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 格式:rtf
- 大小:31.63 KB
- 文档页数:2
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的主方,其作用不局限于此。
除阳虚欲脱,脉微欲绝等典型四逆证外,还可广泛用于一切阳虚阴盛之病人。
从伤寒六经辨证来看,大凡三阳病中某些变证、坏病,三阴病中虚寒证,皆可酌情用之。
在临床上如何准确地,灵活地运用四逆汤?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阳虚阴虚疾病的基本要点,除上述典型的四逆证外,这些要点大体上还包括:舌质淡白,苔润有津,面色晦暗无泽、神疲、恶寒、四肢清冷,口不渴或渴而不思饮,或喜热饮,大便不难,或虽大便难而腹无所苦,或先硬后溏,夜尿多,脉弱等。
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还必须严格掌握用药配伍和剂量轻重。
附子的用量应针对病情恰如其分,并须久煎一个半小时以上。
附子无姜不躁,干姜的用量须灵活掌握。
在阳虚阴盛而未至四逆,舌质虽淡而不甚,苔虽白而不厚的情况下,干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致与附子等量。
甘草的用量不超过附子的一半,大体与干姜相等。
必须指出,阳虚阴盛之人,初服辛温大热之品,常有心中烦躁,鼻出黑血,喉干,目涩或赤,咳嗽痰多,面目及周身浮肿,或腹痛泄泻,或更加困倦等,此并非药误,而是阳药运行,阴去阳生,邪消正长,从阴出阳之佳兆。
服药后较理想的反应是周身暖和,舌质和面色均现红润。
此时即可用少量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
阳得阴敛则阳有所依,自然阴阳互根相济,邪去正安。
范老论“四逆汤”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句句真言,字字珠玑:1、“四逆汤”之用,必有四逆证。
其证,一为“典型”,一为“广泛”。
“典型”证如“阳虚欲脱,脉微欲绝”,“广泛”证则“三阳病中某些变证、坏病,三阴病中虚寒证,皆可酌情用之”。
“用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阳虚阴虚疾病的基本要点。
”有人用典型否定广泛,认为仲景未说就不能用是不符合临床实践的。
2、“附子的用量应针对病情恰如其分,并须久煎一个半小时以上。
”“干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致与附子等量。
甘草的用量不超过附子的一半”。
提示临床不能重附轻姜。
3、明确“药误”与“佳兆”的区别,方有胜算的信心。
四逆汤会导致腹泻,腹泻到底是怎么样和阴阳的?前面我们分析了出汗和腹泻在调和阴阳过程中的作用,其实出汗调和阴阳大家都知道了,而腹泻调和阴阳呢?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妨看看前面的案例,貌似都是为了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所以腹泻。
那么,还有没有可能排出体内的寒气或者寒湿之邪呢?答案是肯定的!疾病分阴阳在《伤寒论》中,疾病分了六种,如果再细分就是不同的方证了,如果笼统的分就是阴阳两类疾病,所谓的阳病,就是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所谓的阴病就是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几类疾病是不一样的,但是从阴阳的角度来分析,有利于我们理解前面的关于腹泻的解释。
腹泻,是阴阳的界限在仲景看来,一个人到底是阴病还是阳病,主要看是否会出现里证,最常见的就是腹泻,或者类似腹泻的症状,在仲景的模式之中,三阳病通常都有出汗,而三阴病都有腹泻。
虽然,出汗与腹泻各有各的特点,但是都意味着人体津液的不同状态。
三阴病的腹泻在人体的里病中,都会出现腹泻,比如太阴病的腹泻是腹泻的同时会出现腹痛,而且腹泻之后人体会比较舒服,还会越来越严重;少阴病的腹泻,泻出的都是没有消化的食物,其实就是人体的阳气进一步消耗,导致了没有了消化能力,所以腹泻的过程必然会导致人体的身体无力,阳气虚衰。
厥阴病的腹泻则是没有规律了,可以说比少阴病更为严重。
我们知道,三阴病主要原因就是阴寒之气太盛,因此一般需要做的就是止泻,然后让人能够自觉出汗,这跟三阳病不同,三阳病是通过出汗来排出体内的邪气,而要防止出现阳明里热证。
与出汗不一样的是,腹泻最伤阳气,腹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的损耗阳气的过程,出汗则是不断的损伤阴液的过程,所以腹泻是从损伤阴液开始,以阳虚结束,但是出汗则是损伤阳气开始,以耗散阴液结束,两者虽然有一些差别,但是总体来说都是一样的。
四逆汤治腹泻,也会导致腹泻《伤寒论》之中,四逆汤的使用主要是太阳病,因为汗吐下太过导致下利清谷不止,此时手脚冰凉,所以需要急需用四逆汤治疗,服用四逆汤之后,人体的阳气就会恢复,然后腹泻可以迅速改善,所以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药物。
