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负荆请罪的对联
- 格式:docx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一、高考文学常识1.高一语文备课组这学期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你读得认真吗?回忆一下,下面所列《红楼梦》中的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林黛玉潇湘妃子《葬花吟》脖子上有金锁共读《西厢记》B. 薛宝钗薛蟠之妹丰年好大雪金玉良缘魁夺菊花诗C. 王熙凤贾琏之妻弄权铁槛寺凡鸟偏从末世来协理宁国府D. 晴雯宝玉的丫鬟病补雀金裘拒绝给贾赦做妾撕扇子2.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A.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3.下面成语与人物搭配理解正确的是()A. 图穷匕见——荆轲;投笔从戎——班固B. 韦编三绝——庄子;负荆请罪——廉颇C. 焚书坑儒——秦始皇;羽扇纶巾——诸葛亮D. 高山流水——俞伯牙;莼鲈之思——张翰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C. 被刘知几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 《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而著称,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讲究文采、音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苏轼的《赤壁赋》。
对联(经典10篇)篇一:金榜题名对联篇一1、上联:高瞻远瞩,唯有苦拼一年下联:勇往直前,只求笑傲百家2、上联:三年沉寂,只为冲天一飞下联:十载艰辛,但愿化龙之跃3、上联:大鹏之腾飞,非一羽之轻下联:骐骥之速奔,非一足之功4、上联:察秋毫,较锱铢,疏而不漏下联:定神闲,养心志,挫而不馁5、上联: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下联:遇困难,吾心应不骄不躁6、上联:拼今生,朝夕茹苦甘如饴下联:笑流火,头角峥嵘人上人7、上联:十年梦,梦萦魂牵梦何处下联:三年汗,汗水长流汗无声8、上联:十载寒窗,听君谆谆教诲下联:六月硝烟,看我蟾宫折桂9、上联:十年磨剑,要与零八争辉下联:三年成珠,必在六月夺目10、上联:寒窗苦读,脚踏十载耕耘下联:蟾宫折桂,身当八面金辉11、上联:戮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下联: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12、上联:苦海砺志,尽头风景独好下联:甘泉润心,来年百花齐放篇二:经典的对联篇二上联:水陆舟车四通八达,城乡客货纷至沓来。
下联:双举文明云蒸霞蔚,十年业绩月异日新。
上联:玉宇澄清九州日丽,东风浩荡四化春新。
下联:玉宇无尘一轮皓月,银花有色万点春灯。
上联:玉宇气清鹰冲霄汉,神州春暖鲤跃龙门。
下联:龙凤呈祥招财进宝,龟蛇献瑞纳福迎春。
上联:龙鸾炳文神州焕彩,鸿鹏展翅华夏腾飞。
下联:布谷鸣春人勤物阜,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上联:巨斧生辉砍开大地,匠心独运整顿乾坤。
下联:世纪百年始翻新历,人民十亿更上层楼。
上联:世纪更新春风得意,山河巨变华夏扬眉。
下联:国泰民安莺歌燕舞,港归澳返璧合珠还。
上联:国泰民安金汤永固,风调雨顺玉宇常清。
下联:国逢盛世人勤春早,民乐尧天物阜年丰。
上联:明白人当家穷变富,改革者掌树亏转盈。
下联:贤明治世广施德惠,科教兴邦独领风骚。
上联:物阜年丰春临大地,山欢水笑气贯长虹。
下联:念台胞山河抬望眼,思祖国日月寄归心。
上联:金戈铁马九州生色,玉树银花四海腾欢。
下联:注意卫生延年益寿,讲究科学祛病去灾。
古人荆州明夸暗讽的对联荆州,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是兵荒马乱、杀声不断的战场。
在这片土地上,古人留下了许多明夸暗讽的对联,用以表达对敌人的嘲讽和自豪。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人荆州明夸暗讽的对联。
1.毛笔挥洒天地间,长虹一戟劈狂澜;锋芒万丈罩河山,敌国无能抵我闲。
这对联表达了对荆州壮士的赞美,毛笔挥洒天地间意喻荆州壮士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长虹一戟劈狂澜意喻荆州壮士的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敌人;锋芒万丈罩河山意喻荆州壮士的威严和威力;敌国无能抵我闲则显示敌国对荆州的进攻毫无效果,荆州壮士能够从容自在地享受生活。
2.滚滚黄河滔滔水,脚踏大江荡平韶;忠义心胸永不解,天下英雄我荆襄。
这对联表达了荆州壮士对忠诚和荣耀的追求。
滚滚黄河滔滔水意喻荆州壮士的博大胸怀,他们能够超越自然力量的考验;脚踏大江荡平韶则意喻荆州壮士的英勇和胆识,他们能够平息战火,保护家园;忠义心胸永不解则表示荆州壮士对忠诚和荣誉的坚守;天下英雄我荆襄则显示荆州壮士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千里;才有荆楚力,何怕阻碍来。
