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建筑业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58
*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
有人说,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时代, 也有人说, 新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
但是, 工业要发展, 人民生活要提高, 要建厂房、造住宅, 要挖隧道、架桥梁。
因此, 土木工程将继续发展。
那么, 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如何发展?土木工程在世纪将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促进提高、创新和发展的同时, 它发展2中将保持其自身的特点, 不可能完全偏离已有的方向。
因此对中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认识现状, 才有可能预测未来。
*一、我国土木工程现状*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 尤其在改革开放年间, 发展极为迅猛, 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
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
发展之快, 数量之巨, 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高层建筑*2、台北101大楼*被称为“台北新地标”的台北101大楼于1998年1月动工,主体工程于2003年10月完工,高508米。
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一个悬挂在大楼内部楼顶的重达660吨的铁球,为了在台风到来时保持平衡,还有两台世界最高速的电梯,从一楼到89楼,只要39秒的时间。
它保持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梯的纪录(每小时60.4公里)。
*在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里,台北101大楼拿下了“世界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一项,即“含塔尖最高建筑结构建筑物”(509米)。
*3、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是一幢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展览及其他公共设施于一体的大型超高层建筑,位于浦东陆家嘴,与金茂大厦相距仅40米。
工程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塔楼地上101层,地面以上高度为492米。
它拥有世界上最高的观景台、一个五星级豪华旅馆,以及零售空间。
同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也在“世界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两项,即“不含塔尖顶层顶板高度”(487米)和“最高使用楼层高度”(474米)超越了台北101大厦,获得了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跃居摩天大楼榜首。
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中国建筑行业是指在建筑施工、设备、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所涉及的全部商业和非商业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建筑行业发展成为了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
1. 市场概况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巨大。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12.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4.9%。
其中,居住类建筑投资达到8.8万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8.2%,商业类、办公类、工业类、其他类建筑分别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9.5%、6.1%、4.8%、11.4%。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施工企业达到4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0万人,年产值约22.5万亿元,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年营业收入前10强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合计达到2090亿元。
2. 行业结构中国建筑行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建筑施工业占据了建筑行业的主导地位,而房地产开发更多的是分散的小规模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建筑行业的优化升级逐渐显现,房地产开发成为广受资本市场青睐的领域之一。
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从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建设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RE体系的建筑施工集团、公路隧道建设集团和冶金建筑集团成为当时的代表性企业。
(2)城市化建设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建筑市场逐步扩大,建筑工程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
2000年,建筑施工业、装饰装修业、市政公用工程业已成为相对成熟的建筑产业链。
(3)现代工业化建设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建筑业也逐步向现代化、工业化的趋势发展,房地产开发行业逐渐成为了建筑产业链上的上游。
3. 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城市化的加速,中国建筑行业将逐步走向精细化、高效化和绿色化。
以下是未来几年中国建筑行业会面临的变革:(1)建筑产业链的整合。
国内外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及21世纪展望智能建筑作为建筑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全球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21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国际上,智能建筑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智能建筑体系。
这些国家的智能建筑不仅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而且在提高居住舒适度、增强建筑安全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美国的智能建筑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对建筑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控和调节,有效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在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呈现出迅猛的势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智能建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中国的智能建筑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建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展望21世纪,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人性化。
未来的智能建筑将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环境控制,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
同时,智能建筑也将更加注重与城市的融合,实现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智能建筑将在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总之,智能建筑作为建筑业的一次革命,将在21世纪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智能建筑将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建筑集团企业战略发展历程【实用版】目录1.中国建筑集团的企业背景2.中国建筑集团的战略发展历程2.1 1979-1981:香港市场的开拓2.2 1981-1990:大规模承接政府工程2.3 1990-2000:多元化发展2.4 2000-2010:国际化战略2.5 2010 至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3.中国建筑集团的未来发展展望正文中国建筑集团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业绩的大型建筑企业。
其前身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于 1950 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该企业也开始了其战略发展历程。
1979-1981:香港市场的开拓中国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全资附属子公司,于 1979 年在香港注册成立。
成立当年,公司承接了康乐园第一期私人别墅工程,这是公司在香港承接的第一项工程。
1981 年,公司成功申请了五项最高级别的施工牌照,为竞投政府大型工程创造了条件。
此后,公司不仅首次承接了房屋署工程,大窝口村二期,还参与了香港房屋署首批私人机构参建计划,并成功投得大围海福花园工程合约。
此外,在土木工程方面,公司以联营形式承接了工务局木湖、大榄涌输水管线工程。
1981-1990:大规模承接政府工程在这一阶段,中国建筑集团开始大规模承接政府工程。
在国内,公司积极参与了多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机场、火车站等。
同时,公司还积极参与了海外市场的竞争,承接了多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990-2000:多元化发展在 1990 年代,中国建筑集团开始多元化发展,涉足房地产、酒店、商业等领域。
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成功进入了这些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公司还开始涉足环保、能源等领域,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2000-2010:国际化战略进入 21 世纪,中国建筑集团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积极参与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一)建筑1. 仰韶文化: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二)其他·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一)夏(前2070~前1600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夏都之一;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未见瓦,“茅茨土阶”。
