

1080稍大于1000;就应该在少年宫的东面。

1080超过2000的一半多一点,从而就容易标出相应的点。都是真正的数感,与量无关

二、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对于儿童来说,在幼儿园或一年级老师常常教幼儿读儿歌:

1像铅笔,会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声音。

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蝌蚪,尾巴摇。10像铅笔加鸡蛋

(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

其实数字也是一种数学符号。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符号意识。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

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

怎样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呢?

先认识运算符号

“+”从演示过程看,加号更直观的表示合并;

“-”从演示过程看,减号更直观的表示去掉一部分;

“×”从演示过程看,乘号是加号的特殊形式,因而乘法就是加法的特殊(简便)的运算;

“÷”从演示过程看,除号表示平均分,非常平均。(上下一样)

关系符号

“=”处处平衡(“再也没有比平行而又等长的短线段更确切的相等符号了”——列科尔德)

“>”向左张开,不平衡,伸出右手两指张开就形成一个“>”。

“<”向右张开,不平衡,伸出左手两指张开就形成一个“<”。

“≈”处处变弯,但间隔接近。

“≠”在等于号上打了一撇,表示不相等。

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可见:数学符号如同“象形文字”,

简洁、生动、形象、传神。

符号本身就具有促进理解,帮助记忆的教学功能。

任何教学艺术、任何语言描绘,都相形见绌!(chu)

其次是让学生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

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与它们、一个数与这个数是对应的,但是数字符号至局限于本道题,而用字母表示它就可以随意了。

(数学魔术)

你想一个整数,把它乘2加7,再把结果乘3减21。告诉我计算结果,我立即能判断出你想的整数是多少?

设:所想的数为x,

则(2x+7 )×3-21

=6x+21-21

=6x

其实这里的密密就是6的倍数,(也就是说你要说出的整数必定是6的倍数才符合题意)就直接把这个数除以6就可以得到该数。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实际物体几何图形

特征描述

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编排意图,一般情况都是先于实际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从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然后再次根据实物和形体进行特征描述。

空间观念发展规律例如:指认圆柱高

空间知觉(表象的基础)实物指认

空间观念(表象的形成)图形指认

空间想象(表象的改造)剖面指认

三种水平既递进发展,又交错共存

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若干特点

(1)从感知强成分到感知弱成分

强弱具有相对性,特殊性

如:形状;边的长短是强成分;

关系;角的大小是弱成分。

(第一个图的展示)在人的错觉中,认为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第一个图的展示是通过平移后,两个角刚好完全重合,让学生更加加深角大小不是由边的长短有关,而是与角的张开的大小有关。

(第二个图的展示)初看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但是通过直观的演示后知道上下两条边不一样长,它应该是一个梯形。

(2)从认识单一要素到认识要素间关系

A第一个图展示就是从单一变多样,第一次显示就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单纯表示垂直这个要素;(单一的要素)第二次演示又加了两条斜线,形成了不同的角,既有直角的表示、又有锐角、钝角、平角的要素;同时也很好地让学生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之间的关系。(要素间关系)

B第二道题是关于能不能装下的问题,如果单从体积比较来说,盒子的体积比物体的体积大,就会出现能装下的可能;(单一的要素)但是真正能装得下,就是实物的每一条表都要比盒子的边要小,这就是要求高的问题,这道题其实就是涉及到学生都对题目思路的要求的要素问题。(三种要素都要考虑)

(3)从熟悉标准图形到熟悉变式图形

第一个图示要求从中能找出几对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演示让人更加容易知道(1)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图形有两对;而从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中去掉同一个部分后面积相等的图形有一对,共有三对。(标准图形)第二个图形也是从相等图形中去掉同一个三角形得到两个面积相等的四边形。(变式图形)

(4)从直观辨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

如:识别梯形→说出梯形特征

(5)从使用日常语言到使用几何语言

如:底面→横截面

(6)从形成二维空间观念到三维空间观念

1、图形A的展示是比较周长的大小,通过直观演示,进行平移代换感知周长的相等。

2、图B的展示是比较表面积的大小,通过直观演示,进行移动代换感知表面积是一样的。

怎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观察:有序观察,选择对象,变换角度

(2)操作:学会画图,动手操作,自我释疑

(3)变式: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大小

(4)辨析:同中见异,异中求同,精确分化

(5)结合:形象与语言结合,数与形结合

四、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案例1:团体操原来队伍每行10人,有5行。现在调整成每行增加3人,增加2行,现在需要增加多少人?