这对联表达了荆州壮士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则意喻荆州壮士在险境中能够逢凶化吉,战胜一切困难;直挂云帆济千里则意喻荆州壮士拥有一双强壮的双臂,可以帮助他们航行无际的星海;才有荆楚力,何怕阻碍来则意喻荆州壮士在面对挑战时不畏困难,无所畏惧。
4.我在千浪万浪中,龙腾虎跃显威名;鸿雁传书信我力,儿女情长玉带臂。
这对联表达了荆州壮士的英勇和智慧。
我在千浪万浪中意喻荆州壮士在波涛汹涌的战场中表现出的非凡能力;龙腾虎跃显威名则意喻荆州壮士的威严和无敌;鸿雁传书信我力则意喻荆州壮士通过智谋和信号传递信息,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信念;儿女情长玉带臂则意喻荆州壮士舍生忘死的勇气和忠诚。
这些古人荆州明夸暗讽的对联,通过艺术手法和别出心裁的用词方式,展现了古人对荆州壮士的赞美和嘲讽。
这些对联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凝聚着中国古代人民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廉颇蔺相如对联写蔺相如的: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横批是“一心为国”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横批“汗马功劳渑池会以死护国面小巷遇凭德换将心持璧睨柱叱秦王,智勇双全;引车避匿让廉颇,心怀天下斗秦王智勇双全靠的是一张利嘴;让廉颇大局为重凭的是一腔热情完璧归赵,以神勇胜秦;将相和欢,凭德厚传世会渑池,少足智怎得秦王击口入赵史;避廉颇,乏旷怀何留将相和欢传后人智勇双全,留完璧归赵美誉;虚怀若谷,传将相和欢佳话外斗强秦完璧归赵,内和良将保家卫国外斗强秦完璧归赵,内和良将保家卫国写廉颇的:攻城拔寨,赢得威信镇帝国;负荆请罪,留得美名传千古。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常胜大将军;负荆请罪知错就改实乃坦荡大丈夫渑池胜归,幕后英雄凭谁属?负荆请罪,心系祖国胸何宽!附:合写蔺相如廉颇的:将相齐心抗强敌谱千秋佳话;文武协力保国家传万代美名凭智勇,完璧归赵,使不辱命,退而让颇,真乃英雄气概;能屈伸,袒肉负荆,谋则强国,戍则安邦,无愧丈夫品德。
文相如顾全大局国为先,武廉颇勇改过错和为贵。
完赵璧,会渑池,千古辞令,谁可纵横捭阖,有他相如丞相;破齐兵,取阳晋,古今战场,何人横刀立马,是我廉大将军。
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
将军背上可负荆,宰相肚里能撑船。
有智有谋,完璧归赵显神勇;知耻知羞,负荆请罪见高风。
完璧归赵观相如之智勇;负荆请罪察廉颇之谦虚。
完璧归赵相如显神威,负荆请罪廉颇亦大勇。
智勇双全,完璧归赵赞相如;心胸坦荡,负荆请罪歌廉颇。
相如舍己,文将比武将,终能完璧归赵;廉颇爱国,官场如战场,遂成刎颈之交。
丞相有勇有谋完璧归赵,名垂青史;将军能伸能屈负荆请罪,万古流芳。
将相和而安家邦,文武并而治天下。
完璧归赵,神勇盖世,威震千古;负荆请罪,心胸坦荡,名扬九州。
无足智神勇,怎能完璧归赵护国威;非胸怀坦荡,何言负荆请罪将相和。
廉颇神勇设兵宴,相如拼命保国尊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联)1、有肚量能忧国将相有和社稷定具胆识善机变人壁无恙赵国安2、智勇双全秦王曲完璧归赵宽容大度廉颇悔负荆请罪3、审时度势入险境临危不惧胸襟宽广在相位忠君爱国4、出入生死写丹心留待千秋骚人酹君子运移国祚传青史引得万古名士慕贤臣5、有勇有谋为国家身先士卒有志有忠我天下虚怀若谷5、一文一武共担国家重任一将一相同保社稷安康6、大肚能容容常人难容之事袒背负荆负将军应负之过7、壁立千仞须眉敢犯虎狼险海纳百川大度能容无稽言8、大相无形深谋如海明似镜大忠有魂虚怀若谷和如风9、勇者无畏权威势赤胆忠心出生入死铸美名仁者博爱家国民虚怀若谷将相言和成佳话10、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寸灵舌完璧归赵点点心思辩强秦王侯将相四海乾坤五洲神将六尺长鞭负荆请罪滴滴血汗守乱世风云江山11、完璧归赵一片忠心照史寰忍辱退让一颗诚心铸英魂12、计穷人穷国弱赵王唯唯喏喏难应付有勇有谋才大相如从从容容易解决横批:主遇贤臣13、无礼无信秦王诈求无价宝有勇有谋相如巧取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对联写蔺相如的: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横批是“一心为国”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横批“汗马功劳渑池会以死护国面小巷遇凭德换将心持璧睨柱叱秦王,智勇双全;引车避匿让廉颇,心怀天下斗秦王智勇双全靠的是一张利嘴;让廉颇大局为重凭的是一腔热情完璧归赵,以神勇胜秦;将相和欢,凭德厚传世会渑池,少足智怎得秦王击口入赵史;避廉颇,乏旷怀何留将相和欢传后人智勇双全,留完璧归赵美誉;虚怀若谷,传将相和欢佳话外斗强秦完璧归赵,内和良将保家卫国外斗强秦完璧归赵,内和良将保家卫国写廉颇的:攻城拔寨,赢得威信镇帝国;负荆请罪,留得美名传千古。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常胜大将军;负荆请罪知错就改实乃坦荡大丈夫渑池胜归,幕后英雄凭谁属?负荆请罪,心系祖国胸何宽!附:合写蔺相如廉颇的:将相齐心抗强敌谱千秋佳话;文武协力保国家传万代美名凭智勇,完璧归赵,使不辱命,退而让颇,真乃英雄气概;能屈伸,袒肉负荆,谋则强国,戍则安邦,无愧丈夫品德。
文相如顾全大局国为先,武廉颇勇改过错和为贵。
完赵璧,会渑池,千古辞令,谁可纵横捭阖,有他相如丞相;破齐兵,取阳晋,古今战场,何人横刀立马,是我廉大将军。
