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588.50 KB
- 文档页数:24
第 1 页 共 7 页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高一化学教学案一体化(№.013)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复习课) 设计:许强 2013-3-30【复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能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了解溶液形成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4、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5、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知识归纳】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A +B ==AB分解反应:AB ==A +B置换反应:A +BC ==AC +B复分解反应:AB +CD ==AD +CB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发生电子转移) 离子反应 分子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见右图)2、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①特征: ;②实质: 。
2、五组概念及相互联系:还原剂――――――――――――――――――――――――――→氧化产物(具有强还原性) (具有弱氧化性)氧化剂――――――――――――――――――――――――――→还原产物(具有强氧化性) (具有强还原性)3、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强强得弱,相反相成①箭头指向: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②电子数目: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总数 按反应形式分 按反应本质分 按反应粒子分 按反应的热效应分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分 化学反应失去n 个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n 个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第 2 页 共 7 页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纯净物氧化剂 +() (较弱氧化性) 4、规律 (1)守恒律——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 ,电子得失总数 。
例: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⑴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①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②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②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Ⅰ 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Ⅱ 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及其它可以做电极材料的物质)。
Ⅲ 两电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Ⅳ 形成闭合回路。
③原电池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Ⅰ 实验室制氢气。
为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可用粗Zn 或Zn 粒,先用CuSO 4溶液浸泡一会儿 或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
Ⅱ 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若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则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一般情况下)。
Ⅲ 制化学电源(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高能电池。
a .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干电池等。
b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一般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如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c .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通常通过外设装备将燃料送入原电池的负极,而将氧化剂送入原电池的正极,这时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Ⅰ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Ⅱ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份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化学这门功课,考出一个好成绩。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知识讲解】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编号:04【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的计算3、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加*的内容为本章重难点。
【基础自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1)E(吸收) E(释放)——放热反应E(吸收) E(释放)——吸热反应(2)∑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时,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能量,如转化为等。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思维拓展】1、“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凡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是否存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什么?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化学键强弱有何关系?三、焓变、反应热1、在吸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填+、—)。
在放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
2、计算△H的方法:△H= 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四、热化学方程式观察例1——例3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有关文献上表示为:例2.在250C、101KPa时,有2mol由H2和O2化合生成1molH2O的反应,一个生成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例3. 合成氨的反应热可以表示为:【自主总结】: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和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学案教学目标:复习回顾反应热及其相关知识。
专题一:反应热注意点:反应热有中和热、燃烧热等的定义适用条件,例1、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1):燃烧热定义:学生分析对燃烧热的理解:例题2、已知: H 2O(g)==H 2O(l) △H 2=-44kJ/molH 2(g)+1/2O 2(g)==H 2O(g) △H 1=-241.8kJ/mol那么,H 2的燃烧热△H 究竟是多少?如何计算?例题3:某次发射火箭,用N 2H 4(肼)在NO 2中燃烧,生成N 2、液态H 2O 。
已知: N 2(g)+2O 2(g)==2NO 2(g) △H 1=+67.2kJ/molN 2H 4(g)+O 2(g)==N 2(g)+2H 2O(l) △H 2=-534kJ/mol假如都在相同状态下,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中和热定义:学生分析对中和热的理解:例题4: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在101kPa 时,1mol C 完全燃烧放出393.5kJ 的热量(2)0.5molCH 4(g)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 (l)时,放出445kJ 热量(3)0.50 mol/L50mL 盐酸与0.50 mol/L50mL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4325kJ 的热量专题二:热化学方程式讨论: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例题5:1、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 131.5 kJ的热量。
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例题6、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 g )+4O2( g )=2CO2( g )+4H2O ( l ) ΔH = +890 kJ/molB、CH4+2O2=CO2+H2O ΔH = -890 kJ/molC、 CH4 ( g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ΔH = -890 kJ/molD、 1/2CH4 ( g )+O2 ( g ) = 1/2CO2 ( g ) + H2O ( l ) ΔH = -890 kJ/mol 例题7、已知(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3) H2 ( g )+1/2 O2 ( g ) = H2O ( l ) ΔH3 = c kJ/mol(4) 2H2 ( g )+O2 ( g ) =2H2O ( l ) ΔH4 = d kJ/mol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复习课◆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包括《反应热》和《反应热的计算》两节,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
热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热现象的科学,它为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提供了实验依据,反过来,它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具体应用。
它主要用于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
在化学必修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4)明确盖斯定律的含义,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能源的学习,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通过对能源问题联系实际的学习讨论,不仅可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和自学能力,也可培养学生对国家能源政策制定的参与意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的概念及计算。
(2)燃烧热的概念。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跟踪训练、练后反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一、了解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王季常一.清楚复习课的重要功效,除了形成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整合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当然不能只依靠复习课,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才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阵地,而复习课更多的是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需要培养学生如下的能力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 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 能够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 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 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了解高考考纲,使复习课能让学生达到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求在高二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不断复习旧知识,了解一些新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堂教学中不能围绕高考进行教学。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了解所教知识块的高考考纲目标要求,这样在每章节的复习课中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因此复习课与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有些不同。
高考考纲要求(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