案例1通过把数转换成形体展示,借助几何直观把问题简单化。

案例2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大的圆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小的圆形的面积总和,但是图中重叠的部分共有八分,把其中四份换到空白部分就是形成整个圆,从而就可知两种图形的面积相等。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注重学生理解数据分析是从了解到体会的过程,是按一定的认知规律来的。

案例1: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案例2:两幅条形图蕴涵的信息

研究性学习的缘起:父子争论,看电视是否影响视力?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1.你平均每天看多长时间的电视?

初看这两幅条形统计图,给人的感觉就是第二幅图的数据比第一幅大,但是仔细一看却是第一幅图的数据比第二幅图的数据大,这是由于两幅图的起点不同,还有两幅图数据间隔不一样,每个表示的数量不同。

条形图与折线图可以混用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混用更直观的知道变化的情况。

很难有一个标准来衡量,用条形统计图好还是折线统计图好。

所以在教学中不要讲得那么的绝对,这主要起决于图形绘制者想表达怎样的信息。条形与折线可以混用。

六、运算能力

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合理选择算法正确运算

(1)打破以往的小数、分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是要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或采取直接约分的方式来进行计算,而这这里却是把小数看成整数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因而可见,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是很重要的,不能强求同意的方法,这也是显示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2)56×9=560-56=504

56×63=504×7=3528

这两道题目的计算,其实就隐含着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运用,只不过是在过程中省略一些步骤。

列竖式计算,第一步学生可以按照3和56相乘得到168,而第二部是应该是再把6和56相乘,也可以这样认为,6是3的2倍,所以就直接写出168的2倍就是336,把它对号入座。

估算过程中的合理判断

第一种方法把18看成20,看大了,得到的积就会比实际结果大;

第二种方法是把22看成20,把18看成20,一个看大,一个看小,积就更加接近实际的结果;

第三种方法是把22看成20,得到的结果就会比实际结果小。

传统的“简便运算”适度保留,发挥它的训练功能。

89×1.01=89.89 在计算时只要把1和89相乘得到89,再把1和89相乘写在相应的位置,其实这里也隐含着乘法分配律,但在这里更加简便。

反例是学生忽略了运算的顺序,这是一种定势的影响。

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题目(1)按常规的想法一般都是把其中三个不同的数进行组合相加算出相应的和,而在这里却是先算出四个数的总和,再把和分别去减掉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方法更加简便。

题目(2)一般的算法是把100分别减去48和47,或者把100减去48和47的和;但是在这里把100分成两个50,再把两个50分别减去48和47,再求出和。

七、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

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案例1:

因为3×6=18

所以30×600=18000 凭借经验和直觉—合情推理

(先把3和6相乘得18,再加上3个0)

因为3×6=18

所以30×6=18个十凭借数的概念—演绎推理

(30表示有3个是十,3个十和6相乘就得18个十)

所以30×600=180个百

(600表示有6个白百,30×600就是6个百和30相乘,就是180个百)案例2: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类比—合情推理

案例3:

图形体积是通过演示叠放小正方体来进行推算根据体积单位概念与计数—演绎计算

(一行排几个(长),排几行(宽),有几层(高)要运用几个小方块才能拼成这个大正方体,也就是要把几个乘几行再乘几层,从而可推出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八、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单价×数量=总价

本金×利率=利息

y:x=k(一定); xy=k(一定)

?小胖每分走40米,小巧每分走60米,他们从相距15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分钟后相遇?

?师徒合作加工零件,15天共做1500个,师傅平均每天做60个,徒弟平均每天做几个?

?篮球、足球各买15个,篮球每只40元,足球每只60 元,一共应付多少元?