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
将军背上可负荆,宰相肚里能撑船。
有智有谋,完璧归赵显神勇;知耻知羞,负荆请罪见高风。
完璧归赵观相如之智勇;负荆请罪察廉颇之谦虚。
完璧归赵相如显神威,负荆请罪廉颇亦大勇。
智勇双全,完璧归赵赞相如;心胸坦荡,负荆请罪歌廉颇。
相如舍己,文将比武将,终能完璧归赵;廉颇爱国,官场如战场,遂成刎颈之交。
丞相有勇有谋完璧归赵,名垂青史;将军能伸能屈负荆请罪,万古流芳。
将相和而安家邦,文武并而治天下。
完璧归赵,神勇盖世,威震千古;负荆请罪,心胸坦荡,名扬九州。
无足智神勇,怎能完璧归赵护国威;非胸怀坦荡,何言负荆请罪将相和。
廉颇神勇设兵宴,相如拼命保国尊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联)1、有肚量能忧国将相有和社稷定具胆识善机变人壁无恙赵国安2、智勇双全秦王曲完璧归赵宽容大度廉颇悔负荆请罪3、审时度势入险境临危不惧胸襟宽广在相位忠君爱国4、出入生死写丹心留待千秋骚人酹君子运移国祚传青史引得万古名士慕贤臣5、有勇有谋为国家身先士卒有志有忠我天下虚怀若谷5、一文一武共担国家重任一将一相同保社稷安康6、大肚能容容常人难容之事袒背负荆负将军应负之过7、壁立千仞须眉敢犯虎狼险海纳百川大度能容无稽言8、大相无形深谋如海明似镜大忠有魂虚怀若谷和如风9、勇者无畏权威势赤胆忠心出生入死铸美名仁者博爱家国民虚怀若谷将相言和成佳话10、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寸灵舌完璧归赵点点心思辩强秦王侯将相四海乾坤五洲神将六尺长鞭负荆请罪滴滴血汗守乱世风云江山11、完璧归赵一片忠心照史寰忍辱退让一颗诚心铸英魂12、计穷人穷国弱赵王唯唯喏喏难应付有勇有谋才大相如从从容容易解决横批:主遇贤臣13、无礼无信秦王诈求无价宝有勇有谋相如巧取和氏璧。
用负荆请罪造句1、廉颇翻然悔悟, 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2、考试没考好, 又故意隐瞒, 事发, 我只好负荆请罪。
3、我时常难以入睡, 时常喝酒买醉, 要问我这是为谁, 是我让你流泪, 让你心碎, 想给你负荆请罪, 求你再给次机会, 我会爱你千百回!4、鲁智深上梁山向宋江负荆请罪这一幕,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5、上次是我做的不对, 今天我负荆请罪来了, 还请你能海涵。
6、真正的友谊要经得起考验, 廉颇蔺相如如果没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大胸怀, 便不会有负荆请罪的动人场面。
7、对不起, 以后我会为了抗命而负荆请罪的。
8、若老师真要追究责任的话, 那错误一方肯定在你, 到时候你就只能向他负荆请罪了。
9、做错事就要有负荆请罪的勇气。
10、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谱写了将相和的美谈。
11、经过昨天向他负荆请罪, 小强今天终于不生我的气了。
12、中芯国际前任CEO张汝京在辞职当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 他辞职实为"负荆请罪", 希望辞职让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真心和解, 不至于影响中芯国际的运营。
13、小明欺负了小红, 小红哭了, 最后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去找小红负荆请罪。
14、由于我的误会让你招受了很大的委屈, 现在事情都水落石出了, 我特地负荆请罪来了。
15、对于他负荆请罪, 勇于悔改的作法, 我深感钦佩。
16、你错怪了一个人, 就应该负荆请罪去向他道歉。
17、事后恍然大悟的他急忙跑到我面前负荆请罪, 希望我能原谅他。
18、我老爸可是宽容大度、深明大义的人呐!我今天干了个坏事我负荆请罪, 老爸都没骂!19、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佩和效仿。
20、小泽老师要我出来看画并说出一个故事,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负荆请罪, 可那时我怎么知道啊。
21、在同学们的劝说下, 他终于答应到小强面前负荆请罪了。
22、今天不慎弄坏了同桌的文具盒, 现在我不得不向他负荆请罪了。
23、我不小心绊倒了老师, 我赶紧向老师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优秀5篇)《负荆请罪》篇一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剧本大意。
【预习内容】(一)熟读剧本,自学生字词。
(二)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负荆请罪昏庸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若有所悟(三)我能知读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本剧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写下来。
(四)我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小组合作探究】1.阅读剧本第二幕,弄懂负荆请罪的意思。