以四逆汤为例,探讨回阳救逆的用法文/ 李杰(武汉市名老中医会诊中心主任)四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随着病情发展,“脉微细,但欲寐”和厥逆、下利清谷等典型少阴虚寒症状,以及“恶寒怕冷,手足不温”的阳虚症状也会伴随出现。
由此可见,四逆汤的治疗机理有朝少阴阳气衰亡发展的趋势。
暑而腹泻,严重者便是霍乱。
现代医学认为腹泻严重,手足厥逆,眼眶塌陷,人体严重缺水,有电解质紊乱状态时,一般采取静脉营养治疗。
而古代医学没有输液手段,故用通脉四逆汤加吴茱萸、黄连治疗,1剂药就能立起沉浮,覆笔者一般分热证和湿寒证治疗霍乱。
热证用葛根芩连汤效果较佳;湿寒证多用藿香正气汤,无论寒热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小剂量的香连丸,也可用此2种中成药搭配服用(热证用葛根芩连汤加香连丸,2:1比例使用;寒证用藿香正气丸加香连丸,4:1比例使用)。
另据笔者经验,回阳救急汤加黄芪、升麻,也可固脱止重症之久泻久痢。
黄体仁先生治寒证霍乱,起始附子35~40g,干姜25~30g,加上吴茱萸、曾治一农民,症见汗出如油,齐颈而还,四肢冰凉,皮肤湿冷,观其汗仍属绝症,故不予开药,劝其回家办理后事,结果患者回家不久就去世了。
此案可谓一警醒,现代医学所称真心痛急性发作或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可表现为牙痛、胃痛、背痛等。
其实,患者在痛时单纯出冷汗不可怕,若疼痛伴汗在40岁以病史或脉疑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且伤寒大家李培生先生认为,若此时用附子四逆辈,脉象变弦,仍为佳兆。
笔者曾用参附注射液和四逆汤治愈2例危重患者。
第1例是一名27岁女性,未婚,病因例假时洗冷水澡引起。
虽沐浴后未见发热,但第2天整日昏昏欲睡,渐渐昏迷,遂入院治疗,恰巧接诊的是中医医生,遂用点刺十宣放血、掐人中方法,均未见效。
检查心脏没有问题,证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笔者让其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再进1剂四逆汤,刚服半剂药患者就苏醒了。
第2例是一名入住I C U的76岁患者,其收缩压60mmHg,舒张压一直测不出来,持续了7小时,遂给予参附注射液快速静滴,再鼻饲口服1剂四逆汤,服半剂药后苏醒,舒张压达到60mmHg以上。
一味回阳救逆的中药,虽然有毒,但关键时刻却能“起死回生”中药有许多药食两用之品。
所谓药食两用即指既可以作为食物日常服用,亦可作为药物调理身体,达到治病的目的。
药食两用之品非常安全,不会因为量的偏差而影响人体健康,譬如山药、枸杞、冬瓜、板栗等。
但也有一些中药,不仅是中药,而且还是毒药,使用过程稍不小心,便使人中毒。
附子就是这样一味中药。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6月下旬至8月是它的采挖期。
气微味淡,辛、甘、大热,归于心、肾、脾经。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
咋的一听这功效觉得这药特别厉害,但是这味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的,以下三种人群才是附子的受众。
1.久病伤阳、脉微欲绝者简单来说,附子具有救急的作用。
在中医药体系中,阳气是一个玄之又玄,却非常重要的东西。
有阳气代表着有生气,阳气足的便很容易就健康、长寿。
相反,阳气不足则说明不健康、生病、短命。
而附子在关键时刻,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能补燃命火,帮助提升阳气,达到救急作用,特别是与人参一同服用,可救四肢厥冷、亡阳气脱者。
故而,附子也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
谁说中药不能救急?这味中药虽然有毒,但却能在关键时刻“起死回生”。
2.阳虚者附子辛甘温煦,具有竣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果,可改善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导致的阳痿、宫寒、腰膝酸软、夜尿等症状,多与其他辛甘温热药品配伍使用,以达到各种治疗效果。
3.寒痹症风寒湿痹、风寒湿邪致使的周身关节疼痛,可用附子。
有很多饱受风湿困扰的病人,关节在寒冷变天时节就会非常疼痛,这时候就可以在中药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附子,可改善症状,使病人免受病痛折磨。
值得注意的是,附子和其他的一些中药不一样,因其有毒,故而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在药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剂量和方法服用,万万不可因为自身身体情况适用附子而自作主张随意服用。
尤其是未经炮制的生附子,更是不可内服。
認識「排病反應」以下文章,皆從「民間中醫」網站,轉貼而來。
一篇醫案,是轉貼漢唐中醫--倪海廈醫師的醫案。
大陸稱「排病反應」,古稱「瞑眩反應」,近稱「好轉反應」1、服藥不瞑眩,厥疾不瘥---楊通直閣將軍房伯玉服五石散十許劑,無益,更患冷,夏日常複衣。