?如图,求两种蔬菜的总面积(单位:米)。

以上几道题目其实它是可以看成是一个a×b+c×d=s 一个模式的题目,也就是说这几道题它具有这样的数量关系。

图1和图2的展示图也是一样的具有a×b+c×d=s这样的模式。

以小胖每分走40米,小巧每分走60米,他们从相距15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分钟后相遇?为例

设x分钟后两人相遇。

40x+60x=1500 1500=40x+60x (60+40)=1500

60x=1500-40x 1500-40x=60x 1500÷x=60+40

40x=1500-60x 1500-60x=40x 1500÷x-40=60

150 0÷x-60=40

这样的一题多解有意义吗?你认为怎样列方程便于思考。

?水池同时打开进水管、出水管,几小时后水池满?

(崔永元在他的《不过如此》中写道:“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竟然有人如此痛恨数学,象崔永元这样的名人始终难以摆脱数学的恐怖阴影,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深刻反省!)

?动态平衡的数学模型

?只是“取材不当”

九、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图1

利用“左右的相对性”,解释

左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内容,学生生下来父母就教会了学生认识左右,这是作为父母最基本的职责,数学上的左右实际上是一种序的规定,所谓“左右的相对性”实际上是一种序的特征,左右的方向特征也是由此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左右确定了,顺序也就建立起来了。

“上下楼梯靠右走”的合理性。

图2

方巾边长的最小公倍数数。

图3

间隔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图4

一圈用时的最小公倍数

(应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突破应用题单列的教材体系,应用跟随知识,

恢复了数学知识与应用的天然联系。

第一个图示看出是:是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实际情境中感悟数学的存在。

平行的有:

森林北路和森林南平行;森林西路和中山路平行;中山路和森林东路平行;

森林西路和森林东路平行;樟树路和玉兰路平行,共有五组平行线。

垂直的有:

森林北路和森林西路、中山路、森林东路分别垂直,共有3组;

森林南路和森林西路、中山路、森林东路分别垂直,共有3组;

大学路和樟树路、玉兰路分别垂直,共有2组。

第二个图显示是一个实践活动,调查家庭一周的开支情况:

1、通过数据采集——制作相应的统计表、统计图;

2、图表的应用——感知变化的规律

3、数据的分析——根据一周的开支来估算出本月的总开支。

4、根据“样本”推断“总体”——从一周的统计估算出一个月的总开支。

5、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

十、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创新:最高阶的思维,能培养吗?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提供刺激,激活学生的潜能

……

什么样的刺激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潜能呢?

案例1

下面阴影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 )分之( )。

通过习题展示:先让学生产生质疑,是老师把题目搞错吗?不按常规出题,让学生大胆去进行猜测、讨论、推断,通过度量来感知蓝色部分占总体的八分之三。

案例2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设计画图都能达到对应的效果,又是发挥个人所长,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案例3

通过叠三角形的方法来推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先把三角形各个对应的角叠放,最后形成一个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面积。

以上三个案例都能很好地展示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形容词和副词讲解和习题练习 含答案

