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行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完整句子
1. 咱说话可得算数啊,言出必行,就像商鞅立木为信一样,那承诺了就得做到!比如朋友找你帮个忙,你答应了,可不得尽心尽力去完成,行之必果呀!
2. 你说过的话就得做到,言出必行!这就好比射箭要射中靶心,不能光说不练啊。
像之前答应孩子周末去公园玩,那到时就必须得去呀,要行之必果啊!
3. 你既然说了,那就得做到啊,言出必行是基本准则呀,就如同军人接到命令必须执行一样!你说要减肥,那真得管住嘴迈开腿,做到行之必果,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4. 言出必行多重要啊,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呀!好比走钢丝,说过去了就必须过去。
就像上次承诺给父母买礼物,可不能食言,必须行之必果呀,对吧?
5. 一个人必须要言出必行啊,这可不能含糊,就像工匠打造精品一样严谨。
记得有次我答应帮同事顶班,那肯定得做到啊,得行之必果才有信誉啊!
6. 做人真得言出必行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比赛跑步,既然站在了起跑线上说了要跑第一,那就得全力以赴争取行之必果呀!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7. 言出必行是给自己的交代啊,可不能说说就算了!如同登山,说了要登顶就必须努力往上爬直到成功。
就像说好了要完成一项工作,那就得不折不扣做到行之必果呀!
我的观点结论:言出必行,行之必果是每个人都应该坚守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顺畅。
今日事今日毕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的意思是什么今日事今日毕,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这句话提炼于明代的著名古诗词《今日歌》。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介绍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日歌原文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今日歌大意总是今日又今日,今日能有多少呢!今天又没做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何时才能完成呢?人这一生能有几个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假如说姑且等到明天到了再去做,但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啊!现在为诸位写这首《今日》诗,请从今日就开始努力工作吧!总结:《今日歌》,进一步说明了今日之重要。
李大钊指出:"你能够把握的就是今天"。
昨天已成历史,明天尚不确实,只有今日,才是属于自己的:昨日若有不足,今日尚可弥补;明日有何目标,今日也可谋划。
"姑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光阴"。
董必武同志的告诫,更为我们指明了"赶快做"的方向。
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事今日毕。
”这是一句自古流传下来的谚语,提醒并激励人们要珍惜时间。
明代大学士文嘉曾经写过一首《今日歌》,诗中这样写道:“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这首诗我虽然能读懂它的意思,但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它的含义。
但是几天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明白了这诗中的道理。
每天做完家庭作业以后,为了巩固当天学到的新知识,妈妈总会再让我加做一些“课课练”习题。
可是那天的家庭作业有点多,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总也静不下来,家庭作业已经让我很烦躁了,更别提妈妈给我布置的课外习题了。
坐在学习桌前,我一边写作业,一边开小差:一会儿翻看语文书后面的课文,一会儿又拿起小恐龙橡皮,让它和小滑板橡皮赛跑……就这样,边写边玩儿,作业写完时,时间已经很晚了。
恰好那天妈妈也很忙,根本顾不上管我。
看到时间晚了,为了保证我能充分休息好,妈妈就没再让我做课外习题。
言必行行必果是什么意思所谓诚信,一诺千金就是最好的诠释。
曾子,人尽皆知的大儒,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曾子除了以孝闻名外,在诚信方面也是言出必践的。
存有一次,曾子与妻子出外,幼儿哭声远不止,拉衣拽拎。
妻子说:“只要你在家懂事,母亲回家后便唱戏为肴。
”果然,儿子哭声立止,破涕为笑。
等待至夫妻回家之后,曾子磨刀霍霍,意要宰猪。
妻子大惊失色,说:“一时戏言,如何当真?”曾子厉声说:“小孩子就是分不清什么就是戏言的,唯父母言行从。
如今以言相畏,就是教儿子欺诈之术。
母亲蒙骗儿子,儿子不信任母亲,怎么能够称得上教育呢?今天你蒙骗了孩子,亵渎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可以蒙骗你、蒙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可以不再信任你,你看看这危害存有多小呀。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
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像这样诚信的例子古今以来还有很多,像“韩信千金报饭恩”、“皇甫绩守信求责”、“商鞅的立木为信”等等举不胜数。
孔子存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大车并无�r,小车并无��,其何以行之哉。
”人奔跑在社会上,不知不觉中就扮演着各种角色。
无论是自身利益主动还是被动,你都须要与各种素昧平生,或者性格截然不同,或者行业相同,甚至向并无好感的人交流际会。
在这过程中,你可以用华丽的语言,回去感动他们的内心。
当然,你也可以用高雅的风度,回去病毒感染他们的言行。
但是,无论你怎样?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你无法没诚信回去赚取他们难能可贵的信任!“财帛之厚,不能传三代。
信誉之重,方可兴百年。
”如今,很多企业兴盛一时,却犹如昙花一现,为何?很多企业年深日久,却依旧籍籍无名,为何?因为一个企业,十年的发展,靠的是资金和技术。
而百年的发展,靠的是诚信与品牌。
有一位成功商人曾经说道:“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关于言和行的名言警句
言和行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信誉和形象。
言行不一致会让人失去信任和尊重,而言行一致则会让人更加信任和尊重。
以下是关于言和行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1. “言行不一致,必定失信于人。
”——《论语》
2. “言必行,行必果。
”——《庄子》
3. “言行一致,方能立于世。
”——《孟子》
4. “言行不一,必有偏差。
”——《荀子》
5. “言行不一,必定有所欺瞒。
”——《韩非子》
6. “言行不一,必定有所虚伪。
”——《管子》
7. “言行不一,必定有所不真。
”——《墨子》
8. “言行不一,必定有所不实。
”——《老子》
9. “言行不一,必定有所不诚。
”——《庄子》
10. “言行不一,必定有所不正。
”——《荀子》
这些名言警句都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只有言行一致才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那么他的信誉和
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别人也不会再相信他。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要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人。
言必行,行必果