2.阅读第一幕,弄清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关系,知道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小组深入探究】说说第一幕和第二幕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精讲点拨,升华认识】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
看文中插图,想象他们当时的神情和心理活动。
四、课堂检测(一)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卿( ) () 颇( ) ( ) 惧( ) ( )唇( ) ( ) 庸( ) ( ) 饮( )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惧怕宽恕负荆请罪聚精会神针锋相对唇枪舌战寸步不离深明大义(三)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相关材料,说说你对廉颇和蔺相如的认识。
(四)回忆自己以前学过的历史故事成语,跟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并写出其中四个的名字。
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最美的力量》中的《孔明挥泪斩马谡》、《有这样一位校长》,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六、课后作业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对联大全(精彩6篇)篇一:古今经典对联篇一三十六计,巧设机关巧过关,频频得意七十二变,善降妖魔善服魔,屡屡成功。
秦燕相欺赵国危,甘罗拜相群妖共舞纣王暴,比干剜心醉卧东坡四海风云皆在手每临清照九洲雨雾俱凝心与君偕行漫对佳联温旧梦同友笑逗悄接妙对赏新歌笑对春秋笔墨勤,风流一代歌吟后汉传说美,弱水三千笑对春秋笔墨勤,风流一代梦追风月字行多相思几何笑对春秋笔墨勤,风流一代喜迎桃园妹一群,回味万年拔剑斩情丝情思却在指间绕挥毫画意浓意境即从笔下生篇二:节日对联篇二鱼翔水底;鸟唱茂林。
万山皆绿化;四海无荒田。
草生三径绿;山拥万峰青。
松柏有本性;林园无俗情。
松竹添翠色;桃李绽春风。
青山四面合;绿柳万家春。
雪飞梅争艳;春来柳更青。
春来千松秀;冬去万木苏。
治山常留春色;植树造福后人。
绿化中华大地;装点祖国江山。
造福子孙后代;绿化祖国山川。
千重林山真宝库;万顷绿海活银行。
千条杨柳随风绿;万里山河映日红。
芳草春回依旧绿;梅花时到自然香。
荒山秃岭成昔日;绿海青峰看今朝。
造林植树山川秀;种草栽花庭院香。
处处造林林似海;家家植树树成荫。
春夏秋冬四季绿;东西南北九州香。
春夏秋冬四季绿;树果花草遍地香。
喜观树海葱茏日;笑见山花烂熳时。
敢叫荒山成林海;誓将沙漠变绿洲。
胭脂倾地花千里;翡翠垂塘柳万株。
植树造林滋沃土;防风固沙护良田。
植树造林山山绿;种草育花处处春。
植树造林绿大地;栽花种草美人间。
千里松涛,无山不绿;万顷柳浪,有地皆春。
栽花种草,装点庭院;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年年岁岁,义务植树;世世代代,绿化祖国。
植树造林,青山不老;种槐栽柳,富水长流。
翠竹摇风,喧千林翠鸟;红梅映日,吐万树红霞。
劲松挺秀,翠撒致富路;疏柳摇风,绿遍小康家。
植树造林,人人有义务;栽松育柳,个个当先锋。
植树造林,青山永不老;种草栽花,赤县更增光。
植树造林,创造新天地;移风易俗,改变旧乾坤。
树木树人,同系千秋大业;爱家爱国,常昭一片丹心。
年年义务植树,无山不翠;岁岁绿化造林,有岭皆春。
2013届高三实验班语文备考素材之课本对联必修一《沁园春・长沙》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毛泽东)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周恩来)上联:寒秋风景涌秀色,下联:少年壮志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观沧海》上联:曹孟德东临碣石有遗篇旨于求贤才下联:毛润之北去湘江抒壮志意在换新天《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上联:悠长雨巷热切盼望丁香姑娘,追求总有迷惘;下联:古老康桥深深埋藏星辉一梦,离别总是悲伤。
或者:血色赤壁痴痴遥想周郎公瑾,人生总有忧伤。
《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上联:重归故里,橘子洲头抚今追昔以抒凌云壮志;下联:再别康桥,康河柳畔触景伤情难言惜别深情。
上联:毛泽东独立湘江豪情万丈挥洒青春壮志;下联:徐志摩徘徊康桥心绪荡漾抒写浪漫情怀。
《再别康桥》上联:轻轻招手,寻梦人漫溯康河,草也青青,梦也青青;下联:慢慢挥袖,求学者再别剑桥,来亦悄悄,去亦悄悄。
《烛之武退秦师》上联:晋围秦随佚狐慧眼识老臣,下联:邻增君减烛武妙语退秦师。
上联:郑庄公勇于认错求贤臣;下联:烛之武大敌当前弃前嫌。
《鸿门宴》上联:刘邦谦卑躲过杀戮,下联:项羽自大坐失良机,上联:刘邦审时度势智勇兼具;下联:项羽轻敌自大寡谋轻信。
上联:张良献计刘邦谦卑化险为夷,下联:范增出谋项羽自负坐失良机。
上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惜节外生枝;下联:樊哙闯帐斥责项王,叹忠心可鉴。
上联:沛公听取张良计,新风帐外得希冀;下联:霸王误信季父言,鸿门宴上失良机。
咏项羽上联:少而起,叱咤于风云之中,刀光剑影无所惧,霸上但闻乌骓鸣,壮壮壮;下联:败犹荣,悲歌于乌江之滨,金戈铁马有柔情,垓下遍洒英雄泪,悲悲悲。