高中英语——形容词和副词 一、考点、热点回顾 形容词 1、形容词的一般用法 (1).作定语,一般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 It’s a cold and windy day. (2.)作表语,放在系动词的后面。(look, feel, smell, sound….) He looks happy today. (3.)形容词修饰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等复合不定代词时,须放在其后。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hot to drink? (4.)表示长、宽、高、深及年龄的形容词,应放在相应的名词之后。 How long is the river?It’s about two hundred metres long. (5.)只能作表语的形容词:afraid;alone;asleep;awake;alive;well健康的;ill;frightened The man is ill.(正) The ill man is my uncle.(误) (6.)只能作定语的形容词:little小的;only唯一的;wooden木质的;woolen羊毛质的;elder年长的 My elder brother is in Beijing.(正) My brother is elder. (误) (7).貌似副词的形容词:lonely;friendly;lively;lovely 2、形容词常用句型 (1).“It’s +adj.+of+sb.+不定式”表示“某人(做某事)怎么样”。=Sb +be +adj+to do sth 注意:这一句型中常用描述行为者的性格、品质的形容词,如good,kind,nice,polite ,clever ,foolish ,lazy ,careful,careless,right(正确的),wrong等。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You are very kind to help me.) (2).“It’s+adj.+for+sb.+不定式”表示“做某事对某人来说怎么样”。=To do sth is adj for sb . 注意:这一句型中常用的形容词有important,necessary,difficult,easy,hard,dangerous,safe,useful,pleasant,interesting,impossible等。 It’s not easy for them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not easy for them.)(3).表示感情或情绪的形容词,如glad,pleased,sad,thankful等常接不定式。 I’m very sad to hear the bad news. (4.)表示能力和意志的形容词,如ready(乐意的,有准备的),able(有能力的),sure(一定),certain (一定)等常接不定式。 Lei Feng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He is sure to get to school on time. 副词 1、副词的分类 副词按词汇意义可分为: 方式副词:well,fast,slowly,carefully,quickly 程度副词:very,much,enough,almost,rather,quite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按照一些确定的规则,然后进行逻辑的推理,进行证明和计算,是这样一个过程。换句话说,从思维形式的角度,是从一般到特殊这样一个过程,在几何的证明当中,实际上都是这样一种推理的形式。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评论一些经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等这样一些形式,来进行推断,来获得一些可能性结论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和演绎推理相不一样的地方,它往往是从特殊到一般这样一种推理,所以合情推理得到的结论,知道不一定是对的,通常可能称之为猜想、推测是一个可能性结论。8、模型思想的建立,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9、应用意识就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一部分数学,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里的问题。10、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

《虽有佳肴》达标训练答案

《虽有佳肴》答案解析 1.答案:(1)美味的菜(2)最好的道理(3)所以(4)自我勉励 2.【解析】选A。“虽”是“即使”的意思。 3.答案:(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 4.【解析】选B。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教/然后/知困。 5.答案:(1)甘美(2)反省自己(3)不通,理解不了(4)达到极点 6.(1)答案: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答案: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7.答案: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8.答案:(1)明白道理(2)甘美 9.(1)答案: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2)答案: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10.答案:【甲】教学为先【乙】教学相长【丙】进学之道 11.答案:(1)比喻论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2)对比论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附【译文】 【甲】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丙】善于学习的人,(教他的)老师通常比较安闲,而且取得的效果是双倍的,(而这些成果)又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他的老师)勤奋却没什么效果,而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老师(提问时)就像要伐下坚硬的树木,先从容易的开始,然后再伐它的坚硬的枝节,等到一定的时候,(树木)就会迎刃而解。不善于提问的老师与此相反。(老师)善于回答提问的人就好像撞钟一样,(你)用小力气叩击钟,那么就给你小的鸣响;(你)用大的力气叩击钟,那么就

数学四基、四能、十个核心概念

数学新课标中的 四基、四能、十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四基”、“四能”。“四基”即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双基变四基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整个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会很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工作中教师要积极交流,在合作中提升和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在合作中提升和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要发展,就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也需要将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 决的能力;更需要将以往重视培养演绎能力,发展为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并举。只有对 课标理解透彻、具体,才能灵活处理好知识、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在新课标中“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对教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学生却是难得的,因为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逐渐积累创新和创造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理论抽象,需要精确的概括。问题的提出必须进行深入思考和自我组织,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

英语形容词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英语形容词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一、初中英语形容词 1.—What about yesterday's dragon dance? —Oh,it's one I've ever seen. A. a most wonderful B. more wonderful C. the most wonderful D. a more wonderful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 昨天的龙舞怎么样呢?--- 噢,它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的。根据句意要用最高级,A,B,D三个都是比较级,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 2.We're very about the graduation ceremony next Saturday, we can't wait to be there. A. boring B. bored C. excited D. exciting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对下周六的毕业典礼我们都非常激动,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里。A无聊的,B感到无聊,C感到激动,D激动的,根据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里应是感到激动,修饰人用的结尾的形容词,故选C。 【点评】考查形容词辨析,注意 excited 的用法。 3.When we read a piece of news online, we'd better make sure it's ______ before sending it to others. If not, we may spread something bad. A. true B. special C. strange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我们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时,发给别人之前最好要确认它的真实性。否则,我们可能散布不好的消息。A.真实的;B.特殊的;C.奇怪的。根据If not, we may spread something bad,所以我们确定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故答案是A。 【点评】考查形容词辨析,注意根据关键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4.To make rivers than before, everybody is supposed to protect them. A. dirty B. dirtier C. clean D. cleaner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要使河流比以前更干净,每个人应该去保护它们。根据比较词than,可知此处用比较级结构,根据 everybody is supposed to protect them,可知是为了河流更干净,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形容词比较级。根据上下文的联系确定所使用的形容词。 5.LeBron James is one of ___________ players in the NBA. He is my hero. A. better B. the best C. worse D. the worst 【答案】 B 【解析】【分析】句意:勒布朗·詹姆士是NBA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他是我的偶像。在one of结构中如果后面跟形容词,应使用最高级,故排除AC,根据 He is my hero. 可知他是