(二)商(前1600~前104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3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两座庭院式建筑4 殷墟世界文化遗产商晚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十几米,四出羡道,多殉葬人物·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岐山凤雏村中国第一四合院(即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二进院寺庙建筑2 湖北岐春出土一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周礼考工记》·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四)春秋(前770~前476年)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秦国雍城宗庙遗址居中为太庙,左右为昭、穆二庙祭祀坑,识别祭祀性建筑的标志。
庙后方亭式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防洪水、供帝王登临之乐·人物:公输班-鲁班·开始修筑长城·瓦大量使用·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序号名称图片记忆介绍1 陕西咸阳市秦咸阳一号宫殿以夯土台为核心,周围木构架环绕的台榭式建筑,有采暖、排水、冷藏、洗浴一层夯土、绕以回廊;二层中为二层主体建筑,西二室、东南一室、东北转角敞厅;绕以回廊·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的夯土台,居民7万户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二)秦(前221~前206)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 1 阿房宫2秦始皇陵墓-骊山陵(未开挖)边长350m ,残高43m 以上;墓东侧兵马俑·秦都、宫殿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广阔地区,弥山跨谷建)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三)汉(前206~公元220)序号名称 图片 记忆 介绍1 长安城第七大城 “斗城”,未按周礼;建于西汉渭水南岸;S=36平方公里,城门12座,5座宫殿,八街九陌,168闾里 2 汉长安南邻出土11座礼制建筑 王莽九庙遗址,仍属土台核心的木构建筑3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汉代地面以上遗存的建筑有墓前的石阙、墓表、石亨堂、石象生等,另外就是崖墓、砖石墓等中的明器、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间接地建筑形象资料。
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是建筑学家和业内精英所关注的话题。
建筑业是一个生产和经营建筑的行业,包括建设规划、勘察和设计、建筑构配件的生产和安装、建筑环境的运营和管理等。
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对就业问题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质以及统计数据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中国建筑业目前的情况、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筑企业的施工单位是指拥有一定的施工机械设备、足够的流动资金和施工生产能力,具有承包建设工程任务的营业资质,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能够按照业主方要求,提供不同形式的建筑产品,并按合同得到相应工程款的建筑施工单位。
根据施工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和专业劳务输出等单位。
按照提供建筑产品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水电、冶金、铁路、市政等专业生产公司,或者分为各种承包形式的单位。
建筑市场是一个利润和风险都很大的市场。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建筑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建筑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中国建筑业现状一)建筑业成就辉煌近年来,中国建筑企业生产的一些重大工程让全世界瞩目,如北京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群落、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新建的北京南站、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工程等。
这些伟大工程的建造,彰显了中国建筑业的成熟和杰出能力。
二)建筑业发展的规模21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得到了良好的增长。
在2007年,中国的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了5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达到22%。
建筑从业人员达到2878万人,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6%左右,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虽然建筑企业在不断增加,但建筑从业人员的速度仍保持在每年7%。
这些数据有效地说明了我国大中型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建筑产业的集中度在逐步上升。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基本符合XXX等人的预测,如表1所示。
中国现代建筑材料发展史中国现代建筑材料是随着近代中国现代化建筑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推进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中国现代建筑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逐渐形成规模,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国的建筑工程正在建立“钢铁之基”的原则,在这个时期,大量质量较好的钢材用于各种工程结构。
同时,水泥混凝土生产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处理了建筑施工中的老问题,如施工周期长、节约不彻底等。
50年代末,玻璃幕墙已经完全可以承受重载,大规模应用于高层建筑。
60年代至70年代,建设大规模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成为中国家庭建筑的主要任务。
在这一时期,砖、瓦、木材等传统材料还是建筑的主要材料,但工艺已经得到了改进,例如化砖等。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研发生产了多种轻质隔墙板、空心楼板等材料,使建筑工程更加简便和快捷。
同样的,这一时期的水泥混凝土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除了强度外,还具有较好的耐寒性、耐酸碱性等优点。
在这一时期,使用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建造的大型办公和公共建筑也不断增多。
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建筑材料逐渐开放到世界市场,大量进口材料逐渐用于建筑业。
同时,也推进了国内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兴起了一批大小企业或研究团队。
各种新型、高强度、防火、耐冲击等新建筑材料相继问世。
特别要注意的是,高分子合成材料在这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例如塑料、聚氨酯泡沫、A-C板等材料的出现,为建筑业的改革注入新技术与新元素。
21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业在快速发展,不断崛起一批重量级建筑工程,这些历史性大楼不仅代表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建筑技术的进步,也拥有世界一流的设计、材料和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保能耗的提高,各种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应运而生,例如壁材保温系统、新型隔墙板、陶瓷防火构件、PVC地板等。
同时,高新技术在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建筑机器人、3D打印建筑等,推进了建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中国建筑设计发展史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木结构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代表性的建筑有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2. 近现代建筑: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建筑传入中国,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中国建筑开始出现现代化的迹象。
代表性的建筑有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群、广州的中山纪念堂等。
3. 1949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的建筑设计受到苏联的影响,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建筑风格较为简单。
代表性的建筑有北京火车站、上海展览中心等。
4. 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特区、港口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率先上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造活动。
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内建筑从业者的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突飞猛进,高层、超高层项目逐年增加,引进了大量新材料、新的结构与构造形式、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新的设计手法。
国内外建筑技术交流频繁,产生了一批由国内外建筑师共同设计、国内施工的项目。
代表性的建筑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
5. 当代建筑:21世纪以来,中国建筑设计进入了多元化、创新化的阶段。
现代建筑呈现出多样的艺术创新,重视创新,重视形式的视觉冲击。
代表性的建筑有北京的鸟巢、水立方,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等。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史是一部融合、创新、发展的历史,从古代的木结构建筑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从单一的功能性到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中国建筑设计在不断地演变、创新,体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