《荆轲刺秦王》上联:英雄乱世,一人之力欲破强虏;下联:生不逢时,万民所望始成太平。
《记念刘和珍君》上联:为民请命刘和珍以身殉国英名垂千古;下联:对众呐喊周树人用笔斥敌美文共日月。
为义挺身杨德群舍身救友美名杨万里。
上联:为人民请愿,义无反顾;下联:留勇气长存,殒身不恤。
关于负荆请罪的对联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辑对联,评述人物。
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
生: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
对待秦王,寸步不让,而对廉颇,一让再让,蔺相如知道这样做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所以我这副对联的横批是一心为国。
生:我写的下联和朱莹一样,但上联是机智果断就赵王,横批是胆气大胸怀广。
生:我写的与他们差不多,上联是针锋相对与秦王斗,宽容大度把廉颇让,横批忠心为国。
师:有韵味,读起来感觉不同。
生:我写的是:秦王侵犯仗势欺人,相如迎战寸步不让,横批针锋相对。
生: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
横批汗马功劳。
我这副对联概括了蔺相如的功绩。
生:王亚的这副对联非常好,既点明了事实又交代了蔺相如封官的原因,尤其是封和生用的非常恰当。
不过,横批用步步高升是否也可以?师:王亚写得好,你评的妙。
好,就这样有什么说什么。
生:我写的是寸步不让对付秦王,温文尔雅说服韩勃,横批智勇双全。
对付强大的秦王他寸步不让是勇者,对待门客他和蔼谦虚是智者。
师:对联不错,说明更精彩!生:我的对联比他们的精彩,概括了蔺相如的高尚品质,是这样的: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横批宽广胸怀。
你们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都讲了蔺相如为了国家,不顾生死名利。
而且,我对得工整:心系对不计,国家对个人,利益对得失。
师:确实不错。
生:我只写了上联,下联没想好,请大家帮我对一对。
上联是渑池会以死护国面。
师:大家想想,帮帮他。
生:我来对。
下联可以对小巷遇以心感将军。
生:不行,姜海明的上联有个以,下联又对个以不恰当,而且将军与国面不对。
生:小巷遇凭心感将军。
生:我对的是小巷遇凭德感将心。
师:国面对将心可以,感字不顺。
生:小巷遇凭德动将心。
生:小巷遇凭德换将心。
生:赢将心怎么样?师:到底哪个更妥呢?生:我感到换更好,既有感到的意思,又与上联的护更对称。
让对联走进语文教学的课【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我国的对联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佳作。
在语文教学中,把对联引进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并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与撰写对联,必定会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一、用对联介绍作者生平,导入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文章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生平的介绍,教师往往列出一系列资料供学生学习了解,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运用一副言简意赅的对联来引入作者的介绍,一定会激发学生的眼球和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导入新课。
如教《廉颇蔺相如传》,在介绍作者司马迁时,我板书司马迁祠堂前一副对联:“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然后对这副对联具体解释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司马迁发愤著书不寻常经历。
又借用鲁迅对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肯定《史记》这部皇皇巨著史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司马迁人格的伟大,调动学生情感。
教《赤壁赋》,介绍作者苏轼,可以引用清杨庆远为三苏祠撰的对联:“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和楹联名家赞苏轼联:“身已无羁,撇下声名撇下谤;魂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一副联介绍三苏父子在文学上无可比拟成就与地位,以及他们千磨百炼中保持节操人生态度,第二副联借用苏轼《定风波》名句“也无风雨晴”,是苏轼人生低潮的心境写照,也是他豁达人生的境界写照。
通过分析介绍,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作者生平与思想境界,理解到苏轼在人生低谷中表现出来的豁达态度,为学生理解《赤壁赋》这一文章作者的深刻思想内涵做一个铺垫。
二、利用对联归纳分析作品,训练学生归纳内容与主旨对联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与主旨。
在学习古文时,我采用“对联激趣法”。