义务教育数学十大核心概念

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若干核心概念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数感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一,重视低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第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三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二、符号意识 1.符号意识⑴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⑵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⑶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2.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一,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二,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第三,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分钟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空间观念 1.空间观念主要是⑴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⑵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⑷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很好地认识空间观念的含义及意义,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中抓住典型内容,就可以将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这个学习过程中; 第二,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 ⑴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二章达标训练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四十而不惑.(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7)人不堪.其忧( ) (8)传.不习乎( ) (9)博学而笃.志( )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4.用原文填空。 (1)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 ,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 (2012·山西中考)阅读《论语》第一、四、五、七章,完成5~8题。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学而不思则罔.( ) (2)思而不学则殆.( )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温故.而知新(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答: 三、美文品析 (2010·吉林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9~15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十个核心概念是什么

十个核心概念是什么?怎么理解? 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8、模型思想是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意识。 9、应用意识说白了就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 10、标准里面提出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等。

(英语)英语形容词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英语)英语形容词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一、初中英语形容词 1.Eating dumplings a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________ in China. A. patient B. lucky C. possible D. traditional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在中国,春节吃饺子是传统。A. patient病人,有耐心的;B. lucky 幸运的;C. possible可能的;D. traditional传统的;根据语境及意义,故选D。 【点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根据语境选择适当的词并不困难,而关键是词汇量的不足。Traditional,谐音记忆:传得深远。 2.Julie takes good care of the family dog. She is ________ than her brother. A. patient B. more patient C. most patient D. the most patient 【答案】 B 【解析】【分析】句意:Julie把他家的狗照顾都很好。她比她的的哥哥更有耐心。A.耐心的;B.更有耐心的;C.表达不存在;D.最有耐心的。根据than,可知用形容词的比较级,patient,有耐心的,其比较级是more patient,故选B。 【点评】考查形容词的比较级。注意比较级的用法。 3.Tea is one of ________ drinks in the world. A. more popular B. the more popular C. most popular D. the most popular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意: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料之一。one of the+形容词最高级+名词复数,表示最……之一,可知此处用形容词最高级,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形容词最高级。注意one of the+形容词最高级+名词复数。 4.Tina is as ________ as her sister, Tara. A. outgoing B. more outgoing C. the most outgoing 【答案】 A 【解析】【分析】句意:蒂娜和她姐姐塔拉一样外向。as...as和…一样。中间用形容词原级,outgoing外向的,原级;more outgoing,比较级;the most outgoing,最高级,故选A。 【点评】考查形容词原级比较。注意as...as中间用形容词原级。 5.—Lucy, our father's birthday is coming. Let's buy a card for him. —Why not make one by ourselves? It will be _______ than buying one. A. meaningful B. much meaningful C. more meaningful D. the most meaningful 【答案】 C

数学十个核心概念

十个数学核心概念与六个数学核心词的比较 董诗燕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世承) 160112205 十个数学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六个数学核心词包括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增加了几何直观,创新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标准里面提出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等。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模型思想是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 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 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三、进行合理提炼,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