嗣伯為診之,曰:“卿伏熱,應以水發之,非冬月不可。
”至十一月,令二人夾捉伯玉,解衣坐石,取冷水從頭澆之,盡二十斛。
伯玉口噤氣絕,家人啼哭請止。
嗣伯請人執杖防閣,敢有諫者撾之。
又盡水百斛,伯玉始能動,而見背上彭彭有氣。
俄而起坐,曰:“熱不可忍,乞冷飲。
”嗣伯以水飲之,一飲一升,並都差(瘥)。
自爾恒發熱,冬月猶單褲衫,體更肥壯。
(《南史.張邵傳》附)徐嗣伯之明,首先在於辯證精審,知其病為伏熱在內,次在於治法之絕:“冬季,裸坐于石,冰水澆之。
”誠可謂曠世之治也。
其三在於對自己醫術的自信,對病人的絕對負責;令人挾定伯玉澆之至“口噤氣絕,”不顧家人環泣求情,甚至遣人“執杖防閣,敢有諫者撾之”其過人膽識,誰與爭鋒,歧黃神術,匪夷所思。
讀此醫案,拍案叫絕。
在臨床工作中,病人用藥後,不外乎三種情況:一、病情無明顯變化二、有所好轉三、反見加重作為醫生,應該怎樣處理這些情況?是守方治療,還是重新辯證用藥?作為病人又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情況?是謹遵醫囑,還是另請高明。
特別是第三種情況出現,常令部分醫生手足無措,病人叫苦不迭。
因此,我對“服藥不瞑眩,厥疾不瘥”有了幾點感觸:一、正確對待藥物的固有屬性大黃具有瀉下作用,石膏令人畏寒,附片用之不當使人中毒,這些自然屬性眾所周之。
有些醫生就把此類藥品視為毒蛇猛獸,拒而不用,抹殺了它們的巨大功效,殊不知大黃作用於肌體而產生的瀉下作用正是服藥瞑眩的一種表現(石膏、附片亦如此)。
筆者就根據服藥不瞑眩,厥疾不瘥的道理在臨床中大量運用,救人無數。
比如筆者用大劑量附片治療陰寒內勝的患者,效果顯著;用大黃治咳嗽、胃病,雖然產生了瀉下作用,可正是通過這些作用,亦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誠可謂:“大黃附子救人有功。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每天一味药,为学习充电附子【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肥大块根加工品。
【性味与归经】大辛,甘、大热。
有毒。
入心、脾、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
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阳虚证。
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
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朮、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
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处方用名】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生附子、咸附子(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附药】1.乌头:植物来源和附子相同,亦为乌头的块根,但加工方法稍有不同。
乌头有生、制两种,通常处方写制川乌,即为乌头用清水漂5至7天,每天换水2至3次,撩起后,每10斤原药加豆腐二斤半同煮,至无白芯为度。
取出拣去豆腐,晒至半干,切片,烘或晒干,或轧碎如绿豆大小,供临床应用。
制川乌性味辛温有毒。
四逆汤排寒反应1四逆汤排寒反应服用四逆汤后可能会出现现出汗、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拉肚子、便血等一种或者几种不适的症状,这实际上就是排寒反应,因为重病之人,大多体质较弱,正气衰微,邪气大盛,此时用药之后,正气渐充,便有能力与邪气一战,势必水火不容,硝烟弥漫,这样就会在人体出现一系列排病反应,如出一身臭汗、恶心、呕吐、头晕、浑身乏力、拉肚子、便血等等,这正是病邪外出的征兆。
当然,出现诸种不适的症状也有可能是中毒反应。
具体鉴别要点如下:瞑眩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停药后症状消失,并且过后病情减轻或者痊愈;中毒反应则是持续时间较长,停药不能缓解,且有逐渐加重之势,过后病情没有减轻。
2四逆汤方解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尤善温肾阳,为回阳祛寒要药,为君药;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为臣药。
二者一守一走,气味雄厚,使温阳之力更为宏大,故前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附、姜配伍,重在温补肾阳以补先天。
炙甘草甘缓和,既能缓和姜附燥烈峻猛之性,使其无伤阴之弊,且与干姜配伍,重在温补脾阳以补后天,为佐使。
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四逆自温,故名“四逆汤”。
3四逆汤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沉微细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见大汗出而休克属阳衰阴盛者;本方加味可用于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