即让学生利用对联归纳古文的内容与主旨,把学生的对联佳作在全班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对联热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 猴王出世练习卷一、填空题1. 看拼音,写词语。
bèng liè shí hóu mí yuán shí dè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zhuā ěr náo sāi suō jǐng zhāng lù bì sh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二、信息匹配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疲倦⋅(juan juàn ) 顽劣⋅(lüè liè) 享⋅(xiǎng hēng )受 遮⋅(zhě zhē)蔽 喜不自胜⋅(shèng shēng )将错别字找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树支________ 桥粱________ 抓耳挠鳃________避署________ 疲蜷________ 伸头缩项________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Ⅰ喜不自胜________①胜利;②优美的;③比另一个优越;④能够承担或承受。
Ⅱ神机妙算________①机器;②机会,时机;③迅速适应事物变化,灵活;④重要事务。
Ⅲ负荆请罪________①背;②失败;③小于零的;④担负。
Ⅳ聚精会神________①聚合;②见面,会见;③理解,懂得;④表示擅长。
三、填空题课文《猴王出世》中有许多句子是对仗的,仿照例句,对出下面的对联。
例: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芝麻开花节节高,甘蔗出土________②风吹水面层层浪,________四、语言表达缩句。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
________②一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
________五、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在小组会上,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②马小文穿着一件红上衣,一顶新帽子,真精神。
③读了这本书很受启发。
五年级上语文第六课《将相和》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资料袋本课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史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战国:是我国一段历史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齐、楚、赵、燕、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最强。
赵国紧挨着强大的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
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代表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其中《史记》被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重点词语无价之宝召集大臣商议解决称赞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商量允诺典礼胆怯示弱推辞拒绝边境职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能耐负荆请罪同心协力四、词语解释召集: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
强逼:强行逼迫。
允诺:答应,同意。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
请罪:向人认错赔罪五、阅读点拨:阅读本文要快速默读,记下所用时间。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可以通过给故事起小标题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理清“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
读完一遍后,通过文后的阅读检测,检测自己的阅读效果。
六、主旨归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七、课文学答题:1.本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用简短的几个字概括一下。
本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2.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无价之宝和氏璧,是赵国和秦国都想得到的宝物,引出故事的起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