书生论剑达标优化训练题及答案

书生论剑达标优化训练题及答案 语文鲁教版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剽悍(biāo)赘肉(zhuì)淬火(cuì)氧化铬(lào) B.鎏金(liú)凸箍(kōu)斧钺(yuè)钟磬(qìn?溃?C.噩梦(è)涅??(pán)癖好(pǐ)瓦釜(fǔ) D.钟馗(kuí)箴言(zhēn)弹铗(xiá)寒噤(jìn)解析:A项,剽悍(piāo),氧化铬(?括ǎ?;B项,凸箍(?括保?;D项,弹铗(jiá)。答案:C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凶神恶煞相形见拙无与伦比文质彬彬 B.铭文鸟篆量体裁衣层出不穷志士仁人 C.千锤百炼扑溯迷离望尘莫及卑躬屈膝 D.日月星辰千古之谜危言耸听莫明其妙解析:A项,相形见拙―相形见绌;C项,扑溯迷离―扑朔迷离;D项,莫明其妙―莫名其妙。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我一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伟大的浪漫诗人屈原佩剑呼号着 _____________来。他流放于穷途,行吟于泽畔。脸黑瘦黑瘦的, _____________了腮,形同枯死的槁木。鞋子_____________丢了,_____________着两脚。衣服扯烂了,袍带乱舞,长发飘飘,连头上的峨冠也不知_____________在何处了,可他手里依然紧紧攥着一柄青铜剑! A.走跑赤塌丢 B.走塌跑赤丢 C.跑塌走赤丢D.跑走赤塌丢解析:结合句子的宾语或主语搭配来作选择。答案:B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古代的兵刃,除去睡在墓穴或地下的,多半都走进博物馆去歇着了。 B.我不知道是古人神化了青铜剑,还是青铜剑本来就神。 C.它在地下埋藏了两千余载,出土之后依然寒光四射。 D.读了这段传奇,感叹一代又一代铸剑师殉剑的悲壮,不由人不相信青铜剑的灵性。解析:A项,结合整个句子,“或”应改为“和”。答案:A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本来我觉得自己的英语口语还可以,与他一交谈,相比之下才知相形见绌。 B.李奶奶看孩子非常仔细,真是量体裁衣。 C.李明的学习成绩太好了,让其他同学真是望尘莫及。 D.形势并没有那么严重,何必危言耸听。解析:B项“量体裁衣”意思是做事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这个句子则是强调

形容词和副词练习及答案解析

1. It was _____ opportunity to miss. A. too good an B. a too good C. too a good D. too good 2. I don’t like it at all. It can’t be _____. A. better B. worse C. best D. worst 3. There was nothing special about this film — it was only ______. A. particular B. average C. interesting D. strange 4. She looks very _____ but I can’t remember her name. A. similar B. familiar C. friendly D. strange 5. He said he would return the money, and I was ______. A. fool enough to believe him B. enough fool to believe him C. fool enough believing him D. enough fool believing him 6. “This book is ______ more useful for us students.”“Yes, but it is _______ too difficult.” A. quite, quite B. much, rather C. rather, quite D. quite, much 7. The children all looked _____ at the broken model plane and felt quite _____. A. sad, sad B. sadly, sadly C. sad, sadly D. sadly, sad 8. The child dreamed that he had once lived in a _______ house in the forest. A. wooden pretty little B. little pretty wooden C. pretty little wooden D. wooden little pretty 9. He wanted to read more, so he asked his friends if there was _______ to read. A. something easy enough B. something enough easy C. enough easy something D. easy enough something 10. The doctor assured the patient that there was ______ with her, but she could not help worrying. A. seriously wrong nothing B. nothing serious wrong C. nothing seriously wrong D. serious nothing wrong 11. —How is your father? —He’s fine. He’s______ to play tennis every Sunday. A. enough active still B. enough still active C. still active enough D. still enough active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 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我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认识: 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又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2、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符号感是人对符号的意义、符号的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地使用符号的意识和习惯。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