3、使用注意本方所治厥逆,非阳衰阴盛者禁用。
若温服本方,服药格拒者,可冷服。
生附子有毒,用量宜慎,并须久煎。
中医用药护理目录第一节用药一般护理 (1)第二节用药禁忌 (3)第三节中药汤剂煎煮法 (5)第四节给药规则 (7)第五节用药程序 (10)第六节中药服法与护理 (12)第七节中药外用法及护理 (23)第八节常用中药中毒与解救护理 (30)第一节用药一般护理(一)填空题中医用药一般护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护士如何做到正确安全用药?(三)选择题A型题1.用药护理中,对医嘱中有毒的药物有疑问时,护士应A.不给用药B.减少用药剂量C.改变给药途径D.用药后观察用药反应E.及时请示主管医生2.中药给药时,护士执行查对制度,应除外A.病人姓名B.病名C.医嘱药物D.组方原则E.给药剂量X型题1.中医用药一般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根据医嘱给药B.执行查对制度C.掌握给药途径D.正确安全用药E.用药观察施护2.现代的中药给药途径,包括A.口服B.外用C.吸入D.肌内注射E.静脉注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根据医嘱给药执行查对制度掌握给药途径正确安全用药用药观察施护(二)简答题护士要做到认真按照医嘱查对;掌握合理的给药途径、时间、温度、剂量及方法;注意所用药物的存放时间;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掌握用药注意事项、用药禁忌、要无毒副反应及中毒后的抢救方法;密切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注意中西药之间有无配伍禁忌;如有疑问时及时向主管医生询问。
(三)选择题A型题1.E2.DX型题1.ABCDE2.ABCDE第二节用药禁忌(一)名词解释中药配伍禁忌(二)填空题1.妊娠用药禁忌一般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二类。
2.病证食忌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根据________忌食某些食物。
饮食调护也应________施食。
(三)简答题一般常规应用中药的忌食是什么?(四)选择题A型题1.下列配伍中属于“十八反”的是A.芜花与甘草B.乌药与瓜蒌C.人参与菜菔子D.人参与五倍子E.人参与五灵脂2.属于妊娠禁忌的一组中药是A.巴豆、三菱、熟地黄B.穿山甲、雄黄、郁李仁C.藜芦、木通、薏苡仁D.牵牛子、麝香、地龙E.砒霜、肉桂、水蛭3.寒性病应忌食A.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B.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C.胡椒、辣椒、大蒜、白酒D.食油炸、黏腻、不易消化的食物E.鱼、虾、蟹等腥颤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X型题1.下列哪类药为妊娠禁用药A.峻下逐水药B.破血通经药C.通经祛瘀药D.行气破滞药E.剧毒及重金属药物2.热性病证应忌食哪类食物A.辛辣类食物B.油腻类食物C.煎炸类食物D.辛凉类食物E.辛热类食物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是指由于某些药物经过配伍能减轻或抵消药物的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因此临床上应当避免此类药物配伍使用。
附子类扶阳药起效反应附子治疗三阴重症疗效显著,患者在服用附子以后,身体“会出现很多毛病,很多不舒服,或吐或泻,那都是人的元气逐渐恢复,可以和体内的敌人,干一仗,正邪相争,这不是坏现象。
”(李可)应用郑钦安的话讲就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
他在《医法圆通·服药须知》中说:“大凡阳虚阴盛之人,满身纯阴,虽现一切症形,如气喘气短,痰多咳嗽,不食嗜卧,面白唇青,午后夜间发热,午后夜间发热,咽痛,腹痛泄泻,无故目赤、牙疼,腰痛膝冷,足软手弱,声低息微,脉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种种不一。
皆宜扶阳,驱之阴邪,阳旺阴消,邪尽正复,方可了扶阳之品。
但初服辛温,有胸中烦躁者,有昏死一二时者,有鼻血出者,有满口起泡者,有喉干痛目者。
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以不思冷水吃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
服辛温四五剂,或七八剂,忽咳嗽痰多,日夜不辍,此是肺胃之阴邪,从上出也,切不可清润。
服辛温十余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七窍而出也,以饮食渐加为准。
服辛温十余剂,或二十余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