”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江”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2)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解析】【分析】(1)这道题分别抓住“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即可概括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汉江与华夏子孙,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来写。
同时注意运用修辞。
如汉江如一条纽带,维系着华夏儿女,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故答案为:⑴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⑵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语句,抓中心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紧扣材料和修辞的运用。
2.生活处处有语文。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2019年负荆请罪400范文他脱掉一露只袖子,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的府中。
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
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边叹气边说:“蔺相如,以前我太高傲根本不把您放进眼里,还不停地羞辱你,承认错误的意思。
我要和廉将军好好喝一杯。
没想到您竟然那么宽宏大量。
一心想着祖国,才没有和我计较,今日我就是来给你赔礼道歉的,请您原谅我吧!现在您就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打我吧!”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并且对他说:“你明白我的意思我真是太高兴了,我们一笔勾销。
来人,我今天心情非常好,给我准备酒菜,我要和廉将军好好喝一杯。
后来,蔺相如和廉颇成了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朋友,为赵国任劳任怨,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真心诚意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可是蔺相如为什么会受廉颇嫉妒呢?课后,我就这个问题查找了有关资料,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凭着他的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他做了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拿不定注意,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
在蔺相如的建议下,赵王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蔺相如请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奏瑟。
赵王不好推辞,奏了一段。
秦王马上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奏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气愤的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见状,立马换了一副口气:“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他没占到便宜,只好让赵王回去。
关于负荆请罪的对联
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辑对联,评述人物。
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
生: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
对待秦王,寸步不让,而对廉颇,一让再让,蔺相如知道这样做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所以我这副对联的横批是一心为国。
生:我写的下联和朱莹一样,但上联是机智果断就赵王,横批是胆气大胸怀广。
生:我写的与他们差不多,上联是针锋相对与秦王斗,宽容大度把廉颇让,横批忠心为国。
师:有韵味,读起来感觉不同。
生:我写的是:秦王侵犯仗势欺人,相如迎战寸步不让,横批针锋相对。
生:完璧归赵封大夫,渑池之会升上卿。
横批汗马功劳。
我这副对联概括了蔺相如的功绩。
生:王亚的这副对联非常好,既点明了事实又交代了蔺相如封官的原因,尤其是封和生用的非常恰当。
不过,横批用步步高升是否也可以?
师:王亚写得好,你评的妙。
好,就这样有什么说什么。
生:我写的是寸步不让对付秦王,温文尔雅说服韩勃,横批智勇双全。
对付强大的秦王他寸步不让是勇者,对待门
客他和蔼谦虚是智者。
师:对联不错,说明更精彩!