所表达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可以同时从两方面进行:1、结合数学内容,及时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符号;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 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 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四、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与培养 数据分析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以说,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2.3(含答案解析)分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分层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5°N,120°E)是近地面的两地。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多西南风;乙地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乙地阴雨连绵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梅雨》诗中写到: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梅雨发生的时间和地区组合正确的是() A.6月初至8月初的江南地区 B.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的江淮地区 C.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江南地区 D.6月初至7月初的江淮地区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梅雨是一种锋面雨 B.由于海陆差异比较显著,所以典型的暖锋在我国活动比较频繁 C.冷锋活动时,降水的区域多位于锋后 D.暖锋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读图(单位:百帕),回答5、6题。 5.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60°N附近海域 B.15°N附近海域 C.15°S附近海域 D.60°S附近海域 7.(2012·佛山模拟)图乙是一气象小组学生绘制的某天气系统(图甲)过境前后当地天气要素变化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8.下表为北京某年11月上旬天气观测记录,分析北京11月1~5日受何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1)11月1日北京受____________气团控制,天气状况怎么样? (2)11月3日北京受____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天气状况怎么样? (3)11月5日北京受____________气团控制,天气状况怎么样? 9.(2012·大庆高一检测)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 “数据分析观念 ”解读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数据分析观念”解读 在对“数据分析观念”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新、旧课标在“统计与概率”这一版块的要求与区别。原课标的核心词: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新课标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核心词由“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统计观念”(旧):强调的是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数据分析观念”(新):改变过去这一概念含义较“泛”,体现统计与概率的本质意义不够鲜明的弱点,而将该部分内容聚焦于“数据分析”。 那么让我们来深入学习“数据分析观念”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数据的某种“领悟”、由数据去作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二)为什么要学数据分析的观念? 数据分析是统计学里的一个核心内容。不论是统计还是概率,都要基于数据,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在进行预测的时,为了使预测更合理,也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时需要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 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二是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三是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四)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 1、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常见的教学中,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即可,而没有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些。 2、鼓励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得到一组数据我们要分析什么: ①、数据有什么特点? ②、数据怎样变化? ③、可以推测哪些情况? 3、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史宁中教授说:“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

形容词讲解与练习(含答案)

形容词、副词 一、形容词(adj..):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如:good, right, white, orange :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等。如:now, very, here, often 二、形容词和副词的辨析 1、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所以区别形容词和副词的关键在于看它所修饰的内容。 例如:Candy is a lovely girl. Candy smiles lovely. 2、形容词变副词的规律 a.一般的形容词在结尾加ly变为副词。例如:careful-carefully b.以元音加e结尾的单词要去e在加ly。例如:true-truly c.辅音加y结尾的单词去y变i在加ly。例如:angry-angrily d.单音节y结尾直接加ly。例如:shy-shyly e.以le结尾的单词直接将e变为y。例如:terrible-terribly 三、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1、比较等级的构成 ①规则构成: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有两种形式:词尾加-er,est;在词前加

②比较等级的不规则构成 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good, well better best bad, ill worse worst many, much more most old older, elder oldest, eldest little less least far farther, further farthest, furthest 2、比较等级的用法 1)表示两者(人或事物)的比较时用比较级,通常用连词than 引导,表示“较……”或“更……一些”的意思 This cake is more delicious than that one. 2) 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人或事物)的比较用最高级,最高级的前面一般要加定冠词the,后面可带of(in,among)短语来说明比较的范围 Shanghai is the biggest city in China. He is the most careful among us. 3) 在表示“和……一样……”和“不及……”这类概念时,可以用“as+原级+as”和“not as(so)+原级+as”的句型 He does not run so (as) fast as I. 4) 可用much, still, a little, even, far,three years等表示程度的状语来修饰比较级 She is much taller than Mrs.Liu. This problem is a little more difficult than the other one. 5)几种比较级的使用句型 1.“比较级+ and + 比较级”表示“越来越……” Your English i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2. “the + 比较级,the + 比较级” 表示“越……就越……” The more, the better. 3.“ more (less) than ”表示“不止,不到” She is more than thirty. 她三十多岁了。 4.“more or less”表示“差不多,或多或少” *The problem is more or less solved. 【注意点】 形容词最高级前一定要用the,副词最高级前可省略 在比较级中为了避免重复,在the后常用one,that,those等词来替代前面提到过的名词:This pen is shorter than that one.;The weather here is warmer than that of Shangha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