但人必困倦数日,饮食懒餐,三五日自己。
其中尚有辛温回阳,而周身反见大痛大热者,阴陷于内,得阳运而外解也,半日即愈。
凡服此等热药,总要服至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时,然后与以一剂滋阴,此乃全身阴邪化去,真阳已复,即与以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体健身轻矣。
虽然邪之情形,万变莫测,以上所论,不过略陈大意耳,学者须知。
”吴佩衡:“服药之后,或见脘腹增痛,或吐酸、便泻、小便色赤而浊等征象,可一时有所表露,此乃药与病相攻,驱邪之兆,若药能胜病,犹兵能胜敌,倘畏惧不专,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也,可以克服!古人云:‘若药不瞑眩,阙疾弗廖。
’”范中林:“阳虚阴盛之人,初服辛大热之品,常有心中烦躁,鼻出黑血,喉干,目涩或赤,咳嗽痰多,面目及周身水肿,或腹痛泄泻,或更加困倦等,此非药误,而是阳药运行,阴去阳升,邪消正长,从阴出阳之兆。
1)、忽然胸中烦躁不安,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张目喘促不眠,类似实火(尤其是用于病危的患者,但凌晨3点或下午5点必会减轻或消除)。
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昏迷几个小时的情况(人事不知或个别头脑清醒,但不能言语),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但火泡中间有丝丝凉意),或喉咙又干又痛(甚至夜间被干疼而醒),或眼睛干燥红痛(但早晨醒来时会发现眼屎很多),或耳内疼痛,或面部发红发热。
这些情况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气机开始鼓动,部分阴邪被化开,从上窍发出的具体表现,决不是吃错药后上火的情况。
因为祛寒邪必须用比之更强大的热量才能将寒邪驱逐。
气机鼓动起来以后,邪正相争,破除胸中郁滞之气,所以就会出现胸中烦躁,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炎症”。
“炎症”是邪气泛出的表现,此时千万不可以吃消炎药,更不可以吃清热解毒乃至滋阴的中药,否则,阴邪又会被敛回体内,前功尽弃。
当病邪被发出后,症状会自然消除,而且,自然不想喝凉水,不想吃冷饮了。
昏迷属于“心肾交泰”的现象,应提醒患者在起身时应动作缓慢(见《灸法直论》一文之晕针部分)。
出鼻血、上火、喉咙眼睛干痛,属于以往由于情志不遂而淤滞的气血被阳气化开而泛出的表现。
肾开窍于耳,肾邪外出,就会耳内疼痛。
凡脏腑有病邪,所开窍之处,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胸中烦躁不安,而且,总是呕却又吐不出来,这就是阴经中的邪气将要化入阳经,正处于“半表半里”的状态,服用一两剂小柴胡汤(或小柴胡颗粒冲剂),症状即可消除。
(2)、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结核一样。
如果去医院检查,就是急性肺炎。
这是肺、胃里面的寒邪在回阳药物的作用下,将寒邪通过肺部从气管、咽喉发出的表现。
此时切不可停药,同时千万不要吃消炎药,更不可以吃养阴清肺的中药。
否则,阴邪又会被敛回体内,前功尽弃。
当寒邪被发出后,症状和炎症就会自然消除。
因为此类症状属于“阴盛阳虚”证,所以,必然午后和夜间咳嗽加剧。
由于寒邪困肺,必然会咳嗽、痰多(多数病情较重的患者,初始阶段必然干咳,后来才会出现痰多的现象),所以必然会有炎症(甚至是急性肺炎),而后炎症会从肺部逐渐转移到气管、咽喉乃至鼻腔,直至痊愈。
它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如果服用后中毒了怎么办?附子,被誉为“回阳救逆圣药”,想必大家都听过,有的甚至还亲自服用过!可是你知道附子中毒了怎么办吗?曾几何时,“雪上一枝蒿中毒事件”让我深受感触:重庆一居民过生日,于当地酒楼摆席请客,席间15个客人喝了主人家自制的药酒后很快就出现了巨吐不止等不适症状,随后被立即送往医院救治,最后5人死亡。
如此惨烈,最后查明真凶居然是药酒里面泡有中药“雪上一枝蒿”。
你不禁问,这雪上一枝蒿和咱们今天要说的附子有什么关系?有关系。
因为他们都属于毛莨科植物,都含有“乌头碱”。
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乌头碱”中毒。
附子,属毛莨科植物乌头的支根,主根为乌头。
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功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因能回阳于顷刻之间,有“回阳救逆第一要药”美称。
常规用量3~15g。
一般附子30-60g、一枝蒿0.5-3g就可以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对乌头碱的毒性有耐受性,长时间使用会提高中毒剂量,不禁感叹,早闻云贵川地区当地居民用大量鲜附子炖肉吃却并没有中毒,或许有某些联系。
可是乌头碱的中毒性确实毋庸置疑,大家可不要不当回事,一般口服0.2mg乌头碱就可以中毒,一次口服3-5mg可以致死。