生:我的对联比他们的精彩,概括了蔺相如的高尚品质,是这样的: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横批宽广胸怀。
你们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都讲了蔺相如为了国家,不顾生死名利。
而且,我对得工整:心系对不计,国家对个人,利益对得失。
师:确实不错。
生:我只写了上联,下联没想好,请大家帮我对一对。
上联是渑池会以死护国面。
师:大家想想,帮帮他。
生:我来对。
下联可以对小巷遇以心感将军。
生:不行,姜海明的上联有个以,下联又对个以不恰当,而且将军与国面不对。
生:小巷遇凭心感将军。
生:我对的是小巷遇凭德感将心。
师:国面对将心可以,感字不顺。
生:小巷遇凭德动将心。
生:小巷遇凭德换将心。
生:赢将心怎么样?
师:到底哪个更妥呢?
生:我感到换更好,既有感到的意思,又与上联的护更
对称。
生:我写的是心怀不服骂相国,得知事由负荆条,横批可叹可敬。
廉颇心胸如此狭窄,公开骂蔺相如,实在可叹;知道事情真相后,堂堂大将军居然会背着荆条跪着请罪,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真是可敬!
师:横批绝了。
生:我感觉负荆条不大好,我是这样写的:心存妒忌欺相如,待知此事夸上卿。
一欺一夸,判若两人。
生:我给廉颇写的是老迈昏庸小巷相遇向前冲,翻然悔悟相府门前跪请罪,横批勇气可佳。
师:嗬!这副对联最长,大家评一评。
生:我觉得相府门前改成相府再见与上联的小巷相遇才对,向前冲和跪请罪不是太相对,但我又想不好。
生:横批勇气可佳不妥,只能说明下联。
我认为可改成痛改前非。
师:提醒得对。
另外,还有一些不错的对联:
出生入死做前卒
屡立战功封大将
横批:英勇善战
争名夺利心不甘
处处侮辱挑事端
横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服气顶撞车轿
顿省悟负荆请罪
横批:知错就改
本领高强屡立战功人人夸
心胸狭窄争名夺利个个骂
横批:可惜,实在可惜
我先让学生将描写两人的对联写在黑板上:相如有功升上卿
廉颇不服闹矛盾
横批:将相不和
为了赵国不计较
听人提醒来请罪
横批:文武和好
痛痛快快饮酒
亲亲密密交谈
横批:友好交往
廉颇不让相如
相如宽待廉颇
横批:天壤之别
文有相如斗秦王
武有廉颇保赵王
横批:齐心协力
师:请同学们评价评价。
生:痛痛快快饮酒,亲亲密密交谈这副对联好,很好懂,如果横批改为心心相印更好。
生:廉颇不让相如,相如宽待廉颇人名重复,是不是将下联改为上卿宽待将军?
生:我觉得不改好,一改读起来不顺口。
生:原来的对联象个顺口溜,还是改了好。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不过,这是对联,而且是高级对联,它叫回文对,读起来非常有韵味,大家再读读体会体会。
感谢李平,帮大家又长了见识。
生: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王对联中两个王,读起来不顺,我建议将赵王改成赵国。
生:秦王对赵国,不行!不行!
生:秦王对赵王也不好啊!
生:我觉得可以把赵王改成赵主,你们看怎样?
师:太棒了!大家一起读读。
生:文有相如斗秦王,武有廉颇保赵主。
师:同学们,我突然发现这副对联还有一个妙处。
想想我们曾学过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诗句,推敲推敲。
生:噢,对了,相如斗秦王也是保赵主,廉颇保赵主也是斗秦王,横批齐心协力真是恰当。
师:看来我们的水平真的提高了。
读着一副副精彩绝妙的对联,看着一张张因成功而兴奋的笑脸,我不禁思索这课堂的亮点:
首先是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个实践活动将理解、积累、运用巧妙的整合在一起。
要想编好对联必须深入地读课文,揣摩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
其间,咬文嚼字,思辩推敲,学生大大锤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唇枪舌战、宽容大度、深明大意、负荆请罪等等词语推敲选用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不仅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学生感受了对联的魄力,提高了文化品味。
其次是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
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详读什么,选读什么,品味什么,个体决定。
默读,朗读,浏览读书方式,不加限制。
思维方式,开放自由:多角度评述蔺相如、廉颇,可以总体概括,可以细节描绘,可褒扬可贬抑。
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题关系,谁都可以认同,谁都可以提出异议,自由评定,思维飞扬,呈现出价值的多元化。
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浓浓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