三(3)班李珍“言必行,行必果”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说的一句话,早在两千多年先哲孔夫子就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的妻子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孩子很开心。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我读了这个故事,感慨万千:曾子不欺骗孩子,重在培养孩子做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诚信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如果遗失,人生路程将不可想象。
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不与失信为乌合之众,而是和守信成为良师益友吧!。
言必行行必果作文800篇1言必信行必果,这句千古不变的人生哲理,已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了。
一个人不讲信用,在社会上是不能立足的;一个人不讲诚信,也是走不远的。
诚实、诚恳,讲信用、守信义,才会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只有讲信用、守信义,才会赢得身前身后的信誉。
人生的旅途中,诚信犹如人的灵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了诚信,才会有绝处逢生时的援助之手;有了诚信才会有真诚友谊的心慰;有了诚信,才会有爬出深渊,走向光明的机会。
诚信是一种人的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
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
社会生活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集体的生存之本。
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历经上下5000多年的岁月依旧未变,仍旧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坚守,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李白写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流传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说明诚信的重要。
拥有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而一味的去背叛,去欺骗别人,根本无法得到别人的信赖与支持。
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让人接受的。
既然答应了别人就要努力做到,开始时满口答应,到最后却一件事都没有完成,不仅辜负了别人对你的期望,更毁掉了自己的信誉。
既然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去用自己的诚信换取别人的信任,而满嘴的谎言,推脱,能换来的只是社会的遗弃,慢慢的,就被遗忘到了社会的角落,与世隔绝。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理,更是一种准则,即使你再有地位,再有权利,再至高无上,没有了诚信,这所有的一切都毫无疑义,失掉诚信,就等于失掉了自己,失去了一切:你虽然贫穷,但你却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那你就是最富有的人!今日我们是校园的学生,明日就是国家的栋梁,做人是学习的根本,而诚信则是做人的基础。
诚,就是要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去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之心,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信,就是讲信用重承诺,一诺千斤,言必行,行必果,遇到错误要勇于承担。
夫言行一致,君子之道也。
古之圣贤,皆以此为修身之要,治国之基。
是以孔子曰:“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此言诚哉,足以见言行一致之重要。
盖闻君子言行,如春之温,秋之肃,冬之严,夏之暑。
春之温,仁也;秋之肃,义也;冬之严,礼也;夏之暑,智也。
此四者,君子之言行也,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夫言者,心之声也。
言行一致,则心口相应,如钟鼓之声,声声相应,声声不息。
是故,君子之言行,必以诚信为本。
诚者,天之道也;信者,人之道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是以君子之言,必实;君子之行,必果。
行者,事之成也。
言行一致,则事半而功倍。
是故,君子之行,必以正义为先。
义者,利也;利者,善也。
君子之行,利于人,善于己。
是以君子之行,必正;君子之行,必果。
夫言行一致,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日之效。
盖闻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言行一致,亦需时日,需积累,需磨砺。
是以君子之言行,必慎之又慎。
然言行一致,非独君子之事,亦为小人之德。
小人虽无君子之仁义礼智,然亦有其言行一致之道。
小人者,如影随形,言行如一,虽不足以成大事,亦足以立身于世。
是以小人之行,虽小,亦果;小人之言,虽微,亦实。
夫言行一致,虽难,然非不可为。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言行一致,亦始于心。
心之所向,言行必随之。
是以君子之心,必正;君子之志,必坚。
正心诚意,言行一致,虽难,终可成。
夫言行一致,如树之根,如水之源。
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
言行一致,则德行长存,声名远播。
是以君子之言行,必以诚信为本,以正义为先,以慎独为常,以言行一致为道。
总之,言行一致,乃君子之道,亦为人之道。
无论君子小人,皆当以此为修身之要,治国之基。
夫如是,则天下治,国家兴,社会和,人民安。
言必行,行必果,此乃吾辈之追求也。
言必行,行必果的意思
意思是: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1、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意思: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
)
2、示例: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3、用法:作宾语、主语、分句;指言出必行。
扩展资料:
近义词: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
1.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2. 【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意思: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讲信用的人。
反义词:背信弃义[ bèi xìn qì yì ]
1. 【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
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2. 【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
谴责的场合。
言必行行必果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有关“言必行,行必果”的主题。
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至理名言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认同,它告诉我们言行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行动带来的必然结果。
言必行,我们平时常常会遇到许多人口头上说了很多的好话、美言,却很少有行动来支撑这些言辞。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也存在于组织和团队之间。