这乌头碱中毒了有什么表现呢?如何识别乌头碱中毒呢?主要是通过乌头碱用药史和以下临床表现识别的:口服中毒者,首先会出现口腔烧灼刺痛感,舌头、嘴唇、口腔周围麻木感,舌头运动不利,言语笨拙。
乌头碱吸收快,口服后几分钟至半小时可出现以下症状:1.神经系统:乌头碱主要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使之先兴奋(四肢麻木,从指尖向近心端蔓延,伴虫行感)后抑制(口舌全身麻木,痛觉逐渐消失,甚至头晕眼花),最后麻痹(躁动不安、肢体强直、抽搐、昏迷)。
2.心肺系统症状:乌头碱可以直接作用于心肌,兴奋迷走神经,麻痹呼吸中枢,导致心悸、心慌、胸闷,发绀,呼吸困难,心动过缓等多种心律失常,呼吸衰竭。
3.胃肠道症状:可出现上吐下泻,恶心,腹痛,流涎,便血等。
阳药运行的反应阳药运行的反应桂附干姜等辛热之品大多药性峻猛,古人即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训,而且附子具有一定毒性,这些都使得医家畏之若虎,不敢轻用,加上喜清恶温、贪图平稳之流俗,无疑都影响了辛热药物的使用。
此外,服用辛热药物确实可能引起一些不适之感甚至剧烈反应,颇似“变证蜂起",使得病人惊惧,医家疑惑,乃至中断用药,迷失正确治疗方向。
《友渔斋医话》曾谓:“凉药误人,人不易觉;热药误人,一服便见……前人有用热药如君子,凉药如小人之喻,所谓君子者,苟有过人必知之。
为人则可,药关人性命,用之不当,虽君子亦何取乎,况小人耶?所言确是实况。
当然,在已经出现异常反应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辛热药物,确实存在风险,应当慎重。
因此,弄清服用热药反应,判认其是正常还是异常反应,药误还是药效,病进还是病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用郑钦安的话讲“此道最微,理实无穷,学者当须细心求之"。
郑钦安认为,凡服药后常有“变动",要知道这些变动有的是“药与病相攻者,病与药相拒者",属于正常的药物反应,“岂即谓药不对症乎?他擅用姜附,尤其对热药之反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这也是其擅用姜附的重要体现。
郑氏对服用姜附等热药反应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医法圆通》中“服药须知"一节中,认真学习可以从中得到十分宝贵的经验。
他说:“初服辛温,有胸中烦躁者,有昏死一二时者,有鼻血出者,有满口起疱者,有喉干喉痛、目赤者,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
以不思冷水吃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
服辛温四五剂,或七八剂,忽咳嗽痰多,日夜不辍,此是肺胃之阴邪,从上出也,切不可清润。
服辛温十余剂后,忽然周身面目浮肿,或发现斑点,痛痒异常,或汗出,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七窍而出(此句疑为“周身之误")也,以饮食渐加为准。
服辛温十余剂,或二十余剂,或腹痛泄泻,此是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下窍而出也。
回阳救逆四逆汤
编辑整理隐市
回阳救逆四逆汤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是《伤寒论》里的名方,常用于肾阳虚衰,亡阳阴竭危急重证。
且看下列病例:
一老太,76岁,近几日感冒,卧床不欲起,恶寒,肢体疼痛,大汗出,发热38度,虽大汗出体温持续不退,腹中微痛,时时拉稀,手足冷,舌质淡,苔少中剥,脉微细。
患者年迈,素体阳虚,因感冒风寒外侵,袭扰少阴,少阴虚阳外浮,致亡阳阴竭之危重境地。
当务之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以挽救
之垂死于万一。
如见身疼痛加桂枝之攻表,已属违仲师之法。
因有亡阳必有阴竭,若加人参茯苓或用通脉四逆,也未必不行。
安老师进一步强调:通常情况下,通身大汗出,热当去矣。
热仍不去,而无他证,则为邪未尽而不解也。
今大汗出,热不去,而更见拘急肢疼,且下利厥逆而恶寒,是阳亡于表,寒盛于里也。
故主四逆汤,温经以胜寒,回阳而敛汗也。
有群友问,可否用真武汤?真武,又名玄武。
司北方寒水,因肾阳虚不能镇摄水邪,水邪泛滥,故症状以小便不利,振振辟地为主。
可以手不厥逆,因有肾阳虚病机,故临床应用也可,但不如四逆汤精准。
扶阳药的排毒反应详解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提斯说:“让我发烧,我便能治愈任何的疾病”。
治疗危机的胜利勇士I-Lindh Iar博士也说:“让我经历瞑眩反应,我就能治愈任何的疾病。
”
结语
以上所列数条情况,只是服用回阳药物时会出现的几种情况,因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还会出现其它情况。
虽然同样服用回阳药物,但每位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都不会完全相同的,在此不可能一一列举,这就是《内经》、《伤寒》中没有医案的原因!
但是,许多医生却将这些情况归结为诊断失误、中毒、药物过敏等,其实都是不明“阴阳”至理和中药的特性。
应该知道,在服药期间,出现一种症状,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医患都应感到高兴才是。
所以,总要医生明辨“阴阳”,经通经络,熟悉脉象,就可以随机处置。
并可以因此而悟透“阴阳”至理。
即使医生不懂“阴阳”,但必须明晰传统的脏腑功能理论和经脉学说,否则,必然不能灵活地把握病情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处理。
论述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引言附子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救逆的功效。
附子回阳救逆是指通过使用附子来治疗阳气虚弱导致的寒邪内袭,造成身体出现冷症、虚症等逆证的方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
附子的药理作用附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阿魏酸、刺五加酸、赤石脂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包括温阳救逆、祛寒散湿、活血化瘀等。
温阳救逆附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寒邪内袭引起的疾病。
寒邪内袭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阳痿不举等症状。
附子能够温补阳气,调理阳气不足的情况,从而达到回阳救逆的效果。
祛寒散湿寒邪内袭不仅导致阳气不足,还会引起寒邪湿邪的滞留。
附子具有祛寒散湿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的寒湿邪气,改善寒湿内阻的情况。
活血化瘀附子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
这对于治疗因阳气虚弱而导致的血瘀症状,如经闭、痛经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附子回阳救逆的机制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
附子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成分,如鞣酸和生物碱类成分等。
这些成分能够通过温补的方式提升体内阳气水平,改善阳气虚弱导致的寒逆症状。
活化血液循环附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改善寒逆引起的组织缺血状况,从而缓解寒逆症状。
提高抗寒能力附子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增强机体抗寒能力的作用。
这些成分可以调节体内的热能代谢和体温调节机制,增强机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
调节免疫功能附子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这些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机体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从而减少寒邪对机体的损害。
附子回阳救逆的临床应用附子回阳救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附子回阳救逆在几种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寒痹寒痹是指因寒邪内袭而导致的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等症状。
附子回阳救逆可以改善寒湿内阻的情况,缓解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的症状。
血瘀证阳气虚弱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瘀血的产生。
凡是「阴盛阳虚」的患者,都会显出一派阴寒的景象:稍微活动就会气喘、爱长出气、痰多咳嗽、没有胃口、爱睡觉、或失眠、或想睡又睡不着、面色苍白、嘴唇发黑、午后或夜间发低烧、喉咙干痛、腹痛拉稀或便秘、无故眼红、耳疼牙痛、心烦爱发脾气(但事后懊悔)、手脚发热或冰冷无力、后背酸痛重、声低息微、脉象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或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现代医学理论的错误教学和宣传,所造成的患者几乎都是「阴盛阳虚」,所以,都应该服用「四逆汤」之类回阳救逆的药品以驱逐阴邪,邪尽正复,而后才可以停药、换药。
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我们在临床及培训学生的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总结,现将其粘出供大家参考。
一、忽然胸中烦躁不安,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张目喘促不眠,类似实火。
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昏迷一两小时的情况,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或喉咙又干又痛,或眼睛干燥红痛(早晨醒来时会发现眼屎很多),或耳内疼痛,或面部发红发热,或体表发麻(属于血脉末梢被疏通的表现,一般两三天就会消失);