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仅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更需要有团结协作的执行力。
仅仅说口头上的好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言语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例如,我们经常遇到有些领导口口声声说要改变现状,但就是没有实际行动来支持这种改变。
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让我们失去信心和动力。
言必行,更是个人修养和道德准则的重要体现。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慎重,要有责任心。
我们的言行往往会给他人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言辞之前,要思考一下自己的话语是否合适,是否有益于他人。
只有用积极向上的言辞来激励和鼓励他人,才能真正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对社会作出正面的贡献。
行必果,意味着行动必然带来结果。
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团队目标,只有有行动的支撑,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行动的结果经常会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付出努力,相信总会有所收获。
让我们牢记“行必果”的理念,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下去。
言必行行必果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行动的力量无可忽视。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应该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断学习、成长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懂得言行之间的平衡,要用我们的言辞去鼓励和激励他人,同时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改变别人的生活。
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注重团队的合作和执行力。
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超越困难,取得成功。
言必行,行必果蕴含的道理
言必行,行必果是指说话必须付诸行动,行动必然带来相应的结果。
这一原则蕴含以下道理:
1. 诚实守信:言必行意味着对自己的承诺要诚实守信。
如果我们承诺了某件事情,就应该尽力去实现,不言而不行会破坏我们的信誉。
2. 行动为先:言必行强调的是行动的重要性。
光说不练是虚假和空洞的,只有付诸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取得成果。
3. 自律和坚持:行必果意味着我们的行动将导致相应的果报。
如果我们在言行上自律并且坚持努力,我们将获得自己期望的结果。
4. 因果循环:言必行,行必果将我们的言行和结果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因果关系。
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好的行动将带来好的果报,不好的行动将带来不好的果报。
5. 责任与担当:言必行,行必果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表现。
言行不一致会给他人带来困惑和误导,而且行动没有果报将无法获得成就感和回报。
总的来说,言必行,行必果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则,要求我们在言语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勇于追求并承担相应的结果。
1、言必行,行必果。
——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
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
说了就要去做。
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前车覆,后车戒——《晋书》
释义: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
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释义】不义:违反正义的事。
毙:死。
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聪明。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编辑——诸葛亮《后出师表》
意思: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
意思: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
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宁愿做高贵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以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释义: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刘向《新序.杂事》
意思: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1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释义: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
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
意思: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失败。
1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
(比喻君对民的依存关系)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周语下》,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1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目的,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意思: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解释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
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典故】: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
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
后来他按皇命收集
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意思: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师:借鉴。
2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意思: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它形容环境对人的影响。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解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也可理解为,人一直没有长远的考虑,那忧患一定近在眼前.。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易·系辞上》
常用义: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