二、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结核一样;有时忽然眼睑、面部、小腿和脚面局部浮肿,乃至全身浮肿,甚至会有排尿困难的情况。
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现片片红斑或丘疹,异常的痛痒,或者全身出粘汗;
三、忽然腹中有气体窜动,非常疼痛,放屁拉稀(或水泄的情况,一天之中甚至会泄5~10次,但与拉痢疾不同,不会有疲劳感)以后,痛感就会消除;或腰部酸痛如折;或者会浑身酸懒,非常无力,特别困,总要睡觉(并会睡得很沉);或出现不爱吃饭,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现象;若有生殖系统疾病,龟头、阴蒂会有灼痛感,只需继续服药,这些情况几天就会消除。
或在屁股、面部等处生长出大疙瘩,一般半个月便会消失。
四、忽然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极像感冒,此时可改服大剂「白通汤」,以增强疗效;如果发高烧38℃~40℃,一般二十四小时或三天就会退烧(一般只是上半身发热),也可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五、忽然周身肌肉、骨节疼痛难忍,或出现火牙痛;忽然头痛难忍,或后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前额痛;
六、妇女因寒邪过重而月经不调,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用此药后可能停经一个月,次月即通,或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次月就会正常;排血量可能会多于往常,但不会像往常那样疲倦;后几个月会排出大血块,经血呈酱油色,停经时不必惊慌,下次就会使月经恢复正常,虚寒型不孕症患者可以因此而怀孕。
卵巢囊肿会发生轻微破裂出血,而后痊愈并恢复正常。
甚至还会出现尿血、尿道炎和阴道炎等症状;
七、不论有无便秘的患者,服用阳药后,有的暂时会不排便,但不会难受,继续服药,五六天即通,便秘即可彻底痊愈。
还有许多患者的经脉穴位会出现跳动或轻微的疼痛,或出现口渴的症状;
八、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会暂时升高,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血糖值也会暂时升高,尿中的泡沫会增多。
九、如果患者曾经患有胆囊炎或阑尾炎的很可能会复发;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
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基本上都会复发一次。
虽说复发,感受却都不会比以前犯病时的感受强烈。
这些都是药物的作用是阳气发动,脏腑经脉里的寒邪将要被逐出的表现。
以上这些情况出现时,应继续服药,一定不要去医院治疗,因为医院一定会让患者服用清热滋阴消炎激素之类的药物,会将寒邪敛回体内,或被西医将器官切除,后悔莫及。
以上所列数条情况,只是服用回阳药物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患者的病情不同,可能还会出现其它情况,在此不能一一列举。
不论出现其它什么样的情况,必须依照患者的脉象,如果属于沉、弦、伏、细等表现阴寒阳虚的脉象,就属于正常情况,这主要由懂得阴阳脉象和脏腑
功能理论的医生来把握。
但是,现在的医生却将这些情况归结为诊断失误、附子中毒、药物过敏等,其实都是不明阴阳至理和附子的特性。
附子的中毒反应,只是附子的热量过度而不是像砒霜那样的毒性,也不会沉积在体内。
而中毒反应,以中毒程度的轻重依次表现为:1、嘴唇舌尖发麻;2、肘关节以下发麻;3、胸口发麻、发闷、心跳加快;4、小腹发麻;5、膝关节以下发麻;6、视物发白。
如果出现以上顺序的情况,只需用温水冲服50g蜂蜜, 3小时即可化解,并及时减少附子用量。
除此顺序的发麻表现都属于血脉末梢被疏通的表现。
而且,许多人没有服用任何回阳药物,也会在季节变动或久劳突逸时出现以上所列举的「反常」现象,这是自身元气鼓动,祛邪外出的表现,必须服用回阳药物来扶助正气祛邪外出。
倘若服用清热滋阴的药物,只会适得其反。
应该知道,在服药期间,若出现一种情况,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医生和患者都应感到高兴才是。
可以这样说,「四逆汤」才是真正的保健品!并且可以长期服用(每周服一两剂),其效果就像经常在家做扫除一样。
如果痊愈后,能够保证在健康状态下坚持每星期服用一两剂「四逆汤」,小孩子可以使先天充足,青年人可以精力充沛,中年人可以消除「亚健康」状态,老年人一定可以得善终。
根本没有必要补钙!必须注意:如果连续服用「四逆汤」,当患者的脉象由微细、沉弦变为沉而无力时,说明寒邪已祛,此时必须改服大剂「附子理中汤」或「小建中汤」两个月以上,以固其根本。
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欲和房事!痊愈后,最好保持一个月一次的频率。
倘若房事过度,自负其咎!
症状消除后,必须保证充足饮食,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每晚慢跑(此三者缺一不可,切不可减肥。
娱乐与锻炼不可混淆——娱乐累心不累身,锻炼累身不累心)。
回阳救逆的药物主要包括: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附子汤、姜附汤、术附汤、附子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